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著名的多重人格障礙案例,萊昂納多完美演繹過其中一位!

2020-12-05 十條閱讀

多重人格障礙(MPD),通常也被稱為分離性身份障礙(DID),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一種表現為病人同時存在兩種或多種身份和人格的精神障礙,其行為受其多種人格的支配。

10 第一例

最早記錄的多重人格案例是一位法國人路易斯·維韋。他在1863年2月12日出生在一個妓女家庭。到他八歲時,他就開始犯罪了。他被捕後一直住在治療中心,直到十幾歲。

他17歲那年,在一個葡萄園裡工作,被一條毒蛇纏住了他的左臂。雖然那條毒蛇沒有咬他,但他被嚇壞了,不停在地上抽搐,送到醫院後,被診斷由於精神障礙,腰部以下都癱瘓了。然後他被安置在精神病院,一年後,他又重新能行走了。但看起來完全是另一個人了。也不認識精神病院裡的任何一個人,性格更加陰鬱,甚至胃口也大不相同。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在精神病院裡進進出出。1880年至1881年期間,終於他被診斷為多重人格。通過催眠和金屬療法(在身體上放置磁鐵和其他金屬),醫生發現了多達10種不同的人格,它們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和經歷。

09 44個人格

朱迪·卡斯特利(Judy Castelli)在紐約州長大,遭受過精神方面的障礙和虐待,於是,她患上了抑鬱症。1967年她上大學一個月後,學校的精神病醫生以她的精神狀態不適宜繼續待在學校,於是她回家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卡斯特利一直在與內心的聲音作鬥爭,這些聲音告訴她要燒傷和割傷自己。她毀了她半張臉,一隻眼睛幾乎完全失明,一隻胳膊也幾乎不能用了。她還因企圖自殺而多次住院。周而復始,最終被診斷出患有慢性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20世紀80年代,她開始在格林威治村的俱樂部和咖啡館裡唱歌。她差點籤下唱片公司,但沒籤成。然而,她最終找到了工作,並成為了一場成功的非百老匯演出的主角。她還在雕刻和製作彩色玻璃方面取得了成功。

後來,在1994年的一次治療過程中,她開始出現多重人格,一開始是七個。繼續治療的過程中甚至出現了44個人格

自從發現她有這種症狀後,卡斯特利就成了這種病症的積極倡導者。她是紐約多重人格和分裂研究協會的董事會成員。她繼續以藝術家的身份工作,並向精神病患者教授藝術。

08 女巫

羅伯特·奧克斯納姆是一位傑出的美國學者,他一生都在研究中國文化。他是前大學教授,前亞洲協會主席,擔任過中國事務的私人顧問。卓有成就的她,其實一直與精神障礙作鬥爭。

1989年,一位精神病醫生診斷出他有酗酒傾向。1990年3月奧克斯納姆計劃退出治療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在與奧克斯納姆交談時,他的人格之一——一個名叫託米(Tommy)的憤怒的年輕男孩與他交談。託米住在一座城堡裡。之後,奧克斯納姆和他的心理醫生繼續他們的治療,發現奧克斯納姆實際上有11個不同的人格。

經過多年的治療,奧克斯納姆和他的精神科醫生將這些人的人格減少到只有三個。有羅伯特、鮑勃、還有鮑比(Bobby)。其中鮑勃是核心人格,他比較年輕,有點古怪,是個自由奔放的人,喜歡在中央公園滑旱冰。有意思的是,之前有另一個是被稱為旺達的佛教徒般的人格,自稱為女巫

奧克斯納姆寫了一本關於他的生活的回憶錄,名為《破碎的心靈:我的多重人格障礙生活》(My life With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這本書出版於2005年。

07 暴力傾向

金·諾布爾1960年出生於英國,她說她的父母都是工廠工人,婚姻並不幸福。從很小的時候,她就遭受了身體上的虐待,十幾歲那年,由於長時間精神壓力。讓她有幾次用藥過量,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二十多歲的時候,她的其他人格開始顯現,她的人格之一朱莉(Julie)是具有很強的破壞性人格,把貨車撞進了一堆停著的車裡。她還莫名其妙地捲入了一個戀童癖團夥。她去了警察局報警,於是開始收到匿名的威脅。然後有人朝她臉上潑硫酸,有人放火燒了她的房子。但是她什麼都不記得了。

1995年,諾布爾被診斷出患有分離性身份障礙,從那以後,她一直在接受精神治療。她目前是一名藝術家,雖然她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個性,她每天要經歷四五種不同的性格,其中帕特麗夏是最具統治力的一個。派翠西亞是個冷靜、自信的女人。另一個著名人物是海莉,她參與了戀童癖團夥,導致了硫酸襲擊和火災。

