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的鄰居,當然這是一個不簡單的鄰居,為什麼不簡單呢?月球的不簡單在於它對地球有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月球引力讓地球產生了公轉傾斜角,正是這個傾斜角度讓地球產生了四季變化,四季變化對物種多樣性的產生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個作用在於月球引力讓地球產生了潮汐作用,潮汐是平衡地球熱量的主要推動力,有了潮汐,地球熱帶地區的熱量才可以到達亞特帶、溫帶和寒帶,如果熱量無法平衡會導致熱的地區更熱,冷的地區更冷,地球宜居的地區會大大縮小;第三個作用就是月球為地球阻擋了無數隕石、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坑坑窪窪的隕石坑就是最好的證明,可以說沒有月球,可能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月球億萬年來一直為保護地球上的生命而默默地奉獻著。
地球和月球
月球受到人們的關注,除了它是地球鄰居以外,還有一點就是它有一面始終背向著地球,由於月球背面億萬年來沒有面向過地球,因此月球背面到底是什麼樣子,隱藏什麼秘密不得而知,同時也讓人產生各種遐想,有人猜測,月球很有可能是外星高等文明放置在地球附近的監視器,月球背面可能隱藏著外星人和外星基地,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月球正面和背面
自上世紀50年代航天技術興起的時候,人類就已經開始對月球背面進行探索,1959年前蘇聯月神3號探測器拍攝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1960年前蘇聯發布月球背面地圖,在這張月球背面地圖中對500個地貌特徵進行了命名;1962年,美國徘徊者4號探測器在月球實現硬著陸;1968年,執行阿波羅8號任務的太空人弗蘭克、吉姆與威廉親眼看到了月球背面,是地球第一批用肉眼觀測月球背面的人類;那時人類也嘗試希望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因為只有實現軟著陸才有可能對月球背面進行更加清晰完整的觀測,可是人類在始終無法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直到2019年1月3日這個目標才在中國航天人手中變為現實,因為這一天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實現軟著陸,創造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歷史。
嫦娥四號著陸地點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之後,對月球背面實施長達數個月的勘測和巡視,不僅拍攝到第一張月球全景高清照片,而且還傳回了很多關於月球背面的詳細數據,科學家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後,竟然發現月球背面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金屬物,通過計算,科學家發現這個金屬物位於月球背面地底下290公裡深的地方,總質量高達218萬億噸,橫切面為5-6萬平方公裡(這個發現由科學家發表在著名科學雜誌上),那麼這個金屬物到底是什麼呢?
科學家在月球背面發現的富含金屬的地區
對於這款龐大的金屬物體到底是什麼,科學家給出了三種猜測。
第一種猜測:月球內部是外星高等文明基地。一直流傳月球是空心的,內部是一個巨大的外星高等文明建造的基地,在月球內部隱藏著外星高等文明,這個高等文明可能來自於太陽系外,也可能誕生於太陽系內,而如今嫦娥四號發現的這個巨大金屬物就是一個證據,也就是說外星高等文明可能把自己隱藏在月球290公裡深的地下,這個深度讓人類望塵莫及,在地球上人類鑽探最深的深度僅有12公裡,還不到這個深度的24分之一,因此人類很難發現隱藏在月球背面地下的外星人和外星人基地,但是如今金屬物體的發現卻間接證明在月球內部可能存在一個外星高等文明基地。
月球內部想像圖
第二個猜測:這個巨大的金屬物是碰撞形成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月球可能誕生於45億年前,是由一顆巨大的星球(有火星那麼大)撞擊地球後誕生的,在這顆星球撞擊地球之後,月球發生碰撞的部分產生高溫而處於熔融狀態,之後由於冷卻不均勻導致某個區域富含金屬物質,於是就形成了這個巨大的金屬物體。
月球形成想像圖
第三種說法:小行星撞擊造成的。科學家猜測,在很久之前一顆富含鐵礦的小行星撞擊月球,由於撞擊產生高溫導致小行星表面融化,但是它的鐵質核心部分卻深入到月球內部,然後隨著時間推移,撞擊產生的洞由於高溫熔融狀態又慢慢回填,把這個小行星撞擊形成的洞又重新掩埋,於是就在月球內部形成了一個金屬物體的存在。
當然這些都是本人的推測,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和科學家依據,就當科幻小說看就行了,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