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能量有多奇異?就是它讓宇宙加速膨脹

2020-10-06 格致論道講壇

與宇宙相比,地球與人類是如此的渺小。在宇宙經歷大爆炸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宇宙處於加速膨脹的狀態,宇宙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暗能量。暗能量是什麼?宇宙加速膨脹會導致什麼結果?太陽系最後也會在膨脹中化為烏有嗎?人類會隨之而灰飛煙滅嗎……科學家們是如何探測和研究神秘而遙遠的宇宙的?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陳學雷演講實錄:

宇宙是怎樣開始的呢?有的朋友說,宇宙開始於一個大爆炸

這是上個世紀一些科學家提出來的一種大膽猜想,後來這種理論被觀測證實了。

宇宙大爆炸的過程

既然宇宙開始於大爆炸,那麼它有沒有結束?未來是什麼樣子呢?

其實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這些科學家也做了一些預言,他們假定宇宙中充滿了各種物質,然後使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去預測宇宙的命運

大家可以看到左面展示的是大爆炸的過程,而右面的這幅圖上展示的是對未來的預測。

宇宙經過大爆炸以後,它就處在膨脹中,由於物質萬有引力的作用,它會使膨脹慢慢變慢,變慢以後會怎麼樣呢?

這就取決於這裡面物質的多少,和一開始膨脹的速度之間的關係

如果這個膨脹的速度一開始不是那麼大,而物質很多,那麼造成的結果就是它膨脹到一定程度以後,膨脹就會慢慢地減速,最後減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就停止了膨脹。

然後又開始收縮,收縮到一定程度以後,最後就進入了一個「大塌縮」的狀態。

大塌縮之後宇宙會變成什麼樣子?

目前並不知道,因為到那個時候,所有的能量和密度都太高了,現在的理論都無法描述。

如果宇宙一開始的時候膨脹速度比較快,而這個物質並沒有那麼多,它也會使宇宙的膨脹減速,但是減速可能不足以使它停下來,這樣的話宇宙就會一直的膨脹下去。

也就是這幅圖裡右邊的兩種圖景——它一直膨脹,但是減慢的速度可能沒有那麼明顯。

這就是過去,大家對宇宙的未來的認識,那是不是這樣子呢?到底這幾種情況哪一種是對的呢?

測量宇宙膨脹速度的方法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有一些科學家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都面臨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我們怎麼才能判斷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

這個辦法就是測量不同時刻宇宙膨脹的速度。

左邊這幅圖上展示的是日常生活當中很常見的測量速度的方法。

宇宙學當中的這個情況略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就是測量宇宙中的不同時刻,它膨脹到底有多快,然後看看它的速度是怎麼變化的。

當然宇宙學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我們並不知道怎麼樣測量這個距離。

自古以來,想要了解天體的距離就是非常困難的。

比如說,我們國家有一個著名的寓言,據說孔子遇到了兩個小孩在辯論:

太陽到底是在早晨的時候離我們近一些,還是在中午的時候離我們近一些?

兩個小孩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論據,孔子就沒有辦法決定了,這就是所謂「兩小兒辯日」的故事。

實際上想要測量像太陽這樣一個離我們比較近的天體的距離,並不是那麼容易,要測量更遠處的天體,當然就更難一些。

但是科學家還是提出了一些方法。一種辦法就是通過所謂「標準燭光」來測量距離。

什麼叫標準燭光呢?

在19世紀的時候,人們為了研究光學,發明了一種比較標準的蠟燭,這些蠟燭點出來以後,光的亮度都是一樣的。

把它放在不同的距離上,可以看到,越遠的蠟燭看上去越暗一些,這就是標準燭光的作用。

就是我們知道它的絕對發光亮度,又可以測出它看上去有多亮,根據這兩者之間進行比較,就可以知道天體到底有多遠了。

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蠟燭呢?

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這樣的「蠟燭」,這個「蠟燭「就是Ia型的超新星

什麼是超新星呢?

