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二人的菜園已經種了十年之久 記者李宗華攝
每天早上不到6點,何建華就起床了,除了鍛鍊,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打理他的菜園子。
十年前,一場開玩笑的「比賽」,讓他萌生了給妻子送一個菜園子的想法;多年來,他將一半的心思都花在了打造這個位於自家樓頂的「空中菜園」上。
如今,在老何的精心侍弄下,樓頂上的蔬菜長勢喜人。
一場「比賽」 他決定給妻子一個菜園
西紅柿、辣椒、土豆、黃瓜、紅莧菜等10多種蔬菜,無花果、葡萄、草莓、桃子等七八種水果,還有一整套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的培育裝置。昨天,這個位於西安市蓮湖區馨泰花園小區的「空中菜園」,讓三秦都市報記者大開眼界。
「我這一年至少能種20多種蔬菜,每個時令都有不帶重樣的新鮮蔬菜吃。」介紹起自己的菜園子,何建華不無得意。他說,幾乎每一個來過這個「空中菜園」的人都會露出羨慕的表情。在鋼筋水泥林立的大都市,還能享受到鄉野田園生活的雅趣,在很多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何建華說,打造「空中菜園」的想法要從2008年的一個「比賽」說起。
「我家住頂樓,一到夏天就曬得很,我和媳婦就商量著在樓頂上種些植物遮陽,她說自己花種的好要種花,我就突發奇想說你種花那我種菜吧,咱倆比賽一下看誰種的好。」於是夫妻倆將樓頂區域一分為二,一人種花,一人種菜。
何建華的「二培」技術獲得國家專利 記者李宗華攝
十年摸索 他種菜「種出」國家專利
為了實現這個心願,十年來,何建華可沒少下功夫。
他向記者介紹,現在自己用來培育蔬菜瓜果的這套「高科技」裝置叫「二培箱」,就是他在這些年的種菜過程中摸索出來的一種種植新方式。
「樓頂種植與地面有所不同,土在樓頂上堆得多了會增加樓體負重,所以我在一開始就把土培這個辦法否定了。」何建華打一開始就慎重考慮了建「空中菜園」的種種可行性。
最開始,他選擇了「水培」的方式來種植,後因夏季樓頂溫度太高,水被曬得滾燙植物根莖受不了不得不放棄。而「二培箱」這種將基質(土)培和水培集於一體的新方式就是他在這個過程中發明出來的。
何建華隨手拿起一盆種植在一個梯形泡沫模具裡的生菜給記者看,「這個模具就是二培箱,看著簡單,其實裡面的結構是比較複雜的,留有氣孔,還可以連接水泵,這樣既不用很辛苦的每天澆水,用水泵就可以給每盆菜輸送營養,植物根系還可以在基質、空氣和水三種環境下生長,長勢好,產量大。」他告訴記者,自己還因「二培」技術獲得了一項國家專利。
其樂無窮 城市中享受田園樂趣
種菜「種出」專利,如今再提起當年的那場「比賽」,何建華的妻子袁濱梅連稱自己「認輸」。而對於這份丈夫送給她的禮物,袁濱梅笑得很開心,她說,丈夫負責付出,她負責收穫。
「看他菜種的這麼好,我連花都乾脆撂給他打理了,我平時就負責摘菜做飯。」袁女士說,她和丈夫相識於讀大學的時候,結婚30多年,他一直是一個浪漫又體貼的人。
在袁女士看來,這個菜園子帶給他們的樂趣遠比「有新鮮蔬菜吃」大得多。「平日他打點這些蔬菜樂在其中,甚至還在樓頂上搭建起了蔬菜大棚以便冬天種菜。我閒暇時也喜歡到這個菜園子坐著喝喝茶看看書,這個地方讓我們在城市之中也能體會到一種田園樂趣,以後應該會種更多瓜果蔬菜跟人分享。」袁女士表示。
記者 張晴悅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