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發展的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2020-12-04 網際網路芯資訊

我們平時對於硬碟的關注是很少的,但硬碟的基本知識我們知道多少呢,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了解下硬碟的發展史。

1956年,IBM發明了世界第一個HDD,350RAMAC。這個硬碟有50個24英寸碟片,只有5MB,但是卻有兩臺冰箱一樣大,重量超過一噸。被用於當時的工業領域。

-

1962年,IBM推出1301 HDD,它第一次使用空氣軸承,消除了摩擦,這個硬碟容量是28MB。

1973年IBM推出「溫徹斯特」HDD,IBM 3340。「溫徹斯特」硬碟,也稱溫盤。溫盤,碟片開始塗磁性材料,並且在同一個軸上裝了幾片碟片。這使得HDD的體積也得到了減小。溫盤是現代HDD的雛形。

1978-1980年, Shugart Assaciates、Micropolis、priam和昆騰這些老牌硬碟廠商,推出了更小的8英寸HDD,不過容量僅為10M、20M、30M以及40M,相比14英寸硬碟而言要小了很多。然而8英寸的HDD因為容量小,並不受工業領域重視,於是8英寸HDD進入了民用市場。

19世紀80年代初,硬碟的體積又縮小了,但是硬碟的容量並沒有提升。

1980年,3.5寸,5M容量的HDD出現。3.5寸HDD成本高昂,容量較小,不被重視。直到90年代,3.5寸HDD走向輝煌,取代了5.25英寸HDD,成為臺式計算機硬碟主流,這就是我們今天用的500GB到幾個T的3.5寸機械硬碟。

80年代末期,2.5寸硬碟誕生。90年代各大廠商紛紛轉入2.5寸硬碟生產。2.5英寸HDD輕便、省電、體積小的特點很讓當時的筆記本製造商看好,2.5英寸很快成為市場主流,2.5寸主要用於筆記本。

1992年, 1.8寸HDD誕生了。

2005年,日立推出最小的8GB 1英寸微HDD。以及後來東芝的0.85英寸HDD。(並沒有大量出現消費市場,大概是因為成本高)

2010年 SATA協會推出msata接口。Msata SSD的出現讓SSD也擁有了更小的體積,更適合行動裝置使用,今天的主流硬碟也就是固態盤了,大容量固態盤價格還是比較高的。

2014年3D NAND開始量產。3D NAND讓快閃記憶體的存儲密度更高,這使得更大的容量,更小的體積的SSD成為可能。3D NAND的出現讓比Msata SSD體積更小的NGFF規格大小的M.2 SSD成為風潮,但是直到今天它也沒有真正火起來,近來SSD的腰斬式掉價使得M.2 SSD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並且日常使用SSD的速度完全夠用。

SSD是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HDD是機械硬碟。

機械硬碟
固態硬碟

區別:

1、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快: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持續寫入的速度非常驚人,固態硬碟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

2、固態硬碟防震抗摔性好:傳統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裡。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蕩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傳統硬碟,固態硬碟佔有絕對優勢(but機械硬碟被刪除的數據很多可以回復,SSD幾乎無法恢復,下面會講為什麼)。

3、固態硬碟低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要低於傳統硬碟。

4、固態硬碟無噪音:固態硬碟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

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衝擊、振動。由於固態硬碟採用無機械部件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

5、固態硬碟壽命低: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碎片整理是對付機械硬碟變慢的一個好方法,但對於固態硬碟來說這完全就是一種「折磨」。消費級固態硬碟的擦寫次數是有限制,碎片整理會大大減少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其實,固態硬碟的垃圾回收機制就已經是一種很好的「磁碟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沒必要。Windows的「磁碟整理」功能是機械硬碟時代的產物,並不適用於SSD。

除此之外,使用固態硬碟最好禁用win7的預讀(Superfetch)和快速搜索(Windows Search)功能。這兩個功能的實用意義不大,而禁用可以降低硬碟讀寫頻率。

機械硬碟的主流消費品牌幾乎就是西數、希捷、東芝。

而固態硬碟的品牌幾乎生產內存條的廠家都是生產硬碟的,如三星、金士頓、intel、西數、臺電、花馳(不說了,這家幾乎啥都做)等等等等等(雜牌太多),為什麼會講臺電和花馳,這兩家的固態基本就是殺豬刀的價格。

