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小學屋頂有空中菜園 有水田旱地和果園

2021-01-15 騰訊大浙網

航拍小學的空中菜園。楊曉軒 攝

炎炎夏日裡,住在頂樓的人家總是備受煎熬。有種方法,讓白天頂層人家的室溫降低5℃,而且相當環保,這個法子就是在屋頂種菜。

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這樣的田園野趣,眼下可以在杭州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屋頂上尋覓。在屋頂開闢菜園,不光病蟲害少,而且還不用農藥,每天收穫的新鮮蔬菜,學校就拿到食堂供同學們享用。

空中菜園的打造團隊來自浙江省農科院,主要設計人是李伯鈞老師。這麼高大上的都市空中菜園讓人直呼羨慕嫉妒恨,這麼新鮮的好事我們普通人家的屋頂,也可以有嗎?

小學屋頂的空中菜園

有水田有旱地還有果園

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屋頂菜園,是兩年前改建的,約2000平方米的屋頂上,有旱地,有水田,還有果園。

這個時節最熱鬧的是水稻田,幾十隻麻雀嘰嘰喳喳地啄食稻穗,稻田裡紅鯉魚正在嬉戲,旁邊還有荸薺、慈姑、蓮藕等水生植株生長。

旱地裡南瓜、莧菜、花生、青菜、韭菜、辣椒等長得正旺;果園裡石榴樹結果了,小株的桃樹、梨樹在茁壯成長;大田邊的綠化帶裡,種著一排排向日葵,收葵花籽的季節也到了。

「你看,葉子長得像一炷香的是荸薺,很多人都沒見過它。那邊個頭比我人還高,長得像蘆葦的,其實是茭白。」

李伯鈞順手摘了個南瓜,瓜蒂上新鮮的汁水冒出來,濺了一地。李老師感嘆:「很多菜是新鮮的最好吃,這麼新鮮的南瓜,菜場裡買不到吧?」

把水管埋在地下,通過循環水為屋頂降溫,同時滿足農作物的灌溉。李老師為小學設計的屋頂菜園,土層厚度在30~50釐米不等,一年四季菜不斷,每天收穫的新鮮蔬菜,學校就拿到食堂,供同學們享用。

航拍小學的空中菜園。楊曉軒 攝

有市民已將屋頂

改裝成菜園

如果你有一片屋頂,是不是也會有打造空中菜園的想法呢?

在杭州,李老師指導了兩家住在頂樓的市民,在自家屋頂開闢菜園。家住望江東苑的戴女士,就是第一批吃到自家屋頂種的菜的人。

「1年前,我家屋頂漏水搞翻修,有了屋頂種菜的想法。做好屋頂防漏後,開闢了50多平方米的菜園,因為屋頂承重每平方米200公斤,李老師建議覆土15釐米,灌溉用水是家裡洗手盆、洗菜池的汙水回流。」

戴女士說:「之前想用有機肥種菜,但是樓下居民表示有異味,我們就改施了複合肥。地裡主要種的是絲瓜、南瓜、番茄、黃瓜等茄果類蔬菜,試種過青菜,但效果不太理想。」

雖然吃菜不能完全自給自足,但戴女士覺得,屋頂菜地能為家人提供休閒的場所。它最大的貢獻,還是在夏季為屋內降溫,效果非常明顯。

夏季,省農科院專家做過實驗,杭州正午屋頂最高溫度在65~70℃;而覆土種菜的屋頂,白天土層的最高溫度在31~32℃。夏季屋頂菜園最少能為頂樓降低5℃室溫,一些老舊建築,頂樓室溫甚至可以降低10℃。

不是所有屋頂都適合

承重、防滲漏要考慮

當年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是最早的對屋頂空間的創造性開發,如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大力推廣屋頂綠化。

比如,德國從1982年起,就立法強制推行屋頂綠化,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也有相關的政策和法規,鼓勵屋頂綠化發展。相比之下在中國這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

省農科院設計的屋頂農業,其實是對聯合國「都市農業」概念的很好實踐,對於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淨化空氣防霧霾、收集雨水防內澇減緩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夏季頂樓隔熱降溫,都能起作用。

那屋頂菜園的成本高不高呢?

「現在屋頂菜園每平方米的成本300元左右。一般10平方米菜地能供一人吃一年的菜。家庭屋頂種菜,首先要考慮承重,比如濮家小學筧新校區的屋頂加固過,每平方米的承重達到1000公斤,普通民宅上人屋頂的承重每平方米只有200公斤,不能做30~50釐米厚的土層,不能做水田、種果樹。」李老師表示,「然後要預防滲漏,一般土層15釐米就夠了,用泥潭、椰糠等基質栽培,分量會更輕;還要解決好供水和排水問題。」

李老師強調,不是所有的屋頂都適合種菜,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上人屋頂的老房子,就不能屋頂種菜。即便是能種菜,還要做到全覆蓋。因為夏季,覆土屋頂和不覆土屋頂溫差會達30℃,這麼大溫差,會加速屋頂老化。

