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電影、連續劇或小說常有情節描述遭毒蛇咬中後有人自告奮勇吸吮傷口,臺灣醫師警告:千萬不要吸吮或切開傷口,也不要用冰敷或止血帶,以免造成更大傷害,甚至威脅施救者安全。
資料圖:臺灣俗稱「飯匙倩」的眼鏡蛇。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臺灣40歲陳姓女子在田中遭毒蛇咬傷右手中指,被緊急送醫,腫脹疼痛從手指延伸到上臂,還出現血腫,所幸她驚懼中記下毒蛇的外觀特徵,注射血清,保住一命。
臺灣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鬥六分院急診室醫師洪紹恩5日指出,陳某被毒蛇咬中後雖然驚恐,卻沒隨意吸吮或切開傷口,到醫院後,指認出毒蛇是赤尾青竹絲,住院數天後康復。
洪紹恩表示,被蛇咬後第一件事是冷靜下來,看清楚被什麼蛇咬到。如果隨身攜帶手機,應立刻拍照,供醫師參考。但不管如何,應到醫院觀察後續變化。
認出蛇的品種需要專業知識,但要認出臺灣的毒蛇沒那麼難。臺灣最有名的6種毒蛇是雨傘節、飯匙倩(眼鏡蛇)、赤尾青竹絲、百步蛇、龜殼花及鎖鏈蛇,各種毒蛇身上有不同的紋路或體表特徵。
就醫前,被蛇咬的人也可作些傷口緊急處理,如脫掉戒指、手錶及手鐲等束縛物品,以防肢體腫脹後壓迫壞死;以生理鹽水或清水衝洗;如果身邊有彈性繃帶,可包紮傷口,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減少毒液回流。
洪紹恩強調,被蛇咬中,有些動作千萬別做,包括不要吸吮傷口,以免增大施救者中毒風險;不要切開傷口,以免傷害組織;不用冰敷及止血帶,避免增大肢體缺血壞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