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遊石窟:為何居千年而不變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15-10-30 12:37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慧

這些天,因為1992年橫空出世的龍遊石窟,浙西千年古縣龍遊再次掀起了漣漪——10月24日至26日,近百位國內外院士、專家和學者,匯聚由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國際巖石力學學會古遺址保護專業委員會、龍遊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型古地下工程科學問題及長期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就龍遊石窟古地下工程所蘊藏的工程科學、工程價值,以及所面臨的保護,分享成果、交流學術、探討對策。

攝影師聚焦美麗瞬間

還有一個石窟群

尚待揭秘

這是一個只聽當地村民說過,而從沒有遊人到過的地方。

位於龍遊鳳凰山麓的上畈村,有一個尚未開發的龍遊石窟群,猶如一處處幽靜的小水潭,碧潭如玉,由於年代久遠,暗紅光滑的巖壁上長滿了綠色植被,雖然已經是深秋季節,黃黃的小花在和煦的陽光下笑得格外燦爛,它有一個醒目的名字:「三隻眼」。

命名的原因是,地質工作者在此地,發現了3個似門狀的鬥拱巨巖,呈現3個方向的洞口,像3隻眼睛一般,層次錯落地蓄水成了無底潭,據初步勘察,地下有一萬多平方米的水域面積,深不可測,作為龍遊石窟代表性的原始洞窟,期待著世界的揭秘。

跟隨專家學者走進龍遊石窟,宛如時光倒流遠古,從已經開發的5個洞窟來看,洞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瑰麗壯觀,巧奪天工,無論從洞內仰視,還是從高處俯瞰,都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震懾力——美觀而壯觀的魚尾形巖柱,工藝精美的齊整鑿痕,洞壁上馬、鳥、魚、蝦圖和八仙法器圖等精美的「浮雕」,都在向遊客展示著古人的某種神秘圖騰,待今人去揭曉。

巧的是,方圓不到3公裡的鳳凰山,星羅棋布幾十個這樣的洞窟。

在古代並不發達的科技水平下,完成如此浩大的地下工程,著實讓今人匪夷所思,之前的考古專家學者紛紛提出了不同的推想和論證:採石場、墓穴群、練兵場、儲冰庫等等,眾說紛紜。種種謎團,成功吸引了遊客,使得遊客「入洞皆為探奇者,出窟全變猜謎人」。龍遊石窟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 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與以往所不同的是,連日來中外工程地質、巖石力學等自然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們,通過實地考察提出:龍遊石窟獨特的古工程科學技術在於,從科學價值角度看,在三隻眼古洞室群和牛場古洞室群中,不僅發現了鳳凰山1~5號洞所具有的古工程科學技術亮點如斜頂、魚尾形柱、斜牆和導水槽等結構,斜線組與水平線組合的圖案,而且還具有鳳凰山1~5號洞所不具有的若干古工程科學技術,例如:在三隻眼石窟群中發現了古人為鄰洞隔牆射門的雙連洞結構,3種縱向曲牆結構;在2號洞找到了一個超薄的巖柱。這是十分罕見的。

同時,在牛場古洞室群1號洞兩邊牆的斷層頂板間「留塞」的處理方式,這一獨特的處理方式充分反映古人的智慧。有的巖柱上發現的「同天一堂」4個大字是除翠光巖景區外,在龍遊石窟首次發現的文字。雖然刻於1號洞原有斜線組與水平線組合的圖案之後,但仍然很有價值。2號洞東邊牆發現了位於牆頂間的「三角形斜撐」,對於整個龍遊石窟來說,這一結構都是獨一無二的,它所蘊藏的科學意義值得研究。

專家學者們在現場看到,雖然三隻眼各洞室在不同程度倒塌後,遺存下來的殘缺之美也是難得的科普旅遊資源。因古洞倒塌而成「橋」——三隻眼古洞室群所包括的10個洞室中3~6號洞遭到了較嚴重的破壞。3號洞和5號洞因破壞倒塌而形成了一座「雙墩橋」。其中一墩為3-1號巖柱,另一墩為3號洞與5號洞隔牆的北端,具有一種殘缺之美;另外,5號洞與6號洞之間的隔牆及上覆巖層,組成了第二座「橋」。洞成「橋」的殘缺之美很可能引人注目。

