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大數據 | 地球越變越暖,跑者越跑越慢?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跑者馬拉松完賽時間平均每年都以+6秒的速度變慢。

——文:酸柚 圖片:網絡

愛跑步的人在變多,參加馬拉松的跑者在變多,賽事也在數量和質量上逐年上升,但是海外運動媒體在聯合大數據機構進行統計分析之後,卻得出了一個意外的結果——跑者們在越跑越慢

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對2000年-2018年(下文的所有數據都是基於這一個樣本)間舉辦的30000多場馬拉松比賽,近1960萬個比賽成績樣本的統計分析之上。他們發現,跑者們每一年的平均完賽時間,整體上是呈下滑趨勢的

同時他們也分析得出結論,全球氣候變暖是影響跑者完賽成績變慢的關鍵因素。

調查人員顯示使用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相關數據,演算得出地球平均每年的氣溫要上升0.07華氏度(換算成攝氏度就更小了),雖然這個氣溫變化的數據看起來微小不值一提,但逐年累加之後,也在對地球——對在地球上奔跑的跑者們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跑者們或者是閱讀過相關的資料,或者是自己也有親身體驗,清楚地知道氣溫對於我們最終跑步結果的影響。會有一個適合跑馬拉松比賽的氣溫區間,但一旦氣溫高過了這個區間,氣溫越高天氣越熱,跑者的最終平均完賽成績也會越慢。數據表明,一場馬拉松比賽的成績,有30%可以與比賽日的氣溫直接掛鈎。

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全球變暖」還是「跑者速度變慢」都是一個趨勢,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也就是說看的是一個宏觀的整體形勢,而不是說每一年的平均氣溫都是比上一年高的,每一個跑者的馬拉松平均完賽成績都是比上一年慢的。

橫軸表示氣溫(華氏度),豎軸表示平均完賽時間

////////////////////////////

調查人員還在收集統計數據的過程中,發現了另外一個趨勢:在新千年以後,馬拉松賽事的數量爆炸式增長的同時,有越來越多在高溫天舉辦的賽事湧現。

2000-2018年的馬拉松在不同氣溫區間的佔比(單位:華氏度)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2000年,有超過90%的比賽是在50-59華氏度(換算下來是10-15攝氏度)的氣溫區間內舉辦的,但是到了2018年,這一區間內的賽事分布只有20%左右了,但在更高溫度,15-20攝氏度,甚至是20攝氏度以上氣溫區間內舉辦的比賽,佔比已經超過了一半。

這個數據雖然不能和「全球變暖」直接掛鈎,但是給了研究人員更多的「在高溫天氣下奔跑對完賽成績影響」的數據樣本參考,從另一個角度證實「氣溫越高,跑得越慢」的結論。

這張表概括了整一個大數據調查要給出的結論。

橫坐標代表的是年份,縱坐標是完賽時間,不同顏色的線則代表了在不同氣溫區間內舉辦的比賽,我們能很明顯地看出,不管是哪一個氣溫的區間,整體的完賽時間都呈一個往上走的趨勢,而氣溫越高,這最後的完賽時間也在變得越慢。

調研人員最後推斷出兩個具體的結論:

1.地球每變暖1華氏度(他們推算出地球平均每年變暖0.07華氏度),每個跑者的平均完賽時間就會平均增加1分25秒;

2.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跑者平均的馬拉松完賽時間每年都以+6秒的速度在增加。

為了進一步完善調查,調研人員又對幾個大型賽事的數據在分類後進行了分析,對他們的結果進行論證。

////////////////////////////

#芝加哥馬拉松 #

芝馬這些年比賽日的氣溫也是一直呈上升趨勢,在過去的18年時間(2000-2018)裡,芝馬比賽日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整整1度,而這期間的溫差也非常大,最熱的一場氣溫達到了27攝氏度(圖中顯示為80華氏度),最冷的一場氣溫只有約1.7攝氏度(圖中顯示為35華氏度)。

18年間芝加哥馬拉松的氣溫變化及趨勢圖

而這18年裡完賽時間和氣溫的關聯也同樣非常明顯,也是呈一個上升的趨勢。

橫軸為氣溫,豎軸為完賽時間

而如果我們把2000-2018的平均完賽時間標註出來,並且把這些點都用直線連起來,然後再通過氣溫變化的趨勢換算出估計平均完賽時間,會發現兩個趨勢變化大致上是重合的。

