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桔燈網
作者:班木芙蘭
發文24h後需授權轉載
近日,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引起全球極大關注。對此,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與以往的變異病毒株相比,肆虐當地的「B.1.1.7」新冠變種病毒株變異幅度更為劇烈,令病毒傳播能力較以往強70%。
德國知名病毒學家德羅斯滕在推特中寫道:「很遺憾,這看起來不太妙」。
圖丨新冠病毒(來源:COG-UK)
英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異,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最近在英國COG-UK (COVID-19基因組學英國聯合會)監測數據集中發現了一個獨特的系統發育簇(稱為譜系B.1.1.7)。在過去的4周中,該集群一直在快速增長,並且自從在英國其他地方觀察到該集群以來,表明該集群進一步擴散。
B.1.1.7.變種新冠病毒株9月20-21日首次在英國南部和倫敦的樣本中被發現。如今,英國已確認有1600例病例感染了這種變種新冠毒株。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在上周日的新聞會上表示,11月中旬,倫敦所診斷的新冠病例中約26%感染了這種病毒株,而到了12月第二周,倫敦測試的病例中就有60%感染了這種病毒株。
值得注意的是,該種病毒與2019年底在我國武漢出現的冠狀病毒相比,英國變種病毒有23處突變、14個胺基酸變化和3種缺失。
其中,一個名為「N501Y」的變異,改變了病毒棘狀物(spike)的最重要部分: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令它們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這是病毒棘首先與人體細胞表面接觸的地方,使病毒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的變動,增強病毒的毒性。
研究結果顯示,「N501Y」突變可增加病毒對人體細胞主要對接點ACE2受體的親和力,即增加病毒蛋白質進入人體細胞的能力。此外,病毒結合位點的N439K和Y453F突變也有類似作用。這些位於棘突蛋白結合點的突變除了可以讓病毒更容易進入人體外,還可以增加其再生能力,讓病毒更具傳染力。
新變異病毒可能源於長期慢性感染病人
英國研究者認為,新冠病毒同時出現大量變異必定產生於特殊條件下。他們推測,有的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感染期長達數月,體內攜帶大量病毒,如果這些長期慢性感染病人再接受含有抗體的康復者血清治療,就可能導至特別活躍的增生力高的病毒變種存活並傳染給他人。
圖丨肺部CT顯示,新冠病人肺部積水加重 (來源:德國之聲)
當局研究者用研究結果表明:和原始毒株相比,B.1.1.7.變種新冠病毒株的再生能力要強70%,代表病毒傳播能力的R值(一個感染者平均傳染人數)要高出0.5-0.7。R值必須低於1,新增感染人數才會下降。而新冠病毒的初始R值(即不執行任何防疫管控時)大約為3.5。
新冠病毒變異 ,疫苗還會有效嗎?
疫苗被認為是全球有效控制甚至終結疫情的手段。目前,多國開展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有疫苗甚至在部分國家獲批上市。我國也將於近日實施疫苗接種策略「兩步走」中的第一步,針對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但此次病毒變異讓人們擔心已研製或已接種的疫苗是否還有用。
在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介紹,一般來說,這種變異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嚴重程度,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傳染性,也不會影響到疫苗對該病毒的免疫效果。
他介紹,作為RNA病毒,新冠病毒的變異可能要比DNA病毒稍快一些。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病毒的變異還在正常範圍內。「總的來看,現在病毒的變異沒有看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表示:「新的病毒株包含23種不同的變化,其中一些變化位於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上,可能使其更容易結合併進入人體細胞,但並不一定會更加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