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詩詞裡,常用的「燕然」二字,有何典故?

2020-11-29 文史道

今天讀詩詞,無意間看到「燕然」二字,覺得很美,也很大氣,起初不明其意。查閱資料了解後,才知道這個「典故」,還隱藏著一個歷史故事。

在說歷史故事之前,我們先一起品讀一下含有「燕然」二字的經典詩詞。要說到最有名氣的,莫過於宋朝文學家範仲淹的一首,《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每讀這首詞,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首詞首先給人的感覺是悽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些傷感。而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有悲壯的英雄氣在迴蕩著。

尤其是「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全詞的核心,也是靈魂所在。描寫著邊塞軍人一邊飲著濁酒,一邊思念著家裡的親人和家鄉的一草一木;另外,「燕然未勒歸無計」,意思是抗敵的大功還沒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計議了,豪壯之志,力透紙面。

「燕然未勒」,就是在燕然,還沒有刻上功名;「歸無計」就是根本沒有回家的意思。為什麼是「燕然」呢?除了這首詞,還有兩首有名的詩,也有這樣的意思。

一首是,唐代姚合的《送獨孤煥評事赴豐州》:

東門攜酒送廷評,結束從軍塞上行。深磧路移唯馬覺,斷蓬風起與雕平。煙生遠戍侵雲色,冰疊黃河長雪聲。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裡是閒名。

一首是,唐代劉長卿的《平蕃曲三首》:

吹角報蕃營,回軍欲洗兵。已教青海外,自築漢家城。渺渺戍煙孤,茫茫塞草枯。隴頭那用閉,萬裡不防胡。 絕漠大軍還,平沙獨戍閒。空留一片石,萬古在燕山。

詩句中「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裡是閒名。」說的是,大丈夫應當在「燕然山」石頭上刻上名字,那些科考留下名字不過是一個虛名罷了!「空留一片石,萬古在燕山。」說的也是,要是不能在「燕然山」上刻上名字,那塊石頭註定是浪費了。

看來詩詞裡的「燕然」二字,其實說的是一座山「燕然山」,那麼這座燕然山到底是什麼山呢?有什麼故事和典故呢?

據史料記載,燕然山是古代中國的命名,今天叫做「杭愛山」,在外蒙古國境內。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打垮匈奴進犯,乘勝追擊,「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裡,刻石勒功」而還。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勝利的代名詞。

值得慶賀的是,歷史上記載的「燕然山石刻」,在1990年被外蒙古國發現,2017年被我國學者破譯後,發現正是歷史上班固所寫的《封燕然山銘》。

可見,我國漢朝時期的軍事實力確實強,已經將匈奴驅趕到了塞外3000裡之外的燕然山了。在品讀詩詞之際,我們也應對中國燦爛的歷史和文化,致以敬意。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裡,流傳的萬千詩篇,和塵封的無數文化往事,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探索,研究,和銘記。

