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三個國家陸續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其中以色列的「希望號」和我國的「天問一號」備受矚目,因為這是這兩個國家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第三個國家是美國,NASA幾經推遲後終於在七月底發射了新一代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然而毅力號發射之後不少專家認為它的火星之旅可能沒那麼順利,甚至可能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前段時間毅力號經過地球陰影區域時,地面上的技術人員就檢測到它因為溫度過低進入了安全模式。這種情況在以往歷代火星探測器中是從未發現的,當時在場的技術人員都為毅力號的前途未卜感到擔憂。幸運的是毅力號飛出陰影區後恢復了正常狀態,但依然有許多專家並不看好毅力號,NASA官方在毅力號飛出地球後也承認它與地面的通信存在延遲的情況。
航天領域的專業人士認為,即使毅力號最終能夠在火星上成功軟著陸,它也未必能夠完成NASA賦予它的探索任務,為什麼呢?這就要從火星的自然環境說起。從外表來看,火星呈現出成功色,因為它的表面富含赤鐵礦等含鐵化合物。但拉近距離一看,火星地表幾乎都是沙石,因此它也被稱為「沙漠星球」。
火星得此稱號並非沒有原因,研究表明,火星上經常出現沙塵暴,而且沙塵暴能以每秒鐘180米的速度移動,比地球上的颱風、颶風要快許多。火星之所以會頻繁出現強勁的沙塵暴,一是因為它地表存在大量的沙石,二是因為火星大氣十分稀薄,而且溫度又低,多種原因交織一起釀造了沙塵暴。
那麼火星上的沙塵暴有多強呢?為了直觀感受到火星沙塵暴的威力,我們拿它和地球上的颱風做比較。在地球上,我們根據風力的大小給颱風分為12個等級,其中12級颱風是最強勁的,但是經過實驗室測試這種級別的風速也只有每秒鐘32.6米。12級的颱風足以讓城市裡許多植物都連根拔起,居民家中的玻璃都需要加固才能避免破碎。
而火星上的沙塵暴速度達到每秒鐘180米,可見它的威力是地球檯風的5、6倍。更可怕的是,颱風通常持續幾天或者一個兩個星期,而火星沙塵暴可以持續3個月,要是有人類居住在火星上,那麼就要做好3個月待在家裡的準備。在這樣的環境中,毅力號想要正常工作的可能性並不大,好奇號就曾經因為沙塵暴太大而自動關機,沙塵暴結束後才再次啟動。
據了解,這次毅力號的探測任務主要是探索火星地表是否存在生命痕跡,因此它需要對火星地表進行鑽探,這將是毅力號遇到的第二個難題,因為火星地表十分堅硬,不像地球表面那麼容易鑽探。綜上所述,毅力號雖然是NASA新一代火星車,但它將要面對的難題可能會導致這個項目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