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懸浮粒子,空中三維成像,能聽能摸!裸眼3D新可能

2021-01-17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來源:Nature

編譯:木槿、劉俊寰

在 1977 年上映的科幻經典《星球大戰》中,萊婭公主向盧克天行者和歐比旺發出了三維版求救影像。

作為三維成像最初的靈感,直到40年後的今天,人類的3D成像依然遠沒有達到當年喬治·盧卡斯想像的效果——逼真、實時、裸眼,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三維成像依然需要藉助特定的硬體工具,比如VR眼鏡、或者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才可以。

不過昨天,《自然》和《科學》同時在新聞版頭條報導的一項來自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有望讓科幻片中的裸眼3D變成現實。

新的研究採用了一種多模態聲阱顯示器(Multimodal acoustic trap display,MATD):利用超聲波揚聲器引導微小的粒子,可以同時傳送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種內容,並形成一個可以在空中改變形態的懸浮顯示器。

操控懸浮顆粒,空中成像,還能觸碰

半空中操控粒子變形態變換的背後其實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裝置,兩個由256個微型揚聲器組成的細長陣列通過超聲波來移動粒子。因為移動的速度過快,肉眼所見是幾釐米寬的不斷變化的3D圖像,在空中的展示效果就是一個快速變換的幾何圖形。

在報導中,主要研究員平山龍治(Ryuji Hirayama)通過幾個程序運行,就可以操作一系列懸浮顆粒,這些白色斑點可以跳躍起來,隨即靜止在空中。再次輕拍,斑點就變成了發光的蝴蝶形狀,在黑匣子中還在拍打翅膀。

丹尼爾·斯莫利實驗室裡的「蝴蝶」

為了證明這不是魔術,平山在英國布萊頓蘇塞克斯大學的同事迭戈·馬丁內斯·普拉森西亞(Diego Martinez Plasencia)還將手伸到了盒子裡。

《自然》稱,你甚至可以觸摸和聽到超聲波揚聲器引導微小的粒子產生震動和聲音。

更有趣的一點是,超聲波揚聲器不僅能產生圖像,還可以產生聲音和觸感。當你觸摸蝴蝶的時候,手指可能會感到顫抖。

在《自然》報導的另一個研究案例中,伴隨著皇后樂隊《We Will Rock You》的歌聲,空中出現了一張笑臉。

a. 用於測量顆粒的球形度和直徑的照相機裝置;b. 不同粒徑的最大線速度;c. 用不同的顆粒直徑產生的笑臉圖案。

值得注意的是,用於創建這些效果的大多數微粒都是現成的。在演示了所有的效果之後,平山切斷了電源,拍打著的蝴蝶和笑臉立刻消失了,形成它們的粒子在顯示器的底座上輕輕彈跳著。平山將這些粒子拾起,將其裝入盒子中,隨時準備在空氣中再度創造魔法。

追趕科幻的腳步:裸眼3D的新可能

「這令人興奮。」楊百翰大學的物理學家丹尼爾·斯莫利(Daniel Smalley) 在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候說道,他去年也公布了一項類似的技術,利用雷射繞過一小塊纖維素產生圖像。

斯莫利領導的電全息學小組致力於空間成像和全息投影領域的研究,Smalley表示,利用相同的粒子數和數據,他們團隊的圖像尺寸僅是薩塞克斯大學研究團隊的十分之一,但解析度要高 10 倍左右。

他還說道,目前為止,很少有物理學家相信可以利用聲音使粒子高速移動產生這樣的效果。今年8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物理學家福島達樹(Tatsuki fusimi)和合作者第一次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但是他們的粒子需要更長的時間描繪形狀,這意味著只有直徑小於1釐米的圖像才能看上去像單個連續的物體。

斯莫利說,蘇塞克斯團隊的工作讓他們相信,這些「不可能」的事情正在發生。

11月13日Nature上介紹的聲學裝置被視為容積顯示的3D圖像生成技術的最新例子,該技術與全息圖、虛擬實境和立體鏡等技術有著根本的不同。這些更為熟悉的方法使用的是光學相關知識創造出深度錯覺,對象可以是真人大小也可以是真實照片。

但是全息圖只能從特定角度看到,虛擬實境和立體鏡需要戴上相關設備,相同之處大概是,長時間地利用這些技術進行觀看,都將導致眼睛疲勞。

相比之下,自由空間體積顯示器(Free-space volumetric displays)利用的是雷射、電場、霧投影等方法,產生的是真正的3D圖像,觀眾可以從任何有利位置看到。如此看來,這或許是最接近於1977年電影《星球大戰》中萊婭公主發出求救時使用的成像方式。

