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一支維和警察隊伍,日前順利通過聯合國的考核評估,本月將開赴海地執行維和任務。
這支有125人組成的成建制防暴警察隊伍,是中國大陸第一支赴國外執行維和任務的防暴警察隊伍。他們接受了為期3個月的嚴格培訓,完成了國際形勢及海地概況、涉外教育、防暴技能、防暴組織指揮、防暴隊管理與後勤保障、維和業務、維和語言和愛國主義教育等8個專題的學習任務。其間,每天還進行6—10個小時的軍事訓練。
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派出的維和警察,嚴格遵守聯合國的各項規章制度,尊重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恪盡職守,圓滿完成了各項維和任務,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和好評。
臺灣惟恐「金錢外交」泡湯
這次大陸派出成建制的防暴警察隊伍到海地執行維和任務,引起了臺灣當局的驚慌,滿眼敵意地看待大陸方面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他們信口雌黃,說美國現在正苦於反恐和伊拉克問題而自顧不暇,大陸派駐警察到海地,開啟了「西半球派駐武力的危險惡例」,是乘人之危,乘虛而入,一步步走進美國的後院。並誣衊大陸「維和是假」,「對我友邦施加政治壓力是真」等。說到底,臺灣當局最擔心的是「邦交國」一個個離臺灣而去。
目前,臺灣在中美洲有一些所謂的「邦交國」,海地是其中之一。臺灣當局心裡也明白得很,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沒有一個不是風雨飄搖,這些年來,鞏固「邦誼」惟一的辦法也就是靠「金錢援助」。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從「務實外交」到「過境外交」、「度假外交」,招牌換了不少,內裡還是一樣,就是「金錢外交」。李登輝是「散財童子」,陳水扁有過之而無不及。陳水扁上臺以來,有島內「立委」指出,陳水扁第一次出訪,援尼加拉瓜1億美元,援查德1.2億美元。陳水扁第二次出訪,援巴拿馬600萬美元,薩爾瓦多290萬美元,資助中美洲共同體1.03億美元。走出去需要金錢開道,請進來同樣需要給「紅包」,每一次「友邦」元首到臺北,都是滿載而歸。而「金錢外交」,說到底就是政治收買。於是拿了臺灣金援的一些國家,或為「臺灣參加聯合國」搖旗,或為「臺灣加入世衛組織」鼓譟。
臺灣當局又玩「投資外交」新花樣
「金錢外交」一方面勞民傷財,傷害臺灣同胞的自尊,另一方面也成為有些國家官員貪汙的淵藪,遭到人們的唾棄。為了擺脫過去「散財童子」或者「銀彈外交」的惡名,臺灣當局最近又玩起新花樣,叫做「投資外交」。有島內消息稱,臺灣的「行政院長」遊錫與工商界人士黃茂雄對此已經展開研究,並準備推動實質「經貿外交」策略,要選定二三十家企業以示範投資的方式認養「友邦」或者有實質「經貿外交」利益的「非邦交國」,臺商到「友邦」國家投資,以免臺商將雞蛋放在大陸市場同一個籃子裡,血本無歸。消息稱,如此不僅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更能鞏固「邦誼」。有評論說,「投資外交」不過是「金錢外交」新的代名詞,這個消息至少再一次向人們透露了一個訊息,臺灣與中美洲這些國家的關係很不牢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無論臺灣當局怎樣負隅掙扎,「斷交」將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孟甲)
《環球時報》 (2004年09月13日 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