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個「分貝試驗」,發現生活中真正的「安靜」已經不多了

2020-11-22 36kr

前段時間,做新媒體的同事上班時雙眼充滿血絲,一副新媒體人典型的焦慮導致失眠的狀態。「這兩天沒休息好,隔壁在裝修」,這個原因讓人啞笑,生活總是比我們意想中來的更加骨感和真實。

曾經網上有個段子這麼說:似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一個正在裝修的鄰居,或是有過一個小孩子正在學鋼琴的鄰居。我曾經因為鄰居很早開始裝修噪音過大而打110報警,希望用正當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和耳朵,但得到的結果讓我哭笑不得:如果我想要舉報某人製造噪音,首先需要聯繫「有關部門」來現場鑑定,鑑定結果交於公安部門,確定是在規定時間內、超出了規定的分貝數,才會給予懲罰或制止。基本形同無效。

於是,我跑到裝修那戶人家,用手機軟體測試了下它的分貝數,98dB(分貝)。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數值。但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似乎已經被當成一種「正常現象」,甚至變成了大眾自我調侃的段子。

基於此,我做了一個「分貝實驗」:我測試了十餘個自己生活中真實場景中的分貝數,想看看自己到底生活在什麼樣一個噪音水平的生活環境當中。

*註:很多人對數字並不敏感,並且對一些和自己生活並非直接相關的「抽象數字」更為遲鈍。「分貝數」就是這樣一組數值。在看下面這份實際體驗、測試的結果前,你不妨先猜一下:你生活中各個不同場景的平均分貝值大概是多少?實驗結果可能和你的猜測有一定出入。

場景:臥室,剛睡醒的清晨

分貝值:38dB(平均35dB,最高96dB)

噪音來源:未知

場景:地鐵(北京柳芳站)

分貝值:94dB(平均77dB,最高96dB)

噪音來源:列車運行,廣播,乘客交談聲

場景:星巴克

分貝值:79dB(平均72dB,最高106dB)

噪音來源:咖啡機,顧客交談聲,店內背景音樂

場景:地鐵(晚班)

分貝值:96dB(平均81dB,最高106dB)

噪音來源:廣播聲,地鐵運行聲音,風聲,乘客交談聲

場景:北京東二環

分貝值:96dB(平均73dB,最高106dB)

噪音來源:汽車行駛,鳴笛聲

場景:網約車內

分貝值:66dB(平均63dB,最高75dB)

噪音來源:導航聲,車外噪音,車運行噪音

另外,我還測試了幾個特別但在生活中足夠有代表性的場景。

場景:喜茶店內(北京)

分貝值:96dB(平均90dB,最高108dB)

噪音來源:機器聲,顧客交談聲,店外噪聲

場景:蘋果店內(北京)

分貝值:88dB(平均82dB,最高108dB)

噪音來源:顧客交談聲

場景:商圈廣場(周末)

分貝值:81dB(平均68dB,最高108dB)

噪音來源:車聲,店鋪宣傳音箱聲

場景:某網際網路公司線下活動現場

分貝值:96dB(平均79dB,最高108dB)

聲音來源:用戶交談聲

場景:電影院內(電影放映前)

分貝值:84dB(平均72dB,最高90dB)

噪音來源:廣告聲,交談聲

場景:醫院掛號處

分貝值:72dB(平均74dB,最高96dB)

噪音來源:患者交談聲

場景:路邊施工現場

分貝值:96dB(平均85dB,最高106dB)

聲音來源:施工機器聲音

場景:高鐵中

分貝值:81dB(平均74dB,最高83dB)

噪音來源:乘客交談聲,廣播聲

實驗的最後,處於好奇,我測試了下我家貓的「噪音」,在他「打呼嚕」的時候...

場景:臥室的貓

分貝值:50dB

噪音來源:貓

不知道看了一系列真實生活場景的實驗和分貝數據測試的結果後,你的感受如何?是否和你想像中的接近?

