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2020之秋》第10篇:上篇咱們聊完了蛤蟆壩,這篇聊聊樺木溝。按照寫作計劃,這篇文章應該是昨天發的,可是,昨晚下了班,整理一下照片、梳理一下思路,剛寫了個開頭就困了。一看時間才8點多。對於飽受失眠困擾的我,已經沒有挑選睡眠時間的勇氣了,能睡會兒就比不睡強啊,而且,按照以往規律,睡兩三個小時準醒,然後就再也睡不著了。反正也沒啥好辦法,能睡就睡吧,醒了再接著寫。連電腦都沒關就睡了,哪成想,再一睜眼,已經是早晨七點半了,我居然睡了11個小時!已經記不清有多久沒有睡過整宿的覺的。能保證睡覺固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寫作計劃怕是就難以完成了,畢竟白天上班、晚上寫作,時間是有限的。趕上這兩天雙休日,抓緊時間往前趕一趕吧,還有一周時間,怎麼也得把《約會2020之秋》寫完,至少也要把北方的烏蘭布統寫完才行。
01【旅行相對論:廣義烏蘭布統,狹義樺木溝】
看到一位網友在評論區說:「蛤蟆壩和樺木溝是什麼關係?去了一次沒弄懂。」坦率地說,這個事兒我從來沒有想過,對於在那一帶得瑟了10年的我來說,這還有啥問的嗎?出於認真負責的態度,我想找些官方的依據,來支撐我把樺木溝、樺木溝林場、老樺木溝穿越路線和大家講清楚。可哪成想,上網一查,居然把我給整糊塗了,也完全顛覆了我一直以來對樺木溝的定義。咱們先看一些資料:
百度上對「烏蘭布統景區」的描述:烏蘭布統景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南部,曾是清朝皇家木蘭圍場區 ,烏蘭布統為蒙語,漢語的意思為紅色的壇形山,實指大、小紅山,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 。景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3′—117°16′,北緯42°23′—42°29′,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經棚鎮120公裡,距北京、承德、赤峰的距離分別為450、260、300公裡。東與紅山子鄉毗鄰;南與河北省圍場接壤;西、北與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和克旗浩來呼熱鄉交界,交通便利。羅列介紹的烏蘭布統主要景點有:將軍泡子、烏蘭布統古戰場、五彩山、歐式風光區、灤河源頭、夾皮溝、公主湖、盤龍峽谷、十二座連營、蛤蟆壩、佟國綱墓、百草敖包。票價:120元。再看百度上對「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的描述:內蒙古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內蒙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南部,屬燕山山脈東段七老圖山脈的塞罕壩地帶。距赤峰市210公裡,距北京市480公裡。公園總面積41858公頃。2003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羅列介紹的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景點有:湖山真意景區(就是蛤蟆壩)、天上草原景區(應該是經烏線高坡附近的草場)、祭敖包景區(塞罕敖包)、塞北攬勝景區(防火山)、皇家獵苑景區(不確定)、翡翠探幽景區(翡翠谷,從來沒聽說過)、金蓮映日景區(四旗拔)、盤龍峽趣景區(盤龍峽谷)、水天環碧景區(公主湖)、影蹤仙跡景區(三拐子溝影視基地)。票價:30元。看到上述這些信息,這個本來不是個事兒的問題,還真的是個事兒了,原來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並不是我一直認為了樺木溝林場那一小片,而是比烏蘭布統要大得多,蛤蟆壩、公主湖、盤龍峽谷都是樺木溝森林公園的範圍。
按照標註的主要景點,我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大致區域圖:
右上紅色圈子是樺木溝所列景點範圍,左下藍色圈子是烏蘭布統幾個售票處連線圈起來的範圍(一般意義上說,售票處以內的區域才是景區),很明顯,樺木溝要比烏蘭布統大得多。
按照百度上標註的經緯度,我從地圖上標註出了兩個景區的四角位置,樺木溝比預想得還要大,烏蘭布統景區幾乎全被包在了樺木溝景區內:
我平時認為的樺木溝是哪裡呢?就是下邊這張圖,從烏蘭布統景區售票處出來,一直到樺木溝林場場部,最多沿經烏線跑過那個大彎一帶,我想很多網友和我的理解是一樣的:
