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給行人讓路?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昨日,在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慶上,上千架無人機在深圳上空演繹了一場大型燈光秀。

近些年,各種無人機高空秀屢見不鮮,在剛剛過去的七夕夜上,上海警方也運用無人機開啟了一場反欺詐安防宣傳。

相比於技術較為成熟的高空飛行,無人機如何在更複雜和現實的低空環境中運行,一直是該領域研究的難點。

近日,瑞典呂勒奧工業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聯合研究團隊提出一項最新解決方案,有望實現無人機在現實環境中自由穿行。

目前這篇論文成果已同步發表至預印論文庫arXiv上。

硬核無人機,能導航能避障

無人機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如高空巡邏,搜索與救援,地下礦井導航,自動包裹遞送等等。

而豐富的應用場景,對無人機自動導航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約恩·林德奎斯特(Bjorn Lindqvist)稱,

「我們先前已經發表了幾篇有關無人機自動避障和導航的論文,而在最近的研究中,我們開始考慮如何使無人飛行器在城市環境或者動態的移動環境中,自由穿梭而避免與人員或其他車輛碰撞」。

比約恩·林德奎斯特是瑞典呂勒奧工業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聯合研究團隊中的一員,近日,該團隊在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上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

論文中提出一種基於非線性模型預測控制(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NMPC)的計算技術,可以為無人機提供更好的自主導航和避障能力。

更具體地說,他們通過NMPC算法來預測無人機周圍環境中的障礙物軌跡,同時使用分類模型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軌跡並預測障礙物的未來位置。

研究人員通過四組實驗評估了NMPC方案,結果發現無人機模型能夠在多個移動障礙物包圍的情況下避免碰撞。四項實驗分別為:

避免彈球時保持位置:不同方法下,無人機在保持姿勢,同時避免任何障礙物方面的性能表現,其中彈球為障礙物。

避開行人時保持位置:無人機在保持姿勢,同時避免障礙物方面的性能表現,其中行人為障礙物。

彈跳條件:障礙物提供運動軌跡,檢測NMPC對障礙物路徑的預測和規避能力。

多重障礙:檢測在多種障礙物包圍情況下,NMPC系統的規避能力,並測試最小安全距離。

具體效果,可見下方演示視頻

Lindqvist稱:「由於NMPC通過對未來狀態進行預測和優化來進行工作,這種方法將控制,局部路徑規劃和動態避障功能集成在一個控制層中,為動態避障場景提供了快速且計算穩定的解決方案。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下具體的實驗成果。

可預測路徑,躲避多個障礙物

論文中介紹了NMPC成本函數和約束條件公式化,以及解決動態障礙的方法。同時為了證明所提出的控制體系結構的功效,也進行了多種情況下的測試實驗。

實驗一:避開彈丸時保持位置:無人機的任務是避開任何進入的障礙物而保持飛行姿勢,其中障礙物是向無人機發射彈球。論文中,NMPC約束方法與人工勢場等其他方法進行了比較(靜態環境下能夠快速響應並躲避障礙物)。

考慮到障礙物的靜態性,空間半徑和障礙物半徑分別設置為1m,這比避免靜態障礙物所需的安全距離要大得多,同時將勢場控制器的參考調整為儘可能積極。放寬NMPC的輸入速率約束,以加快響應速度。

在保持與緩慢移動的障礙物的距離的同時,這兩種方法都無法避免與彈丸障礙物發生碰撞,障礙物進入影響區域的時間很短, 這些控制器直到與無人機發生碰撞,才能及時避開,而且這些控制器也不知道障礙物的未來位置在哪裡,因此,它們的避讓動作可能會使它們沿著障礙物的軌跡移動。

