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開始,我國設立了「中國人民警察節」,就在每年的1月10號,我們的「警察叔叔」以後有自己的節日了。
現在做警察的門檻可是越來越高了,因為除了正義感和使命感之外,警察叔叔還需要掌握不少「黑科技」才能破案。
今天的這個故事,是世界上第一例利用DNA鑑定技術找到殺人兇手的案例,曲折離奇程度不亞於電影。
故事發生在英國。兩名15歲的女學生,琳達·曼恩(Lynda Mann)和道恩·阿什沃斯(Dawn Ashworth)接連被殺害,命案分別發生在1983年和1986年。
警方認定是同一個人犯案,但他們苦於沒有證據。現場沒有人證,沒有留下任何指紋,唯一的物證是兩個女孩衣服上留下的體液。
調查的焦點聚焦到了附近的一家精神病院。警方排查發現,在阿什沃斯被謀殺的當晚,有人在附近看到了醫院的一名廚房工人。
▲ 警方在事發地附近收集證據
他們把這名17歲的廚房工人帶走問話,這個男孩有重大的作案懸疑。
審訊從晚上到早上,再到第二天下午。在其中最激烈的幾個小時審問中,這個年輕人的說法變得模稜兩可,前言不搭後語。
直到最後他承認,確實見過阿什沃斯,但是,他咬定自己沒有殺人。
警察已經走投無路了,案件的破局點在哪呢?
這兩起兇殺案的發生地點,恰恰在科學家亞歷克·傑弗裡斯(Alec Jeffreys)的實驗室附近,他就是發明DNA鑑定技術的人。
▲ 亞歷克·傑弗裡斯
當時,傑弗裡斯名聲大噪,警察們在報紙上讀到傑弗裡斯的研究成果。
這兩起兇殺案的首席調查員德裡克·皮爾斯(Derek Pearce)開始重視這項進步的科技,他把證據送到傑弗裡斯的實驗室進行分析。
幾周後,檢測結果顯示,真正的兇手的確是同一人,因為,兩個被害人衣服上的汙漬產生了相同的DNA圖譜——「這就是真兇的籤名。」
然而17歲的廚房工是無辜的,兇手的DNA圖譜與廚房工人的DNA圖譜不同。
數小時的審問最終迫使這個意志薄弱的年輕人差點做出了錯誤的招供。
他成為第一個因DNA證據而被無罪釋放的被告。亞歷克·傑弗裡斯說:「如果我們沒有開發出這項技術,他會被判終身監禁。」
但真正的兇手呢?如果兇手留下了指紋,就可以與記錄中的指紋核對。那時候的英國警方存檔了數千個數字指紋。但他們之前從未使用過DNA技術,所以沒有任何存檔的DNA記錄。
由此,世界上第一次基於DNA的搜捕正式開始了。
案發地點附近的村莊中年齡在17到34歲之間的男性都會被要求提交血液和唾液樣本。
但是根據英國的法律,警方沒有權利要求沒有直接嫌疑的任何人合作,也就是說兇手可以想辦法逃避樣本檢測。
然而,猖狂的兇手,竟然在一次酒後在飯館裡承認了罪行。幾周後,迫於當時社會上的輿論壓力,本來打算避嫌的證人終於向警方提供了這個線索。
接下來,警察逮捕了這個嫌疑人,他的DNA圖譜與兇手的完全匹配。
1988年1月22日,他承認殺害了琳達·曼恩和道恩·阿什沃斯,並被判處無期徒刑。
這是第一次,DNA檢測在刑偵案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阻止了一個無辜的人被判終身監禁,也阻止了一個殺人犯逍遙法外。
最近,基因研究領域又發生了一場巨大革命,現在就算嫌疑的DNA圖譜沒有錄入警方的基因存檔,也能通過動態基因組技術找到兇手。
▲紀錄片《動態基因組》
僅僅需要一根頭髮或者一滴唾液,就可以從中提取出基因,然後重建兇手的樣貌。聽著是不是很炫酷?從2019年開始,這項技術已經促成了很多懸案的偵破。
人類DNA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在研究DNA的道路上還有很多未知和可能。不過這些謎團如果一一破解的話,很多問題是不是也會隨之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