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脫碳」將成減排關鍵抓手

2020-12-03 和訊

日前,挪威船級社(DNV GL)發布最新《能源轉型展望》報告稱,要實現《巴黎協定》中制定的氣候目標,全球各國仍需加快「去碳化」進程。而在此過程中,天然氣也將逐步取代煤炭等高碳排放燃料成為能源系統中的「主角」。

天然氣將成「主角」

在報告中,DNV GL認為,與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預測相比,到本世紀中葉前,能源需求每年將減少6%—8%。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未來30年裡油氣工業預計將逐步式微,到2050年,在全球能源經濟中油氣領域的支出佔比將從當前的77%降至44%,其中上遊油氣開發領域遭受打擊最為嚴重。

「由於油氣領域投資者、政府部門或是社會團體都向油氣行業施壓,油氣巨頭們已經開始將低碳轉型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發力點。」 DNV GL油氣部門執行長Liv Hovem表示。事實上,包括英國石油、道達爾、殼牌等全球主要油氣企業都已經宣布氣候目標並大力推動低碳轉型。

DNV GL預測,疫情已永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2019年將成為全球原油需求達峰之年,而交通電氣化趨勢也將進一步降低原油需求。

然而,天然氣作為「過渡」燃料,消費量預計將持續增長至到本世紀中葉。天然氣將在能源系統中佔據「主角」地位,取代碳排放量更高的其他化石能源。

不過,天然氣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仍不容忽視。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僅有13%的天然氣消費能夠實現「去碳化」,這也意味著天然氣也將成為能源系統中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Liv Hovem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現在到2050年間,天然氣的地位將不斷提升,這一領域的碳排放也最需要得到重視。

達成氣候目標仍存諸多挑戰

根據DNV GL的測算數據,到本世紀中葉,全球氣溫將在工業社會前的基礎上增加2.3℃,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2℃的溫升目標,這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Sverre Alvik指出:「我們正迫切地尋找可持續的方式來降低碳排放,包括光伏、電動汽車、風電等低碳領域正在蓬勃發展,但我們也應該儘快解決高碳排放領域,包括重工業、長距離交通運輸業等。」

DNV GL執行長Remi Eriksen則指出,到本世紀中葉,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將「平分秋色」,同時電氣化程度以及能源效率也將得到大幅提升。儘管如此,這樣的發展速度仍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根據該報告的測算,到2050年,全球電力系統中預計將有78%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電,而化石能源發電在電力供給中的佔比將降至17%,核電比例則可能降至5%左右。另外,儘管可再生能源電力所佔比重不斷提高,但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到2050年化石能源佔比仍將高達54%。

各國應大力支持新興技術

DNV GL的報告認為,技術發展將是未來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再生能源資訊網站Recharge撰文稱,未來5年內,包括雙面光伏組件、大功率風電機組、浮式風電以及浮式光伏等新興技術都將在全球能源系統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DNV GL能源部門主管Ditlev Engel指出,上述科技創新結合更加智能化的管理以及數據分析,數位技術的應用以及之智能控制將能夠大幅提高光伏與風電效率,進而讓相關投資機會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時,隨著新型儲能解決方案不斷誕生,能源系統也將變得越來越清潔可靠。

Liv Hovem則表示:「由於疫情影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在去年達到峰值,但要實現《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二氧化碳排放量應呈現穩定下降的態勢。」 Liv Hovem呼籲各國儘快出臺支持碳捕捉及封存(CCS)和氫能發展的相關政策,加速各領域去碳化進程,以控制全球升溫幅度。

對於CCS技術,另一能源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也曾發布預測稱,到2035年,歐洲將投入超過350億美元用於CCS技術應用,大型項目數量將達到10個。

