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埋著個大金屬疙瘩?

2021-01-11 解仁江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

原文作者:MAYA WEI-HAAS

翻譯:郭皓存

校對:牧夫校對組

編排:胡暖暖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2019/06/massve-blob-discovered-moon-surface/

這重量級的發現將有益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等巖質天體是如何形成的。

左圖:由LOLA(the Lunar Orbiter Laser Altimeter, 月球軌道鐳射測高儀)測繪的月球海拔偽色圖,黑色圈為南極-艾特肯盆地外圍邊界,白色虛線小圈為盆地中央低地範圍。

右圖:由GRAIL(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 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測繪的月球重力場偽色圖,參照半徑1748公裡,單位為毫伽(10^-3 釐米/秒平方)。和左圖一樣標示了南極-艾特肯盆地外圍(黑色圈)和盆地中央低地範圍(白色虛線小圈)。

2019.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科學家發現在月球的背面,一個神秘而巨大的不明物體埋在其表面之下。它的質量等同於一個五倍於夏威夷主島大小(也就是2.5倍海南島大小)的金屬疙瘩。

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GRL)的研究資料描述到,此物體位於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之下至少180英裡(290公裡)的地方。南極-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它橫跨2500公裡,深13公裡,是公認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撞擊盆地。它形成於40多億年前,當時月球熔化的表面剛剛冷卻硬化到此次撞擊可以在月球表面留下傷疤的程度。

此次的研究團隊結合了來自GRAIL(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 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也稱聖杯號)的重力數據和來自LRO(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地形數據。這些數據幫助科學家重新計算了撞擊盆地區域的殼層厚度和月幔層質量分布,發現了藏於地下的這一坨多餘質量。

這份研究的作者之一,貝勒大學的彼得·詹姆斯教授(Peter James)表示:這一坨不明物體很有可能和撞擊坑的形成有關,它可能是產生撞擊坑的天外來客僅存的金屬核。儘管藏於地下的多餘質量從表面看不出來,它對月球表面卻有著不小的影響。撞擊中心形成了一個蛋狀的「中央低地」,和周圍有著將近一公裡的斷層。

丹尼爾·莫裡亞蒂(Daniel Moriarty),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月球地質學家說:「這個發現對我們理解月球表面之下發生的事情非常有幫助。」

這是月球背面的地形偽色圖。暖色為高點,冷色為低點。虛線圓圈為多餘質量所在的地方。

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UNIVERSITY OF ARIZONA

南極-艾特肯盆地在過去就曾經因為它的構造和大小招攬過很多的目光。今年年初,嫦娥四號在盆地內的馮·卡門(Von Kármán)環形山成功著陸,並在盆地內發現了疑似來自月幔的巖石。《嫦娥四號:猜猜我在月亮上發現了啥?》

「它是太陽系中已知完好的撞擊坑中最大的一個。」詹姆斯說道。而新發現的不明物體使我們對它更為好奇。南極-艾特肯盆地和附近的南極區域是不少未來任務的潛在目標。

科學家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研究這一坨多餘質量了,以揭開撞擊坑形成的歷史,以及更深刻地理解月球和其他天體是如何隨時間演變的。

「作為一個撞擊事件模擬師,我已經等不及地想要基於他們的數據開始工作了。」布蘭登·詹森(Brandon Johnson),一位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說道。

重量級的發現

GRAIL的一對小型探測器——「退潮」(Ebb)和「漲潮」(Flow)一同於2011年發射升天。它們圍繞月球運轉了將近一年,精確記錄了月球重力場的變化。基於它們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得以製作了迄今解析度最高的月球重力場地圖。

這些數據反映了月球表面和內部的大致情況。比如說,一個地區的重力讀數高代表著那個地區的質量大,這通常代表那裡具有較高的地形或較密緻的巖石。而在GRAIL描繪的地圖中,可以發現南極-艾特肯盆地和其他大型撞擊坑有很明顯的不同。

其他大型撞擊坑在重力場地圖上會產生一種叫做「質量瘤」(mascons,取名來自mass concentrations的縮寫)的結構。由NASA的JPL實驗室在1968年發現,「質量瘤」在重力場地圖上看起來像是靶心——一圈高重力場讀數外面包著一圈低重力場讀數,外面再包著一圈高重力場讀數。這是低密度的月殼和高密度的月幔在受到衝擊時被重新排列導致的結果。

而南極-艾特肯盆地在重力場地圖上並沒有顯現出此特徵。為了要搞清楚月球表面之下到底是什麼情況導致了這一現象,科學家用了新的、更貼近自然系統的計算模型。模擬結果揭示了位於上月幔的這一高密度區域。

核心殘骸?