////////////////////////////

#倫敦馬拉松 #

在2000-2018年,倫敦馬拉松的比賽日氣溫分布的相對平均,基本上是在4.4攝氏度-15.6攝氏度(40-60華氏度)之間。

橫軸時間,豎軸氣溫(單位:華氏度)

儘管氣溫區間非常小,氣溫起伏變化並不是特別大,但完賽時間和氣溫的關係反而變得更加明顯,後者對前者產生了顯而易見的影響。

橫軸氣溫,豎軸完賽時間

圖上的每一個點代表著其中一年倫敦馬拉松的氣溫和完賽時間,然後他們也能得出一條正相關的上升趨勢線(氣溫越高,完賽時間越久)。

最後他們在把18年的實際完賽時間和根據氣溫預估的完賽時間放到同一張圖中,整體的變化趨勢依然是大致重合的。

////////////////////////////

#波士頓馬拉松 #

同理他們也對波士頓馬拉松做了同樣的數據統計以及圖表的描畫。2000年-2018年間這18年的比賽日氣溫變化還是比較大的。最熱一場氣溫有24度(75華氏度),最冷一場氣溫只有4.4度(40華氏度)。

鑑於波士頓馬拉松的參賽門檻巨高,跑者能力都屬上乘,但是精英跑者同樣也是會受到氣溫變化影響的凡人。

因為波馬參賽者水平都很高,所以他們把縱坐標完賽時間的區間縮小了,這樣也便於大家看到更明顯的變化。

結果趨勢圖顯示,越是能力強的,越是準備充分的跑者,他受到的氣溫影響就會越大。因為相對於這一群實力過人的跑者來說,完賽成績差10分鐘、15分鐘就已經是差之千裡了。

最後同樣是實際完賽時間和預計完賽時間的變化表,其重合程度甚至比倫馬、芝馬更高。

////////////////////////////

#柏林馬拉松 #

最後他們再對柏林馬拉松做一個分析。

從2000-2018年,柏林馬拉松平均的比賽日氣溫是下降的,但是整體氣溫變化趨勢並不大,在10攝氏度-21.1攝氏度之間。

但儘管氣溫變化在一個很小的區間,他們也依然能夠從上圖看出氣溫對倫馬參賽者所起的影響。

////////////////////////////

作為只是大數據樣本中的其中一個分母,跑者們對這微小精確的數據差異很難有感同身受,比如說很多跑者都感覺自己是在越跑越進步,越跑越快,根本難以對「跑者群體的馬拉松完賽時間正在處於一個變慢趨勢」有更深體會。

但是全球在變暖,跑者們應該能夠有體會,比如小編我就明顯感覺現在有了空調、有了冰箱,但夏天還是比小時候更熱;作為一個南方人,小編也發現現在的春、秋兩季不如以前那麼分明了,沒有感覺到有明顯的季節過渡,羽絨服脫下沒多久,就差不多可以穿短袖了,而且極端天氣也好像在變得更多。

也許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也能夠在環保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當然不是為了「不讓自己的馬拉松完賽時間變慢」,而是如何保護甚至優化我們現在生存的這個環境。