同時,Ditlev Engel認為,如果要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各地區需要進一步調高碳價,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範圍,同時需要擴大全球電網的數位化轉型以及採取更多提高能效的措施。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帶動能源結構轉型是節能減排的關鍵抓手將貢獻70%的溫室氣體減排
    今日,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將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的減碳目標層層拆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減排路徑。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社會影響力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Thomas Palme表示:「對於中國來說,當下是引領世界加速全球減排行動的最好時機。在氣候變化上啟動更加積極的目標,有利於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綠色經濟』也將對GDP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預計將於2050年貢獻超過2%的GDP。
  • ENA主管談氫氣管網:氫氣將助力英國的天然氣網絡脫碳
    我們需要考慮將氫作為脫碳產業集群的引擎和綠色產業發展的核心。正如您和您的讀者所知道的那樣,在西北,蒂賽德,阿伯丁,南威爾斯,以及那些在未來氫能扮演重要角色的地區,將有巨大的產業機會。問:那麼,您會說氫在這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嗎?沒有它,是否可以使氣網脫碳?
  • 天然氣的福音—天然氣脫硫脫碳工藝大全
    北極星大氣網訊:導讀隨著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天然氣淨化工藝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例如變壓吸附(PSA)技術、膜分離技術、低溫分餾技術等新技術都在天然氣淨化中得到了良好的運用。1商品天然氣標準 商品天然氣的質量標準系根據天然氣的主導用途,綜合經濟利益、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三方面制定的,下表是我國1999年公布的新的天然氣質量標準。
  • 垣曲縣X52QO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表面脫碳的影響
    垣曲縣X52QO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表面脫碳的影響 ,「wqo457」   無錫市上廣核能電力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經營X52QO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國產合金鋼、不鏽鋼、碳鋼管材、板材、棒材、型材、管道配件和焊接材料,無縫管、直縫管、合金/高壓鍋爐專用管道等產品,歡迎新老客戶前來選購
  • DNV GL:脫碳將是海事業未來十年的主題
    隨著環保監管壓力日益增加,脫碳化已經成為全球航運業的一個重要趨勢,燃料選擇將是航運業邁向脫碳進程的關鍵決策
  • 普蘭店市X80Q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表面脫碳的影響
    普蘭店市X80Q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表面脫碳的影響 ,「wqo457」   無錫市上廣核能電力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經營X80Q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國產合金鋼、不鏽鋼、碳鋼管材、板材、棒材、型材、管道配件和焊接材料,無縫管、直縫管、合金/高壓鍋爐專用管道等產品,歡迎新老客戶前來選購
  • 從德國實踐看生物天然氣的脫碳價值(他山之石)
    德國著名生物天然氣專家,沼氣、廢物管理和能源研究所創始人兼執行長Frank Scholwin從政策、激勵機制、商業模式等方面,分享了德國生物天然氣在生產利用過程中的實踐和經驗。  變廢為寶  減排需求促生物天然氣多樣應用  生物天然氣以畜禽糞便、農作物或餐廚垃圾等為原料製取,是公認的零碳能源。
  • 利用氫能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
    中國已做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為實現這些目標,除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外,還需要創新手段來應對碳排放巨大的「難以減排領域」(主要包括工業原料、高品位熱源、重卡、船舶等領域)。近幾年,氫能對於「難以減排領域」的深度脫碳作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所證明。
  • 滲碳時用天然氣代替丙酮,怎麼做?
    從動錐齒輪熱處理壓淬過程,頻繁打開保溫室壓淬門,爐氣恢復較慢,產品表面脫碳現象明顯。因此,迫切需要一種廉價、高效的富化氣代替丙酮滲碳降低生產成本,改善表面脫碳。碳勢控制的氧化鋯探頭將測得氣氛中的氧分壓轉化成電信號,經數學模型計算得出氣氛碳勢值。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天然氣發電將加速中國能源轉型(跨國公司在中國)
    在通用電氣(GE)全球副總裁、GE燃氣發電中國區總裁楊丹看來,全球積極推進能源轉型的態度正為天然氣發電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的領跑型市場。  天然氣發電減排優勢明顯  有數據顯示,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 甲烷減排迫在眉睫
    據介紹,當前大氣中甲烷的主要來源包括自然排放和人為排放,其中人為的甲烷排放佔據了60%,比如垃圾處理以及煤、石油、天然氣等的生產和運輸。在與會專家普遍看來,能源行業煤炭開採和石油、天然氣的生產、運輸是最重要的人為甲烷排放源。
  • 航運業歡迎IMO決定進一步考慮投資50億美元以加速脫碳丨航運界
    國際航運公會中國辦事處新聞發布 航運業歡迎IMO決定進一步考慮投資50億美元以加速脫碳 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已初步考慮了全球航運業提出的一項創新提案,該提案將共同提供50億美元來加速研發以支持全球航運脫碳的宏偉目標
  • 降碳成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總抓手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抓住降碳這個總抓手,推動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鼓勵一些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加快建立全國碳市場,同時鼓勵地方開展試點示範。」在生態環境部12月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說。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內燃機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內燃機產品節能減排等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國已成為全球內燃機生產和使用大國。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內燃機產品在節能環保指標上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核心技術欠缺,節能減排標準體系不健全,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內燃機產品仍在廣泛使用,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潛力巨大。
  • 「研究」可再生天然氣(RNG)有多大潛力?
    有兩種方法可以使建築物脫碳:一種是用電器取代所有依靠天然氣或其他礦物燃料運行的電器,這在許多現有建築中不是一項小任務;另一種方法是用「可再生」燃料取代運送到建築物中為這些電器供電的化石燃料。對於這些選擇中的哪一個應該佔主導,或者是否兩者都有空間,人們一直存在分歧。希望繼續經營的天然氣公用事業公司斷言,可再生天然氣(RNG)在建築領域有著廣闊的前景。
  • 成都生物所在高溫原位加氫甲烷化製備生物天然氣研究中獲進展
    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提出,要統籌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產供儲銷支持政策,將生物天然氣融入大能源,以工業化、市場化方式推動生物天然氣加快發展。根據指導意見,預計從2020年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產量將從20億立方米增加到300億立方米。
  • 大眾:脫碳是能源的未來
    集團承諾將與合作夥伴一起,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鑑於此,我們十分讚賞和歡迎中國最新提出的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對大眾汽車集團而言,碳中和願景的實現不僅局限於電動車型陣容的快速擴充,還涉及從原材料供應、到產品生產直至產品生命周期結束的整體脫碳。」
  • 應對氣候變化丨降碳成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總抓手 我國各省...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抓住降碳這個總抓手,推動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鼓勵一些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加快建立全國碳市場,同時鼓勵地方開展試點示範。」在生態環境部12月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說。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