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個老小區有「板眼兒」 車棚頂上辦起空中菜園

2021-01-15 四川新聞網


陳秀雲說,希望早一天讓這樣的空中菜園扮綠雙楠一區的每一個車棚屋頂 成都日報攝影記者 李冬

居民栽種的絲瓜開出了新花朵

摘菜、拔草、澆水、鬆土……這些以往只有在鄉壩頭才會做的農活,現在卻成了成都雙楠社區雙楠一區居民何淑清打發時間的最佳方式。而這片讓何淑清忙碌的「空中菜園」,是由小區內非機動車車棚頂改造而來。

小區內像何淑清這樣的「種菜一族」不少。這片菜園,帶給小區居民的生活怎樣的改變?據雙楠社區主任陳秀雲介紹,「空中菜園」是雙楠社區治理老舊院落的新探索。她算了三筆「帳」,細數空中菜園給這個20多年的老小區帶來的改變。

▼ 環保帳

綠化增多,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據了解,雙楠一區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已經有20多年歷史,小區內居民均為城市化進程中農轉非回遷居民。這個已經超過20年的老舊小區,原本綠化率便不高,一到夏天,不僅車棚裡邊熱,整個小區由於缺少綠化,沒有植被的小區中間,簡直變成了一個小火爐。

「改造前車棚頂上也有人種菜,但由於使用的肥料問題,而且缺乏統一規劃,車棚頂上又亂又髒,天氣熱的時候,還有一股臭味。」居民鄧學枝告訴記者,不僅僅種菜,甚至還有人在車棚頂上養家禽,長期亂養殖、亂施肥、缺乏打理,車棚還出現了漏雨、漏水等情況,「漏下的水,一旦碰到車棚裡的電線、插座,極易發生危險。」

據陳秀雲介紹,小區內樓與樓間共有9個非機動車車棚,過去這些車棚的頂一直未得到有效管理利用,一直都處於「髒亂差」的狀態。於是去年3月份雙楠社區提出要逐步改善社區居住環境,其中對雙楠一區非機動車車棚頂公共空間改造便包括在內。

經過徵求社區居民意見,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雙楠社區決定將雙楠路241號3棟與4棟居民樓之間的非機動車棚作為試點進行改造。

經過改造後車棚頂變得更加整齊、乾淨。「推開窗戶就能看到一片綠色,前後對比明顯,人的心情也變得更好了。」何淑清說,統一規劃管理,車棚不再漏水更加安全,在樓上也聞不到臭味,蚊蟲也比過去少了很多,「天氣熱了之後,似乎溫度也比過去降低了一些。」

▼ 經濟帳

認養花箱,「每月省近100元」

目前,試點改造的車棚頂上共有花箱48個。去年5月改造完成後,社區開始在小區徵集種植戶。

看著原本雜亂的車棚頂被改造得井井有條,而且社區還給居民免費提供了種子、營養土等材料,居民們報名熱情空前高漲。「總共有100多戶居民報名認養,由於報名人數遠遠大於花箱數量,最終社區決定通過抽籤的方式來決定這48個花箱的歸屬權。」陳秀雲告訴記者,經過抽籤後,首批獲得認養資格的居民,根據編號領到了屬於自己的花箱。

記者在改造後的車棚頂看到,每個花箱內都立著一個印有認養人員名字的牌子,整個車棚頂上種植有黃瓜、茄子、四季豆、藤藤菜、南瓜等蔬菜。

「我們種的藤藤菜足夠平時吃了,那邊人家種的茄子都吃不完。」何淑清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這樣一個不到2平方米的花箱,每周都可以吃2、3次自己種的蔬菜,算下來一個月最多可節省近100元,但更大的價值在於,這裡的蔬菜均是自己親手種植,綠色有機無公害,吃起來放心,家人也很喜歡吃。

除此以外,認養花箱的居民,還將自己種植的蔬菜送給社區內的低保戶、困難戶,讓這些喪失勞動能力的困難人員,適當減少一些支出。

▼ 鄰裡帳

老人有了事做,鄰裡交流增多了

「改造非機動車車棚頂公共空間,是社區治理中的重要一環,無論是環境帳還是經濟帳,其實都無法與『鄰裡帳』相比。」陳秀雲說。

據了解,過去由於雙楠一區居民自行種植花卉蔬菜,施肥、長期儲存水,造成小區內經常有惡臭氣味產生,同時夏天的蚊蟲,以及少數居民養殖家禽都給其他居民生活帶來了諸多困擾,鄰裡關係相對也比較緊張。

