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兩小時內急救最有效
「蛇毒的治療最好在兩個小時以內,如果中毒較輕,遲幾個小時也不會出現生命危險,但中毒後很難判斷中毒深淺,所以被蛇咬傷後一定要快速就醫。」八醫急診科專家介紹,此前曾接診一名諸城被蝮蛇咬傷的小女孩,由於家長輕信土辦法能治好蛇毒,再加上路途比較遠,一路上耽誤了8個小時才注射上抗蛇毒血清,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被蛇咬傷的腿部已經發黑冒膿水,大半條腿都腫起來,在醫院觀察了一周才確定康復出院。「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名被毒蛇咬傷的小女孩如果再晚到醫院1個小時,很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蛇毒可能會影響她的身體功能。」專家說,不論採取何種急救方法應對蛇咬傷,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因為不同類型的毒蛇咬傷後救治方法可能不同,應該由專業醫生來處理。
自救
被蛇咬傷四步止毒
「被毒蛇咬傷後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置,青島只有市第八人民醫院存有治療蝮蛇蛇毒的抗蛇毒血清。」專家介紹,首先,被蛇咬傷後不要驚慌亂跑,儘可能延緩毒素擴散;其次,為延緩傷口蛇毒的吸收,於近心端3-5釐米處用帶子紮緊,其結紮鬆緊程度以能阻斷淋巴和靜脈回流,以不妨礙動脈血流為宜;第三是用利器把傷口切開,用清水、茶水衝洗傷口;最後,是用拔火罐吸出毒液,也可用口吮吸,但要注意口腔內不能有傷口和潰瘍,並要及時漱口。
調查
9種蛇無毒或低毒
青島地區到底有哪些無毒蛇和毒蛇?記者採訪了解到,青島的蛇類有多種,虎斑遊蛇和黃脊遊蛇是青島地區最常見的兩種蛇,它們個體小爬行迅速而且善於遊泳,一般生活在溼地附近,虎斑遊蛇一般被認為是無毒蛇,但也曾有人畜被這種蛇咬傷中毒的報導,但還沒有見到其排毒器官及毒腺分布、泌毒機理的報導。還有一種赤鏈蛇是以前居民區的房舍中常見的蛇種,這種蛇很容易遭受人類與家畜特別是家貓的捕殺,但是隨著居民區生活環境特別是房屋地面結構的變化,目前已經不容易見到了。我市發現有紅點錦蛇、白條錦蛇、團花錦蛇、棕黑錦蛇的分布,但是由於受人類的影響這些蛇現在數量已經很稀少,市民也難得一見。此外,青島地區還曾經發現過烏梢蛇和雙斑錦蛇的分布,但是非常少見,這些蛇也都是無毒的。
罪魁禍首是土灰蛇
島城被蛇咬而中毒的罪魁禍首是黑眉蝮蛇,俗稱土灰蛇,在青島地區它「臭名昭著」。黑眉蝮蛇在青島的浮山和嶗山等市內山上以及膠南的大小珠山和即墨的沿海地區山林中都有發現,以嶗山上最多。在夏天繁育期內它會四處尋覓食物。遇到人類的驚嚇,容易傷人。上世紀70年代以前,因為數量較多,嶗山山區曾經將其列為「嶗山三害」之首,但上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其毒液被發現有藥用價值,身價倍增,大量野生的黑眉蝮蛇都被捕殺,目前已經比較稀少,山東省已經將其列為了省重點保護動物。黑眉蝮蛇,相對其他的蛇較為粗短。最明顯的特徵是有一條黑色的花紋覆蓋了它的眼睛,不難識別。
相關連結
野外宜「打草驚蛇」
大多數蛇都吃老鼠,是對人類有益的。在野外或者家中發現蛇,不必過於擔心害怕,「蛇都是怕人的,不逼急了它們,是不會主動傷人的。」八醫急診科一名護士說,市民野外活動時儘量不要暴露皮膚,最好帶著一個棍子,專門用來「打草驚蛇」,這樣蛇受到驚嚇後就不會咬傷人。
如何區別毒蛇?
記者還了解到,一般人單憑頭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顏色是否鮮豔來區分蛇是否有毒並不很科學,雖然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居多,但也有的毒蛇,頭部並不呈三角形;而無毒蛇中的偽蝮蛇,頭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蝮蛇和眼鏡蛇的尾巴確實很粗大,但烙鐵頭的尾巴就較細長;很多色澤鮮豔的蛇,如玉斑錦蛇、火赤鏈蛇等並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澤如泥土或似狗屎樣,很不引人注目,但毒性很大。因此區別有毒和無毒蛇主要還是看是否有毒腺、毒牙和毒液管。發現被蛇咬傷後,應該首先記下蛇的形態和顏色,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分辨蛇的種類,及時對症治療。(記者 陳珂 通訊員 梁景國 攝影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