實驗二:避免行人時保持姿勢:實驗中,「行人」在直接碰撞過程中向無人機走去,以測試無人機的避障能力和反應速度。

其中,行人在0.3 s內進入實驗障,礙物的半徑設置為0.6 m,從無人機和障礙物的路徑可以看出,從識別出軌跡的時間步長開始,飛行控制器便開啟了迴避機制。

實驗三:與前兩種情況一樣,無人機的任務是保持位置,同時避免進入的障礙物。障礙物半徑設置為0.4m,被拋出經過第一次反彈後影響無人機路徑。

如圖,投擲障礙物的時間約為0.25 s,而控制器的反應速度為0.35 s。這表明即使是簡化的軌跡模型也仍然可以對障礙物路徑做出足夠好的預測,尤其是在增加沿預測的安全半徑。

下圖為基於迴避操作開始時的初始條件的障礙物的預測軌跡,以及障礙物和UAV的測量路徑。

無人機成功避開了最小距離為0.38 m的障礙物,而求解器時間達到了33 ms的峰值。由於求解器公差和測量結果不理想,因此預期會出現小範圍的約束衝突。

實驗四:避免多個動態障礙,在避開無人機的碰撞航線上設置一架單獨的無人機,同時向其投擲彈丸,兩者的障礙物半徑都設置為 0.4。軌跡分類和預測方案應用於兩個障礙物的單獨測量,但在其他方面與單個障礙物情況相同。兩個無人飛行器和彈丸的軌跡如圖,

躲避的無人飛行器、最近的無人飛行器以及障礙物三者之間的最小距離分別為0.45 m和0.42 m。

需要注意的是,避空無人機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安全距離,同時避開進入的彈丸。實驗中,障礙無人飛行器一旦開始運動,迴避操縱就會立即開始。

進一步研究方向

總體來講,研究人員所提出的NMPC架構和軌跡分類方案成功地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提供了無碰撞運動路徑。在線優化問題可以在所需的50 ms的限制內解決,而不會違反已建立的障礙或輸入限制。不過,該方法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總體性能基於對軌跡分類的依賴:即使對於有限的軌跡研究,其方案也可能出現軌跡分類錯誤的情況。

