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常用字的不同發音,原來不是高大上的文學知識?

2020-12-06 百家號

在學習古詩詞時,有的老師會糾正一些常用字在古詩文中的發音,如「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看」往往讀成kān第一聲;「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成「xiá」,這是為什麼?

很多人覺得,能指出某字應該讀什麼神奇讀音會顯得自己很有學問,於是特別愛糾正別人。這些半吊子半桶水以這樣方式獲取優越感。但當你追問為什麼要這麼讀音時,往往對方含糊其辭,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因此,了解這種讀音的源來,有助於提高自己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文學知識,只是為了好聽而不是追尋正統。所以,只要樂意,這些發音按照平時發音也是可以的,甚至一定程度上於傾向普通漢語發音更合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發音系統隨著時代有了巨大變化,雖然我們的文字一脈相承,但是現在的讀音和古代的讀音已經幾乎是兩個體系。

這不是久遠的事情,近百年間官方還有對漢字讀音進行過調整,有些「特殊發音」完完全全是為了契合古代讀音,所以並沒有跟風的必要;如果為了古代讀音,為什麼不整篇文章效仿古代讀法呢?因為那些人做不到!

古代詩詞講究平仄和對仗,最後一個音基本要讀成第一聲或者第二聲;古人在創作過程中那些字基本是得到考驗的經典,但是在現代讀音中,他們「變」為其他聲調了,因此,為了好聽講究格律感,會把這些音硬生生讀成kān,xiá等。

但是,以上說法只是一個簡單的示例,也並不是非常準確的,比如這個「斜」古代也不讀xiá」。古代每個字的發音都跟現代發音相差很遠,這首詩裡的「斜」字跟後面「家」、「花」二字是押韻的,單純從好聽的角度把他念成xia,沒有對錯,更不是權威,只要你覺得好聽,依然可以把他讀成xie。

並不是說我們今天的發音不科學,其實在古代時候,一千多年前,人們在讀更早的《詩經》時候已經發現前人本來押韻的詩後人讀起來不押韻了,這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遇到的問題。先人用他們的語音來讀《詩經》中的詩作,讀音也是五花八門,但究其原因還是為了好聽。

這種方法叫做叶音,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不怕別人用叶音讀法去糾正別人的普通話讀法,叶音作為一種臨時的權宜讀法,也有很大的缺陷。最大的問題就是,叶音沒有規範,容易造成混亂。

另一方面,古詩詞有一定的聲調之美,用叶音雖不倫不類,但是也是可取的一種方法,對詩詞初學者終究是有很大幫助的。對詩詞的韻律熟悉到一定程度後,不需要改變字音也能感受詩詞的音韻之美。但叶音只是個幫助讀者理解的工具,在入門後這種就是要捨棄的。

有個錯誤認識流傳特別廣,說在古代的詩文中,「石」作為計量單位應該讀dàn。實際上古時候文化階層愛用「石」,民間愛用「擔」,久而久之,民間看到「石」也念「擔」這個讀音了。就好比我們看見km會讀成「公裡」一樣。詩文中的「石」,還是應該讀如字,念shí。

有了這個認識,再看一些被人糾正的四不像就可笑了——不教(jiāo)胡馬度陰山。不思量(liáng),自難忘(wáng)。你覺得糾正完的這些讀音好聽嗎?不好聽,那就是失敗的!我們只需用普通話讀法就好。

