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能聽還能摸,這才是真正的裸眼 3D

2020-11-24 愛範兒

裸眼 3D,一種不用戴設備就能看到立體圖像的技術。

回想一下你記憶中的裸眼 3D:

80 後可能想到了《星球大戰》裡萊婭公主在一道藍光裡發出了 3D 版的求救信號。

90 後可能想到了斯塔克用全息投影和觸控技術做出了鋼鐵俠的盔甲。

00 後可能想到《蜘蛛俠》裡神秘客用全息幻境迷惑了所有人的眼睛。

雖然電影就像一場夢,但這個夢現在離我們更近了一步。

薩塞克斯大學的學者們開發出了一種全息圖顯示器,可以讓你直接用肉眼在同一時間看到、聽到、感覺到 3D 圖像,它可能最貼近我們想像中的「裸眼 3D」。

在實驗展示的畫面裡,一隻立體的彩色蝴蝶,正完全懸浮在空中,微微抖動翅膀。

▲研究中顯示的抽象蝴蝶。圖片來自:薩塞克斯大學

雖然現在還只能展示一些簡單的畫面,但項目負責人 Sri Subramanian 表示:

它將能置於任何顯示方法之上,讓我們比以往更接近「終極顯示」。

能看,能聽,還能摸

什麼技術能共同激發起視覺、聽覺、觸覺?—— 聲懸浮。

聲懸浮,即利用聲波振動來懸空操控微小的物體。1940 年以來,科學家們開始研究聲懸浮的概念。

▲ 第一個可以對粒子施加力以使其懸浮和操縱的聲全息圖。圖片來自:Asier Marzo,Bruce Drinkwater 和 Sriram Subramanian2015

過去 10 年間,這項技術得到了很大提升,聲學系統現在已經能像聲波牽引光束一樣推拉小顆粒,那麼這些小顆粒,就能在我們的視線裡進行「3D 列印」,形成我們想看的物體,還能 360 度顯示。

這和以往的全息技術完全不同。

這項新技術不僅完全拋棄了屏幕,也無需眼鏡或其它儀器來輔助,而是直接在你的眼皮底下呈現。它還不再限於特定觀看者,大家都能一起融入這個虛擬世界。

▲ 圖片來自:Holovect

研究人員把這次的全息設備稱為 「多模態聲阱顯示器」(Multimodal acoustic trap display,後續簡稱 MATD)。

實驗其實很簡單。

他們製作了一個 10cm 長的盒子,頂部和底部有 512 個微型揚聲器陣列,當這些揚聲器發出超聲波,就能通過空氣中的震動,用編程操控著比芝麻還小的塑料顆粒。

然後他們使用紅、綠、藍三色的光照射這些懸浮著的顆粒,就可以控制光的顏色。

這項技術並不是初來乍到,這次的突破就在於它「更快更持久」。

快的地方在於,它能讓其中的粒子以每秒近 9 米的速度垂直滑動、每秒 3.75 米的速度水平滑動,這種粒子處理能力優於迄今為止展示出來的其它光學或聲學方法。去年類似蘇塞克斯大學研究的新系統中,粒子每秒移動才不到一米。所以 MATD 的顯示效果也會優化很多。

持久的地方在於,因其極快的速度,它能讓人完全忽視裡面運動的顆粒,而是只感知到其中連續的、不斷演變的圖像,從而帶來視覺的持久性。

除了被看見,它還能被聽見。

通過控制多個揚聲器陣列,該系統可以產生能被人耳聽見的「噪音」,然後就可以生成一些有趣的音效。

MATD 的共同創始人 Diego Martinez Plasencia 博士說:

即使我們聽不到超聲波,但它仍然是一種機械波,能通過空氣傳遞能量。當我們聚焦這種能量時,就可以產生音頻刺激你的耳朵。

超聲波也是它能讓人有真實觸感的原因。

當揚聲器把振動集中在一個點上,你的手輕觸上去,就能擁有「反彈」的感覺,譬如摸到那隻展示中的蝴蝶,手指就會感到顫抖。未來這也能為人們與 3D 圖像的互動帶來更多的觸覺反饋。

