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旬老漢的果園裡都是「怪物」
昌樂田老村田法志痴迷嫁接技術近20年,先後成功嫁接果樹十餘種
田法志嫁接出的葫蘆棗。
一棵樹上結多種水果
19日上午,記者走進昌樂縣城關街道田老村田法志苦心經營的「嫁接」果園,看到果園裡呈現出一派碩果纍纍的景象。令人感到好奇的是,他家果園裡大多數果樹上都掛著不同的果實,如柿子樹上同時結著柿子和軟棗。
隨後,記者來到一片棗樹處看到,同一棵棗樹上結出的棗子,有的呈長方形,有的像人參果,還有的呈葫蘆狀。
記者驚奇地發現,結著葫蘆棗的棗樹上帶有很多環剝。「葫蘆棗並不是特有品種,而是經過多次嫁接,長棗變異長成了葫蘆狀。」田法志說,環剝是用來積累樹葉光合作用形成的養分,以保證葫蘆棗生長所需。
記者還留意到,不少棗樹的枝葉呈現出不同顏色,大小也不太一樣。田法志解釋道,這是多次嫁接導致的。「比如這棵結滿葫蘆棗的棗樹,從底部向上依次是酸棗樹、雪棗樹、梨棗樹、葫蘆棗樹和龍棗樹。」田法志說,葫蘆棗已經嫁接成功,他現在正嘗試著嫁接龍棗樹,「龍棗樹主要用做盆景觀賞」.
田法志總共承包了50多畝丘陵地,大部分用來種植棗樹,還有一少部分種上了其他果樹,而這些果樹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便是嫁接。「你看這棵柿子樹,上面不僅結著柿子,還結著軟棗。」田法志說。
給人開車學會嫁接技術
田法志告訴記者,他年輕時給青島農業大學(原萊陽農學院)一批學員當司機,開車拉著他們到煙臺等地學習嫁接技術。「我對嫁接技術很有興趣,當時一邊當司機,一邊向別人學習,結果有一些學員沒學會,而我卻學會了。」田法志笑著說。
1985年,田法志和兩名村民承包了20畝丘陵荒地,想在果樹上做點文章,可後來合伙人改行種起了大棚,最終田法志獨自承包了20畝果園,並且又多承包了30畝丘陵荒地,全部用來種植棗樹。田法志起初種植雪棗,幾年後又改種梨棗、冬棗。「這些棗子有個共同點,就是剛開始挺賺錢,過兩三年新品種出現後,便不再受歡迎了。」田法志說,在此過程中,他曾嘗試過嫁接,但沒能嫁接出好品種。
2000年,田法志在臨沂市沂水縣一個朋友家看到了盆栽葫蘆棗。「這種棗外形別致,並且口感好。」田法志說,他帶回一段葫蘆棗樹枝芽,回家小心翼翼地嫁接在了梨棗樹上。「嫁接後,葫蘆棗直到2007年才開始結果,但每棵樹只能結果兩斤左右。後來通過對棗樹進行環剝,到了2012年,棗樹上便開始大量結葫蘆棗。」田法志說,如今棗園結葫蘆棗的棗樹共有2000多棵。
田法志除成功嫁接葫蘆棗外,還成功嫁接了10多種果樹。「很多朋友親戚知道我家裡種著嫁接的果樹,紛紛來嘗鮮。」田法志的妻子周美英告訴記者,丈夫對果樹嫁接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只要一想到能嫁接的果樹,便大膽嘗試。
尚未成熟便被預訂一空
在眾多嫁接水果中,最令田法志感到滿意的是葫蘆棗,因為他嫁接成功的葫蘆棗根本不愁賣,很多外地客商慕名而來。
田法志說,棗子一般在中秋節前後成熟,葫蘆棗也不例外,葫蘆棗今年收成不錯,每棵樹能結60斤左右,不過他所種的葫蘆棗還沒等成熟便被預訂一空。「有一名北京客商看葫蘆棗賣得這麼火,還想提前預訂來年的。」田法志說,「葫蘆棗剛成熟的時候,因為不摸行情,每斤只賣30元,而今年的批發價是50元一斤,仍然供不應求。」
文/圖 本報記者 鄧永傑 實習生 鍾倩
人物小檔案
田法志,男,昌樂縣城關街道田老村,今年62歲。將軟棗嫁接到柿子樹上,將蘋果嫁接到梨樹上……田法志有一個獨特的愛好--嫁接果樹。他對果樹嫁接已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先後成功嫁接果樹十餘種。當年近50畝的丘陵荒地,經過田法志近20年的苦心經營,如今已經成了小有名氣的「嫁接」果園,許多外地客商慕名前來採購。他所嫁接的葫蘆棗今年喜獲豐收,然而還未成熟便被預訂一空,每斤更是賣出了50元的高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