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整治後的花園慢慢有了模樣

曾經被居民種地所佔據的菜地

整治後的花園

  城市裡的閒置空地,被部分居民利用起來種菜、焚燒垃圾,這樣不僅讓城市變得「難堪」,還會因為施肥對空氣造成汙染。

  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的居民王文清就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住家望出去應該是一片綠色。自從成為菜地後,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得連窗戶都不敢開。

  「馬路辦公」的到來,直擊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城市綠地。

  「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現在這裡有花有樹,還有草坪和綠竹,住家心情完全不一樣了。」王文清笑著告訴記者,現如今,廣廈城蜜宮外的「空中菜園」已成功蝶變,成為幽靜的「空中花園」。過去家家戶戶門前的菜園子、雜物垃圾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蝶變前

  「髒亂差臭」的「空中菜園」

  當談起廣廈城蜜宮外垃圾菜地時,王文清便一個勁擺手,只能用四個字形容:髒、亂、差、臭。

  據王文清回憶,該地塊位於黃桷坪唐家灣社區官家林11號旁,面積約2.8萬平方米的邊坡,因土地權屬單位破產未開發建設而長期閒置,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周邊部分居民長期私自在該地塊上進行違法耕種,把土地變成自己的私家菜園。從下往上看,儼然一個「空中菜園」。

  在耕種過程中,不少居民不僅砍伐了原有自然生長的樹木,還不時在地塊內焚燒垃圾、藤蔓、樹枝等,大量的菜地、不時的煙塵、帶味的肥料,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周邊居民正常生活。

  王文清說:「我是學土木的,這樣長時間耕種造成水土流失,還給邊坡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他們雖然多次向有關部門投訴反映,但效果不明顯。

  王文清笑著說,好在有了區城市管理局與黃桷坪街道的聯合「馬路辦公」,才解決了老百姓的「痛點難點」。

  蝶變後

  聯合「馬路辦公」解痛點

  王文清口中的聯合「馬路辦公」便是解決辦法。今年6月,市民群眾向區委第一巡察組反映該問題,問題隨後被轉到黃桷坪街道,區委區政府要求有關單位迅速、有效解決該問題。

  7月9日,九龍坡區委常委、黃桷坪黨工委書記羅林泉組織該區城市管理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黃桷坪街道、九龍街道和九龍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召開志龍觀江嶺小區背後邊坡違規砍伐、種植農作物整治工作協調會,研究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

  方案明確將該塊空地整治成為景觀綠地,其中黃桷坪街道、九龍街道負責聯合對菜地進行清理,九龍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具體實施綠化美化,區城市管理局負責後期日常維護管理。

  8月24日,區城市管理局、黃桷坪街道、九龍街道以及九龍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開展聯合「馬路辦公」,明確整治範圍和整治時間。

  菜地變綠地

  把推窗見綠還給居民

  9月30日,景觀施工單位進場,對遺留的違規菜地進行清理,並栽植草坪、木春菊、桂花等植物;11月初,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地完成施工。

  據該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菜地清理及綠化景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約200萬元。「空中菜園」變為「空中花園」,解決了閒置地塊無人管理的問題,既為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營造了良好的城市環境,提升了城市品質,同時覆蓋的植物有助於邊坡保持水土穩定,確保城市安全,得到附近居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如今雖然是冬天,但走在這裡依然能夠感受到很大的變化,新開墾的土地種植的植物正在慢慢地改變這裡的顏色,「明年開春的時候,花一開,家門口就是花園,想想都安逸。」80歲的張杰大爺說,到時候他會選擇來這裡晨練,再也不用跑到動物園去晨練打太極了。

  延伸

  城市閒置地 治理有妙招

  作為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的重要一環,在重慶主城區的城市空地中,不少都是雜亂無章的邊坡荒地。如何治理改造,成為城市管理的一項工作重點。

  在邊坡治理的同時,不少新建的社區公園、街頭遊園也從中孕育而生。比如,渝北區天鄰風景國有空地,位於渝北區龍山街道天鄰風景和兩江春城小區間,面積約1.1萬平方米,原來該邊坡成了市民的菜地和堆放垃圾的荒地。2017年渝北區城管局對該地塊進行綠化整治,建成了一個社區公園,成為附近居民健身散步的好去處。

