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小學的空中菜園。楊曉軒 攝
炎炎夏日裡,住在頂樓的人家總是備受煎熬。有種方法,讓白天頂層人家的室溫降低5℃,而且相當環保,這個法子就是在屋頂種菜。
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這樣的田園野趣,眼下可以在杭州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屋頂上尋覓。在屋頂開闢菜園,不光病蟲害少,而且還不用農藥,每天收穫的新鮮蔬菜,學校就拿到食堂供同學們享用。
空中菜園的打造團隊來自浙江省農科院,主要設計人是李伯鈞老師。這麼高大上的都市空中菜園讓人直呼羨慕嫉妒恨,這麼新鮮的好事我們普通人家的屋頂,也可以有嗎?
小學屋頂的空中菜園
有水田有旱地還有果園
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屋頂菜園,是兩年前改建的,約2000平方米的屋頂上,有旱地,有水田,還有果園。
這個時節最熱鬧的是水稻田,幾十隻麻雀嘰嘰喳喳地啄食稻穗,稻田裡紅鯉魚正在嬉戲,旁邊還有荸薺、慈姑、蓮藕等水生植株生長。
旱地裡南瓜、莧菜、花生、青菜、韭菜、辣椒等長得正旺;果園裡石榴樹結果了,小株的桃樹、梨樹在茁壯成長;大田邊的綠化帶裡,種著一排排向日葵,收葵花籽的季節也到了。
「你看,葉子長得像一炷香的是荸薺,很多人都沒見過它。那邊個頭比我人還高,長得像蘆葦的,其實是茭白。」
李伯鈞順手摘了個南瓜,瓜蒂上新鮮的汁水冒出來,濺了一地。李老師感嘆:「很多菜是新鮮的最好吃,這麼新鮮的南瓜,菜場裡買不到吧?」
把水管埋在地下,通過循環水為屋頂降溫,同時滿足農作物的灌溉。李老師為小學設計的屋頂菜園,土層厚度在30~50釐米不等,一年四季菜不斷,每天收穫的新鮮蔬菜,學校就拿到食堂,供同學們享用。
航拍小學的空中菜園。楊曉軒 攝
有市民已將屋頂
改裝成菜園
如果你有一片屋頂,是不是也會有打造空中菜園的想法呢?
在杭州,李老師指導了兩家住在頂樓的市民,在自家屋頂開闢菜園。家住望江東苑的戴女士,就是第一批吃到自家屋頂種的菜的人。
「1年前,我家屋頂漏水搞翻修,有了屋頂種菜的想法。做好屋頂防漏後,開闢了50多平方米的菜園,因為屋頂承重每平方米200公斤,李老師建議覆土15釐米,灌溉用水是家裡洗手盆、洗菜池的汙水回流。」
戴女士說:「之前想用有機肥種菜,但是樓下居民表示有異味,我們就改施了複合肥。地裡主要種的是絲瓜、南瓜、番茄、黃瓜等茄果類蔬菜,試種過青菜,但效果不太理想。」
雖然吃菜不能完全自給自足,但戴女士覺得,屋頂菜地能為家人提供休閒的場所。它最大的貢獻,還是在夏季為屋內降溫,效果非常明顯。
夏季,省農科院專家做過實驗,杭州正午屋頂最高溫度在65~70℃;而覆土種菜的屋頂,白天土層的最高溫度在31~32℃。夏季屋頂菜園最少能為頂樓降低5℃室溫,一些老舊建築,頂樓室溫甚至可以降低10℃。
不是所有屋頂都適合
承重、防滲漏要考慮
當年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是最早的對屋頂空間的創造性開發,如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大力推廣屋頂綠化。
比如,德國從1982年起,就立法強制推行屋頂綠化,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也有相關的政策和法規,鼓勵屋頂綠化發展。相比之下在中國這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
省農科院設計的屋頂農業,其實是對聯合國「都市農業」概念的很好實踐,對於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淨化空氣防霧霾、收集雨水防內澇減緩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夏季頂樓隔熱降溫,都能起作用。
那屋頂菜園的成本高不高呢?
「現在屋頂菜園每平方米的成本300元左右。一般10平方米菜地能供一人吃一年的菜。家庭屋頂種菜,首先要考慮承重,比如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屋頂加固過,每平方米的承重達到1000公斤,普通民宅上人屋頂的承重每平方米只有200公斤,不能做30~50釐米厚的土層,不能做水田、種果樹。」李老師表示,「然後要預防滲漏,一般土層15釐米就夠了,用泥潭、椰糠等基質栽培,分量會更輕;還要解決好供水和排水問題。」
李老師強調,不是所有的屋頂都適合種菜,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上人屋頂的老房子,就不能屋頂種菜。即便是能種菜,還要做到全覆蓋。因為夏季,覆土屋頂和不覆土屋頂溫差會達30℃,這麼大溫差,會加速屋頂老化。
返回騰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