國際著名巖石力學專家、葡萄牙波爾圖大學教授Luis Sousa(右)與佛羅倫斯大學教授Massimo Coli(左二)夫人(左一)等在現場考察交流

水是石窟柔性的

保護源泉

在龍遊石窟,不僅第一次看見三隻眼,還遇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

那是1998年的秋天,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志法在北京的家裡看了央視一套播放的龍遊石窟專題片後,被龍遊石窟的神韻所吸引,他連夜乘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龍遊石窟考察,被其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所傾倒,從此與龍遊石窟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龍遊石窟創始性研究「第一人」。國內外只要有關於龍遊石窟學術討論會、龍遊石窟專題片的攝製採訪、專家學者的來訪考察與研究,都能見到他力薦龍遊石窟的身影。

退休後的楊志法,婉拒了多家單位的高薪聘請,應聘龍遊石窟研究所顧問,毅然離開北京,和夫人雙雙定居龍遊,為龍遊石窟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把脈坐診、細心呵護,無怨無悔為研究龍遊石窟這部「無字天書」承擔了多項保護研究課題,發表《龍遊大型古地下洞室群1~5號洞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條件研究》等多篇論文,出版《龍遊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學技術問題研究》專著。

在這次國際研討會上,楊志法匯報了該團隊對浙江省12點古工程的研究亮點,首次披露了龍遊石窟地層為厚度達1793m白堊系上統衢縣組的紅層,也公開宣布了龍遊石窟的勘探成果。揭秘其古人為了能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克服龍遊石窟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石質差、洞室面積大、淺埋、鄰洞的洞間間距小等4大難題,採用了哪些行之有效而富有樸素的科學思想和智慧的結構。

楊志法的回答是:曾採用類似於現代坑槽探的「工程地質勘探方法」;建立了由導水槽、排水溝、集水井所構成的3層排水系統;「設計者」採用了「斜頂加魚尾柱」、「斜牆加牛腿」、「斜牆加塔基」等結構。計算表明,它有利於在堅硬程度中等偏下的圍巖中修建淺埋的大跨度地下洞室,有利於巖柱及其所支撐斜頂穩定,有利於減小頂板下沉。採用了斜託或稱為柱帽的斜頂設計,有助於頂板應力條件改善,使洞室頂板更趨於穩定。

由是,楊志法研究團隊還得出如下結論:龍遊石窟群由5座古洞室群所組成,共含45個古洞室,分別是鳳凰山古洞室群(含26個古洞室)、翠光巖古洞室群(含4個古洞室)、上畈村古洞室群(含10個古洞室)、牛場古洞室群(含2個古洞室)、瀔波巖古洞室群(含3個古洞室),並對各個洞室群的年代給出了具體的考證。

市民在石窟內健身

此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思敬在他的《古代遺址今世啟迪》報告中,揭開了蘊藏於龍遊石窟魚尾形巖柱中的科學理念,回答了龍遊石窟巖柱的橫截面都呈熨鬥底形、和巖柱與石窟所支頂的斜頂之間存在著一個弧形柱帽等科學問題外,得出的結論是:龍遊石窟巖柱頂端的斜託(即弧形柱帽)不僅具有美感,而且有助於被支頂的斜頂的應力條件改善,因而也有助於洞室的長期穩定,為龍遊石窟解開了其中一個謎團。

在現場,香港大學教授嶽中琦提出並解答了若干個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其中有:為什麼至今完全完整的洞室上千年來能夠一直穩定和完整呢?因為水。水的比重是巖石的50%,剛度為零。因此,充滿洞室的穩態水在開挖空間中的完全佔有,極大地降低了圍巖的應力水平和變形,減低了圍巖的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的範圍和程度,成為一種完全柔性的保護材料。

「龍遊石窟是我的第二戀人。」原國際巖石力學古遺址保護專業委員會主席、日本專家谷本親伯,這位來自日本大阪大學工學研究科教授,於2001年4月第一次來龍遊考察之後,多次帶領研究團隊在龍遊石窟現場進行實驗研究。他說,這一大規模的地下古石窟群價值無與倫比,我們希望能儘快將它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雖然實現這一目標很不容易,但我們應該全力以赴。

