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懂得「裝龜」。說來好笑。在生活中,特別是熟悉的朋友之間,開玩笑說溜了嘴,有人就會冷不時的侃你一句:「誰還不知道誰,少在那裡裝龜。」
何為「裝龜」?「龜」嘛!自然就是縮頭烏龜。「裝」呢!就是虛假,都是裝出來的。他的本來面目,很可能不是懦弱無能的「龜」,而是一頭嗜血成性的猛虎。
有時候呢!「裝龜」倒是故作謙虛的代名詞,有很濃厚的調侃意味。但在風雲變幻的中國古代歷史中,尤其是殘忍的皇權爭奪戰,有意識的「裝龜」和示弱,以及苦心營造出來的假象,卻是挽救性命的必要手段。
譬如明成祖朱棣:裝瘋賣傻,大熱天穿棉襖喊冷瞞過建文帝的耳目,最終保住性命逃離京城,重整兵馬打敗建文帝,成就一代霸業。
譬如書法家王羲之:年幼時在大將王敦的軍中帳篷裡午睡,無意中聽見王敦欲圖謀反的陰謀,口吐涎水,裝出正在酣睡的假象,藉此拯救了自己的小命。
譬如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山,為了麻痺吳王夫差,不至於遭受滅國之禍,求的苟且偷生之機,甚至「裝龜」食其糞便,以此鑑定夫差的病情無恙。最後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砍了夫差的頭滅掉了吳國。
譬如康熙皇帝:為了剷除權臣鰲拜,招募年輕的同齡人,偽裝成只知嬉戲鬥角的無知幼兒。最後卻出其不意,生擒鰲拜,獨攬朝綱,開啟「康乾盛世」。
上述四位的「裝龜」行為,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不裝,小命立馬不保。但是在春秋時期,有一位霸主,他的「裝龜」,卻並沒有這般兇險,起碼不裝不會丟掉性命。
這位春秋霸主,即是楚莊王。他的裝有點特別,裝昏君,還一裝就是三年。
話說,楚莊王初登大寶,滿朝忠臣良將,本以為他們這位新主,是一位安邦定國的不世之雄才,均對其寄予厚望。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位剛繼位的楚莊王,居然是一個貪淫好色之輩。終日飲酒作樂不說,整日渾渾噩噩,不理朝政,而且還是一位暴君。楚莊王放話,誰要敢對他說半個不字,馬上斬首示眾。
但總有不怕死的。由於楚莊王長期不理朝政,楚國幾乎陷於停滯混亂的危險局面。當時強敵環伺,秦、燕、齊、晉彼此攻伐,勵精圖治紛紛爭奪霸主之位。大夫伍參憂心忡忡,終於忍不住,冒著殺頭的危險支身來到楚王面前,行施勸諫之能。
楚王正玩的起勁,兩胳膊分別摟著一位美女卿卿我我,這不要命的傢伙,居然敢壞他的好事。還沒等伍參開口,楚王雷霆大怒呵斥道:「擾我好事,你是找死嗎?」
伍參氣定神閒道:「大王誤會了,微臣有一個很難猜透的謎語,困惑了很久一直不知答案。想大王英明神武,智慧過人,故來請教大王指點迷津。順便給大王助助興。」
「哦?如此本王倒也敢興趣。愛卿不妨說說。」
伍參道:
楚國有隻奇怪的大鳥,
身披五彩斑斕的羽毛,
神聖而又高貴。
為何停在大樹上,
三年不叫也不飛?
誰都猜不透,
這是只什麼鳥?
它又準備幹什麼?
楚莊王何等聰慧,豈不知伍參真實用意。楚王沉默半晌,便意味深長道:
此非凡鳥,常人莫知。
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此時此刻,伍參方知道莊王心跡,明裡「裝龜」,實則胸有成竹。伍參難以抑制心中歡喜,趁機進言:「還是大王英明,一猜即中。只是這神鳥不飛不鳴,難免會遭人暗箭。」
莊王受到觸動,似有所悟。伍參默默退身,便將此事告於大夫蘇從,兩人滿心歡喜,想必莊王不久便會大展宏圖。不料,時間過去了幾個月,莊王並未像二人預料的那般,依舊我行我素,貪淫好樂。蘇從本就是個急性子,實在等不及便怒氣衝衝的闖進大王寢宮質問:
「大王長期不理朝政,和昏庸無道的紂王有什麼區別。」
「好大的膽,這般辱罵本王,你就不怕本王砍了你的狗頭。」
蘇從臨危不懼,大聲道:「我死不足惜,倒可以落下一個忠臣的美名,但我死之後,大王就成了暴君。如果臣死能夠讓大王振作,楚國強盛,死也甘願。」
「朕等了三年,沒有一位敢冒死進諫。愛卿真乃國之棟梁,快快請起。」莊王斥退所有美姬,將蘇從扶了起來,於是君臣徹夜長談。
蘇從越聊越興奮,沒想到這三年,楚王雖然不理朝政,卻對朝政時局了如指掌,對很多積壓的朝政弊端也早已有了對策。原來這三年,楚王韜光養晦極盡「裝昏」之能事。
原來,楚莊王初繼王位,不通朝政諸事,又不想蒙受欺騙,加之當時若敖氏專權。莊王冒然接手,定會受其制肘。倒不如藉此「裝龜」之能事,悄悄學習治國精要,辨別孰忠孰奸。如今三年已過,莊王羽翼已豐,已掌握治國之道,對整個朝廷官員的忠奸,也有了詳細的了解。
第二天,楚莊王便親臨朝政,貶黜阿諛奉承之徒,重用伍參、蘇從等一大批忠臣良將。經過勵精圖治,楚國終於成為春秋首屈一指的霸主。
當自身實力尚不夠強大,主動「裝龜」示弱,麻痺潛在之敵人,以圖自保。暗則積蓄力量,蓄勢待發。
故《道德經》有言: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這便是「裝龜」的智慧。不要小看那些「裝龜」的人,因為這一切很有可能是刻意營造出來的假象。歷史中那些「裝龜」成功的人,最終都會要了你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