天空中的星星,有一些暗,有一些亮,亮的大多是離太陽系比較近的一些恆星。

有時這些恆星會突然發生爆炸——爆炸往往是因為到了它的壽命尾期,或者由於它的核心塌縮,或者是由於吸積了別的物質

在宋朝的1054年,大家突然發現白天裡出現了一顆星,非常非常亮,在白天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這顆星就是著名的1054年超新星,它遺留下來的爆炸痕跡今天還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就是所謂的蟹狀星雲。

這顆超新星的爆炸亮度最大的時候,可以達到太陽亮度的100億倍

上圖的右邊,就可以看到,一個星系中一顆超新星爆發以後,它非常非常亮。

雖然它這麼亮,但是要在宇宙的距離上看到它,還是很困難的。我們需要在非常遠的地方找到這樣的超新星

天文學家在漫天星鬥中尋找這種超新星,可能就是有一個地方稍微亮了一點兒,亮的那一點兒實際上就是個超新星。

超新星有不同的種類。

其中有一種超新星叫做Ia型的超新星,它的亮度經過一些修正後,可以作為一種標準燭光,並且可以拿它來確定距離。

在20年前,當時國際上有兩個相互競爭的科學家團隊,這兩個團隊有一個驚人的發現。

他們當時本來是想要測量宇宙到底是持續地膨脹下去,還是到一定程度以後會減速最後轉成收縮,結果他們發現這兩種情況都不對。

他們發現的是什麼結果呢?

宇宙膨脹是在加速,越脹越快。

這項結果轟動了全球,其中貢獻最大的幾位科學家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中的暗物質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宇宙膨脹越來越快?原來這些大爆炸的提出者的預言錯了嗎?

科學家們進一步提出了各種理論,最終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宇宙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暗能量。

現在組成宇宙的普通物質只佔我們這個宇宙的5%左右,剩下的95%以上的,很可能都是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物質,其中有百分之二十多是所謂的暗物質。

雖然暗物質不發光,我們看不到它,但是根據它的引力可以推測,它在星系或者星系團中大量存在,佔這個宇宙的百分之二十多。

它的性質還算不難理解,它畢竟是產生萬有引力的。

而這個暗能量,它的性質就非常奇異

它的效應是使得宇宙的膨脹加速,也就是說相當於某種萬有斥力一樣,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

正因為它這種神奇,我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暗能量」,但是它到底是什麼?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有了暗能量以後,宇宙的命運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就是它不但在膨脹,而且膨脹得越來越快。

這樣的一個宇宙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上圖就展示了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現在的星系周圍還有很多別的星系。

但是宇宙這樣膨脹下去,而且越脹越快,別的星系就會越來越少,因為它們都被膨脹到遠處去了。

經過900多億年以後,很可能最後就剩下我們自己孤零零地在這裡,周圍什麼星系也看不見了。

我們這個宇宙可能就會在永恆的孤寂當中結束,就是永遠待在這裡,但是這也只是一種可能性。

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暗能量到底是什麼,所以它也存在著別的可能性。

有可能暗能量會越來越多。

如果越來越多的話,它甚至很可能不光是把別的星系都脹到遠處。

而是我們自己的這個星系最後沒準也會被拉散開,甚至地球會被拉散開,我們的原子會被拉散開,這種就叫做「大撕裂」,這是一種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宇宙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又不知道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說,這個暗能量現在在驅動宇宙加速膨脹,但也許在未來某一天,它又反過來會使宇宙收縮,也有這種可能性。

所以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只有解開宇宙的暗能量之謎,才能夠回答宇宙的命運是什麼。

但是怎麼解開這個謎呢?

首先我們需要對它有一個很精確的測量,提供給搞理論研究的人去分析。

實際上這個理論的研究者很多。目前的暗能量理論大概有幾百種,這些理論都有一些理論上的出發點,但是都沒有充足的證據。

所以我們需要觀測去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超新星的觀測是不是就足夠了呢?

其實有很多科學家對這個理論也是質疑的,就是說超新星是一種標準燭光,它爆炸的時候都是同樣的亮度。

或者不是同樣的亮度,但是修正一下可以當做同樣的亮度

但是,也許我們對超新星的認識是不完全的,也許存在著一些奇異的超新星,使我們誤解了它。

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

我們的辦法就是用儘可能多的方式去測量它

其中一種辦法就是用宇宙大爆炸時候產生的聲波振蕩來測量,聲波振蕩為什麼能用來測量這個東西呢?

