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說到孩子的語言發育,很多家長都會想到孩子小時候剛學會說話的場景。在老人的思想裡,貴人語遲,但是在現在人的認知裡,還是覺得孩子早說話,更聰明。那麼到底是老話對,還是現在思想對呢?
寶寶語言發育的「依仗」——布羅卡區
開心果媽媽之前做的是計算機行業,對於一個軟體而言,其後臺編碼是非常重要的。而寶寶的語言發育輸出,主要也是依仗於大腦中的「布羅卡區」。這布羅卡區,就如同這編碼一般。
有些孩子,早早兒地就會叫爸爸媽媽,不到2歲,說話便非常順溜,但有些孩子,到了2歲,可能還只會簡單地叫人。這其中的差距,主要就是布羅卡區在作祟。也引發了很多家長的思考,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早說話早聰明。
貴人語遲,還是早說話更聰明?腦科學中的「布羅卡區」告訴你答案
其實,從大腦中的布羅卡區來看,其決定著孩子語言發育的速度,孩子從牙牙學語,到成為一隻小百靈鳥,都歸功於布羅卡區。而孩子們語言發育速度的差異,也是源自於布羅卡區的發育速度。
簡單地說,開口早,那麼布羅卡區的發育速度,相對更早些。但是目前,並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布羅卡區的發育,和孩子的聰明程度掛鈎。
如果非說有點聯繫,那就是早說話的孩子,可能在語言上會更有優勢些。
在2011年的時候,就有一個關於言語發育的研究。那些說話比較晚的孩子,無論是在讀寫能力、注意力,又或者社交能力上,出現的問題相對說話早的孩子,要大一些。
總結:貴人語遲、早說話早聰明其實都不對,但是,更好地去開發寶寶腦部的布羅卡區,是有益無害的。
如何開發孩子大腦中的「布羅卡區」,讓孩子掌握更多語言的優勢?
1、嬰兒時期,即可開始語言刺激
刺激孩子的布羅卡區,絕不是等到孩子想要開口的時候再開始。其實,在寶寶出生後,清醒的時候,家人就可以和孩子多說話,雖然孩子此時還聽不懂,但是寶寶捕捉到這些聲音,其實就已經在刺激大腦的布羅卡區了。
2、簡單的話,反覆地說
想要對寶寶大腦的布羅卡區產生最大程度的刺激,最好的方式,便是在平時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多說一些簡單的話,並且反覆地說。這樣,孩子捕捉到的聲音簡單,而且多,產生的刺激會更為強烈。
3、誇張一點,吸引寶寶模仿
和寶寶朝夕相處的家長都知道,寶寶什麼樣的表情,是什麼意思。比如,寶寶「嗯嗯」了,就是想要拉便便。只是,家長此時不要直接去著手準備給孩子洗屁屁,而是要幫助寶寶說出來:「嗯嗯,我們家寶寶拉便便了是麼?」
家長不斷模仿寶寶,誇張一點也可以,然後將這件事情表達出來,這樣,寶寶也會逐漸地去模仿、去表達。
4、孩子會說後,鼓勵說、給他說、聽他說
寶寶指著碗要拿,家長不要直接拿給寶寶,而是問:「你要拿什麼?」這便是鼓勵說。
在寶寶逐漸會說話之後,家長該做的,便是鼓勵孩子說話,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並且,家長不要嫌棄孩子說的話聽不懂,請耐心聽他說,這很重要。
開心果媽媽寄語:
寶寶語言開發的速度,有兩種決定性因素,一個是先天性的發育速度,第二個,便是後天的刺激發育速度。作為家長,在這件事情上,還是需要多花些心思為好,避免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