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維校長
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院士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
曾任美國空軍研究室的首席研究員;全球第一條計算機研發的飛機引擎燃燒室的方程式的發明者。2002年,他成功帶領美國七所大學頂級科學家團隊成立「未來太空運輸研究院」。
2003獲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Pendray航天文獻獎,是繼1953年錢學森獲得該獎後,第二位斬獲此獎的華人。
史維1955年生於中國臺灣,在臺灣清華大學取得動力機械工程學士學位(1977),密西根大學航天工程學碩士(1981)及博士學位(1982)。
1983年至1988年,他在位於紐約的通用電器研發中心任職研究科學家。
1988年至1996年,他任教於佛羅裡達州大學,初為副教授,繼而晉升為教授和傑出教授。
1996年至2004年,在密西根大學擔任該校的航天工程、機械及工程科學學系主任。
2002年,他成功帶領團隊成立「未來太空運輸研究院」,這所研究院是由七所大學聯合組成,單是第一期為期五年的研究,已經獲得美國太空總署1500萬美元的資助。
2005年,他回到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出任講座教授及航天工程學系系主任,領導多項由美國政府及機構資助的跨組織研究計劃,涵蓋未來太空運輸、生物啟發及計算航空科學等範疇。
2006年起,史教授一直擔任美國密西根大學—空軍研究實驗室—波音航天科學合作中心的首席研究員,該合作中心獲得空軍研究實驗室五年的贊助。
2007年,他更成為跨學科大學研究計劃的首席研究員,該計劃是由美國國防部贊助有關生物啟發、非等方性彈性優化拍翼飛行的研究。
2010年8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學,擔任首席副校長及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2012年7月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與港科大史維教授達成共同成立「計算熱物理研究中心」的框架協議,目的是共同對發動機、熱能機械等熱機過程中的流動、傳熱傳質、燃燒等熱物理過程進行理論和數值分析,闡明該過程中熱物理問題的科學本質,為其關鍵技術研發提供基礎和支撐,共同合作進行研究。
2017年中科院力學所和香港科技大學開展交流與合作,共同申請科研項目,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香港科技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系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並籤訂協議。
國科大與港科大同2018年兩校籤署了《中國科學院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戰略合作協議》和《本科生深造協議》。
2018年9月1日,史維出任香港科技大學第四任校長。
史維教授~對於計算流體力學、燃燒和推進、流體結構互動、生物流體力學、生物性及低雷諾數飛行器等的貢獻均受國際認同。
史教授著作甚豐,曾經撰寫四本書籍,並在經評審的學術期刊與學術會議上發表超過450篇論文。
他曾參與多項編輯工作,包括《劍橋航天系列》及擔任主要參考書籍《航天工程百科全書》的聯席主編。
史維學生時代研究航天工程純屬偶然。他在臺灣讀清大時,有一天偶爾在圖書館裡看到一本有關空氣動力學的書,讓他發現原來在工程科學裡可以有這麼漂亮的規律,認為是一個非常有內在美感的科學,並在那時決定以此作為畢生的研究方向。
史維也對鳥類的飛行模式感興趣,逐漸發展成對一切飛行事物抱以極大的熱情,他留心去欣賞大自然的美,並留意觀察一切飛行事物的奇妙之處,敏銳地從一切飛行方式中找到研究的靈感。
「從我學航空的觀點來看,現在很多昆蟲飛鳥飛行的技術我們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常常會覺得非常地尊敬和羨慕它們。」
史維曾獲多個重要獎項~
2003年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Pendray 航天文獻獎~此獎是繼1953年錢學森獲得該獎後,史維是第二位斬獲此獎的華人。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2005年熱能轉換紀念獎~
全美工程師委員會2009年傑出教育家獎。
他亦是多個檢討私人和公營機構以及高等教育機構的美國本地和國際委員會成員。
史教授曾經指導超過45位博士學生及多位博士研究員及訪問學人。
1991年才建校的香港科技大學,竟然是亞洲排名數一數二的大學。
當時的創校元老,大多是來自美國知名高校的正教授,且正值盛年,前途無量。但這些海歸教授非常嚮往能夠在華人圈子裡,辦一個真正開放、國際性,可又是一個中國的大學。
港科大現任校長史維對這些前輩的付出和努力表達了深深的敬佩,尤其指出當年的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功不可沒,當年吳校長堅持招攬一流學者,認為招聘二流學者,只會教出二、三流人才,唯有招聘一流學者,才可教出一流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的迅速崛起,被譽為「香港的奇蹟」,在五年來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學一直穩定保持在前五,更曾於2013年奪冠。而在2018年的《泰晤士全球年輕大學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學位列世界排名榜首。
史維2018被委任接棒領航這所年輕活力的大學,他說在科大要拿到「終生教授」是非常困難的。主要是看重教授在自己的領域上,在全世界範圍內佔什麼位置。
「我們只問一個問題,就是你選擇這個領域做研究的話,「你在全世界領域有多好,你只要是最好的,我們絕對沒有任何第二個問題。」
大學不可避免地會關注排名,但史維強調,排名只是一個參考性指標,科大從未把排名當作一個主要的參考點。他認為如果以排名為目的,絕對是殺雞取卵的做法。
史維說以前大學可以把自己當成象牙塔,現在如果還這樣就可能會失掉很多對社會貢獻、或是從社會吸取的機會。
我們教什麼,必須要全方位的開放,能夠跟外面的事情接軌,這是一個全面互相激蕩、影響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