上圖左邊有一個水塘,在雨天裡落下來雨滴,你會發現上面有很多圓形的波紋,顯然波紋是雨滴打到水上激起的,仔細看的話,這些波紋有大有小。為什麼會有大有小呢?

因為雨滴落進去的時刻是不一樣的。

但是假如一桶水潑到這個湖面上,你會發現所有的水都是同一個時刻落在水上,它激起的波也是同樣的,這樣的話,所有的圓環都是同樣大小的

這個同樣大小的圓環,如果混在一起,可能我們肉眼就已經不好分辨它了。

如果我們有一種數學的方法去對它進行分析,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來這些圓環到底已經膨脹多大了。

用這種辦法,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尺子,就是宇宙距離的「標準尺」來測量宇宙,這是另一種測量距離的方法,可以去檢驗甚至更精密地測量暗能量到底是什麼東西

可能大家會問,我們宇宙中的「水」是什麼呢?

水在這個情況下就是星系的分布

上面這幅圖裡,我們相當於站在中心,向周圍遠方望去,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星系。

圖中每一個點,無論是桔色的點,還是綠色的點,實際上都代表一個星系。

這些星系分布的狀態,如果仔細看,它其實是不規則的。

但是它好像又暗含著某種規則,就是它看上去像是一些纖維狀的結構,但是我們看不出來有什麼特殊之處。

如果把它分解成不同波長的話,你會發現它整體上、在比較大的尺度上(上圖左側),它比較高;在小的尺度上(上圖右側),它又會降下去。

降下去的過程中,它有一些振蕩的痕跡

如果我把整個降下去這部分去掉,你會看到中間的小插圖裡有振蕩的痕跡。

這個振蕩的尺度,就告訴我們宇宙不同的距離尺度,用它我們就可以了解宇宙距離是多少,是怎麼樣膨脹的。

用這種方法得到上圖,其中灰色的線代表的是原來用超新星做的觀測,藍色的線代表的是用這種方法測到的觀測。

大家會發現藍色線都在這個灰色的上面,這都是幾年以前的一次觀測,數據也在不斷地變化。

但是超新星和用這種聲波振蕩的方法測出來的距離,並不完全一致。

這種不完全一致到底僅僅是誤差造成的,還是說有什麼更深刻的意義?

現在還不了解,還需要更精確地進行觀測

國際上把暗能量作為當前一個很重大的科學問題,有很多很多實驗去測量它。

包括未來發射的衛星,比如歐幾裡得衛星、WFIRST衛星,也包括升級一些地面的大型望遠鏡去進行觀測等,但是這些觀測大部分都是在光學波段的。

這樣的話也有一個問題,我們看不到暗能量,做的這些觀測都是有很多假定的。

那麼光學觀測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恆星,會不會又有一些我們不了解的效應在欺騙我們呢?

射電觀測,也就是無線電觀測,提供了另外一種視角。

上圖展示的是光學看到的星系(左)和用射電波段看到的同一個星系(右)。

在無線電波段,或者叫射電波段,我們能看到什麼呢?

其實這個宇宙中,最多的一種元素——不是在暗物質和暗能量中——在普通的物質中最多的一種元素是,因為氫元素在宇宙大爆炸中就形成了。

這個氫元素會產生一種波長為21釐米的輻射,波長21釐米實際上就是一種微波,這種微波輻射是可以被探測到的。

如果去測量這個輻射的強度,就會看到這個星系裡頭的中性氫,或者說氫原子是怎麼樣分布的。

這裡展示了一個星系裡的氫原子,希望提出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就是微波或者是無線電的方法,去進行這樣的觀測。

當然這個觀測難度也是很大的。左邊這個圖展示的是美國的Arecibo望遠鏡,它的口徑是300米,在之前幾十年的時間裡,它都是世界第一的射電望遠鏡

它觀測到的右圖,可以看到有很多藍點是光學觀測的,而紅點是無線電觀測的。

大家會發現紅點少很多,而且距離也不是很遠,實際上就是說它的靈敏度相對光學來說還是差一些。

那有了更好的望遠鏡是不是就能夠看得更遠呢?我們國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單天線望遠鏡FAST

FAST的設計師南仁東先生已經去世了。

2006年,南仁東先生提出要研製FAST,他也建議用FAST去做宇宙學的研究。

FAST雖然靈敏度提高了,但是看的距離還是有限的。

而且,FAST雖然已經很大了,但是如果要去看星系的話,還是看不太清楚,看不太清楚的話會不會有影響呢?

