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的植物——一(1)班科學公開課活動

2020-12-01 晨衡陽

2020年11月25日第一節課,小江口校區一(1)班由王銀星老師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科學公開課——《我們知道的植物》。我們的世界到處隱藏著奧妙,多彩的大自然處處充滿了神奇。在這堂課上,孩子們一起打開了科學之門,探索、感受了這個神奇美妙的植物世界。

這堂課是科學學習的起始課,一張絢麗多彩的圖片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圖中都有什麼植物?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產生了對植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王老師立足於學生對植物的原有認識,展開了四個主要的學習活動:1.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2.找找圖中哪些是植物;3.討論蝴蝶和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種一棵植物。

王老師準備了豐富的道具,把自己養的綠蘿給孩子們近距離觀察,孩子們由此知道了植物是由根、莖、葉三個部分組成的,而蝴蝶會移動、塑料花沒有生命,因此都不是植物。

這四個活動,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植物的多樣性,還幫助學生認識了植物是有生命的,要好好保護身邊的植物。這堂課孩子們一起走進了植物世界,傾聽、思考,並在豐富的自然環境中辨識植物,受益匪淺。

課後老師們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相信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都可以讓教師們學習到更多的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編輯:何鑫

審核:李小平

【來源:江口聯合學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教師公開課活動
    教學相長,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赤壁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教師公開課活動學校教育的根本是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成敗,為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設計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
  • 小時候常見卻不知道名字的植物(一)商陸
    小時候常見卻不知道名字的植物之一。商陸,商陸科、商陸屬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廣布於長江以南紅壤低丘陵地區,在中國現有分布的品種中主要有商陸(野蘿蔔)和垂序商陸(美商陸、美洲商陸、十蕊商陸)。因為形態極似馬齒莧科的櫨蘭(俗稱土高麗參或土人參)而被各地誤當作土人參栽種。根肥厚,肉質,圓錐形。葉卵圓形,全緣。夏秋開花,花白色,總狀花序。心皮八個,離生。漿果扁球形,紫黑色。果序直立。
  • 植物基因組研究思路(一)林木篇
    隨著三代測序(PacBio和Nanopore)技術的不斷發展,已有越來越多的植物完成的基因密碼的破譯,然而在高質量基因組破譯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領域物種(如林木,中藥,農作物,園藝作物,水生植物等)的基因組研究思路又是怎樣的呢?從本章節起,小編分期為各位讀者帶來植物領域物種研究思路,本期我們重點介紹下林木基因組研究思路。
  • 乾隆吟誦最多的植物,你知道嗎?(下)
    在《清曠樓詠竹》一詩的註解中,乾隆還提到「北方竹無高至二丈者,不能與樓簷齊也」。可見他對植物的生態習性也具有相當的了解。記載園內重要活動的詩作乾隆記載的圓明園內活動主要包括:恭奉皇太后回園、陪皇太后遊園賞花、攜大臣遊園、觀龍舟、雨後或雨中泛舟,以及自己離園、回園等。作為記載活動的詩文,對植物的描寫只是起襯託心情的作用,以便借景抒情,表達感想。
  • 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成都)正式啟動
    科學」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成都)在天府新區實驗中(小)學啟幕。本屆科學節的主題為「嗨,科學!」,將以科學的多樣色彩為基調,注重科學與文化和藝術的充分融合,突出「節目」和「節日」的特點,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與科學家面對面,激發公眾用好奇拓寬知識邊界,用科學連接未來生活。
  • 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成都)今日啟動
    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成都)在天府新區實驗中(小)學啟幕。本屆科學節的主題為「嗨,科學!」,將以科學的多樣色彩為基調,注重科學與文化和藝術的充分融合,突出「節目」和「節日」的特點,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與科學家面對面,激發公眾用好奇拓寬知識邊界,用科學連接未來生活。
  • 科普日的硬科普(2)溼地植物
    溼地植物泛指生長在過渡潮溼環境中的植物。因為數量類別太多,今天只能按照溼地植物的生長特徵和形態特徵,分為的5大類。1、溼生型植物溼生植物指生長在過度潮溼地點的植物。有兩種生境條件適宜溼生植物生長。一種是土壤中充滿水分,光照條件充足的生境條件,這類溼生植物稱為陽性溼生植物,象水體附近生長的苔草等屬於此類。
  • 荒野拾遺錄·新疆荒漠植物(一)
    促進了植物特別是短命和類短命植物的生長。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1米左右,巨大的復傘形花序生於莖枝頂端,花徑可達20-40釐米,常亭亭玉立在沙地上。一年生草本植物,對早春的降雨十分敏感,在雨水多的時候高度常常達到30釐米以上。雨水稀少時高度只有幾釐米迅速開花結果。它和我們常食用的荊芥氣味類似,但要更強烈,這可能得益於荒漠地區乾旱的環境、強日照和晝夜溫差。
  • 南昌力邁(國際)學校教師公開課賽課活動圓滿落幕