為了有效解決這一情況,過去陳秀雲也曾建議居民不養殖甚至不種植,但都難以得到有效改善。

「一方面小區居民主要是農轉非,種植蔬菜是一些人的興趣,另一方面小區老齡化嚴重,不種植很多老人沒事幹。」據陳秀雲介紹,目前,整個小區共有住戶980戶,居民20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近500人,佔整個小區人口25%,如果以50歲計算,這一人口佔比更大。

「通過試點改造車棚頂公共空間,小區內部分老人找到了事做,鄰裡間因為養殖種植產生的矛盾不再存在。」陳秀雲說,通過種植蔬菜鄰裡間互相交流種菜心得,增進交流的同時,他想吃點她種的四季豆,她想吃點他種的藤藤菜,鄰裡關係無形中也得到了增進。

未來,探索社區+企業+個人模式

據了解,試點改造的車棚頂共花費了8萬元資金。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車棚頂改造其實早已提上日程,但由於雙楠社區內多是老舊小區,普遍存在公共設施老舊、硬體功能跟不上時代發展等情況,社區內的設施改造維護、環境改善等各個方面需要花錢的地方比較多,現有能調集的資金得優先用在居民現實需求更大、更緊迫的地方。

「如果要改造小區內所有的車棚,我們沒有那麼多錢,現在每個車棚最多只能拿出3萬元進行改造。」陳秀雲告訴記者,目前社區正在積極與社區企業對接,期望通過「社區+企業+個人」的模式,三方各出一部分資金來對車棚頂改造,或通過「社區+企業」,引入企業對車棚頂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後,企業以聘用的方式,讓居民代為種植,最終蔬菜由企業統一售賣。