使用對未來障礙物位置的明確預測:如果預測方案失敗或誤差太大,無人飛行器可能會完全忽略碰撞過程中的障礙物。

論文中指出,未來這項工作還會進一步優化和拓展,具體方向包括更一般的軌跡識別,障礙物位置和速度的提取,軌跡分類方案優化等。更重要的是,隨著更多障礙物擴展以及與求解器時間的關係,分析NMPC的複雜性問題,以了解在何時間接地在控制層解決障礙物更合適。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乖乖給行人讓路?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導航和避障
    近些年,各種無人機高空秀屢見不鮮,在剛剛過去的七夕夜上,上海警方也運用無人機開啟了一場反欺詐安防宣傳。相比於技術較為成熟的高空飛行,無人機如何在更複雜和現實的低空環境中運行,一直是該領域研究的難點。近日,瑞典呂勒奧工業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聯合研究團隊提出一項最新解決方案,有望實現無人機在現實環境中自由穿行。目前這篇論文成果已同步發表至預印論文庫arXiv上。
  • 全新技術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俄羅斯新大型無人機及其彈藥…
    高博特 尖兵之翼 今天1.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導航和避障近日,瑞典呂勒奧工業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聯合研究團隊提出一項最新解決方案,有望實現無人機在現實環境中自由穿行。,NMPC)的計算技術,可以為無人機提供更好的自主導航和避障能力。
  • 低空無人機交通的空中智能大腦
    因此,必須合理規劃空域,並基於低空航路網設計無人機的空中交通管制算法,以確保實現安全的空中交通管制。 目前實施科學的低空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已經成為各航空發達國家的共同選擇。無人機交通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空域管理、飛行管理和風險管理。針對這些管理,低空無人機交通需要攻克多個關鍵技術。
  • 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的特點
    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技術,以獲取高解析度數字影像為應用目標,以無人駕駛飛機為飛行平臺,以高解析度數位相機為傳感器,通過3S技術在系統中集成應用,最終獲取小面積、真彩色、大比例尺、現勢性強的航測遙感數據。
  • 低空雲平臺融入智慧城市管理—理工全盛亮相北京國際無人機應用及防務展
    無人機防禦系統的建設目標是通過聲學、光學、無線電信號等多種硬體探測感知設備,在防護區域圍牆外1000米-3000米範圍內,建立針對非法入侵無人機識別預警的低空防禦系統,實現對防禦範圍內無人機目標的發現跟蹤
  • 應對"黑飛" 民航如何反制無人機?
    網易航空訊 國家低空空域正在逐步開放,無人機應用越來越廣泛,但來自無人機的不可控風險逐漸增加,在民航領域,機場遭遇無人機幹擾而導致航班備降、旅客滯留的情況時有發生。自2017年以來,全國共發生將近40起無人機擾航事件,已接近去年全年數量。應對「黑飛」,民航反制無人機需從應急處置和事前預防兩個角度考慮:一是通過反制無人機技術做到應急處置;二是通過法監管進行事前防備。
  • 精細化低空空域治理 城市級網格化無人機管控系統在深發布
    公安部警用裝備專家庫首席專家陶軍生,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主任胡志昂,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等20多位行業專家組成的評審專家組,現場對上海特金網格化系統技術的報告及相關材料進行了聽取、觀看與審閱後認為,特金網格化系統採用無源探測、網格化管理、數據智能分析等技術,屬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填補了在城市環境大區域多目標無人機感知領域的技術空白,可應用於社會公共安全各個領域,實現精細化低空空域治理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運用
    對於小範圍的物體檢測來講,無人機遙感技術已經足以滿足測繪測量要求,可獲得比較優化的監測結果,並且測量範圍具有非常高的可伸縮性與可控性[2]。在測繪工程測量中,可通過三維的形式來展現被測區域,為測繪測量工作人員提供更加直觀的監測方法,提高檢監測綜合效果。
  • 低空開放「四川探索」再邁大步
    記者郝飛攝   我省第二批低空協同管理試點空域啟用   範圍更廣   將自貢、北川、金堂通航機場空域納入試點範圍   通道更多   可自主飛行的低空目視通道由原來的1條增至5條   探索更深   首次實現有人機和無人機同場飛行
  • 成都,下一個工業級無人機的產業中心?
    四川傲勢科技有限公司 ( AOSSCI )是國內無人系統技術自主創新的引領者和生態構建者,其研發生產的X系列無人機系統,已服務於航拍測繪、公共安全、環境保護、電力巡檢等眾多領域。英國航空公司EasyJet已經著手用3D列印技術替換飛機零部件並協同無人機對機身進行維修檢查;通用電氣成立AirXOS子公司,為能源行業客戶搭建無人機飛行系統全方位服務平臺,使其利用無人機實現自主檢測。
  • 融鼎嶽「無人機預警與反制設備」通過專家評審