查了這些資料,本來想說清楚蛤蟆壩和樺木溝的關係,可現在,連樺木溝和烏蘭布統的關係都說不清楚了,越說越複雜。再加上烏蘭布統公布的這張景區圖,居然把穿達裡湖的黃芩塔拉都算上了,到底哪兒是烏蘭布統、哪兒是樺木溝,就越發說不清楚了。
去蛤蟆壩買票的地方,地圖上標示的是「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花120元買的烏蘭布統景區票,到底包括哪裡?去蛤蟆壩30元門票,是不是樺木溝森林公園的門票?越查越糊塗,越想越不明白。看來這位網友的問題,俺是回答不了了,哪位大俠知道還請指點一二。
話又說回來,整明白了有啥用?那一120元門票不還是照樣得掏?蛤蟆壩、公主湖、盤龍峽谷、透風溝是烏蘭布統的還是樺木溝的,還不是一樣的玩兒?不過,區別還是略微有一點的,再不花錢去蛤蟆壩、公主湖、盤龍峽谷、透風溝,心裡起碼沒有逃票的負罪感了,本來嘛,這裡就不是烏蘭布統景區。
這筆沒啥意義的糊塗帳咱還是別算了,書歸正題,說咱的線路、玩法和景色吧。畢竟有了這個大前提的影子,咱就烏蘭布統理解為「廣義的烏蘭布統」,把樺木溝理解為「狹義的樺木溝」吧,否則,介紹的所有景點,就都成了樺木溝了。
02【樺木溝的路線和玩兒法】
咱今天聊的樺木溝的範圍是」狹義的樺木溝「,就是下邊這張圖標示的位置: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點:
老樺木溝土路。經烏線賞秋大彎。經烏線高坡拍攝機位。經烏線及老樺木溝沿途可穿越野路岔口。咱們一個點一個點的介紹:
【老樺木溝土路】
老樺木溝土路就是圖上標註的黃色路線,從烏蘭布東北角售票處出來,過了白家窩鋪岔口不遠,有一個左轉的土路岔口,拐進去就是老樺木溝,總裡程不到12公裡,出口是樺木溝林場場部。其實這條路就是原來的老經烏線,後來新修改道,這條路就廢棄了。
這條路的路況還算可以,秋天不下雨的話,轎車可以對付著走,如果剛下過雨,有些路段會有積水和泥濘,兩驅車儘量謹慎,四驅SUV通行沒問題。
這條路雖然緊挨著經烏線,但知道的人很少,一般不會有遊客從這兒走,所以,裡邊非常的原始,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比較值得關注的三個點:
一個是可以穿越到白家窩鋪,距入口大概3公裡到4公裡的位置,挺明顯的左轉路口,進去之後,就一個感覺:更原始。那路似乎沒啥人走過。
另一個是途中左側有座山坡,上滿了白樺樹,很是漂亮,可以走進白樺林,體驗白樺林深處斑駁的光線,也可以回望對面山坡上那燦爛的秋色。我覺得,這裡應該就是最早人們叫起來的」樺木溝「吧。
第三個就是烏蘭布統的紅色植物一般比較多,暗紅,並不是很豔,很少有紅得極為豔麗的植物,就像長白山白樺林裡那種,我叫不上名字來,這些年只在老樺木溝看到過,趕上好天氣,紅白黃對比,很是搶眼。
【經烏線賞秋大彎】
這個大彎介紹經烏線的時候其實已經介紹過了,這裡說下距離就OK了:距蛤蟆壩岔口大約3.5公裡。
【經烏線高坡拍攝機位】
這個機位應該是比較冷門兒的一個地方,既不是景點,也沒有標識,就是經烏線路邊的一座山,山上有個信號塔,是多年前一個朋友帶我去的。那山很高,坡度很陡,不過沒有超出車的爬坡角度。當時我們是直接把車開上山頂的,那種一覽無餘的感覺真的爽透了,不僅能夠看到這一帶的無邊秋色,居然能看到紅松窪的大風車陣。
兩年前我自己又去那裡,山角被挖土機挖開發,車上不去了,這兩年沒再去,不知道情況有沒有變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距蛤蟆壩岔口將近5公裡的距離,就在紅松窪岔口的對面。
【經烏線及老樺木溝沿途可穿越野路岔口】
這一帶可以下路穿越的野路子岔口有三個,都是土路,不建議轎車走,如果下過雨,兩驅SUV需要謹慎,四驅SUV通行沒問題,這一帶的路都是硬底,一般不會陷車,但有泥的話會很滑。在過泥濘路段的時候,注意控制油門,不要用力過猛,防止側滑出危險。穿白家窩鋪和紅松窪的岔口位置上邊都說了,還有一個是四旗路口:
這個路口距烏蘭布統東北售票口10公裡,距蛤蟆壩岔口9.5公裡,路邊有」四旗「的指示牌。這條路有好幾個出口,可長可短,有黑土地(真的是黑色的)、有白樺林、有山谷(秋色相對要晚一些),如果從經棚方向過來,運氣好的話,還會意外地」晃「進烏蘭布統景區。
路的入口是這樣的,是不是有點」荒煙漫草「的感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是靠譜的胖駱駝,下期分享啥目前還沒太想好,進了烏蘭布統景區,景點就小了、密了,單獨分享意義不大,不行就切段組合分享吧。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需要哪個景點信息的,也可以留言。我的一貫宗旨是:有言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