所以看到這裡你知道硬碟的發展及使用了嗎,硬碟簡單的發展史就講到這裡,

如果您覺得對您有用的話請動動手幫忙訂閱轉發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從小到大!看黃石新港的硬核發展
    從小到大!發展的腳步,總在跨越艱難險阻、尋求改革突破中愈發堅實。「改革創新是園區發展的不竭動力。抓改革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陽新縣委常委,園區黨工委書記汪國棟深有體會。在韋山春湖公園,面對鏡頭,帶著小孫女遊玩的棋盤村村民劉金全發出由衷感嘆。
  • 8T硬碟能否力挽狂瀾?硬碟行業何去何從(全文)_硬碟_內存硬碟新聞...
    ,沒有速度    垂直磁記錄技術已發展到了極限。2、混合固態硬碟困局:特點不足,發展較慢SSHD混合硬碟 皇帝女也愁嫁        從SSD對機械硬碟的威脅程度來看,這項技術恐怕將提前面市救急。至於HAMR硬碟提前上市的進度,取決於HAMR硬碟是否能走出實驗室,一年內發布的可能性小。
  • 小囧的煩惱 安裝固態硬碟為何速度慢?
    馬年新春到,硬體迷小囧拿著壓歲錢購買一塊心儀已久的SSD固態硬碟。經過幾番海選之後,小囧選購了一款性能強勁的SSD固態硬碟,但是他的煩惱很快就來了,SSD固態硬碟咋沒有想像中那麼快,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 什麼樣的硬碟是Ultrastar DC HC550硬碟?
    作為下一代硬碟技術發展的重要一步,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正式宣布該公司首款基於能量輔助磁記錄技術的硬碟 - Ultrastar DC HC550 HDD。從16 TB和18 TB的容量開始,Ultrastar DC HC550硬碟設計為在最高(非SMR)容量下提供一致的性能。
  • 67歲產婦出院:「小天賜」從小到大嬰兒用品全有贊助
    而且小閨女「天賜」從小到大的紙尿褲、輔食、營養品全都有人贊助了。今天下午13:31,記者和老人的家屬、醫護人員一起送他們出院。67歲老人田女士穿著羽絨服走在前面,黃先生在後面抱著孩子。黃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特地給女兒包了紅被褥,身上插了桃樹枝,還放了花生和大棗,這是當地的習俗,寓意著以後的孩子多子多福。
  • 1GB微型硬碟:比小老鼠還小(附圖)
    日本IBM(http://www.ibm.co.jp/)於8月28日推出了容量為1GB,大小和500日元硬幣(直徑約為2.6cm)相差無幾的微型硬碟,上市日期為9月29日,價格為4萬9800日元。
  • 諾貝爾獎相中硬碟之父
    電腦報 杜龍德   「今年的物理學獎授予用於讀取硬碟數據的技術,得益於這項技術,硬碟在近年來迅速變得越來越小。」當以電磁方式存儲的信息須轉換成電流時,這種系統便是從硬碟上讀取數據的一種完美的工具。  這一發現解決了製造大容量小硬碟最棘手的問題:當硬碟體積不斷變小,容量卻不斷變大時,勢必要求磁碟上每一個被劃分出來的獨立區域越來越小,這些區域所記錄的磁信號也就越來越弱。利用MR(磁阻)技術,每平方英寸至多能夠存儲3.3 GB數據,而使用GMR技術能夠每平方英寸能夠存儲進10 GB。
  • 小Z聊固態:扒一扒主控晶片的那些事(全文)_固態硬碟_固態硬碟SSD微...
    從今天起,小Z將從固態硬碟的元件出發,為大家扒一扒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那些事。    接下來,小Z根據當前主流固態硬碟採用的主控晶片品牌慧榮、群聯、Marvell以及形成規模效應的三星主控,簡單的聊聊關於主控晶片的那些的事。
  • 機械硬碟最後一擊?迅猛龍萬轉硬碟評測
    固態硬碟是目前高端PC配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它所以熱門除了因為它擁有前所未有的高性能,還因為SSD在使用上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爽快、抱怨、觀望的聲音都不少;而傳統的機械硬碟在使用上則友善得多,大多數情況下用戶無需對其進行優化或其他幹預就能很好地正常工作,由於看準這點,威騰電子在多年前推出了桌面級別的首款轉速達10,000RPM的高性能硬碟系列——猛禽(Raptor)。
  • 永遠留在硬碟裡!PC玩家捨不得刪除的經典單機遊戲(一)_遊俠網 Ali...
    作為PC玩家,從小到大,我們曾經玩過無數優秀的PC單機遊戲,這些遊戲陪我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陪我們度過了無數孤單無聊的日子。  雖然現在遊戲的畫面玩法在進化,然而這些經典的老遊戲卻一直留在我們的電腦硬碟裡,我們總是捨不得刪除它們,因為雖然現在的3A大作有著驚人的畫面,逼真的音效,刺激的玩法,但有時候我們玩著這些大作,卻找不回當初的那種沉浸感了。反而是那些老遊戲更能讓我們投入其中,找回遊戲的快樂。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幾款我一直留在電腦硬碟裡,捨不得刪除的經典PC遊戲。
  • 小Z聊固態:淺談SSD專業術語之Trim(全文)_固態硬碟SSD微故事...
    1前言:關於Trim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是近些年來,存儲行業發展最快,市場最為火熱的前沿產品。    在前面的幾期「小Z聊固態」中,小Z分別從固態硬碟的構造、歷史以及產品核心器件,行業主要廠商等方面,簡單的聊了聊關於固態硬碟產品的一些科普性的知識,並在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編撰成文的過程中,小Z自感收穫頗多。