我們需要什麼水平的「分貝」?這裡有一份小小的數據:

• 30-40分貝:比較安靜的正常環境

• 50-70分貝:影響睡眠和休息

• 70-90分貝:會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事故;

• 90分貝+:長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

兩組數據對比,我們會發現一個雖然顯而易見但卻略顯可悲的事實:「安靜」已經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了。

出於同樣的感受和共鳴,也處於對「分貝」的強迫症要求和對「安靜」的極度追求,科沃茲在「沒想到實驗室」做了一組關於「分貝」的測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視頻:


▼ 點擊下方觀看一個關於「分貝」的視頻 ▼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這個全國汽車學子都夢寐以求的實驗室,在一個以各種不計成本才達成的只有20分貝(是的,這裡真的是「安靜得針掉都聽得到」)的靜音實驗室中,科沃茲進行了全方位的靜音測試,為的就是把車內的靜音水準控制在一個絕佳水平。最終,科沃茲做到了車內噪音僅為42dB的驚豔表現(車速為每小時112公裡時測試結果)。

42dB的結果,科沃茲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實驗室採用了房中房結構與尖劈牆體材料,每個房體下還放置了Ω彈簧,這使得泛亞NVH靜音實驗室擁有世界頂級的消聲能力。「掉根針都聽得到」的實驗室環境就是這樣造就的。這使得科沃茲的所有靜音調試都能在一個理想環境中進行。


接下來,在「二轉轂靜音實驗室」中,科沃茲模擬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出現的路噪、發動機噪音等各種異響,全力優化科沃茲的靜音表現。並在車內作為上安置了一個假人,車內的分貝採集就在這個假人的耳朵位置,追求更真實的測試環境和數據收集。

但實際用車中會遇到各種複雜的路況和行駛環境,科沃茲也想到了。在「電液伺服四柱激振系統」上,科沃茲的四個輪子可以實現車輛懸架在複雜工況下的運動,模擬碎石、泥濘、坑窪等各種扭曲路面的路況,探測車身極限狀態時所產生的異響,確保科沃茲在顛簸狀態下,也能有安靜舒適的駕乘體驗。

最後,在「整車靜音環境艙」裡,可以把室溫控制在-40℃-80℃,並有三種光源自由切換,模擬科沃茲車上的幾萬個零件在不同溫度下出現的變化以及異響情況。這裡可以測試測試科沃茲在不同溫度、光線下的NVH特性。

經過這些嚴謹到強迫症的測試和調試之後,在整個「NVH靜音系統」中,科沃茲嚴格測試車身、發動機、底盤、異響等所有部件的結構、材質、裝配工藝等全方麵條件。

靜音,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最終,科沃茲匯聚通用最先進靜音科技,通過隔、吸、降三種技術,才交出了這份「42dB」的優秀答卷。