讀者們,關於詩詞裡的「燕然」二字,大家還有怎樣的見解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出自詩詞當中有典故的女孩名字
    從一些古典詩詞中提取名字,會讓孩子的名字有出處。詩詞就是父母在給女孩起名時比較好的選擇,尤其是一些形容女孩子的詩詞句子,更適合給女孩起名。以下是五行閣起名整理的出自詩詞當中有典故的好名字。女孩起名的方法分享1.根據描寫女子氣質容貌的詩詞起名既然是給女孩字起名,那就可以借鑑與女孩相關的詩句,會比較符合她們的性別特徵,描寫女子氣質容貌的詩句是比較好的,因為氣質對女孩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 男孩起名常用字,寓意好的男寶寶取名用字
    名字是體現一個人文化素養的符號,也是對未來發展起到一定決定性作用的名片,所以父母給男孩起名時,一般都要認真選字,選取適合的寓意好的字。不論是單字名還是雙字名,名字都是最好的稱呼,那男孩取名字用什麼字好呢?以下是五行閣分享的男孩寓意好的起名常用字,可供大家進行參考。
  • 10個藏在詩文裡的典故,哪一個你最熟悉?哪一個最讓你感動?
    自古以來,詩詞言簡意賅富含深意,聊聊幾個字能表達很多,比如 : 大好河山的無限壯美,四時景色的變幻無窮,喜怒哀樂的此起彼伏之所以言簡意賅,往往是因為詩文除了語言凝練之外,還暗含著許多典故,這些典故讓詩詞在一定程度上更有深意,甚至大放異彩。
  • 為什麼有很多唐詩讀起來明白如話、意蘊無窮?後人的詩詞卻難解?
    而離我們更近的一些詩詞讀起來卻令人費解,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用過一個說法:「隔與不隔」,有的作品讓人感覺到」隔「,有的」不隔「。說的意思和這個差不多,簡單講就是看不明白。
  • 詩詞典故:雪泥鴻爪——且行且珍惜,遠方都是詩
    「雪泥鴻爪」這個典故出自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詩作《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說的是人生在世,今天在這裡,明天去那裡,就像飛鴻一樣飛來飛去,時不時會在雪泥上留下幾個爪印。後人就用這個典故比喻以前經歷的往事所留下的點點滴滴的痕跡。
  • 《滕王閣序》中有哪些典故
    何為駢文?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 。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散文。對於散文,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而駢文起源於漢魏 。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易於諷誦。迨南北朝,專尚駢儷,以藻繪相飾,文格遂趨卑靡。
  • 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短短56個字卻運用了四個典故!
    李商隱是唐文宗時的進士,因為出生於中晚唐,當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他雖然有報國之心但卻不被重用,這從他的詩詞《賈生》中可以看出端倪,從文學作品上來看,他的詩篇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解其意,而他所有的詩中最難解的應該就是這一首《錦瑟》了。
  • 古詩詞裡常用字的不同發音,原來不是高大上的文學知識?
    在學習古詩詞時,有的老師會糾正一些常用字在古詩文中的發音,如「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看」往往讀成kān第一聲;「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成「xiá」,這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能指出某字應該讀什麼神奇讀音會顯得自己很有學問,於是特別愛糾正別人。這些半吊子半桶水以這樣方式獲取優越感。但當你追問為什麼要這麼讀音時,往往對方含糊其辭,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 《春花秋月》裡的文藝詩詞,而我最懂這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電視劇《春花秋月》落下帷幕,作為一部古裝大劇,劇中運用了大量詩詞,當詩詞穿插情節之中,別有一番意趣。今天大家跟著小編,一起回顧一下《春花秋月》中的經典詩詞吧。今年鳳鳴山莊,詩會的主題是:論證道。在蕭白的主持下,詩會正式開始,風彩彩率先念了幾句李清照的詩句。
  • 納蘭容若《夢江南·昏鴉盡》詩詞賞析,曉風殘月後又見柳永
    這世間喜歡納蘭詩詞的人不在少數,南山本人就是其中一個。猶記當初,初見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一下便被驚豔了,急忙查詢是何人所作,這才尋到納蘭容若,這一見便是永遠的難忘了。凡是有情有故事的人,大多都喜歡納蘭的詩詞,他的詩詞不知道曾經打動過多少少男少女的心。
  • 漢朝最牛家族,哥哥在蒙古燕然山勒石,弟弟開拓200萬公裡疆土
    漢朝有一個最牛家族,起源於楚國貴族,西漢班婕妤是有名的賢妃。幾代先祖都曾擔任太守,縣長這樣的官職。東漢初年,班彪學博才高,專力從事於史學著述,寫了《後傳》60餘篇史書。在他資料的基礎上,兒子班固寫了著名史書《漢書》,女兒班昭又對《漢書》進行了補充。班昭還擔任後宮老師,寫了《女戒》,規範嬪妃的行為。
  • 2020屬鼠女寶寶起名取名字大全:國學詩詞起名有文化底蘊的寶寶名字
    說到國學詩詞起名,我想每位家長都希望有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寶寶名字。那麼國學詩詞起名該如何下手呢?應用國學詩詞為寶寶起個有文化底蘊的名字要注意哪些方面?隨著國學熱的發酵,參考引用詩詞來起名成為父母起名字的標配,這就要求父母們除了了解一些起名學相關知識,在給寶寶起名字之前,還要熟知一些詩詞典故楚辭等。
  • 李白詩詞中超好聽的名字,每一個都如詩如畫
    —— 李白《早發白帝城 》雲間是一個非常有古風意蘊的名字,朝從白帝城出發,看遍山巒雲霧繚繞,如在雲間遨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瓊瑤的小說名就有取自其中的《水雲間》,「雲間」二字雖然字形極簡,但是卻有別有一番風味。【青岸】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詩詞大會100人裡,只有9個人答對
    《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重溫經典詩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動全民重溫中華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個發生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故事。
  • 「一起讀詩詞」在「飛花令」裡邂逅最美詩詞——少年篇
    親愛的小學友們,這個假期和左左老師一起品讀詩詞吧!品讀詩詞,我們便可乘詩詞之舟,跨越千年,在時空中與名人雅士邂逅;我們便可徜徉在詩詞勝境中,賞春華秋實之絢爛、觀風霜雨雪之妙景;品梅蘭竹菊之淡雅、閱魚蟲鳥獸之靈性。讀詩,讀史,浩瀚的詩海中,不一樣的格律、不一樣的感嘆,講述的卻是同一段歷史、同一種悠情。
  • 那些藏在詩詞裡的名字,驚豔了時光
    比如近些年榮選「女孩取名自《詩經》」榜首的有靜姝、子衿、芃芃、文茵、星楚等等。但似乎很少有人將目光轉向詩詞古文。堂土很喜歡的幾個名字,其實大部分來自詩詞古文。一是李清照,清照二字出自唐朝楊發《太陽合朔不虧賦》云:人動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無瑕,比重輪而有耀。二是柳如是,其名出自辛棄疾《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一句。
  • 曠世奇文:全篇773個字、37個典故,40個成語!
    曠世奇文:全篇773個字、37個典故,40個成語!文章全篇773個字,包含了37個典故、40個成語(見文尾),是王勃的巔峰之作。序文的第一部分(第1段)是應酬性文字,敘及洪州地理位置的重要,讚美東道主名望的崇高,以及歷史上人物的傑出和眼前賓客的尊貴。敘述不卑不亢,漂亮得體。第二部分(第2、3段)由眼前的宴會寫到滕王閣的景色。先寫一路走來,在山水迤邐中,遠眺滕王閣。
  • 古典詩詞中,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有哪些,為什麼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首詩,是四言古體詩的體裁,可以看出沒有任何的格律限制。
  • 考證一個漢字的讀音
    「這有什麼難的?第二聲啊。」我說。「今天班主任給我們分析《成吉思汗和鷹》這篇文章,她把『成吉思汗』的『汗』念成了『漢』,結果有好些同學認為該念『韓』。她讓我回家查一下大字典。」小樂說。我讓小樂先做其他作業,幫她查找。沒想到我翻遍了家裡的工具書都沒有找到,網上兩種讀音都有。忽然我又想起初中時學過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裡面有「成吉思汗」的「汗」注音。
  • 張蠙的詩有哪些?張蠙的詩詞全集53首
    唐代詩人張蠙,[約公元九o一年前後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後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