定好鬧鈴!一顆「綠色彗星」正在靠近地球,彗尾長達1770萬公裡

2020-12-02 仰望星際

之前我們曾經說過,一顆綠色的彗星將於5月底飛臨地球,現在它來了。天文學家宣布,從今晚開始,天鵝彗星將出現在夜空中,你可以用肉眼看到它。擁有1770萬公裡長的尾巴的天鵝彗星將從今晚開始出現在夜空中,這一事件更令人興奮,因為即使是業餘天文學家也可能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就能觀測到它,以下是如何觀看本周末令人難以置信的綠色的彗星掠過的細節。

什麼是天鵝彗星?這顆新彗星是在2020年4月由業餘天文學家麥可·馬蒂亞佐首次發現的,他使用的數據來自NASA的太陽日光層觀測衛星(SOHO)。這顆新的彗星在圖片中很容易被發現,因為它正在噴湧大量的水。據歐洲航天局(ESA)稱,天鵝彗星目前距離地球約8500萬公裡,就可見度而言,它有望成為一顆「意義重大」的彗星。

這個略帶綠色的冰和塵埃的球體每11597年造訪太陽系內部一次,以其長長的藍綠色尾巴而聞名。目前它正從南方向北方移動,肉眼只能隱約看到。但目前的估計表明,到5月底,如果它能持續這麼長時間的話,情況可能會明顯好轉。彗星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升溫,釋放出的物質越多,它反射的太陽光就越多,也就越清晰可見。彗星是很脆弱的,當它們接近太陽時經常會破裂,這發生在四月的阿特拉斯彗星上,當時預測它也會變得非常明亮。

如何觀看這顆綠色彗星?從現在到6月初,天鵝彗星將從三角星座向北和向東移動,進入英仙座,並於6月1日進入御夫座。雖然從南半球看彗星的效果最好,但地球另一邊的人也可以在黎明前的地平線上看到它,天文學家建議在日出前約60到70分鐘進行仰視,彗星應該出現在東北地平線以上大約10度的地方。這次掠過可能不會立即被肉眼看到,所以用望遠鏡掃描天空是看到彗星的最佳機會,注意看是否有一個擴散的、圓形的輝光,可能還伴隨著一條微弱的、向上指向右邊的尾巴。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有什麼不同?在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可能有上萬億個不正常的物體,這些實體太小而不能被稱為行星,它們被命名為彗星、小行星、流星體,如果它們到達地球,就被命名為流星或隕石,但是有這麼多名字,很容易忘記哪個是哪個。小行星是我們太陽系中行星形成時留下來的巖石和沒有空氣的殘餘物,小行星通常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環繞太陽運行,這些小行星從汽車大小到矮行星都有。

而彗星是「骯髒的太空雪球」,主要由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時形成的冰和塵埃組成。大多數彗星在太陽系外圍繞海王星附近的穩定軌道運行,流星體則是微小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它們的大小從一粒沙子到3英尺(1米)寬的巨石都有。當流星與行星的大氣層相撞時,它們就變成了流星,如果這些隕石在大氣層中倖存下來並撞擊地球表面,它們的殘骸就被稱為隕石,你還有什麼需要了解?請在評論區告訴我。

