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魚「施工中」:在毛坯之地辦一個快閃書店

2021-01-19 做書

2020年10月,多抓魚全國第二家實體書店和第一家二手服裝店,將在上海安福路300號開業。


但「誰說開業了才能賣書」?


8月1日至8月9日,多抓魚在場地設計施工圖紙階段的這段空窗期,創造性地嘗試了一場「施工中」快閃書店。



01 誰說開業了才能賣書


7月15日,多抓魚一行人來到安福路300號時,工人們正扛著拆卸下來的板材,勾著背往樓下搬。老舊的圖紙顯示,七十年代,這裡是一家電影院,而上一個主人則這裡開了一家老相機博物館。


現在,三百平的空間,只剩下斑駁的牆壁與四根孤零零的水泥柱子,木材堆砌,木屑飛揚。窗戶是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它們被貼上黃色貼布,把室外世界的阻隔。窗外,綠植濃鬱,周圍都是兩三層樓的建築,能看見完整的天空,陽光打在油綠的樹葉上,亮得反光。


「不如在這裡做個快閃店吧。」多抓魚企劃部負責人彎尼隨口一說。



2017年,二手書交易平臺多抓魚上線,以「開在微信裡的二手書店」聞名。用戶可將多抓魚同意接收的書寄出,平臺負責估鑑定、翻新、消毒、包裝,然後再次出售, 線上日均銷售圖書2萬冊。如今,多抓魚正積極向線下業務拓展。


安福路300號二、三樓共600平的空間,將在10月成為多抓魚的第二家實體二手書和二手服裝店。在8月初這個設計施工圖紙的空窗期,同事們決定在這個毛坯空間做一場為期一周的快閃店,取名「施工中」。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三五人像郊遊般踩著單車,穿過滿是綠茵的武康路,來到安福路。他們將場地大規模清洗,接上了電,租了兩臺立體空調,從崑山的倉庫調了 8000 本書運來。


赤裸的毛坯之地在7天的快速響應下,被大膽地改造成一家具有工業風的臨時書店。在8月1日-9日開放9天,每天從上午10點至晚上8點。網上可以買到10元的早鳥票,而現場購票則是15元。


8月1日周六,上海氣溫高達36度,「施工中」快閃書店開業了。人氣像天氣一樣火爆,早鳥票被一搶而空,周末兩天就賣出了活動的三分之一的書。這樣的高人氣持續了好幾天,加上倉庫裡充足的貨源,本在8月7日周五結束的活動又延長了一個周末。


彎尼看到一位朋友發了朋友圈說,「誰說開業了才能賣書」。彎尼說:「確實被這個空間既粗糲又頹敗的美所打動,感覺是時光的間隙,一個暫時的截面。想要把它的魅力分享給多抓魚的朋友。」




02 擺拍、驚喜和漏網之魚


因為沒有在網上搶到周末的早鳥票,8月5日,周三,我特地提早下班來了「施工中」書店。


書店就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旁邊,進入門面檢票後是一條長長的展廊,也是「施工中」的狀態,有一面牆壁糊著全是密密麻麻小字的書頁,再用黑色噴漆噴了一個大大的「禁止」符號。細心的讀者發現書頁來自《平凡的世界》,多抓魚補充:盜版的。


書店在二樓,通往二樓的是一條幽深的階梯,一個姑娘正在我前面拍照,嘴裡念著「好有意思啊」。其實在來實地前,我已經在微博上通過網友們分享撿到「漏網之魚」的興奮與時尚的擺拍提前感受了這場快閃活動。


這裡所營造的工業頹敗風格,契合了當下年輕人被多元文化和藝術自然吸引的潮流。主辦方運用了四個元素來呈現毛坯的糙感:引導動線的黑黃施工膠帶、貼滿牆面的盜版書頁、倉庫板材搭起來的的收銀臺,和用黑色噴漆寫在牆上的巨大提示。