下一步,將儘快對整個小區內的9個車棚逐步進行改造,為小區居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安心的居住環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閆宇恆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杭州這個小區的「空中菜園」,拆了
    葉女士住在西湖區蔣村街道西溪裡社區西溪華府小區,這是一個建成快10年的小區了,小區1到4幢樓北面沿街商鋪的設備平臺,本來是給商鋪業主和2樓的居民們放空調外掛機的,但是因為地方寬敞,很多居民就把設備平臺當作了自己的「私家菜園」。
  • 農轉居小區裡頂樓打造菜地 擾民菜園將變身空中花園
    杭州濱江風情苑小區裡,關於公共綠地裡是否能種菜這個問題,一直持續,5年來,風情苑小區裡持續著暗戰——種菜、拔掉,種草、拔掉,再種菜、再拔掉,再種草、再拔掉……不少一樓業主喜歡在後院種菜,而樓上的業主卻覺得這是公共綠地,需要整齊的綠化(本報10月28日A6版報導)。  而在靠近城郊接合部的小區中,這種獨特的景色可謂常見。
  • 空中菜園變形記,杭州這個小區的做法業主點讚了
    杭州西溪華府小區,一個近十年的成熟小區。小區一到四幢樓的北面沿街商鋪有蠻大的設備平臺。本來是供商鋪業主和二樓居民安放空調外掛機的,因為地方寬敞,很多業主直接當成了私家花園或者菜園。有二樓沒有入住的業主窗前地盤,也被隔壁鄰居「私有化」了。他們在設備平臺種樹、種花、修建水池,久而久之,平臺儼然成了一個天然的蓄水池,這也引來其他業主的投訴。
  • 小區樓頂不是私人「空中菜園」!長沙城管出手了
    但一些人卻將小區樓頂公共區域佔為己有,建起「空中菜園」,讓小區其他居民苦惱不已。今日,天心區城管執法大隊桂花坪中隊聯合街道城管辦、社區共40餘名工作人員對天心區白沙世紀佳園小區樓頂亂象開展了集中整治,為居民解決「屋頂煩惱」。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不少樓頂都被各類種菜箱、雜物佔據。有的樓頂擺放著數十個種菜的長型花盆,裡面種滿蔬菜瓜果。
  • 杭州一小區空中花園變私家菜園 五六年的好鄰居鬧翻
    浙江在線12月02日訊 昨天,家住杭州城北藍色霞灣小區的王阿姨打進本報熱線電話96068反映,自家樓下的鄰居在3層樓高的裙樓屋頂擺上了60多個泡沫箱,裝上泥土,用來種花種菜。更絕的是,這戶人家還依託5樓王阿姨家的陽臺下面搭了一個葡萄架。  本來賞心悅目的空中花園慘變「空中菜園」。王阿姨多次找鄰居協調無果,無奈求助本報。
  • 空中菜園變空中花園
    現在這裡有花有樹,還有草坪和綠竹,住家心情完全不一樣了。」王文清笑著告訴記者,現如今,廣廈城蜜宮外的「空中菜園」已成功蝶變,成為幽靜的「空中花園」。過去家家戶戶門前的菜園子、雜物垃圾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 雅儒路某小區一「空中菜園」被拆除
    在雅儒路292號某公司宿舍,有人為了吃到無公害蔬菜,在小區一棟住宅樓樓頂「圈地」種菜,導致頂層住戶天花板滲水發黴,被影響的住戶為此煩惱不已,一周前撥打城管服務熱線12319進行投訴。3月2日下午,柳北區城管執法局一中隊依法將「空中菜園」拆除。
  • 「空中菜園」有望在滬上屋頂推廣
    6月11日,養護員小陳正在打理位於川沙開能集團內的「空中菜園」。早報記者 張棟 圖早報記者 俞立嚴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一定都會對其中介紹的北京市民張貴春自家的「屋頂上的菜園」那段印象深刻,而如今,這種「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也開始現身上海。昨天,記者見證了滬版「屋頂上的菜園」在這個初夏的大豐收,同時獲悉該項目已經獲得上海市科委的資助,有望在上海有條件的樓房屋頂推廣。
  • 大城市的「空中菜園」,水果蔬菜一應俱全,網友:果真是神仙生活
    好像每次提到菜園的時候,我們腦海裡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農村。因為只有在農村才有能夠擁有大面積的土地讓你開闊。也只有在農村才能夠讓一隨心所欲的裝扮自己的菜園,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小編對農村的菜園有著一種難以忘記的記憶。因為每年到輸過成熟的季節,我就可以不用花錢就可以吃到最乾淨,最天然,最新鮮的蔬果。不過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內容,可不是農村的天然菜園。而是一個出現在大城市的」空中菜園「。
  • 上海中心城區出現「親瓶菜園」「一平方米菜園」
    在上海徐匯區凌雲街道梅隴三村小區,居民們將居委會後門一塊不到100平方米的閒置空地改造成一個公共菜園。露天菜地裡種植著種類繁多的當季蔬菜,室內菜園的長架上擺放著成排的水培芽菜,由於保持25℃恆溫,原本抗拒酷暑的芽菜在8月裡也長勢喜人,綠油油一片。
  • 樓頂上的菜園子,是空中菜園也是「空中花園」,屋頂種菜該不該?
    其中位於中東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以美著稱,最著名的當然是它的「空中花園」了。空中花園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採用立體造園方法,將花園設計在四層平臺上,平臺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有灌溉系統可以灌溉。園中種植各種奇花異草,遠看就像花園懸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園。
