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十分典型地體現了評論文的結構特點。文章的標題提出了全文的論述中心,在分析論證過程中,文章的第一段是提出問題,指出分析社會各階級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然後在第二段中用一個設問句承上啟下,進行過渡。從第三段至第八段具體分析了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在第九段中總結全文,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結論,指明了革命的對象、動力、力量和同盟軍的問題,分清了敵、友、我,回答了文章開頭所提出的問題,邏輯性十分嚴密。
評論文分析論證的邏輯性,表現在篇章結構的安排方面,並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評論文先提出中心論點,再列論據進行分析論證。
例如,《反對自由主義》一文就是這樣,從擺論據入手,充分分析了自由主義的種種表現及其產生的根源,最後才得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積極精神,克服消極的自由主義。」
總之,評論文的思維形式和語言形式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內容和形式的調度上,必須按照內容本身和思維發展的順序去安排結構。文章的開頭、結尾、段落次序、段落之間的過渡,材料的詳略等方面的處理,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
評論文在布局方面的特點,就是通過篇章結構的安排來為表達中心論點服務要求做到「綱舉目張」。中心論點就是全文的「綱」,這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說明的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貫穿全文的線。
一篇評論文如果沒有中心論點,文章就會散亂,漫無中心,不明確要解決什麼問題。一系列分論點就是總綱下面的「目」,目之下有時還有更小的論點(即細目)來證明分論點的,張目要圍繞中心,如果分論點和中心論點之間沒有聯繫,那就在論點和論據之間缺乏邏輯性,就是論證不周密,思想不集中,或者叫做離題。
中心論點是一篇評論文的統帥和靈魂。中心論點確立得好,文章才有深刻的意義;分論點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充分論證,文章才能血肉豐滿。舉綱要求舉得高,舉得準,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要害,這樣,文章才有高度和深度,才能產生激動人心的力量,發揮巨大的社會作用。如果綱舉錯了,就全篇皆錯。
如果綱舉得不準,沒有抓住本質,文章的意義就不深刻。如果綱舉低了,文章就平淡,缺乏教育意義。張目必須在綱的統率之下,或是平列地從幾個方面來論證中心論點,或是在目與目之間步步深入、層層展開,總之要充分論述中心論點的深刻意義。
所謂「綱舉目張」,就是要做到撒得開,收得攏。撒開去就是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充分分析,即通過一系列分論點的論述來證明中心論點。收攏來就是綜合結論。撒開論述時是一大片,圍繞中心論點收結論時是一個點。提出問題,一般來說,就是指舉綱,或者是提出全文的論述中心。
這裡講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是指張及在總綱提下收結論。因而只有做到「綱舉目張」,才是一篇邏輯嚴密的好文章。
評論文布局結構上常見的毛病有:綱目不明,枝節旁生;次序顛倒,層次不清,各自為政,互不相關;說了又說,重複囉嗦。產生這些毛病的原因就是違背了「綱舉目張」的原則。
全文完!
大家都在看
文學小說《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匯總
散文《似水流年》
這兒是文學與歷史愛好者的聚集地。這有小說和散文,還有詩詞,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關注起來,一起讀書養性,方可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