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國內外,論文文本一旦達到一定長度,就要寫目錄(table of content)。作為論文的「門面」,目錄的重要性無需多言。目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讀者對論文的框架和內容一目了然,目錄結構中包含的章節標題及每章內容標題可以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對文章應該精讀還是略讀做出判斷,節約讀者的時間。如果最基礎的目錄都寫不好,論文內容也可想而知,會出現許多問題。那么正確的論文目錄怎麼寫呢?在接下來的文章中,HotEssay會對目錄格式與結構要求、以及目錄自動生成的流程進行介紹,以便同學們了解。
如何擬定TABLE OF CONTENT?
很多同學認為目錄在論文中只是一個「小角色」,有這樣的想法就大錯特錯了,目錄在一篇論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論文題目定下來之後,table of content可以在文章思路梳理方面給予很大的幫助,首先要寫出outline,對論文的章節劃分、各章節觀點以及如何使用論據、各小章節使用什麼標題進行初步的規劃。最開始在擬定目錄時,可以理解為是列論文提綱或對文章進行概括,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
目錄的位置
目錄通常位於abstract(摘要)的下一頁,introduction(引言)的上一頁。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目錄不能連在摘要後面,要單獨另起一頁。
目錄格式的要求
目錄格式在國內要求十分嚴格,容不得半點兒差錯。這是國內論文查重機制決定的,如果目錄格式與規範要求不相符,那麼知網和PaperPass檢測對目錄和章節標題就無法識別,直接導致全部目錄被標紅,文章也因此被當做抄襲!所以,國內的論文目錄必須用word自動生成,防止出現與標準格式的偏差。
但學術論文的目錄格式在國外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因此同學們在開始論文寫作之前,首先要對所在學校網站上對與論文的Style Guide(格式指南)有關的內容進行了解。為了節約同學們寶貴的時間,我們分享一下關於目錄格式的一些知識。同學們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就可以在短時間內作出正確且清晰的目錄。當然,涉及到具體細節,如字號使用或headings加粗與否,一定要根據各自學校的Style Guide來進行修正。
目錄結構與目錄自動生成的方法
簡而言之,論文標題的列表就是table of content。學術論文的標題通常為三級,也有時候只有一級或兩級標題。一定要用好目錄的自動生成功能,這樣會十分方便,但是每級標題的格式要提前設置好。
比如說,學校規定使用的標題格式為APA format:
一級:Times New Roman、12pt、首字母大寫、加粗、居中;
二級:Times New Roman、12pt、首字母大寫、加粗、左對齊;
三級:Times New Roman、12pt、句子首字母大寫、加粗、縮進、句號。
目錄依照下述步驟製作:
1)點擊《開始》選項,點擊《標題1》——選擇《修改》,隨後對一級標題設置進行錄入;
2)再次點擊《開始》選項,點擊《標題2》和《標題3》並打開,隨後進行修改;
3)完成上面步驟的設置之後,即可進行統一刷格式。對標題1的內容進行選中 〉單擊標題1 〉隨後依照標題1的樣式使用格式刷修改所有一級標題的格式;
4)二級、三級標題修改方法同上;
5)在introduction(引言)之前空出一頁;
6)最後在空白頁選擇《開始》,點擊《引用》——選擇《目錄》——再選擇《自定義目錄》。
如對標題內容進行了修改,或因為內容刪減導致頁碼產生了變化,目錄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點擊右鍵,選擇目錄——再選擇《更新目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