研究人員多次演示了這個「神奇」的過程:

他們讓一個笑臉隨著《We Will Rock You》漸漸變亮;他們通過幾個運行程序,來操作空氣中的懸浮顆粒;他們創建了一個視聽倒數計時器,用戶可以直接點擊全息顯示器來啟動和停止 —— 聽覺、觸覺,都隨著視覺顯示開始層層疊疊一起出現。

當我們「裸視」後,我們可以幹什麼

當 3D 圖像不再只是可以觀賞的內容,當這些內容與真實物體越來越相似,當觀看者能一起參與其中並與之互動,這種「全感知」,就是 MATD 比起其它全息技術最獨特的優勢。

你可能很容易想到《黑鏡》裡的場景 —— 某天醒來後,你想要 3D 投影出來的人會 360 度立體呈現,笑著跟你說早安。你們或許能擁抱一下,或許還不能,但當你走出家門,他(她)至少能轉身和你告別。

▲ 圖片來自:《黑鏡》,僅為示意圖

只是「全感知」暫時還無法實現,目前這種對 3D 運動的呈現、帶來觸感的交互技術,其實更適合作為可視化工具來使用。

研究團隊表示,它對從事生物醫學,設計或建築工作的專業人員來說會有很大的幫助。譬如外科醫生用它來實習訓練,操作把導管穿過心臟血管等。

楊百翰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副教授 Daniel Smalley 說道:

如果有一百萬個可移動的粒子,甚至可以創造出一個脫離實體的臉,進行遠程的面對面交互。

▲ Daniel Smalley

項目負責人 Sri Subramanian 指出,它不需要接觸物體就能操控物體的功能,還能在實驗室中混合化學物質而不汙染化學物質,進行精準的藥物或晶片等實驗。

放大來看,可視化空中數據,也會是我們可以期待的一環。Daniel Smalley 認為通過 3D 視圖來呈現出太空垃圾如何分布,能夠指導太空人更直觀地避免宇宙中的碰撞。

畢竟現在有兩萬個以上大於 10cm 的碎片,正以每小時約 36000 公裡的平均速度在地球上空飛行。這些碎片對新衛星的發送和太空人的太空任務會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圖片來自:NASA

雖然這其中需要用到多種技術,但「聲懸浮」的商業化也沒我們想的那麼困難和科幻。

研究人員表示 MATD 是通過低成本和可商購的硬體組建的,所以價格不是很高,任何人都有機會在未來創建一個。

當然了,專用的硬體肯定還是會帶來更好的性能,就像蜘蛛俠穿上鋼鐵俠給他的戰衣就變成了「戰鬥機」一樣。

新的裸眼 3D 離我們還有多遠?

儘管市面上已經湧現很多產生 3D 圖像的設備,但各方面還不太令人滿意。

電視和電影屏幕可以通過 3D 眼鏡看 3D 圖像,但不能進行交互;舞臺上的全息圖只能從特定角度觀看;虛擬實境和立體透鏡都要戴設備,但這些設備要不就是太重,要不就是不好用,相對來說輕和好的,價格又不親民。

▲圖片來自:Unsplash

少數無需設備而實現「裸眼 3D」的技術,比如雷射、電場、霧投影等,要不是硬體複雜,或者展示圖像解析度不夠,要不就是缺乏標準化的用戶交互模式。

儘管前年出現過一個可以讓我們直接手動交互的 3D 顯示器 Holoplayer One,但還只限於讓開發人員去探索如何有效使用 3D 界面。

所以我們經常上一秒被科幻片驚豔,下一秒就被現實打回原形。

▲圖片來自:Unsplash

不過因為 MATD 的出現,虛擬實境似乎又呈現出了它激進而可信的一面。

只是,在這個新技術進入我們的家門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MATD 當前還只在實驗室完成了驗證,只能顯示簡單的圖形,如笑臉、蝴蝶環形節、小型金字塔,相對複雜的就是可以旋轉的地球儀。