在這個「安靜」愈發稀缺的時代,科沃茲帶給你一份生活中少有的安靜。

━━━━━

策劃:Kr Lab

設計:馬燦

圖文:隨易

━━━━━


相關焦點

  • 一次搞懂常見的「分貝」
    常常聽見「這個噪音超過多少分貝」、「這個音量有多少分貝」等,來表示音量的大小聲,在音響系統中的「分貝」什麼不同呢?
  • 做個分貝測試,發現生活中真正的「安靜」已經不多了
    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似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一個正在裝修的鄰居,或有過一個正在學鋼琴的鄰居小孩,曾因為樓下工地清晨施工噪音過大而煩躁不安,或曾狠狠地鄙視一番地鐵上用手機公放看視頻的人……是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噪音中,安靜對於我們來說太過奢侈了。90分貝的珠江新城,你能忍嗎?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接下來猴子就安靜不動了,靠著自己的意識來遙控機械臂,就仿佛機械臂長在自己的身上一樣。他們成功了!試驗的成功給了米格爾一個巨大的啟示——距離應用於人類已經不遠了! 「我們製造出一種計算機電子旁路,將採集到的腦電信號繞過損傷部位,以數字形式傳輸至一個可穿戴式的全新機械身體中,」米格爾說,「2012年,FIFA宣布由巴西主辦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當時我意識到,可以在開幕式上做些嘗試 。」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那個癱瘓的男孩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開出了奇蹟般的一球。
  • 想做「燈塔」的Quibi,不想做「燈塔」的中國玩家
    而中短視頻更受移動端用戶喜愛,因為它們更能適應白天碎片化生活的需求。eMarketer 數據顯示,人們在手機端消費視頻時,有 70% 的的時間都在 YouTube。YouTube 的平均時長 6.2 分種,內容形式多元,主打音樂視頻和娛樂視頻等更輕鬆,更具有消遣性質的視頻。人們通過這類視頻消磨時光,但不需要完全沉浸在視頻中,倍速觀看,跳播也不會影響視頻的觀看體驗。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雍也〉)討厭是一種情緒,所以這句裡的「天」有天帝的意思,整句就成了「如果我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就讓老天爺厭棄我!厭棄我!」另外,孔子也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人只有對鬼神才會祈禱,所以句中的「天」也有天帝(神)的意思。而當孔子生病時,子路請求向神祈禱,孔子先問:「有諸?」有這回事嗎?然後又說:「丘之禱久矣。」
  • 「太空時代」
    如今,少年感、迷茫、游離、浪漫……這些詞語已經變得陌生,我成為一名合格的上班族,也寫不出以前「北某張」寫的文章了。過去一年,我工作穩定成長迅速收入滿意,找到了完美的伴侶,保持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習慣,積極向上努力生活……沒什麼好想不開的。
  • 「夜讀」總是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研究發現,在我們一天中醒著的時間裡,大約有50%左右的時間在「胡思亂想」(也就是激活 DMN)。其他時間裡,我們則不斷地把注意力在不同的任務間切換,不斷地激活 TPN,並轉換目標。所以,對大腦來說,保持 DMN 才是一種正常的狀態,而「集中注意力」是一種異常。甚至,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當我們專注在一項任務上時,「走神」也是常態,「完全不走神」才是異常。
  • 知乎故事 | 我有一個「最弱超能力」
    你看書幹什麼,書上沒有我講的內容!看我!」坐在第一排的黎濤抬頭看向老師,老師嘣地放了個屁,全班都笑出了聲,只有黎濤沒笑,因為他反應過來,這可能是個超能力。為了確認,他便一次一次跟還未記事的弟弟試驗,這一次,也許是眼神兇了點,弟弟放了一連串屁,哭著跑進了廁所,他擔心地跟上,卻聽見弟弟真的在拉肚子。
  • 霍伊爾提出「碳的激發態」,使用的是「人擇原理」
    兩個人遇到的障礙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核反應進行到了比氦更重的元素的時候,只能形成不穩定的元素,氦核加上氫核給出的是不穩定的鋰5核,2個氦核合併給出的是不穩定的鈹8核,仿佛大自然已經謀劃好了阻止氦核變成較重的原子的唯一兩條路徑。對於霍伊爾來說,他需要找到一個由氦和成碳的路徑:碳——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碳12,原子核包含12個粒子——6個質子和6個中子。
  • IMDB全球票選NO.1,看極客「Rick 大爺」和他癲狂的「晚年生活」
