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攝影,似乎很難再定義為靜態照片的拍攝,動態影像視頻的拍攝似乎已成為攝影技術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器材大的類別上分有照相機和攝像機,但是照相機除了能拍攝靜態照片,一般也能拍攝動態影像視頻;而攝像機雖然主拍動態影像的視頻,但也能拍攝靜態照片。而且照相機的升級換代對視頻功能的升級似乎遠多於照片拍攝功能的升級,例如佳能最新發布的EOSR5、R6,視頻功能就非常強大,甚至有點超前了。那麼照相機與攝像機拍攝視頻有哪些差別?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
我們先看一下照相機與攝像機幾項較大的差別。
差別一:傳感器尺寸和像素的差別
一般比較專業的相機使用的傳感器尺寸較大、像素較高,而攝像機使用的傳感器尺寸較小、像素較低。對於拍攝照片而言,不少人連APS-C畫幅都嫌小,但是民用級別的便攜攝像機大多採用1吋或更小的傳感器。目前的全畫幅相機最高都達到6100萬像素了,而攝像機往往只有幾百萬像素,高一點的1000多萬像素。這是因為攝像機沒有必要高像素,例如4K解析度的視頻才約為830萬像素(3840×2160≈830萬)。
差別二:防抖性能的差別
攝像機一般都有良好的防抖性能,手持拍攝的視頻基本可用。但是相機單一的鏡頭防抖對於拍攝視頻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效果,帶五軸防抖的微單會有明顯的效果,但是與攝像機的差距還是明顯的,這是因為攝像機的傳感器尺寸相對較小。拍攝動態影像的防抖效果與傳感器的尺寸是一對矛盾,就是說傳感器尺寸越大,防抖效果就相對較差。
對於沒有五軸防抖的單反類相機,手持拍攝的視頻大多會畫面抖動厲害,甚至達到不可用的地步。即使你訓練有素、拍攝時特別注意,其畫面效果還是很難令人滿意。所以使用這類相機拍攝視頻,一般需要固定架或者穩定器配合。
差別三:鏡頭上的差別
如果用相機拍攝過視頻的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轉動變焦環變焦時拍攝的畫面經常會不流暢、甚至卡頓。這是因為我們手動用相機鏡頭變焦時很難做到勻速、轉動到一定的位置可能出現停頓。但是攝影機的鏡頭是針對拍攝動態影像設計的,變焦時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當你給出某一力度變焦時,變焦是勻速順滑的,並且攝像機會咬住對焦點不放,不會出現丟焦的現象。
差別四:拍攝時長上的差別
攝像機是針對攝像設計的,連續拍攝較長的時間都沒問題,但是相機長時間拍攝視頻會發熱,有的相機在拍攝視頻時會有時長限制。
攝像機的鏡頭大多是大變焦鏡頭,拍攝過程無需更換鏡頭,拍攝非常方便。
基於上面的差別,那麼有這樣一個疑問:照相機的傳感器尺寸更大,是不是意味著拍攝的視頻畫質會更好?
是的,更大尺寸的傳感器在拍攝視頻上也同樣有畫質上的優勢,尤其是弱光環境下拍攝。雖然專業級的攝像機也有大尺寸傳感器的,但那都是價格昂貴的龐然大物。所以現在的攝影器材市場上有將重點放在視頻拍攝上的微單相機,如索尼a7S系列,這類相機拍攝的視頻高感畫質相當出色。但是如果你想要同時做到如攝像機一樣變焦順暢,那麼一般普通的相機鏡頭肯怕難以做到,選用針對視頻拍攝的電動變焦鏡頭肯怕更合適,不過這樣配下來肯定價格不菲。而且防抖問題通過上架或者上穩定器來解決會更好。
普通的單反類相機沒有熟練的跟焦技術是拍不好的,單反的強項是拍攝靜態照片,視頻拍攝僅僅是一項順帶的輔助功能。但是也有不少攝影師用單反拍攝出很好的視頻,那是因為人家手動跟焦非常熟練,而且要想畫面穩定性好,大多需要上架拍攝。
現在來分析一下,對於拍攝視頻到底什麼樣的機器好?如果視頻拍攝量大、有時需要長時間拍攝、不想上架、圖輕便省事,那麼攝影機就是最佳選擇。或者說攝像機畢竟專門針對拍攝動態影像設計,那麼拍攝效率就高。單就畫質上來說,攝像機並沒有優勢,最重要的是手持拍攝畫面相對更穩定。如果攝像不是主業,只是偶爾拍拍短視頻,微單類相機完全可以滿足要求,甚至還有傳感器更大的畫質優勢,只是單反類相機拍攝視頻不太適合新手,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磨練。
另外,說句實在一點的話,對於一般的視頻拍攝,手機已經很不錯了,手機加三腳架或穩定器拍攝,足以滿足網絡媒體平臺對視頻質量的要求。對於攝影攝像技術不是很熟練的人,用專業的器材可能還沒有用手機拍攝的效果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