相關焦點

  • 地球越變越暖,跑者越跑越慢?
    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跑者馬拉松完賽時間平均每年都以+6秒的速度變慢。愛跑步的人在變多,參加馬拉松的跑者在變多,賽事也在數量和質量上逐年上升,但是海外運動媒體在聯合大數據機構進行統計分析之後,卻得出了一個意外的結果——跑者們在越跑越慢。
  • 《星際穿越》外星球一小時等於地球七年?我們跑的越快時間越慢?
    《星際穿越》外星球一小時等於地球七年?我們跑的越快時間越慢?這一小時和地球的一小時時長一樣,時間快慢感受一樣嗎?是什麼原因導致在這個星球一小時而地球已七年呢?按照影片裡Cooper沒有衰老,我想這一小時的時長和快慢感受應該和地球是一樣的。
  • 跑步,越跑越明白的4個道理!終於知道
    年紀越大,朋友似乎越來越多,但是能解心中孤獨的,唯有自己。每當孤獨,我就會去跑步。迎著風,奔跑向前,心中向陽,身體充滿了一股力量,就這樣一直跑下去。心情越是孤獨,就越跑得更久、更遠,直到一身痛快,跑完也真是一身暢快。堅持跑步,有時並不是真正在跑步,而是讓跑步一解心中憂愁。
  • 金光華李亞鶴:地球真的越轉越慢了嗎?
    原標題:金光華李亞鶴:地球真的越轉越慢了嗎? 地球自轉真的在變慢嗎?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貝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增加條紋,科學家通過古代貝殼的化石層數推算出,70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一年約370天,每天的時間約23小時。而現在每一天大約是24小時。
  • 愛因斯坦的這個小實驗,證明速度越快,時間流逝越慢
    ,其時間流逝就越慢。因為時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所以我們感知時間、記錄時間往往需要加入一個參照量,這個參照量就是物體運動,我們將地球自轉一圈視為一天,我們將地球公轉一圈視為一年,而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流逝就越慢這個定論又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 太陽到底是越變越大,還是越變越小?
    圖源:百度所以如果太陽不停地降低質量,那麼究竟為什麼它會越變越大呢?很簡單——這和它如何損失那些重量有關。那麼,雖然大部分損失的質量都是由於核聚變。(通過太陽風——太陽表面放射的離子組成的離子,使太陽大部分的質量流損失掉,但是對於這個問題而言並不重要)如果你問什麼是核聚變?
  • 為什麼越接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得越慢?
    或許我們以一個故事帶入:一隊科學家走進了金字塔,希望能破解一些古埃及的奧秘,他們在金字塔中停留了數日,等到他們走出金字塔時,卻發現周圍的時間好似變得不同了——他們在金字塔中的時間變慢了。以上並非科幻電影,它其實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廣義相對論要想知道為什麼越接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得越慢?
  • 地球只能越轉越慢?邏輯上如此,可事實上它的轉速卻在變快
    隨著物質不斷地凝聚,中心引力越來越大,隨之整片星雲物質的轉速也越來越大,而就在這高速旋轉和凝聚的過程中,太陽誕生了,而這片星雲物質中的一些邊角料則形成了太陽系的其它天體,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地球。現在我們明白了,地球的角動量沒有增加,但卻在被不斷偷竊,所以地球自然應該是越轉越慢了。邏輯上雖然如此,但事實似乎卻與邏輯相悖,事實上是地球的自轉速度一直在加快。地球轉得快還是轉得慢,與我們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地球轉速加快意味著一天越來越短了。
  • 電風扇越轉越慢原因
    隨著天氣變暖,電風扇又快該使用了如果你的電風扇越轉越慢那為什呢。:電容容量變小電風扇用久了以後,電容容量也會隨之變化降低,導致電機啟動轉矩變小,無法帶動負載。:解決方法: 電容容量變小,要更換新電容,可以拆下電容,換一個同型號的新的電容,建議選擇比原來的電容大20%的會有更好的轉動效果。
  • 4G網絡沒有被移動、聯通、電信「限速」,為啥網速卻越用越慢?
    4G網絡沒有被移動、聯通、電信「限速」,為啥網速卻越用越慢?可歸根結底,這一切終究是「猜測」,我們的使用的4G網絡,並沒有被移動、聯通、電信「限速」,那既然如此,為啥網速卻越用越慢?筆者列舉一組數據,大家應該就能明白,在2017年,中國4G用戶為7億,戶均行動網路接入流量為2.2GB,而現如今,中國4G用戶達到了13億,戶均行動網路接入流量為10GB。
  • 關於愛因斯坦的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全新解釋
    (這些以後文章中會慢慢解釋)速度越快時間變慢的理論從未被真正實證過,也不可能被實證。關於衛星原子鐘時間變慢的原因是因為地球引力(雖然前面文章中有論述,為了後來讀者不會混淆暫且繼續如此表述)話不多說,原子鐘的原理與原始擺鐘鐘錶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圓周運動或擺動,任何擺動和圓周運動都受到地球等力量制約,離地球越近引力越大,速率越快,海拔越高,引力越小,速率越慢。