    同理可推,如果一堂課能夠讓師生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那麼就會是一堂精彩的課。  我的課程內容是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在話題引入階段,我向學生們展示了一段簡短的無聲視頻,讓他們根據內容推測情景從而得出結論。在內容深化環節,我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在練習閱讀的同時提升了聽力能力。
  • 遠紅外線看不見,摸不著,身體能知道(一)
    在紅外線中,波長範圍4~1000微米的波段稱為遠紅外,而波長在8-15微米這一波段的遠紅外對人類的生存與萬物的生長極為重要,被譽為「生命育成之光」。人們在研究中發現,只有遠紅外線才容易被人體吸收。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子及高分子化合物。
  • 動物(1)羚牛
    羚牛體形粗大,肩高110-120釐米,雄性體重可達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達2米,重達1噸。雌雄均具短角。是一種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麓密林地區的大型牛科食草動物。由於產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漸變淺。分為4個亞種:高黎貢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嶺羚牛,中國均產。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喜群居,每群約20-30頭,多至50頭。體型雄健,性情兇悍。
  • 神奇植物在哪裡:(1)幽冷的冥界之花——水晶蘭
    我們都知道,植物的主要特徵便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這些隨處可見的生命利用光與二氧化碳、水,在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後將其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唯一生產者,對地球大氣的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大自然中,也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 微信公開課Pro活動連結盜號之說不可信
    微信公開課PRO版這個連結放出來不久,就有人出來說這個連結是會盜號的,開始我們的朋友圈瘋狂的曬著自己的與微信的故事你與你的第一個微信好友還在聯繫嗎?詳見下文 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證明這個說法是謠言證據一:騰訊域名不可能偽造域名就是平時我們說的網址,support.weixin.qq.com是騰訊的域名無誤與之類似的微信公眾平臺的域名是mp.weixin.qq.com,都是騰訊的qq.com的三級域名,域名不可能偽造。
  • 大氣篇(1)
    人活著就要呼吸,誰都知道吸得就是空氣,但要是讓他來講一講空氣,可能他又說不出什麼來。飯可以一天不吃,水可以半天不喝,但空氣一分鐘不吸都受不了,可見空氣對維持生命有多麼重要。地球被大約厚度為1X104千米的大氣包裹著,受地球地心引力的作用,離地面越近空氣品質越大,這也是為什麼人到高原地區缺氧的原因之一。
  • 名師公開課 快樂玩科學 電信智能電視暑期名師課堂系列活動首站...
    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直接關係著國家創新人才的培養以及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活動當天我們也是特別請來了全省名師、業界專家為大家帶來新奇有趣的「科學公開課」。他所在的啟航科學社是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歷史最悠久的社團,社團自2003年至今已有17年曆程,他所輔導的學生,有17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50多人獲得省級獎項,近300人獲得合肥市1等獎,已連續10年一等獎獲獎總數位居合肥市第一。輔導的學生的發明已獲得300多項專利。
  • 「美麗長江知多少」系列公開課在麗江師專開講
    11月26日上午9點,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麗江公開課於麗江師專禮堂開課,主題為「大江大河大徵途」之「美麗長江知多少」。>麗江師專應用技術學院莫新春博士就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一題進行公開授課
  • 身邊的苔蘚植物——砂蘚(星星蘚)
    為了讓大家和苔蘚親密交流和接觸,從今天開始將為大家介紹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一些苔蘚植物種類,下次出門的時候就知道了,原來它叫這個名字啊。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可以說是我們身邊最最常見的一種苔蘚了,沒有之一。
  • 一文讀懂量(xiang)子(ai)糾(xiang)纏(sha)
    一個系統由兩個子系統組成,糾纏發生在我們對系統的狀態有部分了解的情況下。我們將子系統稱之為c-on。「c」的意思是「經典的」,為了便於理解,我們把c-on看作蛋糕。這裡我們的蛋糕有兩種形狀,正方形或者圓形。那麼兩個蛋糕的總狀態就有4種,它們分別是(方,方)(方,圓)(圓,方)(圓,圓)。下面兩個表格給出了在四個狀態中找到某一個狀態的概率。
  • 植物那些事兒(12)——那些老「古物」們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盤點一下 地球上現存的那些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古老植物1、中國崖柏崖柏,柏科崖柏屬植物,被稱為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崖柏起源於恐龍時代(公元前2.5億至公元前2億年)。3、桫欏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同時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
  • (原創)走進3億年前的植物森林
    花兒是美麗的,有花的世界萬紫千紅,我們今天就生活在這樣一個五彩繽紛,絢爛多彩的世界中。可是,你能想像只有綠色,沒有花兒的世界是怎樣的嗎?在參觀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遠古物種展廳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由眾多植物化石標本組成的只見綠色,不見花朵的著名史前植物群——華夏植物群(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