後來再仔細想了一下,發現問題也不大。

上圖每一個點代表一個星系,我們去看整個星系的話,如果我們的解析度不夠,就看不出來單個的星系,它們都混在一起了,就成了下面那個圖。

雖然看不見單個的星系,但能看到它們整個是怎麼樣分布的,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靈敏度,看到更遠的宇宙。

天籟計劃

而且,除了FAST本身可以做這方面的研究以外,研製專門的望遠鏡,也許用更小成本就可以實現更好的探測。

這樣就提出了「天籟計劃」

這時候國外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同樣的想法,所以組成了「天籟聯盟」

「天籟」這個詞來自莊子,他在《齊物論》中提到「天籟、地籟、人籟」

「地籟」,像風颳過山谷的聲音。

「人籟」,像人吹奏樂器的聲音。

天籟是什麼呢?

「天籟」是一種宇宙的韻律。想要探測宇宙大爆炸產生的聲音,然後用它去理解暗能量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好多個實驗在做宇宙距離上的中性氫,但誰也沒有能夠做到。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你去看宇宙遠處的中性氫,就像我們左邊這個圖最後的那個中性氫產生的信號。

在它前面疊加著一個很強的亮光,這個很強的亮光來自銀河系,也就是右邊圖上展示的銀河系的前景。

銀河系前景輻射,比21釐米的信號大概強10萬倍左右。

所以我們要想看到這個21釐米信號,就好像我們白天想要看到星星一樣。

星星在那裡,但是它淹沒在大氣散射的陽光中了。

必須用非常精密的手段,把這個東西減掉,才能看到這個信號。那麼能不能減掉呢?

幸運的是,大自然還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因為銀河系產生的這種同步輻射,或者說前景輻射,它是一種頻譜很光滑的東西,看上去很平滑,是一條直線,或者是稍微有點兒彎曲的光滑的曲線

把這個東西減掉以後,就會展現出氫原子的分布,造成21釐米輻射強度的變化。

所以原則上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它需要非常精密的儀器和複雜的數據處理手段

從2012年得到了立項支持以後,展開相關研究,在興隆、內蒙古架設小型的天線進行這方面的實驗。

我們還需要選一個最好的站址,因為天文產生的射電信號是非常微弱的,而地面上的像雷達、電視、手機等都會產生很強的幹擾信號,我們必須避開這些幹擾信號。

怎麼樣才能找到這種幹擾信號最少的地方呢?

當然人煙越稀少產生的信號就越會少,最好周圍有一些山遮擋一下。

但是,要是跑到一個無人區的地方,或者是海島上,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還需要提供電力、通訊、道路等等,這是一個綜合問題。

我們在全國選了大量的站址,跑了一百多處地方。從站址分布中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分布在內蒙古。

我們一開始想在內蒙古找,原因就在於內蒙古離北京很近,對我們做實驗是比較方便的。

但遺憾的是,後來我們發現內蒙古雖然人比較稀少,但地形太平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電波都可以傳過來,所以幹擾還是很嚴重的。

這個圖是在FAST望遠鏡的周邊,我們也做過選址,大家可以看到那些綠色的,是我們通過遙感地圖找出來的一些小平地。

另外我們也去選了青海、西藏和新疆的很多地方。

我們當時跑這些地方很辛苦,但是也很有意思,見到了很多平時不容易見到的情況。

貴州平塘建設FAST的地方,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原因在於這個地方它的山很陡,非常非常陡。

