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一個南海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它的問世,打破了沉寂近50天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的寧靜。
另一邊,臺灣東南洋面一個熱帶低壓,也於1日晚上加強為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8月2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預計「黑格比」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強熱帶風暴級,將於3日夜間在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帶沿海登陸,預計登陸時為熱帶風暴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9級,風速20—23米/秒。
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僅有2個颱風生成,比常年同期偏少。隨後,出現了1949年有歷史記錄以來首個「7月空臺」, 颱風活動不活躍。然而,剛進入8月份,颱風就似乎已經按捺不住了。
剛剛進入8月,就一下子來了兩個颱風,這是否意味著颱風將進入集中暴發期?歷史上8月份有多少颱風,強度強嗎?通常會登陸我國哪些地區?藍藍天工作室請來中國氣象局專家,跟大家聊聊8月颱風的有關情況。
不排除8月下旬或將迎來颱風暴發期
在經歷了7月份的「空臺」後,8月份是否會迎來颱風暴發期?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4至6個,比常年同期略偏少;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至3個,比常年同期略偏多。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表示,根據預報,8月上旬和中旬,隨著大氣環流的調整,可能還將有1到2個熱帶氣旋生成,不排除8月下旬或將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氣象部門將密切監測颱風動態,做好相關預報預警和服務工作。
8月是颱風生成最頻繁的月份
說到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非8月莫屬。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到2019年的這71年間,西北太平洋和南海8月共生成403個颱風,平均每年8月有近6個颱風生成。
8月份平均有6個颱風生成,似乎並不算多,實際上這個數量比較可觀,相當於每5天就有1個颱風生成。另外,颱風的平均生命史約為148小時,大概是6天。所以,8月通常可能一個颱風接著一個颱風,也很容易出現多個颱風並存的局面。
向純怡介紹,1960年8月,就曾經出現「五臺共舞」的局面。當年8月23日,14號颱風「卡門」、15號颱風「貝絲」、16號颱風「艾琳」、17號颱風「黛拉」、18號颱風「費依」,同時存在,場面壯觀。
8月份颱風生成數最多的是1960和1966年,這兩年8月均有10個颱風生成。而2014年整個8月僅生成了1個颱風,數量最少。近十年來,8月颱風生成數量偏少。
8月份生成的403個颱風中,有133個登陸我國,登陸比例為33%。從歷史上看,8月平均登陸我國的颱風數量約為1.9個。1994年、1995年、2012年這3年,8月颱風登陸個數達5個之多,平均6天就有一個颱風登陸。
8月颱風的平均強度不算最強,但颱風登陸影響範圍最廣
今年「7月空臺」,是否意味著8月的颱風會「憋大招」?
向純怡指出,從1949年來的歷史記錄看,8月份登陸我國的颱風平均強度不算最強,但並不代表8月沒有超強颱風。例如,1956年第12號颱風「Wanda」登陸浙江,就是以超強颱風強度登陸的。所以還是要時刻保持警惕。
雖然8月颱風的平均強度不算最強,但影響範圍可是最廣的。據統計,1949—2019年,我國除河北、天津以外的沿海省(市、區),從廣西一直到遼寧都曾成為8月颱風的登陸地。其中登陸廣東的最多,有33個,這與華南地區熱帶氣旋活躍,以及廣東綿長的海岸線關係密切。其次為福建和臺灣,分別為27個和26個。
「可以說,8月是颱風登陸影響範圍最廣的一個月。」向純怡說。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趙貝佳)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