 

1446179847000

相關焦點

  • 郎朗要在千年石窟中彈琴?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啟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10月14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將在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舉行。除了古典樂大師郎朗、歌壇常青樹齊秦等藝人將現身演出,盛典還將和身處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頂級音樂大師團隊「雲合奏」,在龍遊石窟為全世界樂迷獻上為期四天的音樂盛宴。今年的盛典以「音樂無界,『洞』聽龍遊」為主題,加持國際頂尖音樂人團隊,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原聲音樂品牌IP。
  • 浙江龍遊縣龍遊石窟,沉睡千年地下長城,是何人所造?
    浙江龍遊縣龍遊石窟, 沉睡千年地下長城,是何人所造?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龍遊,說起龍遊那就必須要說一說龍遊石窟了。龍遊石窟是龍遊旅行必達的一站。龍遊縣位於浙江省中西部,約在四五千年前,該地區就已經有人類繁衍生息。
  • 龍遊石窟為何敢稱作「世界第九大奇蹟」
    近代有一個在地底沉睡了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工程,自從無意中被人們發現後,就像一個巨大的問號豎立在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建築學家的眼前,這就是被驚呼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龍遊石窟。龍遊石窟 圖文/星雲視界龍遊石窟的位置在浙江省龍遊縣,因為其施工難度、施工水準在當代都無法達到,它究竟鑿於何時、何人開鑿、用什麼方法開鑿,有什麼用途?
  • 龍遊石窟"原生態"演奏古典樂 千年石窟成天然音響
    龍遊石窟「原生態」場地演奏古典樂;朱亦兵六人大提琴演奏團登臺   沒有音響,沒有麥克,沒有電聲,沒有裝飾,只有樂器清音迴蕩在古老空曠的石窟裡。10月31日與11月1日晚,兩場原生態古典音樂會奏響在浙江龍遊石窟中。
  • 浙江龍遊石窟「千年古城之謎」吸引世博遊客
    龍遊石窟「千年古城之謎」中新社世博專線衢州5月11日電(記者 柴燕菲 汪恩民)「龍遊石窟是中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被專家學者譽為千古之謎和世界第九大奇蹟。」龍遊,這座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文字記載史和2230多年建縣史的古城,是浙江省歷史上最早建縣的13個縣之一。 龍遊民居苑獲得「中國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中國古鎮」稱號,是中國兩處異地遷建保護的古建築博覽公園之一。讓龍遊融入「世博」的,是被譽為千古之謎的龍遊石窟。走進石窟,宛若時光倒流到遠古。
  • 在世界「第九大奇蹟」龍遊石窟,見證一場穿越千年的音樂盛典
    提到龍遊,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這裡有個著名的景點「龍遊石窟」,它有著「千古之謎」和「世界第九大奇蹟」的美譽。龍遊石窟開鑿於2000多年前,為我國最大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代表著我國古代的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以其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的神奇景觀享譽世界。
  • 被喚醒的龍遊石窟
    再次去龍遊石窟,已是七年之後,門票從三十元漲到五十元,新修了一個氣勢恢宏的大門,多了幾間高高聳立的廟宇,豎起了幾個巨型環狀測壓支架,走著走著倒有些不認識了。不過石窟內的光景還是絲毫沒有改變,那一道道規則排布的斜劃紋還是和兩千年前一樣,泛著潮溼的水氣。是啊,兩千年都未曾改變,何況這短短的七年。這不免使我想起石窟喚醒那天的驚心動魄。
  • 龍遊石窟:曠世奇窟 千古之謎
    網媒行記者走進龍遊石窟  黃河新聞網訊 (記者 裴芬芬) >龍遊石窟,一個在地底沉睡了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工程,於1992年6月被發現,2003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4A級旅遊區,成為衢州市首家4A級景區。
  • 千年石窟邂逅音樂盛典 浙江龍遊持續打造文旅融合IP
    龍遊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嚴建軍供圖中新網衢州10月15日電 (江楊燁 方燕飛)10月14日至17日,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在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龍遊石窟景區舉辦。龍遊地處錢塘江上遊,是「錢塘江詩路風光帶」的重要驛站。龍遊石窟開鑿於2000多年前,被譽為「千古之謎」,以其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的神奇景觀享譽世界。
  • 探訪浙江衢州龍遊石窟
    龍遊石窟位於龍遊汽車北站東面1公裡處,是一處在地下沉睡了千年之久的大型地下建築群。在方圓近一平方公裡的範圍內,似有規律地分布了24個大大小小人工開鑿的洞窟,規模宏大,是我國古代水平最高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