  • 【科普】液態硬碟:小身材,大容量
    這些團狀顆粒能比傳統硬碟存儲更多的數據。與只有「0」和「1」兩種狀態的二進位數存儲系統不同,液態存儲系統的工作方式有點像魔方,利用不同的組合來代表不同的存儲狀態:由1個中心球體和周圍12個顆粒構成的存儲團組成的結構就能有近800萬個不同狀態,相當於2.86位元組(Byte)的數據。這個系統利用與中心球體相連的納米顆粒進行數據存儲。
  • 揭開固態硬碟的神秘面紗,一張圖看懂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區別!
    說起固態硬碟,懂的人一聽就明白是怎麼回事,而不懂的人則是一臉懵逼。其實,固態硬碟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神秘。它最大的特點就可以提高電腦的開機速度的運行速度,就是是電腦的「外掛」一樣。1、什麼是固態硬碟在出現固態硬碟之前,所有的電腦都是使用的機械硬碟。它的原理類似於光碟,主要結構是一個高速旋轉的碟片的和在碟片上來回讀寫數據的磁頭。
  • 阿卡西斯硬碟壞道檢測器BA-11USS硬碟底座評測
    眾所皆知硬碟壞道檢測需要通過電腦和硬碟壞道掃描檢測軟體,才能判斷出硬碟有無壞道,壞道的嚴重程度,也需要一定的電腦應用常識的人員才懂得運用和檢測,對於一些門外漢消費者來說,只能請懂行的人來幫自己檢測,麻煩,欠人情,耗時,還要被別人笑話,隨著硬碟容量越來越大,個人存儲需求越來越旺盛,誰都想自己買到的盤是沒有壞道的(大家都知道硬碟最怕的是震動,誰能保證硬碟從國外廠家
  • 「信諾IT外包」機械硬碟的差異
    親們都知道一個淺顯的常識,那就是機械硬碟容量越大數據讀取速度就越快。那麼機械硬碟除了容量還有什麼其他區別呢?下面小諾就來給親們說說,機械硬碟究竟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親們可千萬別小看這點機械硬碟緩存哦,在機械硬碟上,緩存就是為了加速數據信息讀取的,緩存的大小是直接關係到硬碟數據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當硬碟存取片段的碎片化的數據時就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片段的碎片化的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數據傳輸速度。
  • 固態硬碟原理大揭秘
    SLC(單層式存儲),單層電子結構,寫入數據時電壓變化區間小,壽命長,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造價高,多用於企業級高端產品。由於固態硬碟內部的磨損機制,就導致固態硬碟在讀寫小文件和常用文件時,會不斷進行數據的整塊的寫入緩存,然而導出到快閃記憶體顆粒,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緩存維繫。特別是在進行大數量級的碎片文件的讀寫進程,高緩存的作用更是明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沒有緩存晶片的固態硬碟在用了一段時間後,開始掉速。
  • 極速鯊課堂1:固態硬碟是什麼?
    極速鯊硬體課堂,每天講解一個硬體小知識今天咱們聊聊關於固態硬碟的那點事兒。可能很多DIY新手對固態硬碟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的主題是:固態硬碟到底是什麼?01 固態硬碟的定義固態硬碟可以拆成兩部分來看,固態和硬碟。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作用相當於倉庫。
  • 電腦硬碟有機械和固態!有人說機械硬碟壽命能超過十年,你怎麼看
    引語: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固態硬碟才是時代發展的潮流,首先必須承認固態硬碟確實讓開啟速度提升不少,感覺好像很好用的樣子。但是千萬別忘記硬碟的本職工作可是存儲,固態和機械相比容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而且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來講,機械硬碟還是絕對的大哥。
  • 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區別有哪些?兩者速度相差多少?
    在電腦硬碟硬體當中,除了早期的機械硬碟,目前熱門的固態硬碟之外,還有移動硬碟的存在。對於移動硬碟,不少用戶可能並不了解,那麼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呢?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的速度相差多少呢?對移動硬碟感興趣的用戶千萬別錯過。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
  • 帶你認識mSATA筆記本硬碟,看看筆記本硬碟都有哪些接口
    硬碟尺寸:硬碟的尺寸以硬碟內部碟片尺寸為準,桌上型電腦硬碟是3.5英寸直徑的碟片,業界就省略尺寸和直徑,直接簡稱3.5寸硬碟,而市面上目前95%以上的筆記本電腦採用了2.5寸硬碟,極少量是採用1.8英寸硬碟的超便攜筆記本產品,因1.8英寸硬碟大多集成在主板上,升級困難,因此這裡不考慮這種情況。俗稱的筆記本電腦硬碟就是指2.5寸硬碟。最新的固態硬碟、SATA脫離了這種按照尺寸劃分硬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