進入二樓,整個書店空間便一覽無餘。場內的面積空間幾乎都用作了書架展示,齊腰的書架將空間等份切割,圖書放在推車的紙箱裡,推車高1米,三層。書量保持在8千冊。


書分類為「生活的」、「思想的」、「感受的」三大主題,二級目錄下還有經濟/歷史/思辨/藝術/小說/英文童書等,其中包含了大量原版書,包括原版畫冊、英文繁體的書。


我到的時間是周三晚上7點,書架二三層已經不見什麼書了。在場的員工告訴我,今晚之後就會補貨,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補貨。他們的數據顯示,每日來店人數約有一千人,平均每人帶走3.5本書。其中,「感受的」分類銷量最好,下分分類中文學作品賣得最好。



書的價格和線上售賣的價格一樣,每本書背後貼著二維碼,查詢價格需要掃碼。在多抓魚,同一個書名的書叫做同一種書,即同一種書下有不同的本。因為根據品相新舊,同一種書的價格並不相同,一般都在原價的1-3折之間。


低廉的價格震驚了很多第一次到訪的自然人流。一位物業大哥曾興衝衝地跑到收銀臺,反覆確認一本原價五十幾的書是不是真的賣四塊,得到確認後,激動地喊著「書這麼便宜一定要買,明天就來買「,走到門口又折回來,按耐不住現在就要買。最後,物業大哥拿了一本《武則天傳》對收銀臺的志願者說:「女人啊,就得學武則天,男人啊,得學秦始皇。」說完,抱著書蹦蹦跳跳地回去上班了。


除了誘人的價格,淘書永遠是書店活動最大的樂趣。我見到了很多顧客淘到一本書時的興奮。一個考古學博士向我講述了他手中一疊繁體書的作者生平,從民國到當代人物關係,將時代拉成一張巨大的網,語速飛快。


一位男生買了幾百塊書,其中有一本帶籤名的幾米繪本,收銀的時候很高興地炫耀,說這本就值回所有書價了。


思琪第一次跟著朋友來的,朋友是多抓魚的資深用戶,在上面賣出過一百多本書,竟然也在現場看到了自己的書,思琪找到了兩本絕版書,覺得這個地方好有趣,周三晚上又來了一次。


佘仔發現了一本郭敬明早年的散文《愛與痛的邊緣》,他和好友姚仔開玩笑:「看封面,好像是盜版的(編者註:此處為讀者調侃,多抓魚不接受盜版書的循環買賣),現在這樣的書不多見了,可以收藏。」佘仔不是多抓魚的線上用戶,因為看到朋友圈的分享,他便聞聲來探探,逛了近兩個小時,佘仔入手了14本英文原版書籍,「因為買英文書最合算」,這14本書一共花去他667元。


姚仔只挑了一本書《腐的品格》,她說:「如果是在線上的話,我永遠不會買一本關於食物發酵的書,因為我不會想到去搜這個書名,但是線下書店會有偶然性。食物發酵,讓我第一反應就是很有趣。」


在我隨機詢問的十多個顧客裡,幾乎沒有一個是多抓魚原本的線上用戶,他們或是因為公眾號的文章,或是路過,或是朋友推薦來到這裡的。


多抓魚也發現,這次活動的自然人流和網絡訂票的比例是四六開。這也許是得益於書店的選址。安福路是一條有活力的街區,整條街有很多與藝術時尚相關的文化產業店鋪,膠囊美術館、精品咖啡館、還有外國人聚集的社區餐廳,是一個人們會常常逛的街區。


彎尼認為:「我們覺得這裡聚集了觀念最前沿的一批人,大家對二手的接受程度和環保意識也更高一些。」




03 等到秋天到來時


為了籌備上海的實體店,多抓魚有十多名同事從北京搬到了上海生活,包括CEO。他們很快喜歡上了上海,這裡的街區尺度比北京小,城區很集中,會有不少圍繞街區的聚會、沙龍、街坊群,很多人在琢磨自己喜歡的東西,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是多抓魚的第二家實體書店。2019年11月,多抓魚二手循環書店在北京開業。據悉,隨著疫情減緩,現在北京書店的客流已經逐漸恢復,周末店內甚至有些擁擠。為什麼選擇了全國最一線的兩個城市?理由很簡單,因為多抓魚北京、上海的用戶是最多的。