研究團隊提供了兩種可能性:它可能是形成於月表巖漿冷卻末期的緻密氧化物的殘骸。但科學家沒有理論可以說明為什麼它會剛好形成在盆地的底下。

「假如是這樣的話,它為什麼會偏偏選那裡形成呢?」詹姆斯問道。

另一種可能是它來自於一位古老的天外來客。這塊天外飛來的石頭很可能因為太大而在其形成初期產生層狀結構,導致它像很多行星一樣,有一個緻密的金屬核心,和一個巖質外殼。

在它「降臨」的那一天,強大的衝擊波先在月球上砸出一個深碗狀的撞擊坑,而它的金屬核心則嵌在坑的中心。但沒多久後,熔巖就重新把金屬核心覆蓋住,只在表面留下一些不明顯的線索證明它來過。

「我個人更願意相信這個說法。」詹姆斯說道。

詹森同意核心殘骸是比較可能的說法,他說:「底下有個物體是很有說服力的。當我讀到這個研究結果的時候,我滿腦子都在想我們如何基於這個結果更進一步,去理解這個反常質量的來源。」

加深好奇心

這一份新的研究除了揭示這一坨不明物體的存在以外,還幫助科學家重新描繪了盆地內緣的邊界。科學家發現他們之前低估了撞擊坑的尺寸。由於南極-艾特肯盆地和附近的南極區域是不少未來任務的潛在目標,增加對此區域的了解將會幫助未來任務更好地決定具體的任務細節。之前對撞擊坑邊界的估計使用的數據是來自於1994年發射的克萊門汀號(the Clementine mission),當時收集的數據並沒有覆蓋到撞擊坑南部的一小部分。而此次研究則基於LRO和GRAIL的完整數據,結果發現這個撞擊坑比之前估計的大了約65公裡。

科學界一直都對南極-艾特肯盆地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份研究更是加深了大家對它的好奇心。

「它如此的神秘」,西部大學行星科學與探索中心的莎拉·馬茲魯(Sara Mazrouei)說道。科學家希望可以在研究這一結構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其他天體的形成。

「我們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是由小天體碰撞形成的。」 馬茲魯說道。

在地球上,持續而強烈的板塊運動慢慢抹平了地球早期由撞擊導致的傷疤。但月球表面則忠實地記載了自太陽系誕生以來幾十億年的歷史,這其中就包含了此次撞擊坑事件。

馬茲魯說:「我們對它(指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形成過程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它無疑是當前的研究課題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責任編輯:郭皓存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人類的徵途,星球地平線之金星、地球、月球、火星、泰坦。

