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隨著MJO上升波列的進入,乾燥的太平洋終於恢復溼潤,變得雲團密布,到處都是小漩渦。就這樣,又一個颱風活躍期悄然到來:11月2日,今年第23號颱風夏浪在太平洋深處形成;南海也有一個颱風胚胎發展,很可能在立冬前加強為24號颱風娜基莉。
ECMWF的MJO預報
夏浪張牙舞爪,雲系龐大,不過離我國很遠,未來對我國沒有影響。但南海颱風胚胎就不一樣了,它目前就在我國中沙群島附近,外圍雲系時不時闖入華南、福建沿海,製造壯觀紅霞。待它加強為24號颱風後,還將直接影響海南和兩廣,並通過種種機制,間接影響東亞大氣環流,對我國東部造成影響。
11月3日雙風暴雲圖,中氣愛在H8雲圖上標註
首先,未來的24號颱風將在立冬前後直接影響海南、廣西沿海和廣東西部,帶來風雨。風雨有多大,取決於颱風有多強,有多近。但不管怎麼樣,這也是正宗的颱風雨。
ECWMF對雙風暴的路徑集合分析,中氣愛製作
其次,在24號颱風之後,25號颱風「風神」也將很快形成,並靠近我國南海。颱風的接力生成和連續靠近,將讓冷空氣南下更深入,讓南支槽更快形成,長遠看來有利於南方下雨。尤其是旱情最重的江蘇、安徽等,有望在11月中旬迎來喜雨。
ECMWF的10天降水分析,可見11月中旬江蘇安徽有望迎來抗旱喜雨
但需要注意,由於副熱帶高壓還有一定勢力,冷暖空氣交匯的地方可能偏北,江西福建以及廣東中東部可能是喜雨的例外。這裡的抗旱,要做長期打算。
11月3日全國乾旱監測顯示,東南沿海都有旱情,江蘇安徽江西有重旱和特旱區
在25號颱風來到菲律賓以東時,西伯利亞蓄積已久的冷空氣也在靠近我國,並有可能在11月中旬傾瀉南下。這股冷空氣會不會成為下半年第一場全國性寒潮?會不會讓北方大範圍下雪,讓南方抗旱喜雨的面積再大一點?這都值得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