多抓魚的實體店定位為:「精品書店的體驗,二手書店的價格。逛起來輕鬆沒有壓力,有淘和發現的快樂」。多抓魚注重淘書時的現場體驗,在北京的書店,書架距離人的平面距離和高低距離、燈光的布置和音樂的密度輸出,都經過認真核算。


另外,多抓魚在線上、線下、快閃等渠道都有過一定經驗。在他們看來,線上二手書店是一個網際網路產品、電商的思路。因此書要全,能個性化分發,產品整體的體驗要好。


而實體二手店就是一個實在地製造品牌感受的地方,用戶來到了這裡是有成本的,因此需要非常精細的運營和一些感性的東西。店裡能陳列的書也是有限的,選品、前後臺系統、店員培訓都是一步步在摸索。


相比較,快閃活動簡單很多。主角是書,動線、燈光、音樂讓大家舒服,加上傳播和現場的維繫就可以了。


我記得我剛進入這個快閃空間時,耳邊是Bob Dylan在用嘶啞的嗓音靜靜彈唱,營業快至尾聲時,音樂變得愈發輕盈。



晚上7點48分,一對女孩手牽手衝了進來,此時距離關店只剩12分鐘,她們嘴裡念著「快點快點」。但此時店中仍有二三十人未離去,抱著紙盒穿梭於低低矮矮的書架間,地毯式地搜集心意的圖書。