事實上,對空間體積顯示器的研究歷史比《星球大戰》要早得多。

相比較於全息圖而言,空間體積顯示器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需要的計算能力要少很多。斯莫利說,儘管經過了幾十年努力,自由空間體積顯示器仍然局限於小而糙的圖紙上,而且它們很難在商業上起步。

儘管如此,他仍然希望把包括聲懸浮在內的更為實用的技術進行結合,這也有助於空間體積顯示器的落地商用,它既可以被用於實習醫生詳細的交互式模型中,也可以使人們能夠與以3方式呈現的遠親進行聊天。

薩塞克斯團隊的聲學方法或許用不了很長時間就能走出實驗室,斯莫利說, 「我敢打賭,這項技術的商業化進度會快於我們研究的許多其它技術。」

燈光和聲音的魔術

市面上已有的三維顯示器通常是通過製作2D圖像和3D圖像來工作。例如,Voxon VX1可以將光子投射到到屏幕上,屏幕上的光子上下快速振動。

2006年,日本川崎Burton公司的執行長木村秀井首次嘗試將圖像直接繪製到三維空間上。木村秀井和合作者們開發了一項技術,該技術利用雷射將電子從空氣分子上擊落,使其發光。通過高速移動雷射的焦點,他們可以製造出發光的等離子體,形成一個粗糙的圖像。

木村說:「不需要任何東西,我們可以直接在空中創建3D圖像。」他設想使用這種技術廣播緊急信息,或者在體育賽事的球場上方投射3D用以重播回顧。

日本筑波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和藝術家奧奇一(Yoichi Ochiai)說,等離子體技術產生相對穩定的圖像,但是它也有一些限制,比如解析度低,一次雷射衝擊等於圖像中的一個點,而且雷射強度太大,可能會有燒傷的風險。

2016年,奧奇一的研究小組採用了等離子體技術,實現了利用低能量、短脈衝的雷射製作能夠安全接觸的圖像。

由於直徑只有幾毫米,產生的圖像比木村小組的要小得多。但是通過使用頻率更高的雷射和調製器將光束形成多個焦點,團隊可以將解析度提高到木村團隊的10-200倍。如此,他們有能力創造更複雜的圖像,如針頭大小的仙女。

聲學3D顯示器的靈感來自於20世紀60年代的電視連續劇《星際迷航》。受到電視劇中牽引光束的啟發,在2012年,研究小組負責人斯裡拉姆·薩勃拉曼尼亞(Sriram Subramanian)開創了利用聲波製造高壓點的先河,這些高壓點可以捕捉和移動小物體。

但直到2018年平山的到來,研究小組才找到了利用聲音創造圖像的方法。

立體顯示器中的地球儀。這張照片的曝光時間為0.025-20秒,只有在0.1秒內繪製的圖像在人眼看來才是連續的。

為了呈現實體照片,一個粒子需要在不到0.1秒的時間裡創建每個圖像幀。到目前為止,聲懸浮一直傾向於儘可能保持物體的穩定狀態,從一個穩定點到另一個穩定點,運動以停止-開始的方式相對緩慢。

平山的創新之處在於讓粒子在靜止前分開它們,然後使用專門為計算而設計的硬體來計算每一個新的目標點。這意味著研究小組能夠以每秒鐘40,000次的頻率改變領域焦點。

平山說,當一個2毫米寬的粒子穿過幾釐米的空間時,速度可以達到每秒8.75米,看起來就像隱形傳送。而當粒子運動時,一個快速變化的LED會使其沐浴在光線中,從而產生顏色。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可以在空中盤旋的虛擬蝴蝶。

但蘇塞克斯技術有一個缺點,揚聲器被限制在了顯示器的兩側,這也限制了觀看者與顯示器互動的能力和尺寸大小。但是隨著硬體的升級,薩勃拉曼尼亞說,可以使用一種不同的聲波,使得揚聲器能僅在一側就能產生圖像。

研究人員還在努力提高他們對粒子如何對作用在其上的力作出反應的理解,這使得他們能夠更快移動粒子,通過同時懸浮多個粒子來繪製更複雜的圖像,並且更加緊密地整合視覺和觸覺。在目前的設置中,觸覺和圖像並不完全出現在完全相同的位置,因為創建它們所需的場可能會相互幹擾。

奧奇一的團隊找到了一種方法,通過觸覺反饋的聲場和用於在等離子體中繪製微小圖像的雷射結合觸覺和視覺,而且這兩個場互不幹擾。目前研究小組已經用這種方法在空中畫出了盲點。

