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顧回望,不知故土他鄉;星輝萬丈,無懼山海蒼茫。6月23日上午,我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北鬥星座正式以「完全體」形態登上世界舞臺。國家信息安全從此不再受制於人。
來源:Freepik.com
作者 | 祁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編輯 | 張昊 責編 | 高佩雯
置身於燈影繁華的都市,當你感到迷茫,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是否也曾經……打開了你的定位導航?
……別笑,「迷失」是我們生活的常態。隨著各類地圖軟體發展完善,導航已經作為必不可少的部分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十多年前,人們印象中的導航系統只有美國的GPS。一部當時最新潮的手機,包裝盒上標註的「GPS」三個字母足以讓人感到顏面有光。如今,GPS一枝獨秀的時代早已過去,四大導航系統的其他三個——格洛納斯(GLONASS,俄羅斯)、伽利略(GALILEO,歐空局)和北鬥(BeiDou,中國)相繼部署。中國北鬥更是成了國人之光。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北鬥三號收官之星成功發射,正式完成對全球的覆蓋,為世界用戶提供實時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這比原計劃提前了半年。
一路走來,北鬥系統在十餘年間完成高效組網,並增加諸多讓「前輩」們側目的絕技,未來,北鬥系統也將以開放的姿態,與其他導航系統展開協作與競爭。
十餘年發展,成就國人之光
古時候人們為了辨別方向,仰望北鬥七星。如今,城市燈火掩蓋了星光,但我們卻將前方的路看得更清楚了。這一切都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功勞。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GNSS,是利用衛星進行自主地理定位的系統。它允許人們通過終端(手機、汽車等)接收高精度定位信號,並實時提供導航、測量和跟蹤定位等服務,能告訴你自己在哪兒,旁邊都有什麼。
中國北鬥系統自1994年開始部署,先後完成三代建設,包括為中國境內提供服務的北鬥一號,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的北鬥二號,以及為全球提供服務的北鬥三號。
北鬥系統三代衛星對比,可以看到「從無到有」的過程 |作者自製
目前,北鬥一號已經退役,北鬥二號和三號仍在服役中,後續還會再發射幾顆衛星作為補充。北鬥二號和三號分屬不同的系統,其中,北鬥三號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除了自己特有的頻段外,它還兼容北鬥二號的信號,進而實現在區域導航定位方面的相互協同。
不依賴於其他國家的導航系統,意味著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我國信息安全得到了實質性保障。並且,衛星導航涉及眾多工業門類,一個獨立自主的導航系統平臺,也為商業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身懷絕技的後起之秀
作為導航系統中的後起之秀,與前輩相比,北鬥系統實現了諸多新功能、新突破,這些先進、便利的服務,受到用戶廣泛好評。
● 短報文功能:知道我在哪,也能讓你知道我在哪
北鬥導航最具特色的服務,首推短報文(通信)功能。該功能可以讓用戶通過(手機等)終端,一次傳送幾十個漢字的短報文信,同時還能向周邊千公裡範圍內播報自己的位置,極大減少信息傳送所消耗的時間。
短報文是其他導航系統無法做到的絕活。其受益者之一就是漁民,通過短報,出海漁民可以在海上及時向家中報平安,也可以在上岸前就告知買家自己的收穫,提前談好價格,避免臨時尋找買家而導致漁獲變質。
有了短報文(通信)功能,海上作業諸事不愁 | pixabay
● 「兩客一危」與地基增強:以極高的精度管控車輛
「兩客一危」是指這類需要嚴格管控的車輛:道路班線客運車、旅行包車、危險貨物運輸車。國家規定此類車輛必須安裝電子定位裝置,並將運行信息及時接入到全國聯網聯控系統中。
因為通用GPS系統的定位精度偏低,這類車輛以前還有逃脫監管的可能,但北鬥系統的「地基增強」技術,將讓「兩客一危」在違反交規時有所忌憚。
「地基增強」是指將北鬥的天基系統(空中設施)和地基系統(地面配套設施,如電線桿、固定建築等)相結合,從而極大提高定位精度的技術。當前,北鬥系統能夠在定位對象的時速高達80公裡時,將定位誤差控制在2釐米,精度遠高於GPS系統。
這意味著大貨車再也不敢長期佔用超車道了,因為車道寬度比2釐米大多了,違章行為將被非常清晰地界定出來。而GPS民用領域(開放服務)的定位精度在10米,根本無法區分車道。