相關焦點

  • 如何陪孩子讀古詩詞?三位北大古代文學博士來教你
    周劍之(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小時候,我最享受的事情之一,就是騎在爸爸的肩膀上,一邊晃著腳丫,一邊聽爸爸念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那些婉轉的音節、抑揚的節奏,聽上去是那麼悅耳。
  • 王菲演繹鄧麗君作品出瑕疵 「裳」字發音失誤(圖)
    王菲演繹鄧麗君作品出瑕疵 「裳」字發音失誤(圖) 2015-07-24 16:07:09  糾正讀音,專家給出建議  盡善盡美也難防百密一疏,由於王菲是按照鄧麗君的發聲演繹,字的讀音上出現了和她相同的錯誤。  《清平調》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裳」字,王菲讀成了 shang。
  • 古詩詞裡的唯美意境,醉了!
    古詩詞,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裡魅力是無法阻擋的,短短幾十字,勝過了千言萬語!在古詩詞中有很多的意象,這些意象非常唯美浪漫,承載著古人雅致絕美的情感審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裡的唯美意境吧!琴瑟在古詩詞中,一般是用來比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以及和諧。
  • 「街」字原來的讀音是「gai」,為什麼現在變成「jie」了?
    實際就是中原話的發音,和京劇發音一致,簡化後就變jie了。而gai發音歷史更為複雜久遠。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原來的北京話,那邊就是讀jie,其他地方的方面該gai的還是gai,閩南語也是這樣讀。北京話並不是正宗的漢語。
  • 一個「人」字有幾種溫州話發音?《溫州話辭典》告訴你
    溫州話的「人」字有幾種不同的發音?溫州話都有哪些俗諺語?怎麼樣才能從零開始學習溫州話?今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溫州話辭典》中找到答案。  共收漢字8105個  每個均標溫州話發音  記者在沈克成的電腦上看到,《溫州話辭典》初稿的內容已較為豐富,分為前言、凡例、正文、附錄等章節。  正文是該辭典的「重頭戲」,目前已有近千頁、60多萬字。
  • 吳其堯︱古詩詞中「處」字的理解與英譯
    恐怕我話音剛落,有的學生就要從課堂上溜之大吉了。也許有些學生會給我面子,不至當即退席,但下次課肯定不會屈尊賞臉了。不安的是,我當年居然那麼魯莽!平心而論,翻譯老師是十分值得尊敬的,他中英文功底紮實,自己從事過大量的文學翻譯,經驗豐富,善於表達,講課對他而言並非什麼難事。事實上他的課講得確實也是異常生動,常能激發學生思考,就某些譯法和他爭得面紅耳赤。
  • 小學生出口成章,原來不光是學了古詩詞,還靠這些書學習了成語
    我們家長判定一名小學生語文文學素養有多高,通常從表達能力,比如出口成章、三步成詩來判斷。還有是不是會拽文,成句、詩句信手拈來,雖然這些也屬於文學素養的一部分,但是家長們就認定了,小學生只要背了古詩,就一定可以把語文學好,成為學富五車的人。
  •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這個字讀什麼音?敢說70%父母不知道
    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這些古詩詞當中的一些語音也發生了變化,家長們看到孩子的新教材時都有些摸不著頭腦。因為他們當初學的時候讀音和現在是不一樣的,不知道哪一個讀音才是正確。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學過《山行》這首古詩,這首古詩的第一句就是遠上寒山石徑斜,這個字正常的讀音就是xié,但是很多家長以前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卻被老師告知這個字讀xiá。
  • 漲知識|宜家不讀「哎key呀」,華為英語發音是「娃為」
    不是哎-Kei-呀!1943年我在瑞典被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就叫這個名字了!華人是老鐵,從沒念錯我的名字——中文名:宜家!連翻譯都這麼信達雅!一直覺得自己發音不準的我,聽到了宜家的哭訴,終於鬆了一口氣,原來自己的Chin-English一直以來沒錯呀!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鄧京經歷過《現代漢語詞典》的幾次改版,對於詞典中一些多音字的改變有著自己的體察:「我看到好多把多音字給改了,雖然現在高考全國卷取消了字音字形的直接考察,但是字音字形的辨析,已經蘊涵在大量閱讀中,兩個形近字寫法不同,理解就不同。讀音亦然。」「漢字的不同讀音是有不同含義的,尤其是古詩。古詩本來字就少,寫得就含蓄,很多時候我們鍊字,推敲,就是為了一個更好地傳情達意。