返回騰訊·大浙網首頁>>

相關焦點

  • 「空中菜園」有望在滬上屋頂推廣
    6月11日,養護員小陳正在打理位於川沙開能集團內的「空中菜園」。早報記者 張棟 圖早報記者 俞立嚴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一定都會對其中介紹的北京市民張貴春自家的「屋頂上的菜園」那段印象深刻,而如今,這種「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也開始現身上海。昨天,記者見證了滬版「屋頂上的菜園」在這個初夏的大豐收,同時獲悉該項目已經獲得上海市科委的資助,有望在上海有條件的樓房屋頂推廣。
  • 空中菜園有望在滬上屋頂推廣(圖)
    6月11日,養護員小陳正在打理位於川沙開能集團內的「空中菜園」。早報記者 張棟 圖  早報記者 俞立嚴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一定都會對其中介紹的北京市民張貴春自家的「屋頂上的菜園」那段印象深刻,而如今,這種「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也開始現身上海。昨天,記者見證了滬版「屋頂上的菜園」在這個初夏的大豐收,同時獲悉該項目已經獲得上海市科委的資助,有望在上海有條件的樓房屋頂推廣。
  • 杭州一小區空中花園變私家菜園 五六年的好鄰居鬧翻
    浙江在線12月02日訊 昨天,家住杭州城北藍色霞灣小區的王阿姨打進本報熱線電話96068反映,自家樓下的鄰居在3層樓高的裙樓屋頂擺上了60多個泡沫箱,裝上泥土,用來種花種菜。更絕的是,這戶人家還依託5樓王阿姨家的陽臺下面搭了一個葡萄架。  本來賞心悅目的空中花園慘變「空中菜園」。王阿姨多次找鄰居協調無果,無奈求助本報。
  • 樓頂上的菜園子,是空中菜園也是「空中花園」,屋頂種菜該不該?
    眾所周知,中國和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共同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位於中東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以美著稱,最著名的當然是它的「空中花園」了。空中花園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採用立體造園方法,將花園設計在四層平臺上,平臺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有灌溉系統可以灌溉。
  • 舌尖上的北京在空中綻放 都市菜園感知自然(圖)
    但5年前的那個普通春日,當他「因地制宜」打算在自家屋頂開闢一塊空中菜園時,可真沒想到這些角瓜、西紅柿、茄子會讓他全國聞名:「誰知道種點菜,還能出名,能上中央一啊,本來就是個玩玩的事兒,呵呵呵。」
  • 李尤傑和他的「空中菜園」
    李尤傑的「空中菜園」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 通訊員 李敬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通訊員 溫志兵李曉宇  在莘縣北部的魏莊、河店、燕店等大棚蔬果種植產業發展強勢鄉鎮,由於土地資源緊張記者近日在魏莊鎮採訪時,偶然聽說這樣一個案例:甘寨村村民李尤傑在自家屋頂建大棚、種蔬菜,讓過去閒置的房頂變成了「空中菜園」,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走進甘寨村,遠遠望去房頂上有一個大棚的就是李尤傑的家了。踩著臺階上到房頂,只見房頂大棚裡井然有序地種植著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放眼望去,鬱鬱蔥蔥,鮮香撲鼻,儼然一座鄉間的田園農場。
  • 鶴壁一市民打造「空中菜園」十幾種蔬菜長勢喜人
    「空中菜園」山城區長風路和湯河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座三層小樓就是62歲陳明的家。屋頂的平臺有約90平方米的空地,西紅柿、黃瓜、茄子、豆角、青椒、油麥菜、芫荽、茴香、絲瓜、秋葵······十幾種蔬菜和一藤葡萄,整齊地種在大油桶、泡沫箱中,個個長勢喜人,這片「空中菜園」凝聚了老陳近半年來的心血。
  • 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蘭州
    樓房隔熱降溫 減少汙染淨化空氣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金城御景東方樓頂花園我國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近些年陸續出現了一批較著名的「空中花園」。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密度、建築密度大而可供綠化的土地面積不多,蘭州市的一些住宅小區、辦公樓和庭院等也悄然出現了星星點點形式各異的屋頂花園,更為實用的是還開闢了樓頂菜園,為這座城市增添動人意境……屋頂花園讓樓下冬暖夏涼金秋時節,記者隨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科研室主任趙峰來到「空中花園」建造初具規模的御景東方小區。
  • 杭州有居民樓頂被改造成「空中菜園」 你怎麼看?
    浙江在線7月4日(浙江在線記者 張孫超 於詩奇 攝)位於杭州機場路和新風路交叉口附近的明桂苑,是城中村居民的安置房。早前,農民都有地,大家也都有種菜習慣。
  • 花百萬元造的屋頂「空中花園」被指違建遭到拆除