2012年,她出版了一本關於生活的書,名為《我的全部:我如何學會與分享我身體的眾多人格共處》(All of Me: How I Learned to Live with the Many personality Sharing My Body)。

06 軍隊一般的人格

蔡斯稱,從她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即1937年,她的繼父對她實施了侵犯,而她的母親對她進行了12年的精神虐待。作為一個成年人,蔡斯為了養活自己,做房地產經紀人的時候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去看了精神科醫生,發現有92種截然不同的性格。

最小的是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名叫羊排。另一位是Ean,一位100歲的愛爾蘭詩人和哲學家。這些人格中沒有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作對,而且似乎集體意識到彼此。她稱人格為軍隊

蔡斯和她的治療師一起寫了《當兔子嚎叫時》這本書,並於1987年出版。1990年,它被改編成電視短劇。蔡斯還在1990年的奧普拉·溫弗瑞秀中出現過一個非常感人的片段她死於2010年3月10日

05 其他人格不同意

1990年6月11日,29歲的馬克·彼得森(Mark Peterson)帶著一名身份不明的26歲女子在威斯康星州奧什科什市(Oshkosh)喝咖啡。他們兩天前在公園裡見過面,當他們出去的時候,這個女人說她開始向皮特森展示她的21個個性。他們離開餐館後,彼得森建議他們在他的車裡繼續聊天,她同意了。

然而,幾天後,彼得森因性侵犯被捕。是因為其中兩個人不同意。其中一個20歲,在車內的一些行為中出現過,而另一個6歲的人則在一旁觀看。

最終彼得森被指控並被判犯有二級性侵罪,因為在知情的情況下與精神病患者發生性行為是非法的,且尚未能徵得他們的同意的前提下。一個月後,判決被推翻,檢察官不想讓這名女子承受另一場審判的壓力。從6月的事件到11月的審判,她的人格增加到46個。彼得森最終被判罰無罪。

04 雪莉·梅森

雪莉·梅森1923年1月25日出生於明尼蘇達州的道奇中心,她的童年顯然很艱難。根據梅森的描述,她的母親簡直就是野蠻人。她的許多虐待行為包括給雪莉灌腸,然後用冷水灌滿她的胃。

1965年開始,梅森因精神問題尋求幫助,1954年,她開始在奧馬哈見科妮莉亞·威爾伯(Cornelia Wilbur)醫生。1955年,梅森告訴威爾伯,她在不同城市的旅館裡經歷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她不知道是怎麼到那裡去的。她也會走進商店,發現站在被毀的商品前,卻不知道做了什麼。入院後不久,不同的人格開始出現在治療中。

梅森的故事講述了她可怕的童年和她的多重性格,並被改編成暢銷書《西比爾》,還被改編成同名電視短劇,大受歡迎,主角是莎莉·菲爾茲。

雖然西比爾/雪莉·梅森是DID最著名的案例之一,但它的真實性也受到了很多質疑。許多人認為,梅森是一個崇拜她的心理醫生的精神病患者,而科妮莉亞在她的頭腦中植入了多重人格的想法。顯然,梅森甚至在1958年5月寫給威爾伯的信中承認一切都是捏造的,但威爾伯告訴她,她只是想讓她相信沒有生病。於是梅森繼續接受治療。多年來,出現了16位名人。

在她的電視版生活中,西比爾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真正的梅森變得對巴比妥類藥物上癮,並依賴於她的治療師,她的治療師支付她的帳單,給她錢。1998年2月26日,梅森死於乳腺癌。

03 改編為電影

克裡斯·科斯特納·希茲摩爾(Chris Costner Sizemore)回憶說到,記得她第一次人格分裂時大約兩歲。她看見一個死人從溝裡被拉了出來。在這個令人震驚的事件中,她看到另一個小女孩也全程在圍觀,那是她另外一個人格。

與其他許多被診斷患有虐待兒童的人不同,希斯莫爾沒有遭受虐待,她來自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然而,從看到那個悲慘的事件(以及後來另一起血淋漓的工廠事故)後,希斯莫爾聲稱她開始表現得怪怪的,她的家人也經常注意到這一點。她常常為那些她不記得做過的事而惹上麻煩。

希斯摩爾在她的第一個女兒塔菲出生後尋求幫助,當時她才二十出頭。有一天,她聲稱一個叫伊芙·布萊克的人想要勒死她的孩子,但是一位叫伊芙·懷特的人阻止了她。

20世紀50年代初,她開始去看一位名叫科比特·h·希本(Corbett H. Thigpen)的治療師,後者診斷她患有多重人格障礙。在與提格本共事的過程中,她發展出了第三種性格,名叫簡。在接下來的25年裡,她與8位不同的精神科醫生一起工作,在這段時間裡,她總共形成了22種人格。在行為舉止、年齡、性別甚至體重方面,所有人的性格都大不相同。