創造面對面的遠程臨場感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從事3D顯示設備的王瓊華表示:任何3D顯示器都會被拿來與《星球大戰》的全息圖相比較,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慣例。蘇塞克斯的技術使得圖像比以前的方法更大,還結合了聲音,這更接近於再現的效果,但是這些照片還遠遠達不到真實。

她說,要實現《星球大戰》中的全息效果,可能還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但是英國德比大學專門研究3D技術的物理學家Barry Blundell告誡人們,「不應該試圖用懸浮體顯示技術來創造更豐富、更真實的圖像,就好比,沒人會把看雕塑和看繪畫相比較」。同時他補充道,「與全息圖像競爭只會讓該技術走向商業化的死胡同,這種顯示技術最好應用在其他媒體不可能呈現、同時又不需要大量細節的場景,例如用以顯示複雜的3D運動。」

斯莫利說,這一技術的交互感很具有啟發性。例如,正在接受培訓的外科醫生可能會使用這種顯示技術來模擬訓練。當有了一百萬個移動的粒子,「你就可以擁有一張無實體的臉,就能體會到面對面的遠程臨場感」。

他說,與虛擬實境相比,能在空間中創造人的化身,這樣的臨場感無疑是更強的。

在蘇塞克斯實驗室,要達到百萬粒子級別的的顯示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該小組的方法是否可以達到如此效果,只有時間會證明。