    這個特輯叫「完全極客養成指南」,這麼多期之後相信大家多少對如何成為一名極客有了大概的了解。不過,成為極客然後呢?我們似乎還沒提到過然後,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度過一個具有極客精神的晚年生活。說到這,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各種黑科技的產品、人工智慧的輔助、醫治絕症……等等,不過這些和今天要說的「晚年生活」比起來未免有些稀鬆平常,太過小兒科。
  • 馬斯克: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矩陣模擬」中
    「這兩件事中的一件將會發生。因為我們存在著,所以我們很可能是處在模擬之中。」如果同是量子特性的,那我們通過量子加密就有可能實現「套娃」,把自己轉移到另一個模擬世界中,從而逃脫「造物主」的監控。 如果我們一直被監控,那理論上等我們的計算能力跟「造物主」相當,就有可能發現他們的蛛絲馬跡。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不同於同期「團員」出道即巔峰,在2018「沙雕元年」之後,開始強勢進軍影視圈的「沙雕」,不僅以超人氣成功單飛,還越來越強勁。劇研社統計發現這兩年主打「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也越來越多。從數量和口碑來看,2018年之後,「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數量增長迅猛。
  • 不只有「長鵝」,QQ 企鵝衍生品已經賣出了 8 個億
    雖然他們攻擊力高,咬人很痛,但他們蠢萌的走路姿勢和可愛的外表讓更多人忽略了這一點,被大量運用在電影、應用、漫畫中。或許是國內最年長社交應用的 QQ 在企鵝的「幫助」下也「駐顏有術」。21 歲的它已經比自己的原型帝企鵝要更長壽了,但 QQ 依然是最初的那個樣子。不過今天的它繫上了圍巾,表情更豐富,而呈現它的屏幕也變得更高清了。
  • 在知乎,已經沒有「社會化營銷」團隊了
    「在知乎,已經沒有「社會化營銷」團隊了,改為「內容營銷」團隊。」原生廣告,給用戶多一點點真誠去年3月19日,知乎在自己的日報平臺上刊出了廣告合作欄目——「這裡是廣告」,第一篇是《這裡是廣告·我們來聊聊你這輩子用過的那些電腦》,文風隨意毫無違和感,知友們一邊盤點著自己用過的電腦,一邊稱讚知乎發的「良心廣告」,其實背後的廣告主就是英特爾。
  • 不只是智能投研,「超對稱技術」想成為所有B端用戶的「外腦」
    大規模的量化知識圖譜:「超對稱技術」正在建立各行業的深度信息庫,其中包含30億個電商商品頁面,3000萬家在線店鋪,3000萬家外賣門店,1000萬視頻和直播數據,以及幾十億條的新聞和社交媒體數據。
  • 來自「無印良品」的白噪音,讓你體驗什麼是真正的「性冷淡」#...
    又到周五了,明天不上班。一定有不少人早已計劃好了周末晚上的各種活動了吧,工作一周給自己放鬆一下當然無可厚非,不過除了喝酒、聚餐、逛街、看電影……這些「動態」的放鬆方式以外,有沒有想過試試更「安靜」一些的放鬆方式,比如——聽聽白噪、放空腦袋……,這樣的方式也許會更有效些。
  • 「最美應用」我在7年後等著你:手遊界的「你的名字。」,推薦給需要...
    雖然遊戲製作方非要說這款遊戲的類型是「沒有戰鬥的貌似 RPG 的遊戲」,但是我個人更傾向於稱之為治癒系愛情+純劇情走向+偵探懸疑小說體遊戲。不知道你喜不喜歡看電影「你的名字」,如果你是喜歡的,那我想如果把「你的名字」改編成手遊你一定也會喜歡。而「我在7年後等著你」這款遊戲如果能改編成電影的話,我估計在劇情上可能是跟「你的名字」是不相上下的。
  • 「心理專欄」勇於面對死亡:在生活中踐行生死學 ⊙裴完花
    醫生的建議是,如果想弄清楚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就只能手術了,但是考慮到老人的年齡和他原來就有的其他疾病,又感覺真的不適合手術,所以大家很為難。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老人,試探著和老人談手術這個話題,他說:「我不想手術,對我的創傷太大,去年做的手術就傷了我的元氣了,感覺到現在也沒恢復過來,我很清楚,假如做手術的話,沒有任何意義,有可能就一直躺床上了,也沒有生活質量,還會連累你們所有人。
  • 米蘭科維奇循環從「假說」到「理論」​的百年浮沉
    他在入獄第一晚的日記中寫道:看守員非常友好,就像旅館接待了一位尊貴的客人,他為我預留了單獨的牢房。我感謝他的接待……坐在床上,我環顧四周,開始接受我新的社會身份。那個孤獨的房間,遠離塵世喧囂,簡直就是為科學研究量身定做……在我的手提箱裡,有我關於宇宙問題的筆記,也有紙和筆,我便開始寫作和計算。我停筆時已經深夜,環顧房間,突然很好奇我在哪裡。
  • 「我非常意外,簡直驚呆了!」科學家發現金星或存有生命
    今年9月14日,英國的卡迪夫大學的天文學教授格裡夫斯和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在金星強酸性的雲層中探測到磷化氫,這種氣體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生命跡象」近期,科學家們發表論文表示,在金星的雲層中發現了磷化氫(phosphine,分子式為PH 3)的蹤跡,並證實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