1974年7月,在與託尼·西託斯醫生(Dr. Tony Tsitos)進行了四年的治療後,所有的人格都融合在了一起,她只剩下一個人格。

西斯摩爾的第一個醫生西格本和另一個名叫赫維·m·克萊克萊的醫生寫了一本關於西斯摩爾病例的書,名叫《夏娃的三面》。1957年,這部電影被改編成電影,喬安妮·伍德沃德因飾演希茲摩爾的三個性格角色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02 小李子主演

1977年10月14日至26日,俄亥俄州立大學附近的三名婦女被綁架,帶到一個僻靜的地方,遭到搶劫和施暴。一個女人聲稱性侵她的男人有德國口音,而另一個女人聲稱(儘管綁架和性侵了她)他實際上是一個不錯的人。這位被稱為「不錯的男子」是22歲的比利·米利根。

被捕後,他被送到了精神科醫生處,並被診斷患有DID。他總共有24種不同的性格。開庭審判時,他的辯護律師說並不是他本人犯的罪。而是由其他人格控制著他的身體去實施的犯罪行為,一個是南斯拉夫人拉根,另一個是女同性戀阿達拉納。陪審團被說服了,他是第一個被判無罪的美國人。1988年之前,他一直被關在精神病院,直到專家們認為他的人格已經融合在一起,他才被釋放。

1981年,《獻給阿爾傑農的鮮花》(Flowers for Algernon)一書的獲獎作者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出版了一本關於米裡根故事的書,名為《比利·米裡根的思想》(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據報導,根據他的故事改編的電影《擁擠的房間》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

他於2014年12月12日死於癌症,享年59歲。

01 胡安妮塔麥克斯韋

1979年,23歲的胡安妮塔·馬克斯韋爾(Juanita Maxwell)在佛羅裡達州的邁爾斯堡(Fort Myers)做酒店服務員。那年3月,72歲的酒店客人伊內茲·凱利(Inez Kelley)被殘忍殺害;法醫屍檢後稱死因是毆打後、窒息致死。麥克斯韋爾被逮捕是因為她的鞋上有血,臉上有抓痕。但她聲稱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在等待審判期間,麥克斯韋爾去看了精神科醫生,當她出庭時,她不服罪,因為她有多重人格。除了她的人格外,她還有六種人格,其中最主要的人格之一,旺達·韋斯頓,就是兇手。

在對旺達的審判中,辯護團隊利用一名社會工作者,把她拉上了證人席。胡安妮塔是個說話溫和的女人,但旺達喧鬧、輕浮,喜歡暴力。她笑著承認,曾因為筆的問題拿著一盞檯燈打過那位老人。法官認為她要麼有多重人格,要麼就應該獲得奧斯卡獎。

麥克斯韋爾被送往精神病院,她說她在那裡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只是服用了鎮定劑。她被釋放了,但在1988年,她再次被捕,這次是因為搶劫了兩家銀行。她再次聲稱是旺達幹的。

