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市民李先生家的燃氣表突然無法充值,換了塊新表後,去營業廳辦卡時卻被告知欠了1500元氣費,要結清費用才能辦新卡用氣。
市民:正常用氣咋會多用800 m³
2014年12月底,家住西安市西北一路的李先生家丟了天然氣卡,補卡後到秦華天然氣藥王洞營業廳購買了500m³天然氣,回去卻發現燃氣表無法充值,撥打96777報修。
12月30日,秦華天然氣工作人員上門檢查,發現表壞了,為李先生家更換了一塊新燃氣表。因為是一卡一表,舊卡不能使用,工作人員讓李先生再去營業廳辦一張新卡。 隨後,李先生拿著抄表底數去營業廳補卡,營業廳工作人員卻說,他家的舊燃氣表上顯示用了2900方m³,但購氣記錄只有2100多m³,欠了將近近800方氣,還需要補繳1500多元氣費才能辦新卡。
同一塊表為啥會出現兩個數據?工作人員解釋說,有可能是表的IC卡部分有問題,有用氣但沒有計費。 李先生提出幾點疑惑:兩個數據到底應該以哪個為準?為啥表只會走字多而不會少?計費不統一為什麼是用戶承擔?天然氣不是預付費系統嗎?為啥會出現多用氣的情況?
秦華:7年「超用氣量」800m³ 今天,秦華天然氣客服再次查詢,發現該用戶家中舊錶為2007年9月更換,家中有壁掛鍋爐,前不久換表後發現舊錶碼盤用氣量與實際購氣量不符,7年多「超用氣量」800m³,也就是俗稱的「常通表」。
為啥會出現兩個數據不一樣的情況?秦華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華商報記者,目前我市天然氣用戶大部分用的是IC卡燃氣表,是一種具有預付費功能的燃氣計量裝置。用戶繳款購氣後,所購買氣量被寫入卡中,用戶再將卡片插入燃氣表上的控制器內,將所購買的燃氣輸入燃氣表內,使用時扣減。 這種表分為IC卡控制部分和基表部分(機械部分),IC控制部分根據基表部分的數據進行控制。極少數用戶在使用這種燃氣表的過程中,如果出現脈衝信號發送裝置的非正常工作,或脈衝信號發送雖然正常,但由於控制器電路部分的非正常工作,會使基表機械字碼顯示與控制器顯示用氣量出現不一致。
當基表計量數據與IC卡控制部分記錄的數據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時,根據國家相關計量法規,應以基表計量數據為結算依據,也就是說應該以碼盤數據為準。 如果用戶對燃氣表計量有異議,可以提出對燃氣表進行校驗。客戶對燃氣表讀數有異議,可以和客戶一起到國家認可的第三方計量鑑定機構校驗燃氣表,校驗合格的,客戶承擔校驗費用,校驗不合格的,由供氣企業承擔。
李先生表示,自己還將進一步向秦華天然氣反映問題,如有必要將把燃氣表拿去校驗。
現狀:後臺無法同時看到兩個數據
李先生還發現,平時都是正常用氣,也沒有出現不買氣能正常用氣的情況,而且每次買氣時營業廳工作人員也沒有提醒過兩個數據有不一致的情況,如果能早提醒,用戶是不是就能早發現減少經濟損失?
對此,記者了解到,目前由於技術原因,這兩個數據並不能同時在購氣系統後臺看到,而李先生的用氣數據是因為報修後工作人員抄表得知反饋給營業廳的,才發現兩個數據有差額。一般情況下,天然氣公司都是通過入戶抄表了解用戶用氣量。 外地安裝了遠傳表,無需入戶抄表就可在後臺獲知用戶用氣量信息。但是這一技術目前在我市仍在試點調研階段。
教你幾招怎樣發現用氣量和購氣量不一樣?
儘管燃氣表變「常通表」的情況並不常見,但是用戶能否及時發現減損呢?
1用戶可以在購氣時到營業廳列印所有購氣記錄,或者保留購氣發票,定期核對家裡燃氣表碼盤數據,留意是否會出現兩個數據不一樣。
2 秦華在全市有156萬戶天然氣居民用戶,每兩年有一次入戶安全檢查,安檢主要是為了檢查用戶戶內存在的安全隱,其中還有一項是燃氣表及IC卡使用是否正常。用戶可關注安檢計劃,儘量家中留人。
安檢計劃查詢方式:華商報每周一刊登本周二至下周一的安檢計劃; 秦華天然氣官網或者關注「秦華天然氣」微信公眾號查詢。
怎樣避免氣費糾紛
1 應經常檢查IC卡燃氣表,發現異常如:不輸氣量可以用氣,計量基表部分不能正常計量;不輸氣量可以用氣,計量基表部分正常計量等現象,請及時撥打秦華天然氣服務熱線96777報修,避免產生費用糾紛。
2 進行房屋產權交易或租賃時切記到天然氣公司營業營業廳進行氣費結算,以免造成氣費糾紛,帶來不必要損失。
華商記者 雷婧
編輯:華商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