如果要呈現真實地球周圍的衛星以及更詳細的圖像,則還需要讓粒子以難以想像的高速來運動,因為「粒子的速度決定了可以顯示的圖形的大小和複雜程度」。

當你和 MATD 進行交互時,可能也很難確保 MATD 能進行準確的觸覺反饋。當前觸覺反饋和圖像還不能完全重合,兩者會形成互相干擾的場。

觸覺和聲音的同步也遇到了這個難題。隨著越來越多超聲發生器被用於產生聲音或反饋,研究人員還發現顆粒響應會變慢,速度降低了近一半。

另外,對於是否考慮讓這項「裸眼 3D」技術真正商業化,研究員 Asier Marzo 說道:

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分析、更多的模擬,查看它在人們在家中可以創造什麼,以及顯示擬真圖像到底具有什麼實用價值。

▲ 圖片來自:Interestingengineering

所以總的來說,「裸眼 3D」目前仍處於一個初級的、不成熟的階段,還有很多改進和可供發揮的空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教授王瓊華,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裸眼 3D 顯示技術,他表示:

薩塞克斯大學的技術比以前類似的方法能創造出更大的圖像,並結合了聲音,這使得人們離重現(全息圖像)更近了。但這些圖像的尺寸仍然很小,也遠非真實。

他認為要創造出《星球大戰》裡的那種 3D 圖像,或許還需要 1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薩塞克斯團隊目前還在通過使用更多粒子、更先進的控制技術、功能更強大的超聲波揚聲器,來實現更響亮的音頻,以及更複雜、更真實的觸覺反饋。

即使一切還剛開端,但這也意味著我們正可見地接近這個未來。

誰知道今天這隻蝴蝶明天會不會扇出一片風暴?