2釐米定位精度,車道安排得明明白白 | imgur
使用該功能還可以進行駕照考試的檢測,無需工作人員參與,即可知道考生的操作,車輛任何細微的位置變化都不會逃脫它的法眼。
而且,給孩子戴的定位手錶也會更加精準,顯示信息將不再是「在某地附近」,而是能精確到孩子站在哪塊地板磚上。
其他諸如野生動物遷徙跟蹤、精準農業、搶險救災、工程輔助(橋梁、公路、隧道施工等),種種場景當然也不在話下。
● 形變監測:通過累積測量,檢測毫釐變化
北鬥還可以進行微小形變的監測,精度可達到動態檢測釐米級,即檢測一個動的物體,得到的尺寸和真實的尺寸偏差只有幾釐米;靜態檢測達到毫米級,即檢測一個靜止的物體,得到的尺寸和真實的尺寸偏差僅幾毫米,遠高於GPS的測量精度。
這在一些和形變有關的場景,例如水利工程監測(如大橋變形、高樓歪斜)、災害預警(如山體變形、大壩移位)中,都有重要作用。
而這樣的高精準定位,都要歸功於北鬥採用的差分算法技術。這種算法通過將多次測量後的結果取平均,可有效減少誤差。在北鬥衛星定位中,假設一次定位的精度是10米,通過將成千上萬次的定位數據進行合併處理,即可將結果精確到毫米以下。
中國三峽工程,毫釐形變,都逃不過衛星法眼 | pickyview
● 衛星的「微信群」:星間鏈路,擺脫地面站限制
「星間鏈路」是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最突出的亮點之一,它的存在極大地提高了衛星獨立運轉的能力。通俗點說,星間鏈路就像是一個衛星的「微信群」,衛星們可以通過星載設備相互通訊,彼此實時共享位置,大家「口耳相傳」,很快就能知道所有衛星與自己的相對位置。
該技術最大的優勢是,不再依靠衛星地面站,就可以實現全天候全天時通訊。如果沒有這個「群」,地面站就要像「領導」一樣,一個一個地對單顆衛星發布指令。但有了「群」,大家就可以在群裡相互討論、彼此定位,不僅擴大了覆蓋範圍,還極大提高了效率,甚至可以脫離「領導」(不需要在全球遍布地面站),獨自組網,成為地面網的備份。
目前,除北鬥三號之外,美國的GPS和俄羅斯GLONASS都有星間鏈路系統,但歐洲的GALILEO則沒有,這也使得其頹勢盡顯。
性能位列世界第二,北鬥前景可期
眼下,全世界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一共有四個,分別是美國的GPS、歐洲的GALILEO、俄羅斯的GLONASS和中國的北鬥。
四大導航系統中,GPS發展最早,成熟度最高。它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即開始研製(那時還不叫GPS),原本是為軍事服務,之後逐漸演變、完善,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直接影響了戰局,當時美軍在戰場上表現出的精確打擊能力,令世界矚目,這也成為我國發展北鬥系統的契機。目前,GPS在軌衛星24顆,可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服務,商業應用開發最深入。
GLONASS在發展時間線上緊隨GPS之後,並在上世紀90年代就實現了全球組網。但由於受到蘇聯解體及俄羅斯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一度沒有足夠資金進行衛星補網,最少時在軌衛星僅有六、七顆。所幸2010年前後,GLONASS逐漸恢復全球服務能力,由於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它的商用開發程度目前仍優於北鬥。此外,由於採用了獨特的編碼體制,理論上來說,GLONASS系統的整體抗幹擾性更強,發生緊急事態時有潛在的安全性優勢。
GALILEO導航系統目前仍然在建設過程中,性能方面雖然民用精度表現良好,但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表現不佳。2017年,該系統18顆衛星72臺原子鐘中,高達9臺出現故障,2019年更是出現長達117小時的服務中斷,加劇了用戶使用其服務的疑慮。
就目前而言,我國北鬥系統的整體性能已經非常優秀,定位精度、可靠性和特色功能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其綜合性能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GPS。
從維護國家地理情報安全的角度來說,與GPS不同,北鬥不追求對全球進行高精度監測,我們的思路是確保自身安全,而非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就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及周邊地區而言,北鬥的定位精度將超過GPS。
很多在亞太地區發布的手機,已經採用了北鬥和GPS雙系統定位。但對全球範圍而言,北鬥的性能還有很大的推廣和成長空間。未來,北鬥將秉持開放的理念,與其他導航系統展開競爭與協作。
穿山越水,天涯可期!