相關焦點

  • 裸眼3D新突破:聲音驅動,空中立體成像,能看能聽還能摸
    >和3.75 m/s,其對粒子的操控能力要遠優於此前展示的其他光學或聲學方法的性能。Sussex) 在半空中變形的背後,其實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設置:在懸浮的顆粒上下有兩個由 256 個微型揚聲器組成的細長陣列,其通過產生超聲波來完成對粒子的移動控制。因為其移動速度十分快,以至於肉眼所能看到的就是一幅直徑只有幾釐米、不斷演變的 3D 圖像。它在空中被直接繪製出來,就像用高速蝕刻機進行素描一樣。
  • 能看能聽還能摸,這才是真正的裸眼 3D
    薩塞克斯大學的學者們開發出了一種全息圖顯示器,可以讓你直接用肉眼在同一時間看到、聽到、感覺到 3D 圖像,它可能最貼近我們想像中的「裸眼 3D」。在實驗展示的畫面裡,一隻立體的彩色蝴蝶,正完全懸浮在空中,微微抖動翅膀。▲研究中顯示的抽象蝴蝶。
  • 3D全息投影、裸眼3D以及VR各自的區別
    3D全息投影也稱為虛擬成像技術,是一種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來記錄和再現物體真實3D圖像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不僅能產生立體空中幻覺,還能使幻像與表演者互動,共同完成表演,產生震撼的表演效果。3d全息投影技術裸眼3D是一種三維圖形,裸眼3D使用戶無需戴3D眼鏡就能看到3D圖片。
  • 裸眼3D、懸浮式全息投影,製造空中旋轉的視覺幻象!
    由LED及旋轉葉片投影機組成,當葉片旋轉時,便可以製造出有物體在空中旋轉的視覺幻象。全面打破傳統全息設備正、倒金字塔的框架束縛,真正做到裸眼3D的空氣成像效果,使立體的3D影像躍 ... ...3D懸浮式全息廣告機這款設備由LED及旋轉葉片投影機組成,當葉片旋轉時,便可以製造出有物體在空中旋轉的視覺幻象。全面打破傳統全息設備正、倒金字塔的框架束縛,真正做到裸眼3D的空氣成像效果,使立體的3D影像躍然眼前。
  • 裸眼3D成像原理,教大家正確觀看3D宅舞!
    裸眼3D成像原理按照以往慣例,先給大家科普一下裸眼3D視頻的成像原理。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即三維圖形的意思。裸眼3D,通俗點說,就是讓用戶不藉助任何外部設備,僅憑肉眼將平面二維圖片或視頻看出三維立體的效果。
  • 我校桑新柱教授團隊「離屏空間懸浮裸眼3D光場顯示」科研成果亮相...
    平行宇宙科幻展、科技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展、科幻藝術展三大主題展覽向公眾開放。我校桑新柱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離屏空間懸浮裸眼3D光場顯示」應邀參加了科技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展,引起廣大觀眾的興趣和關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懷進鵬、北京市長陳吉寧、市科委主任許強等蒞臨參觀,讚賞創新性強、呈現效果好、把科幻變為現實。
  • 全新三維成像技術:我們離科幻故事裡的立體投影又近了一步
    編譯 | 施懌審校 | 吳非《星球大戰》系列科幻電影中的三維投影裝置。來源:Lucasfilm Ltd我們還沒有會飛的汽車、腦機接口和能與人對話的人工智慧,不過,一項更為經典的科幻技術已經近在咫尺:科學家最新研發的雷射粒子系統投射出了自由漂浮在空中的三維影像。
  • 裸眼3D,讓醫學影像更立體
    裸眼3D,就是在不需要任何輔助設備的情況下,用人眼直接獲得具有空間、深度的逼真立體影像。早在100多年前,人們便用光柵或透鏡的方式將影像分別投影到空中。但這種方式存在一些局限,因為它形成的圖像並不是完整的信息,只是讓人產生視覺上的視差,通過這種視差合成為三維的影像。
  • 美科學家造出空中「聲波瓶」
    原標題:美科學家造出空中「聲波瓶」   科技日報訊 美國能源部(DOE)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新開發出一種在空中製造這一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包括超聲波成像與治療、聲學隱形、懸浮與粒子操控等。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聲波跟光波類似,都是沿一條直線傳播,但其路徑會由於反射、衍射或折射而彎曲。超聲醫學成像、材料檢測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比如超材料就是一種能讓聲波、光波彎曲的人造納米結構,但這些材料本身的性質限制了它們的應用,尤其在生物學方面。
  • 科技之謎:人能懸浮在空中嗎?
    航天員:靠什麼懸浮在太空?  普通物體和動物由於自身的重力作用,若不藉助外力不可能自由飄浮在空中。但是有一種例外,太空人在太空中體驗過失重的感覺,可以懸浮在空中。太空人搭乘的太空飛行器,運動軌跡處在兩個天體的引力平衡點上,比如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互相抵消,這時太空飛行器就處在失重環境中,重力為零,人自然就能飄起來了。
  • 裸眼3D與全息投影技術簡介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圖形。在計算機裡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裡顯示三維圖形。
  • 3d全息投影原理_3d全息投影視頻 - CSDN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 裸眼3D大揭秘!這些圖片你能看出神奇的3D效果嗎?
    去年11月的時候,深圳的林先生參加了高交會,第一次接觸到了所謂的「裸眼3D」產品。那是一張薄薄的裸視三維智慧膜,貼在手機上,就能將普通的2D手機一秒升級為3D手機,無需佩戴任何輔助設備,裸眼即可觀看3D電影,讓他大受震撼。
  • 裸眼3D全息投影
    這對於不戴眼鏡的觀眾還好,但是對於已經戴有眼鏡的觀影者而言可能還是不太友好,在近視眼鏡外再套上一層,鼻梁真是遭了不小的罪。因此,裸眼3D全息投影技術的發展則讓人類擺脫了立體眼鏡的束縛。3D全息投影技術是通過在照相膠片或幹版上記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分布再現物體三維圖像的技術,全息技術通過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或透射)的光波中全部信息
  • 科學家利用聲懸浮成功控制物體三維移動
    【PConline 3D列印資訊】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已經掌握了使事物在聲懸浮空間中移動的能力,而這個不可思議的「空中通道」應該是人類利用聲波來實現如此壯舉的第一個實例。聲懸浮的研究已非新概念,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在空氣中利用聲波控制水滴上下升降並且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但也只是在一個固定軸心水平移動粒子,而且僅能上升或下降。
  • 迷你世界:玩家自製會飛的城堡,空中永久懸浮,萌新也能精準操控
    而下面一位玩家卻在不利用最新的機械飛行道具情況下,成功的打造出可以飛行高山湖泊,還能永久在空中懸浮的城堡。玩家之所以沒有採用機械車間,是因為飛機雖然快,但無法在空中懸浮欣賞風景,而自製的飛行城堡可以隨時停留隨時在空中休息,遠離地面危險的野怪。
  •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詳解
    引言  眾所周知,現實世界是一個三維空間,除去時間這一維度,現實世界是由長度、寬度和高度三個維度組成,我們每天就生活在這個三維世界中,而現有的顯示設備大多數都只能顯示二維信息,並不能帶給人真實的三維感覺。
  • 為何裸眼也能看三維立體影像呢?
                             1為何裸眼也能看三維立體影像呢?
  •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使物體懸浮空中
    科學家們在新的一年裡依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如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者就為我們呈現了這個超酷的物體懸浮演示:細小的水珠浮在空中,然後以完美的形狀環繞滑行;
  • 裸眼全息投影價格_南京銀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全息投影價格,南京銀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銀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廣東銀虎的分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觸摸設備、全息投影、軟體開發、片源製作綜合性源頭廠家服務性質公司。 盟雲全息將依託全球領先的全息投影光場顯示技術和雲平臺,以裸眼,高視覺仿真、全時空、全地域的特徵,一舉解決大行業痛點,呈現給用戶無比震撼全息影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