我們可以帶著設備走到裡頭,裡邊也有平地,但是車要翻過這個山就比較困難了,需要專門炸山修路

這對於FAST這樣很大的望遠鏡來說是可以的,但對於我們一開始做的這種小實驗來說,成本太高,周期太長,我們就放棄了。

最後我們去了新疆,我們在新疆也跑了好幾十個點。

這是最後我們找到的新疆的巴裡坤,它位於新疆的東部,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城。

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瞧一瞧,非常美麗,在這個城的旁邊就是雪山,也有漢代和唐代遺留下來的這種「烽燧」。

這個地方條件很艱苦,但是好處在於人煙確實比較稀少。

我們最後選站的站址離剛才說的那個小城還有160公裡,人非常少,偶爾會碰上一些牧民和駱駝、羊。

我們在當地進行了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很多同事和同學們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圖中展示的是我們在安裝天線。冬季如果降雪,做這個工作也很困難,當時我們的幾位同事步行幾公裡,進入這個地方去進行維修和測試。

右下看上去穿著打扮像民工的這位,是我們組的吳鋒泉副研究員,他寫過很多論文。同時他還是一個多面手,能開鏟車,也能修得了鏟車,還能給我們搭建各種東西。

當時進去做維修很困難,他就自己帶幾個饢進去。夏天我們場地裡有一些野生的沙蔥,他就拔幾根沙蔥用水洗一下,就著饢吃。

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我們的同事和同學們沒有計較自己的付出,而是一起齊心協力把這個建成了。

這就是我們現在建成的望遠鏡陣列——天籟陣列

前面一些圓形的我們叫碟形陣,後面是所謂的柱形陣

對於這兩種陣,大家可能會疑問,為什麼要弄出兩種來?其實現在也有一些爭論,到底哪一種更有優勢?我們通過比較來了解。

這個是柱形陣的另外一張照片。

這是我們的站房,在冬天那地方還是比較冷的。

我們在去年首次實現了初光的觀測

大家可以看到,右邊就是我們用初光觀測產生的天圖,左邊對應的是其它望遠鏡之前測到的天圖。我們現在只是一次初步的測試,所以這還是一個不太靈敏的結果。

大家會看到,左邊天圖上的一些東西,右邊也都看到了,但是右邊還有一些左邊沒有的。

這當中有的是像移動的源,比如說像太陽造成的,也有的是初步結果裡的一些假象,通過進一步的數學處理可以把它去掉。

我們下一步就要研究怎麼把它處理掉,獲得更好的圖像。

如果最後我們取得成功的話,就要把這個陣列擴展出來去做整個的觀測。

如果成功的話,我們會非常好地限制暗能量模型,甚至有可能探測到暗能量到底是不是隨著宇宙的膨脹在變化。

為什麼要去做天籟實驗呢?

其實這個實驗是有爭議的,有很多人不一定完全贊同我的觀點,但是我為什麼要去做這個試驗呢?能發表更多的論文嗎?

其實不是,因為原來我做理論的時候,只要動動腦子很快就可以寫出論文,而這個是要花很多時間去進行實驗的工作。

更容易出成果嗎?

當然也不是,這個工作實際上全世界目前都還沒有成功,大家都在探索

能保證取得成功嗎?

我們不敢保證,因為有一些21釐米的實驗已經進行十多年了,現在也還沒有任何結果出來。

我們現在去嘗試這個東西,並不知道什麼時間能夠取得成功。但是我為什麼要去做它呢?