即便深處戈壁沙漠,北鬥一樣帶你回家
註:手機導航系統不會標示現在使用的具體定位星座。蘋果手機暫不支持北鬥,安卓手機可下載北鬥伴APP,查詢自己手機使用的導航衛星。
小劇場
自力更生,搶佔先機
——北鬥系統與 GPS 和 GALILEO 的歷史情仇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是一部「正宗風味」的揚眉吐氣史。
我國發展北鬥系統的契機,與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GPS系統對戰局的巨大影響密不可分。當時美軍在戰場上表現出的精確打擊能力,讓世人看到了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性,自那時起,北鬥一號的研製就被提上了日程。
而北鬥與GALILEO的淵源就更深了。可以說,沒有歐洲的處處針對和排擠,我國就不會建成現在的北鬥。
北鬥一號建成後,由於定位精度差而飽受詬病,於是我國生出與歐洲合作共建導航系統的意向。為此中國甘願提供巨額資金,只為在系統建成時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歐洲不但處處限制技術出口,甚至還拉上了日本、印度等國家,他們出錢少,待遇卻一樣不少,同時這兩個國家還不時將中國作為自己的假想敵。
中國對此非常失望,毅然決定「單幹」,推出了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之後又一路發展,推出了更先進北鬥三號系統。
不僅如此,憑藉強大的動員力和執行力,中國還提前發射衛星,於2018年4月17號,在資源頻率失效前的24小時,讓衛星向下發出信號,直接佔用了GALILEO的軌道頻率,讓已經入軌的GALILEO第一顆衛星成為廢鐵。
現在,歐洲GALILEO計劃問題頻出,在定位精度和服務範圍等方面,均被北鬥無情地遠拋身後。
參考文獻:
[1]楊元喜.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進展、貢獻與挑戰[J]. 測繪學報,2010(01):5-10.
[2]楊元喜, 李金龍, 王愛兵,等. 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基本導航定位性能初步評估[J].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4, 044(001):72-81.
[3]高星偉, 過靜珺, 程鵬飛,等. 基於時空系統統一的北鬥與GPS融合定位[J].測繪學報, 2012(05):115-120+127.
[4]施闖, 趙齊樂, 李敏,等.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精密定軌與定位研究[J].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2, 042(006):P.854-861.
[5]魏二虎, 劉學習, 劉經南. 北鬥+GPS組合單點定位精度評價與分析 Accurac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with BeiDou and GPS[J]. 測繪通報,2017, 000(005):1-5.
[6]郝志濤.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J]. 電子技術與軟體工程,2017, 000(007):P.34-34.
[7]馬悅蓯.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J]. 商品與質量,2017, 000(025):28.
[8]莊釗文, 王飛雪, 歐鋼,等.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安全和完好性監測現狀與發展[J]. 科技導報,2017(10):15-20.
[9]周文婷, 王濤, 袁鳴峰,等. 基於北鬥短報文通信的用電信息採集系統的研製[J]. 電力自動化設備,2017(12).
[10]萬宇瑤, 陳星宇, 王秋穎. 一種基於北鬥導航的熱力管網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 Beidou navigation based on the heatpipe network UAV intelligence inspection system, 2017.
[11]尤啟迪, 陳伍, 吳成傑. 基於北鬥的移動應急監控與指揮技術[J]. 商品與質量,2017, 000(020):15.
[12]顏曉星, 車明, 高小娟. 基於北鬥衛星的可靠遠程通信系統設計[J]. 計算機工程,2017, 043(003):62-68.
本文經授權轉自「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公眾號
原標題:北鬥三號今日收官,國家信息安全保障再升級
編輯:Da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