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
2020-05-09 21: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時至今日,儘管美國疫情感染數與死亡病例冠絕全球,仍有一些政客大搞「政治抗疫」,全然漠視本國民眾生命健康安全,選擇性忽略中國採取舉世罕見的有力舉措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找各種藉口推卸責任、轉嫁矛盾,借病毒操控民意、撈取政治資本,種種卑劣行為使本就日趨嚴重的疫情雪上加霜。更有甚者,美國還赤裸裸地拉攏盟友、妖言惑眾,企圖顛倒黑白的做法正加劇「疫情政治化」的擴散蔓延,為全球抗疫形成合力「撤梯子」。
從偽「科學溯源」到無法理索賠,政治病毒一步步蠶食的是人類抗擊疫情的共同努力,一點點洶湧的是反多邊主義的逆流。如果美國部分政客繼續把病毒當作武器而非敵人,繼續漠視生命,罔顧團結合作的大勢,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一、偽科學溯源,胡作非為4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妄稱「新冠病毒系由中國實驗室製造」,但隨即被美情報機構公然「打臉」,稱認同新冠病毒非人造的廣泛科學共識。事實上,政治利益壓倒科學常識早已成為西方政壇的「潛規則」。在美國疫情簡報會上,以傳染病專家福奇為代表的醫學家與科學家總是偏居一角,他們的發言時長僅佔12%,科學提議並沒有被及時採納。在政客們罔顧事實、指鹿為馬、肆意妄言時,無奈的福奇們除了成為大眾表情包外別無他法。由一個不尊重科學的政客來主導所謂的「科學溯源」,本身就是對科學最大的玷汙,只會淪為笑柄。科學就是科學,容不得一廂情願,容不得政治正確。H1N1流感可追溯至墨西哥中部的一個養豬場,伊波拉病毒起源於非洲,中東呼吸症候群首現於沙特。國際社會並沒有歧視病毒發現地的人們,更沒有甩鍋和追責的舉動。把矛頭對準某個特定國家、種族的溯源是徹頭徹尾的政治陰謀,更是疫情政治化的典型表現。
與部分信口雌黃的美國政客截然相反的是,理性與良知的聲音永遠不會被淹沒。福奇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絕不會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並指責無依據的病毒起源爭論是「循環論證」。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更是直言:「拒絕政治化,世界應該感謝中國」。疫情當前,分化各個國家和人民只會加劇威脅,加強合作方能應對挑戰。
新冠疫情不管對於中國,還是對於全球,都是一次大考,交出怎樣的答卷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智慧。中美兩國政府同為答卷人而非評卷人。病毒溯源工作理應交由國際組織與專業人士,理應交給科學而不是政治。
二、無法理索賠,圖窮匕見如果說所謂偽「科學溯源」與「中國源頭論」是美國甩鍋中國的探路者,那麼「中國賠償論」則是變本加厲的新戲碼。種種跡象表明,美國一些政客為掩蓋抗疫不力的事實,積累政治籌碼,正在利用病毒發起連環輿論戰,通過議題設置誤導民眾認知,通過劇本設計向中國潑髒水,更有甚者拋出「中國賠償論」來為美國政府早期應對不力開脫罪責。
但謊言終究無法掩蓋事實,時間線不會騙人。中國早在1月3日就向美國主動通報疫情信息。1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將5條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上傳網站,同全球和世衛組織共享數據。1月30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眾衛生事件,拉響最高等級警報。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足夠重視,一再淡化疫情威脅,貽誤戰機,辜負甚至污衊中方好意。美方遲緩的行動一步錯步步錯,浪費了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全力爭取的窗口期,直至四面楚歌、自顧不暇,惟有劍走偏鋒,用盡旁門左道,欲蓋彌彰。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自己決定醒來」,「沒有必要對一個流氓講道理,除非他自己變成一個紳士」。就新冠疫情向中國索賠本身就是流氓行徑,這種全然不顧國際法主權豁免原則的行為,充分暴露了標榜「法律至上」、維護「世界正義」的部分美國政客的真面目,法律只是其操控政治的卑劣抓手,絕不是所謂維護公平正義的社會基石。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因為爆發疫情而承擔責任。如果美國政府真的要追責,那答案肯定絕不是中國,不是世衛,不是歐洲;而恰恰是迷之自信、反應遲緩、四處甩鍋的現任政府。
當風向改變時,有的人築牆,有的人造風車。美國部分政客很早就試圖將此次疫情當作政治武器,從偽「科學溯源」到無法理索賠,荒謬至極、令人不齒。病毒政治化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已經開始發酵,嚴重衝擊全球治理體系,動搖多邊主義根基。疫情面前,各國表現盡顯路徑依賴,充塞其中的是理性與愚昧、擔當與詰責、坦蕩與虛偽、事實和謠言的深刻比照。但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對生命的關懷,對科學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才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價值基石。
謊言與劇本無法彌補失去的時間,甩鍋與誹謗無法挽救臨死的生命,指責與攻擊更無法讓國家再次偉大。對各國而言,挑戰是共同的,責任是共同的,命運也是共同的。疫情面前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困難面前才能凸顯團結的必要。如今拋棄偏見,加強合作,共同抗疫,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無論將來應對什麼樣的挑戰,守望相助,攜手共進,永遠是人類共同的選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