作者:仰望星際

相關焦點

  • 地球附近出現一顆新彗星,彗尾有上萬公裡長,5月肉眼或可看見
    趣味探索訊 說起出現地球附近的彗星,可能很多人會有一種似曾相識感覺,因為近期關於彗星報導比較多,不過現在有一顆彗星在接近地球中,預計在今年5月下旬在水星軌道內側掠過太陽。可能很多人以為是之前報導過的ATLAS彗星(C/ 2019 Y4),但實際上這是一顆新彗星,剛發現不久,被天文學家命名為Comet SWAN(C/2020 F8)。
  • 地球附近出現一顆新彗星,5月肉眼或可看見,彗尾有上萬公裡長
    趣味探索訊 說起出現地球附近的彗星,可能很多人會有一種似曾相識感覺,因為近期關於彗星報導比較多,不過現在有一顆彗星在接近地球中,預計在今年5月下旬在水星軌道內側掠過太陽。
  • 攝影師拍下彗星綠色彗尾 閃閃發光華麗至極
    壯麗一幕:洛夫喬伊彗星經過地球時正在向北運行,留下一道閃閃發光的綠色彗尾(圖片來源:《每日郵報》)中國日報網1月5日電(劉宇)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4日報導,一顆彗星划過布滿星辰的太空,留下一道由冰和氣體組成的華麗彗尾,這攝人心魄的壯麗一幕被攝影師拍了下來。
  • 彗尾長16萬公裡,相比之下地球太小了
    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夏威夷的W.M.凱克天文臺低解析度成像光譜儀,11月24日對這顆星際彗星進行了今年夏天首次發現以來的最近距離觀測。他們還創建了一張圖像對比圖,來展示它與地球的關係。新照片中彗星又長又大的氣體尾巴令人印象深刻,它延伸了近16萬公裡。據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它的長度是地球直徑的14倍。
  • 洛夫喬伊彗星飛躍地球閃耀綠色彗尾
    中國網1月5日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4日報導,2014年下半年,美麗壯觀的「洛夫喬伊」出現在地球的北半球,並於近日亮度不斷增強,將達到裸視極限。它在飛向太陽的過程中掠過地球,留下一段閃耀著綠色光芒的彗尾,攝人心魄。
  • 請依次定好鬧鈴,5月6日,5月7日,5月12日
    顏色豔麗奪目的粉紅月,拖著長長彗尾的綠色彗星,折射出五顏六色光線的「七色雲彩」,如同上升水母一般的紅色精靈,發出黃色光芒的北極光,還有一年一度的天琴座流星雨(Lyrids)。那麼到了2020年5月,又會上演哪些奇觀呢?事實上5月份要上演奇觀還真不少,至少可以看到三種以上,看來5月也是一個不錯月份。
  • 著名哈雷彗星,拖著長達一億公裡的尾巴,最美麗的天象之一
    哈雷彗星,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一顆短周期性的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見兩次的彗星。是最美麗壯觀的天象之一,可能還會有其它比哈雷更加壯觀美麗的彗星但是大多數都需要幾千年才能見到一次。哈雷彗星常常會拖著長達一億公裡長的尾巴從遙遠的深空像太陽飛來。
  • 11月還有三場奇觀上演,13日,18日,21日,想看定好鬧鈴
    6月3日,迎來「金星下界」奇觀,金星變成月牙狀,6月21日,十年難得一見的金邊日環食,7月3日,一顆肉眼可見的綠色彗星掠過水星,一般出現日出前或日落後不久,可見時間有限,可見區域也很小,很多時候並不可見,而地球軌道外側的行星被稱為優質星星,可以長時間觀看,可以出現在夜空穹頂當中。
  • 一顆彗星加速衝向太陽,迅速瓦解,沒撞上就被毀滅,剛好被拍到
    當然,這一顆彗星並沒有直接撞向太陽,而是以不到140萬公裡的距離從太陽後面經過。NASA的研究人員表示,對於這些彗星來說,這麼近的距離顯然是沒法生存了。因為這些彗星的主要組成成分是一些揮發性物質,這麼近的距離意味著這顆彗星受到的輻射會很強、溫度非常高,即使不會直接蒸發消失,也會因為受熱而出現瓦解、破碎的情況。
  • 彗尾長16萬公裡,離地球越來越近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在這個宇宙中,存在各種天體,有一些天體很大,如地球這些巨大的行星,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小的小天體,比如說小行星、彗星等。其實,小行星、彗星這些小天體,我們也已經比較熟悉,畢竟我們經常看到小行星飛掠地球的消息。
  • 彗星的尾巴為什麼會分叉?其中的原因來了解一下
    在太空中,有這樣一些孤獨的流浪者,它們從深空中悄然而來,在靠近太陽時展現無以倫比的存在感,之後又悄然離去,它們就是彗星。由於彗星的形狀像掃帚,所以在中國古代,彗星也俗稱掃帚星。彗星通常分為彗核、彗發和彗尾三部分。