  • 舌尖上的北京在空中綻放 都市菜園感知自然(圖)
    但5年前的那個普通春日,當他「因地制宜」打算在自家屋頂開闢一塊空中菜園時,可真沒想到這些角瓜、西紅柿、茄子會讓他全國聞名:「誰知道種點菜,還能出名,能上中央一啊,本來就是個玩玩的事兒,呵呵呵。」
  • 空中菜園有望在滬上屋頂推廣(圖)
    6月11日,養護員小陳正在打理位於川沙開能集團內的「空中菜園」。早報記者 張棟 圖  早報記者 俞立嚴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一定都會對其中介紹的北京市民張貴春自家的「屋頂上的菜園」那段印象深刻,而如今,這種「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也開始現身上海。昨天,記者見證了滬版「屋頂上的菜園」在這個初夏的大豐收,同時獲悉該項目已經獲得上海市科委的資助,有望在上海有條件的樓房屋頂推廣。
  • 柳州南亞社區聯合執法局整治小區樓頂「空中菜園」
    編輯:陳麗婕 廣西新聞網柳州12月2日訊(通訊員 解柳燕 伍豔紅)為了整治轄區環境秩序,積極提升社區城市空間品味,打造乾淨整潔的社區樓頂環境,11月27日,柳州市南亞社區聯合執法中隊、物業公司對轄區封閉物業小區樓頂圈地種菜的不文明行為進行集中整治清理
  • 小區暗藏17箱蜜蜂惹鄰裡怨 養蜂人:關燈早點睡
    0  (成都青羊區青森小區車棚頂上,一字排開放著17個蜂箱,隔壁就是學校和人口密集的小區。)  5月9日下午4點,成都的天氣有些悶熱,但青羊區青森小區的不少居民仍然緊閉家中門窗,他們在提防一群不速之客——蜜蜂闖入。  另一些不願關窗的居民,則想出了多種方法應對:扇扇子、用煙燻、噴殺蟲劑……因蜜蜂問題,小區鄰裡間的「鬥爭」已經持續了3年。2013年,小區守車人龐先生從老家搬來17個養蜂箱,在車棚頂上養起了蜜蜂,原本和睦的鄰裡關係就此不復存在。
  • 居民樓頂造出「空中菜園」 種菜「種出」國家專利
    十年前,一場開玩笑的「比賽」,讓他萌生了給妻子送一個菜園子的想法;多年來,他將一半的心思都花在了打造這個位於自家樓頂的「空中菜園」上。如今,在老何的精心侍弄下,樓頂上的蔬菜長勢喜人。一場「比賽」 他決定給妻子一個菜園西紅柿、辣椒、土豆、黃瓜、紅莧菜等10多種蔬菜,無花果、葡萄、草莓、桃子等七八種水果,還有一整套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的培育裝置。昨天,這個位於西安市蓮湖區馨泰花園小區的「空中菜園」,讓三秦都市報記者大開眼界。「我這一年至少能種20多種蔬菜,每個時令都有不帶重樣的新鮮蔬菜吃。」
  • 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蘭州
    樓房隔熱降溫 減少汙染淨化空氣空中花園、樓頂菜園染綠金城御景東方樓頂花園我國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近些年陸續出現了一批較著名的「空中花園」。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密度、建築密度大而可供綠化的土地面積不多,蘭州市的一些住宅小區、辦公樓和庭院等也悄然出現了星星點點形式各異的屋頂花園,更為實用的是還開闢了樓頂菜園,為這座城市增添動人意境……屋頂花園讓樓下冬暖夏涼金秋時節,記者隨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科研室主任趙峰來到「空中花園」建造初具規模的御景東方小區。
  • 車棚頂上長棵樹 揭開「飛來之樹」身世之謎(圖)
    >  在上不挨天下不接地、既無土壤又無水源的玻璃瓦車棚頂上,不知怎麼就長出了一棵樹,如「空降兵」一般突然出現。種樹者究竟是誰  大約在十多年前的春天,家在北京東路某大院的陳先生像往常一樣到車棚推自行車去上班,他突然覺得車棚有點異樣。抬頭一看竟發現,一棵小樹苗居然長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車棚頂上,而這車棚頂是玻璃纖維瓦做的,不可能給任何植物生命提供養分。  這棵「天樹」,引起了陳先生的極大好奇,為了一探究竟,他冒著危險爬上了車棚。
  • 居民小區車棚變養蛇棚 蛇蜿蜒至樓道嚇壞居民
    昨天上午,家住海曙望春西成小區的劉女士報警稱,他們小區裡有戶人家把車棚當成養蛇棚  小區車棚竟成了養蛇棚  蛇蜿蜒在樓梯口 嚇得鄰居趕緊報警  樓道裡發現蛇小孩不敢出門  昨天上午8點,海曙區望春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後,立即趕到了西成小區。
  • 李尤傑和他的「空中菜園」
    李尤傑的「空中菜園」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 通訊員 李敬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通訊員 溫志兵李曉宇  在莘縣北部的魏莊、河店、燕店等大棚蔬果種植產業發展強勢鄉鎮,由於土地資源緊張記者近日在魏莊鎮採訪時,偶然聽說這樣一個案例:甘寨村村民李尤傑在自家屋頂建大棚、種蔬菜,讓過去閒置的房頂變成了「空中菜園」,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走進甘寨村,遠遠望去房頂上有一個大棚的就是李尤傑的家了。踩著臺階上到房頂,只見房頂大棚裡井然有序地種植著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放眼望去,鬱鬱蔥蔥,鮮香撲鼻,儼然一座鄉間的田園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