    突出表現在使用雷達偵測無人機,對小型無人機、低飛無人機偵測預警能力差,受地形影響明顯;利用無線電偵測手段,在電磁環境複雜的區域內,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等;尤其在城市環境中,難以發揮效能;儘管當前針對無人機管控有很多不同手段,無論採用哪種技術,都是這些技術的簡單組合;設備眾多、技術各異、性能不同,難以對低空無人機進行預警與反制,還造成互相干擾的情況發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技術】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無人機&智能化
    國內以大疆為首的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們已經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了重要位置,安防領域繼去年海康威視在深圳安博會上展出專業級雄鷹無人機後,大華、景陽等安防知名品牌也紛紛對無人機的技術開發躍躍欲試,安防界也同樣深陷「無人機+」風潮之中。
  • 2020瀋陽市無人機行業管理與低空安全研討會盛大開幕
    10月16日(下午),在第九屆瀋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暨通航應急應用產業博覽會期間,2020瀋陽市無人機行業管理與低空安全研討會盛大拉開帷幕。近年來,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特別是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扶持鼓舞下,迎來了絕佳的發展契機和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呈現出「飛起來、熱起來、強起來」的良好態勢。會上,百餘名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一堂,通過主題報告、主旨演講和信息發布等形式,圍繞無人機安全管理、運行保障、應急管理、行業應用等主題內容,共同探討無人機的技術迭變、產業升級新趨勢,聚焦無人機產業未來發展。
  • 西工大腦控技術體驗:可人腦控制控制無人機運行,應用前景廣闊
    謝松雲說,這種模式需要集中注意力,但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不分神,眼睛的餘光也容易看到其他方向的燈,所以採集到的腦電波不一定就是單一的一種,容易發生偏差。 >>其他成果 大腦進行想像就能控制無人機左右運動 謝松雲說,其實利用視覺刺激的方式進行腦控只是腦控技術的一種模式。
  • 手機操控無人機?如何實現遠程精確控制
    硬體和手機App結合的智能硬體思路已經進入到無人機領域,億航Ghost便是實踐者之一。Ghost今年5月面市後,較之傳統無人飛行器需要笨重碩大的操控面板,Ghost可通過手機App上的幾個按鈕就能完成無人機高清航拍、自動懸停、夜航功能、自動返航、實時數據顯示等功能。
  • 土耳其開發可操縱50架無人機的蜂群平臺控制通信軟體系統
    據defenseworld網站2020年11月20日報導,土耳其MilSOFT公司開發的無人機控制軟體可與人工智慧無人機協同使用,實現對最多50架無人機組成的無人機蜂群平臺的控制。MilSOFT無人機蜂群控制軟體可控制載機/其他平臺發射蜂群無人機。無人機獲取的圖像數據能夠通過中繼實現蜂群內共享。同時,基於MilSOFT控制軟體,蜂群無人機能夠接收載機指令,實施正面攻擊或作戰支援。在MilSOFT公司開展的試驗過程中,人工智慧自主無人機續航時間約30分鐘,有效載荷重量1千克,可自主執行各項任務,並在惡劣地形環境中起降。
  • 國網福建電科院:自主研發5G無人機 為無人機創新應用賦能
    目前,已有部分機巡作業人員嘗試通過3G/4G實現巡視圖像傳輸與遠程控制,但受帶寬限制,無法可靠實現遠程實時監控與控制,限制了無人機在電網行業的深度應用;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技術人員嘗試通過無人機掛載笨重的5G-CPE模塊實現5G通信,但是無人機基本不具體載荷能力,無法搭載其他設備進行作業。
  • UDrone意念無人機初體驗 玩轉腦電波控制
    UDrone意念無人機後來發展到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的設想,UDrone意念無人機應運而生,在這裡我科普一下,這是深圳創達雲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融合了腦機接口技術,體感交互技術和圖像識別技術的腦控無人機。
  • 復亞智能驚豔亮相深圳國際無人機展
    A30固定式無人機自動機場可實現無人值守、自主換/充電、遠程監控、密集高頻作業、全自主飛行。該款產品廣泛適用巡檢、巡邏應用場景,支持多重任務需求,便於部署屋頂、野外等固定區域。MindCube智方S10小型無人機自動機場賦能DJI御2行業/精靈4RTK小型無人機行業應用,可實現無人值守、快速充電、遠程監控、自主智能飛行。
  • 無人機集群可上天,同樣可入地 ——井下無人機集群
    5、井下無人機集群最根本的問題是在無GPS情況下實現了自主導航與自主控制,在同樣環境下可以延伸很多場景應用,災難現場集群排查、大型倉庫集群火災隱患監測等等。隨著科技的進步,採礦技術正不斷從自動化向智能化階段發展。依靠地面計算機遠程集控系統,礦山管理人員可以在地面遠程執行現場操作,這將使採礦作業實現零人身事故率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