相關焦點

  • 裸眼3D新突破:聲音驅動,空中立體成像,能看能聽還能摸
    科學家一直在追求的目標,就是不需要輔助工具、不需要特殊角度、不限於特定觀看者,實現真正的裸眼 3D。相比之下,使用雷射、電場、霧投影或其他方法來創建真正的 3D 圖像,可以讓人憑肉眼從任何角度都能看到。 研究人員設計的這個系統以聲學方式捕獲粒子,並在快速掃描顯示體積時用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對粒子進行照射,以控制其顯示的顏色。
  • 操控懸浮粒子,空中三維成像,能聽能摸!裸眼3D新可能
    作為三維成像最初的靈感,直到40年後的今天,人類的3D成像依然遠沒有達到當年喬治·盧卡斯想像的效果——逼真、實時、裸眼,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三維成像依然需要藉助特定的硬體工具,比如VR眼鏡、或者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才可以。不過昨天,《自然》和《科學》同時在新聞版頭條報導的一項來自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有望讓科幻片中的裸眼3D變成現實。
  • 3D全息投影、裸眼3D以及VR各自的區別
    全息投影技術不僅能產生立體空中幻覺,還能使幻像與表演者互動,共同完成表演,產生震撼的表演效果。3d全息投影技術裸眼3D是一種三維圖形,裸眼3D使用戶無需戴3D眼鏡就能看到3D圖片。裸眼3dVR是虛擬實境,也稱為虛擬仿真。
  • 3D全息投影實現裸眼3D時代,這才是未來的樣子
    科幻電影相信大家不少看吧,電影裡的主人公不僅能在關鍵時刻拯救國家拯救地球,背後更是一個鑽研於科研技術的人,擁有不少亮眼的黑科技更是不在話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科幻電影的主人公擁有哪些神奇的黑科技吧。AI技術人工智慧科幻電影裡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工智慧了,2014年裡的《星際穿越》出現了3個特別厲害的機器人,其實就是現在非常火熱的人工智慧,在這3個機器人力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塔斯。
  • B站首個真人3D舞蹈視頻發布:裸眼就能看
    7月31日,有兩名UP主在B站上傳了首個真人3D舞蹈視頻,在手機上就能實現裸眼3D效果。這部視頻提供了真人3D正片、還提供了適用於VR眼鏡版全款3D版,以及2D版本,大家根據自己的設備選擇不同片源。
  • 裸眼3D大揭秘!這些圖片你能看出神奇的3D效果嗎?
    去年11月的時候,深圳的林先生參加了高交會,第一次接觸到了所謂的「裸眼3D」產品。那是一張薄薄的裸視三維智慧膜,貼在手機上,就能將普通的2D手機一秒升級為3D手機,無需佩戴任何輔助設備,裸眼即可觀看3D電影,讓他大受震撼。
  • 【安防百科】裸眼也能看3D的這些技術你知道嗎?
    裸眼3D:光屏障式(Barrier)技術  光屏障式3D技術也被稱為視差屏障或視差障柵技術,其原理和偏振式3D較為類似,是由夏普歐洲實驗室的工程師十餘年的研究成功。光屏障式3D產品與既有的LCD液晶工藝兼容,因此在量產性和成本上較具優勢,但採用此種技術的產品影像解析度和亮度會下降。
  • 論壇: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裸眼3d屏做不大
    作者:timely論壇原帖:點此查看  各種類型的裸眼3d屏,不管它用的什麼原理,根本的本質就是讓送入2隻眼睛的畫面不一樣
  • 為何裸眼也能看三維立體影像呢?
                             1為何裸眼也能看三維立體影像呢?
  • 裸眼3D全息投影
    這對於不戴眼鏡的觀眾還好,但是對於已經戴有眼鏡的觀影者而言可能還是不太友好,在近視眼鏡外再套上一層,鼻梁真是遭了不小的罪。因此,裸眼3D全息投影技術的發展則讓人類擺脫了立體眼鏡的束縛。這就是3D全息投影技術的原理。常見的3D全息成像分為:180°、270°和360°。
  • 不,更厲害的能達到裸眼3D效果
    擬態(Mimicry)是生物學中的一門重要課題,細分的話可以分為很多種,像我們平時經常能聽到的某種動物具有「保護色」或者「警戒色」,這些就屬於擬態現象。1.豔葉夜蛾Eudocima salaminia首先請大家快速念十遍它的名字——豔葉夜蛾,讀快了的話怎麼聽都像是「耶耶耶蛾」。這種蛾子在我國也很常見,它的擬態目標也是葉子,但不是枯葉蛺蝶那樣扁平的葉片,而是具有捲曲效果的葉片,具體來說是中間平坦、兩側向內翻卷的植物葉片。大家可以仔細觀察觀察下面這張圖,是不是看上去很立體?
