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來了,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區三天兩頭大雪紛飛,好一派冬季之美景。
雪,是冬季的符號,華夏神州,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大樹在狂風中搖晃,一條條樹枝就像一條條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著。
雪是大自然賜予冬季最美的精靈,雪是飛舞在天際中的人間使者,雪是心中寒冷冬季的唯一點綴。數九時節,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淡妝素雅,皚皚白雪下的中華大地,依然是江山如畫,分外妖嬈。古今詩詞裡的雪中國呀,是那樣的美。
一、孤寒之美。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
二、暖飲之美。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此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係。
三、孤寂之美。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是一首詠雪詩,詩人運用側面烘託手法,通過描寫「夜雪」,透露出謫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詩人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給人一種新穎別致,清新淡雅,別具韻味的感覺。
四、踏雪之美。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全詩語言樸實淺顯,寫景如畫,敘事雖然簡樸,含意十分深刻。
五、聞香之美。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中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而不畏排擠和打擊的人。
六、豪情之美。高適的《別董大》:「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作品勾勒了送別時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現了作者當時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既表露出作者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作者豪邁豁達的胸襟。
七、風勁之美。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像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八、凌寒之美。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此詩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九、堅韌之美。陳毅的《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作者通過對抗暴寒的「松」的歌頌,讚美了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怕困難、敢於鬥爭、爭取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十、大氣之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全詩情感與景物相生,氣魄極大,感人極深,讓人覺得有一股浩然之氣,使人眼界開闊,心胸廣闊。這是一首雪的讚歌,這是一幅祖國壯麗山河的畫卷,這是一首歷史人物的詩品,這是一首革命英雄為人民幸福而奮鬥的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