因為我覺得非常幸運,它給了我一個探索宇宙和發現新事物的機會

兩年前,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引力波,轟動了全球。

但是引力波提出了以後,經過了近百年的嘗試。

從六十年代大家就開始去做實驗,一直到現在,經過幾十年的多少代人的嘗試,才最終實現了這樣的探測。

實際上我原來還認為很可能我們的實驗會比引力波先成功,但現在引力波已經成功了,我們還沒有成功,但是我相信,遲早有一天我們也會取得成功的!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獲取更多信息。本文出品自「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宇宙不可思議加速膨脹!暗能量終於被發現-黑洞,暗能量,宇宙 ——快...
    最新的天文觀測表明,宇宙正在不可思議地加速膨脹。宇宙加速膨脹現象自1998年被發現以來(該發現獲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探索這一奇異現象的根源一直是全世界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最重大的研究課題之一。
  • 宇宙不可思議加速膨脹!暗能量終於被發現
    最新的天文觀測表明,宇宙正在不可思議地加速膨脹。宇宙加速膨脹現象自1998年被發現以來(該發現獲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探索這一奇異現象的根源一直是全世界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最重大的研究課題之一。
  • 暗能量非常奇異,就是它讓宇宙加速膨脹 | 陳學雷
    如果宇宙一開始的時候膨脹速度比較快,而這個物質並沒有那麼多,它也會使宇宙的膨脹減速,但是減速可能不足以使它停下來,這樣的話宇宙就會一直的膨脹下去。也就是這幅圖裡右邊的兩種圖景——它一直膨脹,但是減慢的速度可能沒有那麼明顯。
  • 暗能量與宇宙加速膨脹之謎的歷史
    人們需要弄清楚 ,到底是何種神秘力量推動宇宙加 速膨脹的呢?提出暗能量假說如何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很顯然 ,需要宇宙中 存在一種能夠產生排斥力的東西 ,當它主導宇宙的演化 時,即可推動字窗加速膨脹 。這昕起來似乎有點聳人昕 聞,有什麼東西產生的萬有引 力竟然會是排斥力呢?其 實,廣義相對論中是允許排斥性引力存在的 。
  • 驅動著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你認為暗物質令人沮喪,那就嘗試尋找暗能量吧。暗能量正在推動宇宙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擴張。1998年,NASA發現超新星正在加速遠離地球,於是根據這一結果,推算出宇宙正在加速擴張。由於找不到宇宙加速擴張的原因,於是將這種神秘的、讓宇宙加速擴張的力稱為暗能量。暗能量佔據的空間就是宇宙佔據的空間。宇宙中的物質可以隨暗能量流動。而暗能量的流動是超光速的。
  • 暗能量與宇宙膨脹
    它佔了宇宙的70%還多,並促使宇宙加速膨脹。但有一個問題是,當我們用不同的方法來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時,卻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NGC526超新星1994D照片來源:NASA/ESA有幾種方法可以測量宇宙膨脹速度。一種是測量遙遠星系的相對運動。
  • 中科院研究員:揭秘宇宙加速膨脹背後的暗能量—新聞—科學網
    暗能量到底是什麼?暗能量如何觀測?宇宙加速膨脹背後的物理機制到底是什麼?愛因斯坦建立的廣義相對論錯了麼?本期特邀eBOSS國際合作組星系成團性工作組聯合組長、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公博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民從暗能量的發現談起,深入解讀這個正在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以及國內外暗能量研究的未來發展態勢。
  • 暗能量布局了宇宙的形成?宇宙大爆炸是否被它操縱?
    暗能量說到暗能量,就必須要提到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哈勃,哈勃發現了大多數星系都存在紅移的現象,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認為是宇宙膨脹的有力證據,而宇宙膨脹的速度與距離之比就叫做哈勃常數。2019年9月,德國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計算出哈勃常數為82.4,從而推算得到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歲。
  • 暗能量導致了宇宙加速膨脹?科學家:哈勃常數可以證明
    科學家們認為在宇宙學的標準模型中,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了宇宙70%以上的比重,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宇宙在不斷地加速膨脹之中, 但科學家們同時也遇到了一個問題,當他們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時,得到的結果卻彼此不同。通常來講,科學家們用於測量宇宙膨脹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 韓國科學家指出,暗能量根本就不存在,宇宙也沒有加速膨脹