  • 【光柵技術】裸眼3D技術原理
    而光柵裸眼3D實現的此種3D效果,是由混合了各個不同圖像,藉由光柵材料使得從不同之視角可以看見不同的圖像,從而達到兩眼接收到不同的影像,產生兩眼視差,因此產生三維效果。  經過專業設計切割過的圖像,配合光柵形成周期性結構。使各個視角能看見不同的圖像。形成兩眼視差因而達到真正的裸眼3D效果。
  • 3d手機原理及發展趨勢介紹分析【圖文】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款智慧型手機界燃起的新星——3d手機,本期小編將帶領認識一下裸眼3D技術、3d手機的發展趨勢、產品簡介以及案例分析,希望大家在了解相關信息的同時能夠有所幫助。  2、產品簡介  裸眼3D手機是能在手機上顯示3D圖形及播放所有的3D影片,就是讓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樣,人眼有一個特性就是近大遠小,就會形成立體感。2013年巴塞隆納MWC移動世界大會做出過預測,2013年最熱的六款智慧型手機新品將是:裸眼3D手機,LTE4G終端,三防手機,超薄高清手機,多屏互動手機,NFC手機。
  • 裸眼3D看八大行星
    想不想用裸眼3D看個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實時轉播」?或者漫步星圖間與星空來場浪漫約會?北京天文館面向公眾試運行的「宇宙暢遊」新展,上述酷炫的心願都能讓您得到滿足。展覽負責人、北京天文館副館長景海榮介紹說,宇宙暢遊展覽於2013年開始策劃,第一期由七大展區組成,分別是月球漫步、隕石部落、太陽家族、星座顯形、宇宙之謎、挑戰島和宇宙風景,是北京天文館近10年來在布展改動上「動靜較大」的一次。
  • 【熱議】裸眼3D技術是雞肋還是雞腿?
    已經成型的產品包括裸眼3D廣告機、裸眼3D燈箱等。因為裸眼3D產品的表現力強,看起來更加立體真實,所以在博物館、展覽館等場合中,也會以此技術為基礎來展示一些珍貴的文物,讓觀眾大飽眼福的同時還能夠減少文物受損機率。裸眼3D為何處境尷尬?
  • 5.3英寸裸眼3D 四核小蜜蜂bee2 3D版評測
    【PConline評測】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在家也能看3D大片?不用戴偏振眼鏡也能體驗3D的精彩酷爽?近期發布的小蜜蜂bee2裸眼3D版,用小蜜蜂的工作人員描述其說:「小蜜蜂bee2代帶來的不僅僅是裸眼3D,不僅僅是一部手機,不僅僅是一部採用Android系統的機器。」那麼具體它到底有那些特色和優點呢?我們一起來開始今天的評測。
  • 裸眼3D投影 科技改變生活
    自打影視劇有了特效,視覺效果好多了;不追劇了,還有特效看嗎?當然!噔噔噔噔,3D全息風扇屏!轉動多個扇葉,能憑空造出幾何圖形、花朵等;一個扇葉也能造出蝴蝶、三維城市耳機、小鳥、鞋子,甚至是美女。都說沒對比就沒傷害,看看設備裡飛出來的金鳳凰,這效果,是不是強過「五毛特效」?
  • 裸眼3D看視界,你的眼睛準備好了嗎?
    扔掉眼鏡看3D,成為了消費者的主流需求,也成為了3D顯示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向著裸眼3D技術賽道望去,有人半路退出,有人苦苦堅持,當然也有捷足先登坐上第一把交椅的,畢竟在技術創新的今天,速度和激情是至關重要的。
  • 汽車上的裸眼3D顯示屏,身臨其境,看得更清楚!
    看電影大家首選3D,自從3D巨製《阿凡達》的成功,似乎每一部大作必須要有3D攝影機來拍一部3D電影膠片。因為3D的立體感強,身臨其境,但必須要戴3D眼鏡才能看得清楚,裸眼3D一直現在的技術瓶頸。但是不能開車總戴3D眼鏡吧,裸眼3D技術又開始應用上了,這款3D顯示屏可以生成,非常逼真的三維效果圖。這種被動式的立體視覺效果,可以讓駕駛員更加容易看到,這款3D顯示屏運用的場景非常廣,停車、開車、倒車等等,都能通過3D畫面看清楚車子與障礙物之間的空間距離。
  • 裸眼3D與全息投影技術簡介
    裸眼3D(Autostereoscopy, glasses-free 3D, glassesless 3D )技術是利用人兩眼具有視差的特性,在不需要任何輔助設備(如3D眼鏡、頭盔等)的情況下,即可獲得具有空間、深度的逼真立體影像。畫中事物即可以凸出於畫面之外,也可以深藏於畫面之中。色彩豔麗、層次分明、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是真正意義上的三維立體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