  • 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語文教學中究竟應當怎樣對待古詩詞的讀音爭議,才能更好地體會到詩詞之美呢?就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幾位文字學、音韻學及古典文學學者。沈文凡介紹:「漢語自古以來有很多變化,唐宋的語音系統與今天又有許多不同。」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認為,按唐宋人的讀音來讀古詩詞,實際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語言學家經過各種研究,對古音語音系統有個大略的認識,但只能推測大致的讀音。今天我們能否按照這些讀音來和古人對話?實際上做不到,古音是個語音系統,而擬音在具體讀音上與古音還有差別。」語音發展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
  • 如何用古詩詞判斷漢字的讀音
    這幾天關於北大校長讀錯「鴻鵠」的新聞刷了屏,老街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某問答提的一個問題,有人問在唐詩宋詞裡,「還」這個字什麼時候讀hai,什麼時候讀huan?我們判斷一個字的讀音除了查字典以外,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古詩詞的押韻來作為旁證。下面先說一下「還「這個字應該讀什麼?
  • 小學語文常用四字成語及造句範例
    小學期間學過了不少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是常用的呢?這些詞語都什麼意思?該如何進行造句?鄭州奧數網整理以下資料,希望對鄭州小升初的同學們有幫助。   1.興高採烈::興:興致。採: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興的神情。   慶"六一"的遊園活動中,同學們興高採烈地玩了許多遊戲。   2、怒氣衝衝::衝衝:感情激動的樣子。
  • 三字經,古詩詞,聲律啟蒙,成語故事,國學啟蒙到底應該怎麼做?
    (我打賭,這首詩全國人民都會背,記憶深刻啊)國學啟蒙應該百花齊放,只學古詩詞怎麼能夠呢,傳統文化經典作品都得了解啊,古代蒙學經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笠翁對韻》,《增廣賢文》……都得安排上呀。但是買回來之後,我自己翻了翻,發現了一些問題,並不是所有的經典書籍都適合國學啟蒙。
  • 香港小學生寫「知」字被判錯,家長求助網友:這字到底怎麼寫?
    文|爸媽盒子前陣子,一位香港網友在網絡上求助,說自己上小學的孩子作業裡,有個字被老師圈錯了,孩子很不高興。可是她橫看豎看也看不出,到底哪裡寫錯了,於是求助廣大網友:「這個字到底怎麼寫?我是不是要重讀小學了?」
  • 什麼叫有才華 講解歷史地理知識和引用古詩詞名句算不算有才華?
    一個人什麼樣叫做有才華,介紹歷史地理知識,引用古詩詞名句,這些算不算有才華呢。本文認為,這不算有才華,最多只能算是有知識,知識豐富,還沒有達到有才華的層次。
  • 這位17歲文科生,詮釋了文學的力量
    他更是在這個節目中一掃文科生給人的刻板印象,詮釋了文學的力量。而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文學的重要性。在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生涯中,我們都離不開文學的薰陶,語文更是我們從小到大必須的科目,在語文課本中,我們能學習到很多經典的文章和古詩詞,而這些對我們的人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 聽說現在的教科書把詩句「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發音改成...
    很顯然這裡的意思是前者,所以原來讀法是不對的。當時是為了刻意追求押韻。「斜」讀xia也是追求押韻效果。有些人解釋xia是「斜」的古音,這不對。「斜」在中古讀[zia],英語的那個濁音z。這首詩韻腳「斜」「家」「花」都屬中古麻韻字,都押[a]。然而古今音有變,在現代普通話(北京話)裡,「斜」字韻母變成了ie,不能與後兩者相押了。所以,之前為了追求押韻,故意讀成xia。其實,這反而把問題複雜化。
  • 冷知識:希臘字母的地道發音原來是這樣
    你能準確讀出所有希臘字母的發音嗎?你是否曾經被老師奇怪的發音折磨過?
  • 從文學寶藏《古詩十九首》裡衍生出來的詩詞名句
    「衣帶」二字又會有種莫名的傷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下一句「浮雲蔽白日」,則不免會有世王安石的雄心壯志與噴薄勇氣:「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遊子」何人不解其意呢?古往今來,母愛就是一個久唱不衰的主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早就湧上了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