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轉載自香港科大商學院內地辦事處(ID:hkust_china_office)
香港科大校長史維10月2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創科發展必須要多元化和創新思維,以滿足社會需求,而香港高校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可攜手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在創科發展方面更上層樓。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日前在深圳舉行,史維是參會的香港高校代表之一。他表示,深圳的成就有目共睹,其中有很多是深圳和香港合作的成果。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特別是創科方面,香港作為窗口的角色不會減低,會越來越增強。
史維校長表示,香港的高等教育在全球很有競爭力,但在創科方面的多元性不夠,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在這方面卻非常全,能做到互相配合。
史維校長認為,創科應該以三維方向發展,其中縱向的是指基礎研究到實踐和商業化;橫向的是多元化,可以包括金融科技、機器人、自動化、大數據、醫學等多個方面,而且每一個領域都應該給它成長的空間,「發展創科必須強調多元,不應該太早鎖定哪個會做得成,哪個做不成,這反而造成反效果。」
他說,第三個方向,就是怎樣推到市場,國家在這方面很有條件,因為人口多,需求大,加上社交媒體活躍,縮短了生產者到市場之間的距離。
史維校長提到,創科的另外一條主線,就是解決當今社會人類最迫切的挑戰,例如可再生能源、可續性發展等,若要對這些大挑戰有比較周全的應對和貢獻,「我們可以做得更有系統和效率,更有決斷性。」
香港科大正積極推進香港科大(廣州)的校園發展工程。校方初步規劃了15個專業,包括再生能源、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醫學工程、智能製造、金融科技等,與香港清水灣校園發揮互補作用,培育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才。課程設計將圍繞訊息、功能、系統、社會四個樞紐定位。
「現在時代科技和社會的需求需要新的思維。」他表示,香港科大在三四年前開始討論在廣州辦學的時候已定下明確的方向。「辦學和創新雙管齊下。我們在廣州做了一個平行的、對稱的、不一樣的學術框架,定位上與清水灣校園有一點區別。」
香港科大廣州和香港兩個校園將採取雙向開放模式,所有學生都能修讀兩校的課程。廣州校園方面將全球招聘幾百位教員,而科研教學的框架將有一個嶄新的定位。史維校長說,這不僅對香港科大,對全球高等教育來說,都是一個新嘗試。
*資料來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