    現代宇宙學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由暗能量、暗物質以及普通物質組成(其中暗能量所佔比例為68.3%,暗物質為26.8%,而普通物質卻只有4.9%)。根據相關描述,暗能量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它卻能推動宇宙加速膨脹,我們先來看看科學家是怎麼發現暗能量的。
  • 宇宙危機來臨?科學家:宇宙膨脹速度比想像中快,與暗能量有關?
    眾所周知,我們所處的宇宙一直處於膨脹狀態。不久前,研究人員用一種新的望遠鏡技術收集了相關數據,驚奇地發現宇宙的膨脹速度比科學家預測的要快得多。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研究明確指出,現階段的宇宙膨脹速度與科學家們用了數十年的標準模型並不符合。
  • 是什麼加速了宇宙的膨脹?
    來源:新浪科技宇宙膨脹的速度比科學家預測的快得多,這是宇宙學中最難以解釋的異常現象之一,也被稱為「哈勃衝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7日消息,物理學家提出,宇宙中存在著額外的成分,這或許可以解釋宇宙的膨脹速度為什麼比預期的要快。
  • 宇宙根本沒有加速膨脹?新的證據表明,暗能量的關鍵假設是錯誤的
    現代宇宙學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由暗能量、暗物質以及普通物質組成(其中暗能量所佔比例為68.3%,暗物質為26.8%,而普通物質卻只有4.9%)。根據相關描述,暗能量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它卻能推動宇宙加速膨脹,我們先來看看科學家是怎麼發現暗能量的。
  • 宇宙是在加速膨脹還是減速膨脹?有什麼證據?
    模型說白了就是一次觀測和理論物理學的有機結合體。而研究宇宙的狀態其實是和宇宙模型有關的。而最早關於宇宙的模型是地心說模型,之後又出現了日心說模型,然後有牛頓的宇宙模型,還有愛因斯坦的宇宙模型,當然,還有一個穩恆態模型等等。
  • 研究:由暗能量形成的奇異天體可能在推動宇宙膨脹
    據外媒報導,宇宙在膨脹,而且膨脹還在加速,但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它是如何發生的還不得而知。有一種假說認為,這種膨脹是由神秘的、由暗能量構成的類似黑洞的物體驅動,現在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理論化了這些物體是如何對宇宙產生魔力的--以及它們都去了哪裡。
  • 研究:由暗能量形成的奇異天體可能在推動宇宙膨脹
    據外媒報導,宇宙在膨脹,而且膨脹還在加速,但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它是如何發生的還不得而知。有一種假說認為,這種膨脹是由神秘的、由暗能量構成的類似黑洞的物體驅動,現在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理論化了這些物體是如何對宇宙產生魔力的--以及它們都去了哪裡。
  • 什麼會加速宇宙的膨脹?
    宇宙加速膨脹指宇宙的膨脹速度越來越快的現象。宇宙加速膨脹這個問題是當代理論物理學中最「熱門」的主題之一,它激起了世界各地的眾多研究人員的興趣。關鍵問題在於,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宇宙加速擴展與理論學家所認為的擴展速度之間的差異,是宇宙學中一直存在的重大難題。宇宙學家對大爆炸後不久發出的輻射的測量結果是基於對膨脹率(稱為哈勃常數)的期望。
  • 暗能量是如何塑造宇宙的?
    每過一天,我們的宇宙就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快。宇宙學家將導致這種加速膨脹的能量形式稱為「暗能量」,部分原因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來,將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所知道的是,從大約50億年前開始,暗能量就開始存在並持續至今。  我們還知道,在這50億年裡,暗能量的「強度」(通過其密度來衡量)保持得相當穩定。
  • 既然有萬有引力,為什麼宇宙還會加速膨脹?科學家這樣解釋
    直到今天,人類憑藉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重要,以至於很多人甚至把人類凌駕於宇宙之上,認為沒有了人類,宇宙就沒有了意義。而關於宇宙的起源,也有了科學的解釋,最主流的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理論指出,在一百多億年前,宇宙只是一個奇點,然後爆炸了,通過100多億年的變遷,形成了如今直徑900億光年以上的宇宙。
  • 解讀暗能量的本質,宇宙在膨脹更多的空間意味著更多的暗能量,難道...
    空間會不會被拉扯的更薄或更脆弱,會不會有一天被撕裂?這樣可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一個被拉伸的氣球最終會爆炸,麵包有它能發酵的最大尺寸。但是我要告訴你空間並沒有這樣的限制,今天的空間性質和100億年前的空間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100億年後也不會有本質上的不同。事實上,隨著宇宙的膨脹,越來越多的空間在這些緊密結合的引力結構(各大星系)之間被創造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