  • 中外藝術家龍遊石窟內「雲碰撞」
    10月16日下午,在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光風霽月」專場上,來自浙江本土的藝術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們進行「雲合作」,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帶來了一場豐盛的視聽盛宴。   下午3點,「光風霽月」專場正式開始。
  • 音樂無界,「洞」聽龍遊!郎朗首次在千年石窟演奏,帶你一飽耳福……
    郎朗首次在千年石窟演奏,帶你一飽耳福…… 2020-10-16 10: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琴韻朗音」郎朗專場演奏會在龍遊石窟奏響!
    ,對於龍遊的鋼琴愛好者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 而對於郎朗來說,在被譽為「千古之謎」,蘊藏著姑蔑古老文明和神秘傳說的龍遊石窟舉辦專場音樂會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體驗。 從未在洞窟中舉行過演奏會的郎朗表示,「很期待能夠在龍遊石窟中與古老文明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 浙江龍遊石窟之謎:難道又是外星文明若得禍?
    龍遊石窟地處浙江龍遊縣城北郊小南海鎮石巖背村,這是一個個構造獨特、氣勢宏偉但又謎團重重的石窟群。已開發的7個洞窟,高度均在10米至30米之間,面積大小不同,小的有數百平方米,大的2000多半方米。 每個洞窟都是鬼斧神工,令人驚嘆叫絕!
  • 地底沉睡了上千年、舉世罕見浩大地下工程,探尋龍遊石窟未解之謎
    龍遊石窟是位於浙江省龍遊地區的地下石窟群,自從1992年被發現以來,經多家新聞媒體的報導,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從金華市區出發,行車一個多小時大約70餘公裡的路程到達目的地。一個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工程,自從17年前被幾個農民無意中發現後,至今仍像一個巨大的感嘆號豎立在史學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和遊客的眼前。這就是被觀者驚呼為「曠世奇窟」的龍遊石窟。
  • 【地下奇觀】龍遊石窟千古未解之謎
    觀光指數:★★★★推薦等級:★★★★歷史典故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龍遊地區的地下石窟群一個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舉世罕見的浩大地下工程,自從20年前被幾個農民無意中發現後,至今仍像一個巨大的感嘆號豎立在史學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和遊客的眼前。這就是被觀者驚呼為「曠世奇窟」的龍遊石窟擁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遺址的中國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其境內的錢塘江上遊、衢江、靈山江交匯處,有個並不起眼的小縣城,縣名「龍遊」。
  • 浙江龍遊石窟,世界第九大奇蹟,國內外科學家至今無法破解其謎團
    大家都知道,現今社會中存在許多科學所無法解釋的一些未解之謎,這些超乎人類認知範圍的謎團詭異就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就比如這次去的龍遊石窟,這是一處沉睡地下千年之久的大型地下洞穴建築群,至於其為何建造,有何作用,至今依然是未解之謎。
  •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
    千古謎窟,龍遊石窟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龍遊,春秋時期是「姑蔑」古國的都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置縣,至今已有2240年的建縣歷史。1992年在縣城北3公裡的鳳凰山麓有了驚世發現,那就是龍遊石窟群。鳳凰山其實只是個海拔69米的丘陵,一直荒無人煙。50年代山下村民為躲避洪水遷至了山上。村民很快發現山間有眾多深不見底的水潭,均被稱為「無底塘」。
  • 盤點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精彩瞬間,每一場都想永久收藏!
    為期四天的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於10月17日圓滿落幕 音樂盛典都有哪些瞬間 讓你想要永久收藏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回顧一下 2020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的精彩瞬間
  • 第九個奇蹟——龍遊石窟
    [帶你去旅行]我很幸運能參觀到浙江和龍遊縣西邊的龍遊石窟。這是中國古代水平最高的地下人工建築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龍遊石窟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具體體現。龍遊石窟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玲瓏剔透。又稱「第九個奇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