  • 請定好鬧鐘,彗星C2020M3今日離地球最近,趕快準備望遠鏡
    我們已經通過長曝光照相技術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照片,雖然只有變焦鏡頭。這顆彗星是由夏威夷大學正在開發的阿特拉斯望遠鏡系統(一個小行星/彗星撞擊預警系統)於2020年6月27日最先發現的。該彗星於10月25日到達近日點,預計將在11月14日抵達距離地球最近的地方。
  • 定好鬧鈴!5月5日,2020年寶瓶座η流星雨將達頂峰,敬請期待
    雖然流星雨青睞南半球,但天文學家仍預計有數十顆流星在夜空中縱橫交錯,本周,地球將穿過哈雷彗星的軌道軌跡,流星雨將在本周達到頂峰。什麼是寶瓶座η流星雨?寶瓶座η流星雨是從彗星1P/哈雷彗星上脫落下來的太空巖石碎片,當這顆著名的彗星圍繞太陽旋轉時,它的巖石狀的身體在恆星的高溫下碎裂。
  • 現在一顆綠色星球出現我們視野,5月12日最亮,請定好手機鬧鈴
    趣味探索訊 對於天空觀察者來說,即將過完的4月或許是一年最繁忙一個月,因為上演了各種天文現象,4月29日,一顆直徑達4公裡的小行星造訪近地軌道,4月22日,北極圈上空突然出現了黃色亮光,4月7日,2020年首個粉紅月現身在穹頂之上,4月4日,到訪第二顆星際來客2I/Borisov開始解體
  • 關於彗星(一):彗尾
    所以,彗星,在一定的時間划過天空,留下軌跡,必定是早早就被佔星者列入重點觀測對象。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我們對天文的探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對彗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早在遠古時代,我們就可以尋找到彗星的痕跡。在一塊掛毯上,描繪了諾曼人侵襲不列顛群島的畫面,那是1066年的事情了,在那幅畫面面中,天空出現了彗星的痕跡。當然,在中國、在古希臘,人們也早就發現了哈雷彗星。
  • 請定好鬧鐘,彗星C2020 M3今日離地球最近,趕快準備望遠鏡!
    今年夏天發現的C2020 M3(阿特拉斯)彗星正在靠近地球的附近,因為該彗星不夠明亮,所以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但雙筒望遠鏡可以捕捉到他從而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已經通過長曝光照相技術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照片,雖然只有變焦鏡頭。這顆彗星是由夏威夷大學正在開發的阿特拉斯望遠鏡系統(一個小行星/彗星撞擊預警系統)於2020年6月27日最先發現的。該彗星於10月25日到達近日點,預計將在11月14日抵達距離地球最近的地方。
  • 如果一顆直徑2公裡的彗星衝向地球,能用核彈攔截的方式摧毀嗎?
    彗星是太陽系內隨著距離太陽遠近不同,而呈現不同雲霧外觀的一類特殊星體。在古代就有許多關於彗星目擊的記載,當時由於觀測和認知條件的限制,將託著一條長長尾巴的彗星,看作是一種不祥的預兆,我想這還得「歸功」於彗星獨特的面貌,與其它星體產生強烈的反差,給古人造了強烈的視覺震撼。
  • 天文臺觀測到大型彗星闖入太陽系,拖出足有16萬公裡長的慧尾!
    本月國外一些天文臺和哈勃太空望遠鏡都觀測到了又一個闖入太陽系的不速之客——一個有巨大彗尾的流浪彗星Borisov,根據位於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拍攝到的Borisov照片來看,這顆彗星的核心直徑大約在1.6公裡左右,其進入太陽系以後形成的彗尾在太空中拖出一條長度達到
  • 彗星長度可達數億公裡,那其實體有多大呢?頭部和尾巴相差太大
    在種類繁多的天體中,彗星可以說是一種奇葩的存在,當我們能看到它們的時候,如果將它們的彗尾也算在內的話,那麼它們的體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彗星的尾巴甚至長達數億多公裡,比太陽的直徑都長得多,然而彗星細長的體積中卻大都是虛的,其最主要的彗核部分實際上很小,要比地球小多了。
  • 星迷福利月:四顆彗星飛臨地球
    起初,一大團霧蒙蒙的大氣層會將彗星包裹住,讓它在我們的夜空中變得更加明亮。隨著彗星進一步拉近與太陽的距離,更多的冰層會消失,太陽輻射壓力會使彗星釋放出來的氣體與塵埃變成一條或多條彗尾。著名的百武二號彗星(1996年回歸)目前佔據著彗尾長度的榜首,其彗尾綿延長約5億千米。當然,正如某個著名天文學家曾說的那樣,彗星就像貓一樣行為軌跡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