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關於月球的三個未解之謎:月球背面有何秘密,奇特金屬從何而來?
    月球上有外星人嗎,為什麼在月球上發現了本不應該出現的金屬,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之間有什麼巧妙的聯繫?千年以來,月球一直掛在40萬公裡外的太空,挑逗著所有仰望星空的人類,可即使如今美國已經有過登月行動,可月球這個神秘的星球,至今仍未揭開面紗。
  • 深290公裡,重達218萬億噸,月球背面發現的金屬物究竟是什麼?
    第一個作用是月球引力讓地球產生了公轉傾斜角,正是這個傾斜角度讓地球產生了四季變化,四季變化對物種多樣性的產生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個作用在於月球引力讓地球產生了潮汐作用,潮汐是平衡地球熱量的主要推動力,有了潮汐,地球熱帶地區的熱量才可以到達亞特帶、溫帶和寒帶,如果熱量無法平衡會導致熱的地區更熱,冷的地區更冷,地球宜居的地區會大大縮小;第三個作用就是月球為地球阻擋了無數隕石、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坑坑窪窪的隕石坑就是最好的證明
  •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作為太陽系中最為特殊的天體,月亮總是以一面面向地球,從來沒見過它的背面長什麼樣,這主要是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然而自人類登月成功以來,如今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了,但卻根本沒有月球背面的消息,這是為什麼?
  • 月球最大隕石坑發現大量未知物質,有5個夏威夷那麼大!
    月球的背面坑坑疤疤,同時也因為一直躲在地球視線後方而神秘感倍增,其中包含公認月球上最大、最古老且深度最深的隕石坑「南極─艾託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分析月球方面,NASA 的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GRAIL)於 2011~2012 年進入月球軌道,精確繪製月球重力場並判斷月球內部構造;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則於 2009 年發射升空,負責繪製全月面地形、以及尋找月球地下水冰存在的證據。
  • 嫦娥四號發現2100萬億噸稀有金屬,月球背面隱藏了多少秘密?
    導語:嫦娥四號發現2100萬億噸稀有金屬,月球背面隱藏了多少秘密?月球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注,早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就對月亮產生過無數的遐想,很多大文豪還曾留下過千古流傳的頌月佳句。不過畢竟古人沒有現代的科學技術,因此對於月球的探索也只能停留在肉眼觀測的階段。
  •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其實,月球背面並不是去不了,是因為目前人類所有的月球探測器都沒有在月球背面著陸,而且由於月球永遠只板著一張臉面對著地球,如果在月球背面將探測器放置在那的話,電磁波無法穿透直徑3400多公裡的月球,我們就得不到任何關於太空人的消息,探測器也會完全與地球失去聯繫,探測器的所有工作狀態都無法掌控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發現2100萬億噸金屬,哪裡來的?
    一直以來,從月球背面登陸都是人類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此次嫦娥四號不僅是要從月球背面登陸,更要承擔人類對月球背面的首次探索,藉此驗證關於月球背面一些理論的正確性。而在艾特肯盆地之中,藏著接近2100萬噸的異物,這些異物被證實為地下的金屬物質,深藏於地下300公裡,覆蓋的面積更達到了五萬多平方公裡。艾特肯盆地的存在,使得關於月球背面的科學理論得到了有利的證據支撐。
  •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
    一、 上個世紀50年代末,蘇聯和美國相繼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尤其是眾所周知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的首次登月,從那以後,人類對深空探測的渴望逐漸蓬勃並發展。
  • 嫦娥四號附近發現千萬億噸金屬異物,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
    地球與月球的位置是相對靜止的,正因如此,我們始終沒有辦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月球自轉與公轉的角速度相同,因此月球與地球的轉動速度一致,不論怎樣運動,地球無法捕捉月球背面的信息。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人們對月球背面一無所知。
  • 月球,為啥有個「背面」?
    她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請注意這裡的關鍵詞——月球背面。曾經無數次舉頭望明月的你,是否留意過,我們始終只能看到月亮有玉兔和月桂樹的那一面?沒錯,千百年來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另一面始終背對地球。問題來了,是誰把月球變成了雙面伊人?
  • 嫦娥四號附近發現千萬億噸金屬異物,月球背面到底隱藏什麼秘密?
    在人們沒有探究能力的古代,月球是記憶中可望不可及的存在,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月球與人類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地球與月球的位置是相對靜止的,正因如此,我們始終沒有辦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月球自轉與公轉的角速度相同,因此月球與地球的轉動速度一致,不論怎樣運動,地球無法捕捉月球背面的信息。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人們對月球背面一無所知。
  • 嫦娥四號附近發現千萬億噸金屬異物,月球背面到底隱藏什麼秘密?
    月球背面究竟隱藏著什麼?月球自轉與公轉的角速度相同,因此月球與地球的轉動速度一致,不論怎樣運動,地球無法捕捉月球背面的信息。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人們對月球背面一無所知。在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四號是第四顆人造衛星,它負責勘探月球的地質成分以及各種資源。嫦娥四號的登月位置在月球的背面,而這也是人類的月球探測器第一次到達月球的背面。嫦娥四號具體的登陸位置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
  • 科學家在月球背面發現神秘金屬物,重達218萬億噸,會是什麼?
    於是,開始有科學家提出,或許可以進行月球移民,讓月球變成人類的第二家園。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NASA成功登月之後,他們就準備在月球上建造基地了。而且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也近,同時,人類也已多次登月,月球也成為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人類最熟悉的星球了。
  • 月球背面有陽光嗎 ? 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子的
    月球正面人類都探索了好久了,背面似乎更加神秘一點,也有人好奇月球背面有什麼秘密,甚至也有人疑惑月球背面就是一片黑暗沒有陽光,下面一起看看吧。月球背面有陽光嗎    很多人對所謂的月球背面有誤解,認為既然是背面就沒有陽光的照射。實際上月球背面並不是黑暗的,其實和月球正面一樣,也是可以被太陽光照射到的,這是因為月球本身也在自轉中。
  • 登陸月球背面的背後支撐—新聞—科學網
    「嫦娥四號」著陸後,巡視器隨即進行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首次行走」足跡,成功開啟在月球背面的巡視探測任務。這一偉大壯舉背後也有著上海交通大學材料技術的應用與支撐,彰顯了上海交大科學家的智慧。
  •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這張影像是依據美國航天總署(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的數據所繪製,顯現出月球反面坑坑疤疤的樣子。
  • 月球背面的四個「黑痣」,到底是什麼?長知識了!
    文/濤聲依舊月球背面的四個「黑痣」,到底是什麼?長知識了!對於月球的探索,我們人類一直都在進行著,因為科技手段的逐漸發達,如今對於月的探測已經接近過半了,月球的另一面,幾乎被我們人類給探測了一個明白,但是對於月球暗面的探測,我們卻進展緩慢,因為月球奧秘的探測難度非常之大。
  • 人類看不到月球背面,探測器在背面失靈,月球上真有外星人基地?
    據科學家推算月球已圍繞地球轉了45億年了,但詭異的是它永遠只展示出它的正面,背後從來都不讓人看到,這不禁引起科學家的思索:月球的背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就已經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並從月球上帶回了月球樣品,從此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這才是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中國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因為這幾十年來有能力探測月球背面就只有美蘇兩個大國,可是美國不願意去探測月球背面,而願意探測月球背面前蘇聯探測技術又落後,因此導致在1959年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非常模糊。前蘇聯拍攝的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這張照片除了模糊以外,還有存在另外一個特徵,那就在這張照片中中出現了四個非常明顯的黑點,這四個黑點到底是什麼?
  • 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人類對月球背面這麼執著?
    當我們看到近地的那一半月亮被太陽照亮,形成半月形或新月形時,月球另一面也有一半同時被照亮著。而當我們看到新月時,月球背面則是大白天,而當我們看到月亮圓的時候,月球背面則是大晚上。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一個面的原因是一種被稱為「潮汐鎖定」的現象。月球大約每27天自轉一次,這相當於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它的旋轉速度就意味著當它繞地旋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月球面總會是大致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