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一把銀壺,不僅僅是作為簡單的一把壺使用。一把銀壺,在壺友的心裡,是一件心愛的器物,也是具有靈魂的一個朋友。
然而關於銀壺的一些常識,各位壺友們卻不一定完全知道。例如當有人問,你的銀壺是「生銀」還是「熟銀」的時候,相信不少的朋友會問,銀竟然還有「生熟」之分?
接下來,銀器時代菌和各位好好聊聊,關於生銀和老銀的這些事兒。
一、銀,並不存在「生銀」和「熟銀」之分
首先要給大家解答這個誤區。銀並不存在什麼生熟之分。最重要的原因是,銀本身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導熱、導電性能都很好,質地軟,延展性強。
除非是要在純氧中將銀加熱至1000度,銀才能有明顯的反應。在常態的空氣狀態中,銀本身幾乎是不會產生變化的。所以生銀和熟銀這個概念,並不成立。
二、銀,只有純度之分
有些壺友會混淆「新老銀壺」和「生熟銀壺」這兩個概念。其實不然,前者當中的老銀壺指的是過去人們採用的銀,提煉純度不夠高,流傳久,有年代感,或者是由其他首飾融化後冶煉而成。
而新銀是指在提煉過純度後,將一張新的銀片一張打成一個銀壺。
銀的熔點是961.78℃,根據第一點所說的,銀壺因為化學性質穩定,在加熱前後,成分並無改變,所以銀只有純度之分,其本身的化學性質並不會因為加熱,敲打,而產生改變。
三、銀壺,也沒有所謂的「生銀壺,熟銀壺」區別
在製作一把手工銀壺時,都是老匠人將銀塊加熱,進行千萬次的敲打,在這個過程中,也並沒有產生化學上的改變,所以銀壺也不存在生熟之分。
而真正要區分銀,看的是純度。一般來講,一把好的銀壺,都需要是足銀999,並且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級別的銀壺。這樣的銀壺使用起來才放心。
四、那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生銀,熟銀的說法?
其實「生銀」、「熟銀」這個相對的概念,最初的來源是生鐵與熟鐵。
生鐵跟熟鐵區別在於含鐵量不同。生鐵是含碳量大於2%的鐵碳合金,而熟鐵的含碳量在0.02%以下。
很多商家在進行宣傳的時候,會將生鐵,熟鐵的這個概念飲用到銀上,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更多銀壺相關諮詢,請繼續保持對銀器時代菌的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