  • 地球為什麼越轉越慢?
    如果地球自轉周期是穩定不變的,嚴格地每日旋轉一周,那麼計量時間的世界時單位1秒(即1/86400日)就是固定不變的。當地球自轉速度減慢,自轉周期變長時,也就意味著「一天」的時間就會變長。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地球的自轉速度在減慢。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教授蕭耐園說,大約100年後,地球上每天就要增加1.8毫秒(待考證)。那麼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地球確實越轉越慢呢?
  • 黑洞在吞噬物體時, 要怎樣理解因為引力越大, 時間流逝越慢?
    又因為引力越大,時間就流逝的越慢。那是不是"吞噬"只是表象,而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進入黑洞的物體時間過得太慢(幾乎是停止),而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等待物體離開黑洞呢?提到的核心是時間變慢,那就認為這是在廣義相對論(廣相afterhere)的框架下討論問題咯。首先,要做出澄清的是,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沒有引力的概念,我們感受到的引力是時空扭曲的體現。
  • 按這6個要求運動,讓你越跑越年輕
    1、不要跑太快由於中老年人的身體情況,不能和年輕人選擇同樣的標準,所以說我們在跑步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地慢下來。其實並沒有固定的數值,只要大家跑起來感覺輕鬆愉快,和旁邊的人聊天也不會感到胸悶即可。2、控制好跑步時間當年齡大了以後,我們的身體恢復能力相對年輕人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我們在跑步時,一定要控制好跑步的時間,通常在感覺身體微微出汗,雙腳有一些沉重的時候就要停止下來休息了。
  • 科技越進步,人的智商越退化!
    科技在不斷進步,人卻變的越來越愚蠢:物質越豐富,人的智商就會越蛻化;營養越豐富,人的生理功能就會越衰弱。娛樂工具越發達,人們內心就會越空虛;知識越唾手可得,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越差;隨著短視頻/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未來的絕大部分人,將徹底放棄了獨立思考能力,每天刷刷短視頻,看看直播,玩玩遊戲,充當社會的吃瓜群眾,他們的人生將被大數據算法徹底控制,算法能精準的拿捏人性,匹配每個人的需求
  • 這摩託車越跑越慢直至熄火,過段時間才能再啟動,啥毛病?
    昨天,一客戶推著輛A博士款125踏板摩託車來到我店,說不好啟動,跑不遠,讓我看看。稍作暖車,上路乘騎約3km,摩託車行駛正常,確認原車故障被排除。究其原因,應該是前一個維修工在為該車在保養燃油箱、清洗化油器和更換新進氣管等零件時,未清理乾淨配件,進氣管負壓接頭孔內有殘留細紗線未發現未清理導致堵塞。幹這行的都知道,現在的修理店遠未能達到整潔乾淨的程度,常常是配件共棉紗一地,油汙與塵土一色。
  • 為啥物體速度越快,時間相對越慢,超過光速,可以發生時光倒流?
    通俗易懂的講就是,當一個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時間過得越慢,物體等於光速的時候,時間可以靜止。物體速度超過了光速的時候,時間會發生倒流。很多人覺得這個是無稽之談,時間怎麼可能靜止呢?上帝對誰都是公平的,時間都是均勻的了,流失。但是相對於那個運動的物體來說,還真不是這樣一回事。
  • 為啥物體速度越快,時間相對越慢,超過光速,可以發生時光倒流?
    通俗易懂的講就是,當一個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時間過得越慢,物體等於光速的時候,時間可以靜止。物體速度超過了光速的時候,時間會發生倒流。很多人覺得這個是無稽之談,時間怎麼可能靜止呢?上帝對誰都是公平的,時間都是均勻的了,流失。但是相對於那個運動的物體來說,還真不是這樣一回事。
  • 2019年抑鬱症大數據報告:年齡越大,越容易抑鬱
    原標題:2019年抑鬱症大數據報告:年齡越大,越容易抑鬱 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
  • 為什麼地球離太陽越近越冷?海拔越高越冷?
    關於這個問題,退一步去思考其中的邏輯,似乎有點反直覺:為什麼越高,溫度越低呢?不是應該相反嗎?畢竟爬得越高,離太陽越近(儘管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距離)。這樣推理的話,海拔越高應該越熱嘛!但我們都知道山上反而要比山下冷,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說海拔和溫度的關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