距離關店只剩5分鐘,五六名店員開始整理貨架,但仍有十多名讀者不緊不慢地挑著書,音樂變得緩和,這二十多人安靜地共處這一毛坯空間。


8點已過,窗外,月亮爬上空中,原本亮得反光的樹葉在深藍色夜空下染成了嚴肅的墨綠,而在「施工中」,還未離去的顧客與員工一同度過了書店一天中最後的時光。


彎尼想著:等秋天來的時候,多抓魚上海店正式開業,再來看看,對比它的頹廢和新妝,臨時和永駐。



▽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做書最新線上課程

相關焦點

  • 上海首次書店(思南書店「LRB」片區)考察實錄
    ,但很可惜的是它並沒有很好地得到運營。大致兩面半的書牆做了幾個單一的分類(歷史、經濟和政治等),大多都沒有對應的介紹(如果沒有LRB的招牌,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只是一個外文圖書區)。這裡很可惜的是LRB品牌雖然過來了,但是缺少了真正的活力,那就是書評的互動。在倫敦的LRB書店和這裡的片區裝飾一樣,而且店也不大,一邊是底層+地下層的書店區,一邊則是蛋糕咖啡區。
  • 做夢夢見抓到魚是什麼徵兆 夢見抓到魚是什麼徵兆
    夢見在水裡抓到魚預兆什麼夢見抓魚,預示夢者近期將會有財運。商人夢見捉魚,意味著生意興旺。夢見撒網捕到很多魚,預示夢者將要發大財,賺到大錢。夢見抓魚抓不到,暗示夢者近期會有財運,但是若把握不住,可能就會與財運擦身而過。夢見將抓住的魚放生,意思是推進的事情能夠順利進行,並有財運跟隨的意思,只有捨得才有多得。
  • 俄國漁民抓到的深海魚醜到上新聞,「隨便長」能長成什麼樣?
    近幾年,隨著他的捕魚事業蒸蒸日上,抓到的深海「怪魚」也是越來越多。,通過啃咬的方式進入動物屍體中進食,甚至可以在屍體中待上3三天之久。,一直不停地刷新人們對生物的認知,這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關注Роман的捕魚事業,它因此收穫了70多萬粉絲,成了網友眼中的「深海魚達人」。
  • 「華為錢包「折」學亞空間」快閃活動:體驗四大刷卡技能
    近日,為了展示華為錢包在手機支付、身份認證等方面的功能體驗,華為在深圳萬象天地水廣場舉辦了「華為錢包「折」學亞空間」的快閃活動,活動從 12 月 11 日持續至 14 日。其中,「城市穿梭隧道」體驗的是華為錢包中的深圳通互聯互通卡,支持在手機熄屏、無網、玩遊戲、打電話的狀態下刷卡進站
  • 深海魚「隨便長」能長成什麼樣?醜到上新聞
    在其頭部上方有個「小燈籠」,可以發光,深海中很多魚都有趨光性,「小燈籠」是鮟鱇魚引誘食物的利器。近幾年,隨著他的捕魚事業蒸蒸日上,抓到的深海「怪魚」也是越來越多。,通過啃咬的方式進入動物屍體中進食,甚至可以在屍體中待上3三天之久。
  • 多抓魚產品體驗分析報告
    「多抓魚」是一家經營優質二手圖書的電商,本文分析了「多抓魚」這款產品之所以能夠在眾多類似平臺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並介紹了這款產品的亮點所在。有自己的調性,且十分文藝「多抓魚」的名字有兩層含義:從拼寫來看,「Déjà vu」是法語單詞,描述在陌生場景產生的「似曾相識、舊事幻影」之感;從中文語意來看,創始人貓助把用戶比作挑剔的貓,如同撈取遊魚般尋找喜歡的二手書。而整個多抓魚的社區經營的十分文藝,直接對接知乎以及豆瓣的這一部分文藝用戶。3.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遍地好劇,唯有它配「封神」
    如今,「神劇」這個詞已經有點被用爛了。前兩天魚叔推薦《沼澤怪物》,因為風格很喜歡就大膽用了「神劇」二字,結果後臺被魚友懟了一聲。說那根本算不上「神劇」。今天,我想當眾道歉。這回魚叔之所以能如此堅定地稱本劇為「神劇」,當然不僅僅是因為評分。而是這部劇的主角們,真的是「神仙」。上帝創世,天堂與地獄,伊甸園裡的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本劇主角,也就是海報中央的「黑白雙煞」,是一對天使與魔鬼。
  • 亞馬遜六家線下書店收支平衡 秘訣是什麼
    還有一類所謂「獨立書店」,比如北京的萬聖書園、南京的先鋒書店、上海的季風園,這些書店規模不大,但選書精當,多為文藝青們朝拜的「精神坐標」,這類書店的畫風與購物中心裡的書店和新華書店截然不同。如果你不只是盯著書的話,書店當然是一門好生意。
  • 逆勢新增,北京再添一家24小時書店
    4月1日,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個書店」復工開業,並正式改為24小時營業。北京又迎來一家24小時書店,同時也是昌平區的首家24小時書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李婧璇 攝 4月5日晚8點,《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來到位於昌平區龍域中心西區118號的「一個書店」。