  據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今年底前主城將完成坡地綠化300萬平方米,加上對邊角地、閒置地的整治,兩年內將整治城市空地1700萬平方米。(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陳林 李星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無人管理「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閒置地被佔難題可以這樣解決
    ▲整治後的花園慢慢有了模樣「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現在這裡有花有樹,還有草坪和綠竹,住家心情都要好一些!」王文清笑著告訴記者,現如今,廣廈城蜜宮外的「空中菜園」已成功蝶變,成為幽靜的「空中花園」。過去家家戶戶門前的菜園子、雜物垃圾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 杭州一小區空中花園變私家菜園 五六年的好鄰居鬧翻
    本來賞心悅目的空中花園慘變「空中菜園」。王阿姨多次找鄰居協調無果,無奈求助本報。  記者隨後趕到王阿姨所居住的小區,看看這個讓她難以忍受的「空中菜園」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幾天沒注意,陽臺下面搭起葡萄架  王阿姨家住藍色霞灣小區5幢501室,這幢樓和普通單元樓不一樣,在樓房南側有一個三層高的裙樓,與單元樓相接。
  • 樓頂上的菜園子,是空中菜園也是「空中花園」,屋頂種菜該不該?
    其中位於中東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以美著稱,最著名的當然是它的「空中花園」了。空中花園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採用立體造園方法,將花園設計在四層平臺上,平臺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有灌溉系統可以灌溉。園中種植各種奇花異草,遠看就像花園懸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園。
  • 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蘭州
    樓房隔熱降溫 減少汙染淨化空氣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金城御景東方樓頂花園我國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近些年陸續出現了一批較著名的「空中花園」。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密度、建築密度大而可供綠化的土地面積不多,蘭州市的一些住宅小區、辦公樓和庭院等也悄然出現了星星點點形式各異的屋頂花園,更為實用的是還開闢了樓頂菜園,為這座城市增添動人意境……屋頂花園讓樓下冬暖夏涼金秋時節,記者隨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科研室主任趙峰來到「空中花園」建造初具規模的御景東方小區。
  • 農轉居小區裡頂樓打造菜地 擾民菜園將變身空中花園
    在杭州江幹區三叉社區三新家園,熱愛「農作物」的居民們目光從地下轉到了半空,高層住宅樓的頂樓露臺日漸淪為菜地,不過最近,這裡有好消息傳來——擾民的菜園將變身空中花園。  農轉居小區裡  不少居民仍愛種「農作物」  三新家園的前身其實就是江幹的三叉村。
  • 河南:將出臺屋頂綠化標準 80種花草可落戶空中花園
    王洋提醒說,要建一個理想、合格、安全的空中花園,並沒有那麼簡單。鄭州是我國最早進行屋頂綠化的城市之一,但發展緩慢。由於沒有技術標準,不少單位做屋頂綠化時,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空中花園、菜園建好後,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必須要有屋頂排水系統,做不好就引起了其他業主的不滿。省會部分房地產公司接到的屋頂漏水投訴中,約有70%是屋頂花園引起。
  • 居民樓頂造出「空中菜園」 種菜「種出」國家專利
    夫婦二人的菜園已經種了十年之久 記者李宗華攝每天早上不到6點,何建華就起床了,除了鍛鍊,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打理他的菜園子。十年前,一場開玩笑的「比賽」,讓他萌生了給妻子送一個菜園子的想法;多年來,他將一半的心思都花在了打造這個位於自家樓頂的「空中菜園」上。如今,在老何的精心侍弄下,樓頂上的蔬菜長勢喜人。
  • 李尤傑和他的「空中菜園」
    李尤傑的「空中菜園」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 通訊員 李敬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通訊員 溫志兵李曉宇  在莘縣北部的魏莊、河店、燕店等大棚蔬果種植產業發展強勢鄉鎮,由於土地資源緊張記者近日在魏莊鎮採訪時,偶然聽說這樣一個案例:甘寨村村民李尤傑在自家屋頂建大棚、種蔬菜,讓過去閒置的房頂變成了「空中菜園」,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走進甘寨村,遠遠望去房頂上有一個大棚的就是李尤傑的家了。踩著臺階上到房頂,只見房頂大棚裡井然有序地種植著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放眼望去,鬱鬱蔥蔥,鮮香撲鼻,儼然一座鄉間的田園農場。
  • 「空中菜園」有望在滬上屋頂推廣
