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拍攝到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張東北豹照片(資料圖)
2007年6月拍攝到的中國境內第一張自然狀態下的東北虎照片(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張炎良)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創新團隊與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的科學家經過長期定位監測,首次聯合確定出中國琿春及周邊區域-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這一中俄跨境區域的虎豹種群現狀。
聯合監測結果顯示,2014年度該區域東北豹和東北虎種群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之前的估算,東北豹至少80隻成年個體(不含幼體),東北虎至少38隻(含幼體),從而首次摸清東北豹全球唯一種群的野外真實現狀。監測結果也表明,該跨境區域東北豹、東北虎種群已經進入繁殖高峰期和快速增長時期,中俄兩國政府和科學家開展的長期野生動物保護獲得顯著成效。
東北豹,世界上最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距滅絕進一步之遙。本世紀初的調查認為只有25-35隻左右殘存。東北虎,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目前只剩下500隻左右。
中俄東南部跨境區域,包括中國吉林琿春、汪清、老爺嶺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和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西南部地區,是東北豹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殘存區域,同時也存活著一個東北虎孤立種群。全面了解這個區域的虎豹種群現狀是有效保護和恢復東北虎、東北豹種群的先決條件,尤其是對東北豹未來命運至關重要。然而,長期以來中俄兩國科學家調查研究的數據並未聯合分析和共享,東北豹和東北虎種群真實狀況一直不清楚。
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創新團隊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下,在吉林省政府、國家林業局、黑龍江省森工總局的支持下,從2007年開始,逐步在中國東北東部以及中俄邊境區域建立起中國虎豹監測網絡(Tiger-Leopard Observation Network),其中在臨近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區域的紅外相機監測面積已達6000餘平方公裡。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在俄羅斯總統府、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和環境部、俄羅斯地理學會、俄羅斯科學院等機構支持下,建立了長期虎豹紅外相機監測網絡,覆蓋俄羅斯聯邦遠東濱海邊疆區西南部3000餘平方公裡地區。中俄雙方監測地區基本覆蓋東北豹全部分布區和東北虎跨境東南部種群分布區。雙方研究團隊同時使用紅外相機監測網絡技術和相同方法進行監測,從而使數據比對和分析有共同科學基礎。
聯合監測也證實這一跨境區域的虎豹種群面臨種群擁擠、種間競爭、生境匱乏等威脅。如果沒有足夠的適宜棲息地為快速增長的虎豹種群提供擴散空間,它們將面臨獵物資源耗盡甚至種群崩潰的危機,因此急需進一步加強跨境野生動物保護合作,儘快擴大生境空間,為虎豹擴散和安居提供充足的適宜生境。目前是該區域虎豹種群擺脫瀕危狀態的最佳機遇期,也是拯救東北豹命運的最後機會。
北京師範大學與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籤署了長期科研合作協議,率先建立了中俄兩國聯合虎豹跨境監測網絡,將長期開展虎豹種群動態、獵物和人類幹擾等方面的聯合研究,以及定期發布跨境區域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保護年度報告,為中俄兩國虎豹跨境聯合保護提供堅實的科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