  • 伊藤潤二恐怖襲來 「魚」將動畫化
    若說到日本恐怖漫畫,有兩人的名字大家一定要認識,一位是素有恐怖女王之稱的犬木加奈子,擅長以現實生活的場面,描寫人類的陰暗面,再加上她的畫功,絶對會使人十分不安。而說到另一人,當然就是作為日本恐怖漫畫大師的伊藤潤二了。
  • 伊藤潤二恐怖漫畫「魚」宣布動畫化
    伊藤潤二恐怖漫畫「魚」宣布動畫化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1-03-04 10:26:32
  • 是魚卻不會遊泳!真實版「波妞」來了!憨臉「氣球魚」萌翻全世界
    日本《北海道新聞》前陣子在推特上貼出一段影片,影片中一群體型嬌小的魚吸附在容器底部,其模樣讓日本網友大呼像極了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懸崖上的金魚公主》裡的主角「波妞」!據了解,日本將這種生物稱為「氣球魚(日文:フウセンウオ,英文:Balloon Lumpfish)」,真正的名字為「太平洋塔氏刺獅子魚」,外型如球般圓滾滾的,大小約如一顆桌球,加上一雙黑白的大眼,模樣有如動畫《懸崖上的金魚公主》裡的主角「波妞」~不過有趣的是,這種氣球魚似乎不擅長遊泳,大多利用吸盤將身體固定在巖壁的陰影處
  • 虧損19年卻越辦越大,重慶這家書店為什麼「能」?
    新華社重慶4月23日新媒體專電 題:虧損19年卻越辦越大,重慶這家書店為什麼「能」?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谷訓 周文衝 劉恩黎  在重慶,有一家叫做「精典」的書店,光鮮亮麗又不失氣質。有人說,在這裡可以看到最美的江景;也有人說,在這裡拍照發朋友圈的人比買書的人還多。
  • 「紅衣小女孩」出了外傳!看完再也不敢吃魚了!
    (防屏蔽小程序觀看地址)「人面魚」作為「紅衣小女孩」系列外傳,補完了紅衣宇宙。今天簡單地介紹一下紅衣小女孩電影宇宙的故事背景。某日中午,一個大家族到大坑風動石那邊玩耍, 過程中,有人拿出V8將家中成員一一拍攝下來。回來後拿出錄像帶一看,發現那天去玩的家族成員之後, 竟然跟著一名臉色鐵青,走路輕飄飄的, 穿著紅色衣服的小女孩, 而且她的雙眼始終被一片陰影給遮蔽。
  •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技術超越神話」的時代
    曹則賢老師在他的科普讀物《量子力學(少年版)》的序言中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隨著愛因斯坦的名字不斷地出現在各種場合,為世人普遍知曉,量子力學則似乎一直居於高高的學術象牙塔中。」
  • 我做了個「分貝試驗」,發現生活中真正的「安靜」已經不多了
    但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似乎已經被當成一種「正常現象」,甚至變成了大眾自我調侃的段子。 基於此,我做了一個「分貝實驗」:我測試了十餘個自己生活中真實場景中的分貝數,想看看自己到底生活在什麼樣一個噪音水平的生活環境當中。
  • 全程無臺詞的「馭龍高手」,看就對了
    是《權力的遊戲》裡,被稱作維斯特洛大陸之統治者暨七國全境守護者·安達爾人先民之女王·大草原的卡麗熙·不焚者·彌林之女王·鐐銬破除者·銀髮女王,這個頭銜多到數不過來的龍媽?話不多說,回到劇情——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恐龍還沒有滅絕的史前紀年。有一個進化初期的原始人,就稱他作「人」吧。擁有智慧的「人」早已學會了,將磨得鋒利的石頭和木棍綁在一起,製作出新的武器。
  • 白巖松:體育憑什麼排在「四育之首」?
    「回想起蔡元培先生一百年前如此有遠見的把體育納入大學教育,並且排在四育之首,你就明白彎路是怎樣走過的。」 「我個人認為,中國此時再不注重『以體育人』的話,是配不上『大國』這兩個字的。」
  • 「首發」樊登書店&衷琴局
    俯瞰城市,像看見了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而我們是忙忙碌碌的螻蟻在這個迷宮裡生活,也淪為了欲望動物。來,我們慢下來!當你看到光,微弱卻又堅定的一束光,那裡是上帝給你打開生命密碼的入口。這家書店就是那束光…人們普遍認為書店花巨資投入後自身較難盈利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運營風險但是 其團隊認為書店作為精神及文化空間的導入它的存在不應該僅僅只著重於盈利而更應使其具備一定的精神和文化屬性從商業角度講其可以為商場空間的新業態植入創造條件也可以為其它業態導流增強商業空間的整體氛圍以及關聯性甚至於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