    6月11日,養護員小陳正在打理位於川沙開能集團內的「空中菜園」。早報記者 張棟 圖早報記者 俞立嚴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一定都會對其中介紹的北京市民張貴春自家的「屋頂上的菜園」那段印象深刻,而如今,這種「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也開始現身上海。昨天,記者見證了滬版「屋頂上的菜園」在這個初夏的大豐收,同時獲悉該項目已經獲得上海市科委的資助,有望在上海有條件的樓房屋頂推廣。
  • 空中菜園有望在滬上屋頂推廣(圖)
    6月11日,養護員小陳正在打理位於川沙開能集團內的「空中菜園」。早報記者 張棟 圖  早報記者 俞立嚴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一定都會對其中介紹的北京市民張貴春自家的「屋頂上的菜園」那段印象深刻,而如今,這種「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也開始現身上海。昨天,記者見證了滬版「屋頂上的菜園」在這個初夏的大豐收,同時獲悉該項目已經獲得上海市科委的資助,有望在上海有條件的樓房屋頂推廣。
  • 杭州一小學屋頂有空中菜園 有水田旱地和果園
    在屋頂開闢菜園,不光病蟲害少,而且還不用農藥,每天收穫的新鮮蔬菜,學校就拿到食堂供同學們享用。空中菜園的打造團隊來自浙江省農科院,主要設計人是李伯鈞老師。這麼高大上的都市空中菜園讓人直呼羨慕嫉妒恨,這麼新鮮的好事我們普通人家的屋頂,也可以有嗎?
  • 大城市的「空中菜園」,水果蔬菜一應俱全,網友:果真是神仙生活
    好像每次提到菜園的時候,我們腦海裡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農村。因為只有在農村才有能夠擁有大面積的土地讓你開闊。也只有在農村才能夠讓一隨心所欲的裝扮自己的菜園,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小編對農村的菜園有著一種難以忘記的記憶。因為每年到輸過成熟的季節,我就可以不用花錢就可以吃到最乾淨,最天然,最新鮮的蔬果。不過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內容,可不是農村的天然菜園。而是一個出現在大城市的」空中菜園「。
  • 空中菜園變形記,杭州這個小區的做法業主點讚了
    本來是供商鋪業主和二樓居民安放空調外掛機的,因為地方寬敞,很多業主直接當成了私家花園或者菜園。有二樓沒有入住的業主窗前地盤,也被隔壁鄰居「私有化」了。他們在設備平臺種樹、種花、修建水池,久而久之,平臺儼然成了一個天然的蓄水池,這也引來其他業主的投訴。最近,蔣村街道西溪裡社區了解情況後,立即聯合城管、公安等相關部門,針對二樓設備平臺進行為期兩天的集中清理。
  • 皇城腳下「空中菜園」大豐收 雨水回收立功啦
    東城區 「今年雨水大,咱社區的『空中菜園 東城區銀閘社區的「空中菜園」公益項目已經啟動了三四年時間。在與故宮一街之隔的銀閘社區市民服務中心樓頂平臺,小菜園佔地200平方米左右,每年都為社區的孤寡老人及其他幫扶對象提供社區自己種植出來的綠色有機蔬菜。澆灌這些蔬菜的,也是社區回收再利用的雨水。 前些天,北京連日來的陰雨,讓藍色的雨水收集桶「水位大漲」。
  • 巴比倫空中花園,究竟在哪裡?
    ▲ 巴比倫空中花園復原圖巴比倫空中花園是其中的一大謎團。傳統上認為,這座花園是由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1年)建造的;但是,在廢墟中或者巴比倫文獻中找不到這樣一座花園的線索。
  • 小區樓頂不是私人「空中菜園」!長沙城管出手了
    但一些人卻將小區樓頂公共區域佔為己有,建起「空中菜園」,讓小區其他居民苦惱不已。今日,天心區城管執法大隊桂花坪中隊聯合街道城管辦、社區共40餘名工作人員對天心區白沙世紀佳園小區樓頂亂象開展了集中整治,為居民解決「屋頂煩惱」。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不少樓頂都被各類種菜箱、雜物佔據。有的樓頂擺放著數十個種菜的長型花盆,裡面種滿蔬菜瓜果。
  • 聽雨觀瀾 世外桃源/空中小菜園的雨境
    空中小菜園,尤其是雨中的空中小菜園感覺真好。知道要下雨,剛鋤過地,那比較投入的心,真的在和雨滴、溼土和小苗,一起在動,一起在漂。厭煩了市裡喧鬧和枯燥的市民們,尤其是老人們,大都設想能夠去郊區或遠離鬧市的鄉下,尋一方農家小院,去靜享一點「返璞歸真」的園田生活,那該有多好。
  • 巴比倫空中花園究竟在哪裡?
    巴比倫空中花園是其中的一大謎團。傳統上認為,這座花園是由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1年)建造的。但是,在廢墟中或者巴比倫文獻中找不到這樣一座花園的線索。尋找這座花園是美索不達米亞學者最誘人的探索之一。考古學家仍在苦苦思索這樣一座花園在巴比倫的可能位置和它的特別之處。
  • 重拳整治「空中菜園」,網格化助力保衛藍天
    重拳整治「空中菜園」,網格化助力保衛藍天 (及時清理「空中菜園」,營造清爽舒適環境。)而種菜容易導致頂樓住房漏水,種植菜的過程中產生的枝、藤、葉等,以及澆灌衝刷的泥土容易引起樓頂排水口堵塞,層出不窮菜地不僅極易滋生蚊蟲,而且施肥異味、泥土被風吹到空中還會造成大氣汙染,影響了周邊住戶的生活居住環境。 接群眾反映後,南託街道城管執法人員迅速核實,上門入戶做居民的思想工作,迅速採取行動。
  • 杭州這個小區的「空中菜園」,拆了
    葉女士住在西湖區蔣村街道西溪裡社區西溪華府小區,這是一個建成快10年的小區了,小區1到4幢樓北面沿街商鋪的設備平臺,本來是給商鋪業主和2樓的居民們放空調外掛機的,但是因為地方寬敞,很多居民就把設備平臺當作了自己的「私家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