    城管拆除了屋頂上玻璃頂棚  浙江在線06月20日訊因地制宜地在自家屋頂開闢一塊空中菜園,種上角瓜、西紅柿、茄子。  官司吸引了包括來自浙大專家學者和世界屋頂綠化協會的關注,讓他們感到尷尬的是,被當作違建拆除的屋頂花園,原本被推選為今年10月在杭召開的世界屋頂綠化大會的示範作品。  請來全明星專家團隊  在自家屋頂打造「空中花園」  楊女士家的空中花園有一個「全明星」專家團隊做後盾。
  • 空中菜園變形記,杭州這個小區的做法業主點讚了
    杭州西溪華府小區,一個近十年的成熟小區。小區一到四幢樓的北面沿街商鋪有蠻大的設備平臺。本來是供商鋪業主和二樓居民安放空調外掛機的,因為地方寬敞,很多業主直接當成了私家花園或者菜園。有二樓沒有入住的業主窗前地盤,也被隔壁鄰居「私有化」了。他們在設備平臺種樹、種花、修建水池,久而久之,平臺儼然成了一個天然的蓄水池,這也引來其他業主的投訴。
  • 河南:將出臺屋頂綠化標準 80種花草可落戶空中花園
    鄭州是我國最早進行屋頂綠化的城市之一,但發展緩慢。由於沒有技術標準,不少單位做屋頂綠化時,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空中花園、菜園建好後,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必須要有屋頂排水系統,做不好就引起了其他業主的不滿。省會部分房地產公司接到的屋頂漏水投訴中,約有70%是屋頂花園引起。
  • 農轉居小區裡頂樓打造菜地 擾民菜園將變身空中花園
    在杭州江幹區三叉社區三新家園,熱愛「農作物」的居民們目光從地下轉到了半空,高層住宅樓的頂樓露臺日漸淪為菜地,不過最近,這裡有好消息傳來——擾民的菜園將變身空中花園。  農轉居小區裡  不少居民仍愛種「農作物」  三新家園的前身其實就是江幹的三叉村。
  • 杭州這個小區的「空中菜園」,拆了
    葉女士住在西湖區蔣村街道西溪裡社區西溪華府小區,這是一個建成快10年的小區了,小區1到4幢樓北面沿街商鋪的設備平臺,本來是給商鋪業主和2樓的居民們放空調外掛機的,但是因為地方寬敞,很多居民就把設備平臺當作了自己的「私家菜園」。
  • 小區樓頂不是私人「空中菜園」!長沙城管出手了
    但一些人卻將小區樓頂公共區域佔為己有,建起「空中菜園」,讓小區其他居民苦惱不已。今日,天心區城管執法大隊桂花坪中隊聯合街道城管辦、社區共40餘名工作人員對天心區白沙世紀佳園小區樓頂亂象開展了集中整治,為居民解決「屋頂煩惱」。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不少樓頂都被各類種菜箱、雜物佔據。有的樓頂擺放著數十個種菜的長型花盆,裡面種滿蔬菜瓜果。
  • 首都種植計劃:倫敦的空中菜園
    隨著食品質量危機的頻繁爆發,再加上錢包縮水的人們尋找各種省錢的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回憶起了自家「一畝三分地」的實惠:既健康又經濟。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由此煥發新生,出現了升級版的「網上種地」模式,城市裡依託於網絡的土地或者花園交換計劃也開始粉墨登場。英國女王就批准在白金漢宮開闢了一個有機菜園,收成的草莓已經擺上了菲利浦親王的壽宴。
  • 成都這個老小區有「板眼兒」 車棚頂上辦起空中菜園
    陳秀雲說,希望早一天讓這樣的空中菜園扮綠雙楠一區的每一個車棚屋頂 成都日報攝影記者 李冬居民栽種的絲瓜開出了新花朵摘菜、拔草、澆水、鬆土……這些以往只有在鄉壩頭才會做的農活,現在卻成了成都雙楠社區雙楠一區居民何淑清打發時間的最佳方式。而這片讓何淑清忙碌的「空中菜園」,是由小區內非機動車車棚頂改造而來。
  • 普陀這個「空中菜園」等你來!
    普陀這個「空中菜園」等你來!節儉節約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和價值追求,無論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是形成文明健康社會風尚的重要舉措。在萬裡街道的頤華片區有這樣一個一兩百平方米的「空中菜園」,引入了先進的現代農業栽培模式,配置自動灌水裝置、蔬果種植箱、氣霧水培裝置,種植了不少於六十個最新的果蔬品種,甚至還有洋氣的芳香植物,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帶上孩子、老人,體驗一回「現代都市農民」的感覺。每月通過定期開展各類項目,如科普認知、盆栽種植、廚餘垃圾推肥、種植箱認領等活動,讓居民在這裡可以體驗自然,在自然中尋找樂趣。
  • 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
    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的居民王文清就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住家望出去應該是一片綠色。自從成為菜地後,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得連窗戶都不敢開。  「馬路辦公」的到來,直擊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將這片土地變成了城市綠地。  「你看,從窗臺往下望,原來的垃圾菜地不見了。
  • 以旱制旱 四川水田改種玉米
    以旱制旱 四川水田改種玉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8日 19: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3月28日電(記者黃毅)27日一大早,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盤龍鎮三教堂村農婦張慶英就來到自家的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