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談蛇色變。但海南文昌人林明棟卻靠養蛇致富,他的「海南東盛弘蟒蛇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專門從事蟒蛇養殖、加工、銷售的企業。6月7日,記者走進這家「蟒蛇」養殖場,親眼觀察到蟒蛇孵化、成長、進食等有趣過程,也了解到通過蟒蛇養殖加工而致富的秘密。
遠近聞名的「蛇王」公司副總經理李訊邊帶記者參觀邊告訴記者,林明棟從小熱愛動物,由於工作的關係,他有機會接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幾年前,林明棟收養了幾條蟒蛇,也積累了一些蟒蛇飼養的經驗。
慢慢地,林明棟萌發了批量養殖蟒蛇、建蟒蛇養殖場的念頭。這種養殖方式有很大風險,許多新問題必須面對,比如:蟒蛇吃得不乾淨會長寄生蟲,那麼多蟒蛇如何集體驅蟲?
看似不可能的事卻變成了現實,如今,林明棟的蟒蛇已經繁殖到第七代,有10000多條,這個蟒蛇繁殖基地目前在國內也是最大的。
蟒蛇的規模化養殖不僅有商業價值,而且對於恢復蟒蛇種群也有著重要的生態意義,這裡也成了當地蟒蛇的救助中心。
「由於濫捕濫獵,和生存環境被改變等原因,野生蟒蛇的數量非常少,所以它非常珍貴。在海南,規模化人工繁育蟒蛇成功,不但為蟒蛇繁殖找到了新途徑,同時也為海南農民致富找到了一條新路子。」林明棟說。
2003年,林明棟籌建蟒蛇研究所,如今他與我國野生動物權威專家———海南大學的張立嶺教授合作,進行蟒蛇人工繁育的科研項目開發。7日記者到訪時遇到張立嶺教授。張教授告訴記者,蟒蛇人工馴養繁殖的成功,標誌著我省在高等級瀕危野生動物的救護上取得了嶄新成果。
2005年,省科技廳將該公司的「蟒蛇人工養殖技術及綜合利用研究」項目,列入海南省科技項目計劃之列。
林明棟的養蛇經在東盛弘蟒蛇飼養基地,有不同年齡階段的蟒蛇上萬條,它們大的有4歲重達50多公斤,小的甚至還在蛇卵裡孵化。蟒蛇養殖基地有一個很大的蟒蛇孵化間,白色柔軟的蟒蛇蛋被放置在木箱裡,通過溫度控制,只需要50天左右時間,小蟒蛇就會破殼而出。飼養人員告訴記者,別看這些小傢伙只有小拇指粗細,但非常兇猛,一不小心被它們咬上一口,就會鮮血直流。
這些小蟒蛇出生7天就會自己吞捕獵物。小蟒蛇最喜歡吃的是剛出殼的小雞。飼養人員把小雞放在盤子裡,再放進一條小蟒蛇,只見小蟒蛇頭部慢慢靠近雞頭,瞅準時機「嗖」地一下把雞頭咬住,然後慢慢從雞頭開始,把整個小雞身子吞噬。
林明棟說:「蛇的食物最好是老鼠,然後是鴨、雞,老鼠因為現在有點收不上來,想要老百姓抓,抓不了那麼多,沒法滿足這麼多蛇的需要。」
於是,林明棟想到了當地的文昌雞。文昌的養雞戶很多,養殖規模大,當地養雞有個特點,商品肉雞主要用母雞,這樣被淘汰的公雞就成了林明棟養蟒蛇最好的飼料來源。
為了養好蟒蛇,林明棟費了不少心思。光蟒蛇呆的籠子,就夠申請專利的。這種籠子既要通風,又要考慮採光,又要避免蟒蛇逃跑。
蟒蛇喜歡安靜、整潔、溼潤的環境,這新式的養殖籠就成了它們的新家。林明棟的蟒蛇養殖場有成排成排這樣的籠子,大大小小的蟒蛇就關在籠子裡面。這樣的籠子,小蛇可以放近百條,大蛇放一兩條,管理方便,設計得非常巧妙。
另外,籠子外圍的防護網還給蟒蛇蛻皮提供了方便。
記者注意到,每個籠子底部都有一個漏鬥,蟒蛇的尿、汙水都可以順著這個漏鬥,由下面的管道排走。
蟒蛇飼養前景誘人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對蟒蛇的需求量很大。目前,我國近百家民族樂器生產企業,尤其是二胡生產企業,每年都要大量使用蟒蛇皮,全國蟒蛇皮的使用量每年約為3萬張。
林明棟說,蟒蛇主要吃活雞、老鼠、青蛙等,飼養成本約為150元/條,若按製作樂器用的蛇皮銷售,一條蟒蛇的價值在1000元/條。林明棟建議農戶散養蟒蛇,可以很快致富。
(來源:南國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