相關焦點

  • 24個比利|著名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案例
    原來,比利米利根是一位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精神病人。更為罕見的是,在他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大相逕庭。比利的這個身體被輪番佔領,當比利閉上眼睛,會有守護者裡根出來擊退施虐者,會有8歲的承受者戴維哭泣,女同性戀阿達拉娜、流氓菲利普、職業騙子凱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馬克等人格。分裂中的比利,顯露出各具天賦的一面。其中的幾個人格都有繪畫的天賦,甚至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來談談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聽起來似乎詭異而玄幻在這個凡事追求真實的世界裡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它只是編造和表演然而它卻是真實存在的DID,是指多重人格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制著患者的行為,通俗也叫多重人格。
  • 筆跡中的十五種DID【多重人格障礙 】
    寶拉是一名DID多重人格障礙的患者,46歲,正走在康復治療的路上,並且把她的病症做成了紀錄片,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
  • 《24個比利》: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美國一名19歲的韓裔女孩Jess,本來在麻省理工就讀,但年初確證患有多重人格障礙,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分裂症,隨即入精神病院治療。她以身體裡的兩個人格Max、Alex開了Youtube頻道「AlexMax Han」,講述多重人格患者的日常生活,網友第一次可以看到「24個比利」變身的神秘樣貌。
  • | 研究:關於多重人格你需要...
    它在診斷手冊裡已經被分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Disorder,DID)取代,後文我們用DID代表分離性身份障礙/多重人格障礙。有一位名叫卡梅倫·韋斯特的心理學家,他自己是一個DID患者,他寫了一本自傳性的書籍叫做《24重人格》。
  • 4位擁有多重人格的漫威英雄,最後一位擁有千重人格
    擁有多重人格算是漫威漫畫中比較特殊的「缺陷」,漫威非常喜歡賦予一些英雄或反派截然相反的人格,同一具軀體內擁有數個靈魂 下面我們就說說漫威漫畫中的擁有多重人格的超級英雄。
  • [jess的DID]多重人格 韓國小姐姐體內有6個人格
    DiD全稱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是指多重人格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制著患者的行為,通俗也叫多重人格
  • 為什麼大多數人感覺自己是多重人格,九型人格告訴你其中的秘密
    九型人亦是如此,接下來,九型人格分析的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多重人格的秘密。為什麼很多人感覺自己是多重人格呢?關於多重人格,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釋其中的緣由。第一:是否心理健康正常。人處在輕鬆和壓力的狀態下,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
  • 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多重人格如同一個身體裝了多個靈魂多重人格有個對大家來說可能非常生疏的學名: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簡稱DID),從字面可以理解成:分開後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就如同一個身體中裝了多個靈魂,它們輪流來享用、驅使你的身體。而彼此之間可能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
  • 讓我們一起了解多重人格,多重人格是怎樣出現的?
    解離症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多重人格異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多重人格異常(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常令人好奇但是也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有可能如此?我們謹慎的說,在臨床上的確是有符合這些描述的個案。
  • 澳洲女孩分裂2500種人格只為護自己周全?
    4月份時候,一位19歲的Youtube博主Jess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她用視頻記錄下了自己人格轉換時的全過程。Jess是一名多重人格患者,她能分裂出五個不同的人格,每個人格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外貌特徵以及專屬自己的獨家記憶,因此此視頻迅速引起網友的熱議。
  • 美國女孩自爆多重人格細節,稱他們出現都是為了保護,網友:心疼
    美國女孩自爆多重人格細節,稱他們出現都是為了保護,網友:心疼估計大家在電影或者電視劇可以看到多重人格,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見到過,或許你還會懷疑多重人格的存在,但是其實多重人格是真正的存在的一種疾病。多重人格,更學術的說法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 不同個體的發病原因和臨床表現都不太一樣 ,但是這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一種心理疾病 。美國19歲女孩Jess之前在網上分享自己和多重人格一起生活的視頻,而備受網友關注。
  • 骨精靈有多重人格?看陳瑤演繹夢幻西遊影視劇
    陳瑤既要扮演21世紀的都市麗人,也會化身骨精靈在大唐世界斬妖除魔,她戲稱戲中的自己是「多重人格」。此前17173為玩家帶來了拍攝地獨家探營【回顧】,現在還有猛料!主創團隊與陳瑤接受了17173專訪,帶來關於電視劇的提前揭秘。
  • 她4歲被父親性侵、分裂出2500個人格,這個女孩令人心碎
    這不是電影或小說,而是真實發生在澳洲的案件,從4歲就被親生父親性虐待的珍妮(Jeni Haynes)創造出了2500個人格來保護自己,法庭接受她與其他6個人格出庭作證,每個人格都提出了不同面向的施虐過程,是史上頭一遭以不同人格的證詞為證並被法官採信的案例。或許很多人看到「多重人格」就反射地想到:這是哪個罪犯的脫罪之詞?
  • 肖戰粉被網絡暴力後發文求饒自稱有多重人格,到了人格分裂的地步
    3月23日,有肖戰粉絲髮長文自稱有多重人格障礙,希望網友能多多體諒,放她一馬。肖戰該粉絲髮的長文猶如狗血電視劇情節一般迷惑,多重人格在社會上已經極其罕見,能清楚知道分別是誰使用自己身體的更是困難,因為多重人格可以感知到彼此存在的少之又少。肖戰該粉絲表示,自己身上的人格多達4種。
  • 全程高能,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五部關於多重人格的高分電影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五部關於多重人格或者說人格分裂的電影。多重人格症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種或者很多種不同的人格,多重人格的各個亞人格都是各自獨立、彼此分開的。此患者行為的差異無法以常人在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來解釋,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個人個都有其個別的姓名,記憶,特質和行為方式。
  • 盤點國內外20部心理學電影,解析人格分裂,透徹人心深處
    影片講述了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萊昂納多謝爾比必須根據自己支離破碎的記憶來找到殺害自己妻子的兇手的故事。《搏擊俱樂部》心理學看點: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秘窗》心理學看點:多重人格。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莫特雷尼作家,遭遇了痛苦婚姻和寫作靈感枯竭雙重災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