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醫學院院長:疫情期間將科學政治化「令人擔憂」

2020-09-27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9月26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馬西婭·麥克納特和國家醫學院院長曹文凱日前聯合發表聲明說,新冠疫情期間政治幹預科學的現象「令人擔憂」,任何抹黑科學和科學家的行為都是對人們健康和福祉的威脅。

麥克納特和曹文凱在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網站發表聲明說,他們作為美國在科學、醫學和公共衛生方面的顧問,必須要強調各級政府基於科學做出決策的重要性。

8月31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 人們戴著口罩走在街頭。(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聲明說,美國正處於應對新冠疫情的關鍵時期,需要做出很多重要決策,尤其是在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決策過程必須以現有最佳證據為依據,不應歪曲、隱瞞這些科學證據或故意傳遞誤導信息。

聲明還說,近期不斷出現將科學政治化的報導和事件,尤其是將政治凌駕於公共衛生官員提出的證據和建議之上,嘲弄政府部門的科學家,這令人擔憂,破壞了公共衛生機構的信譽。戰勝疫情需要基於科學的、充分透明的決策,這樣才能獲得公眾對正確公共衛生指令的信任和遵守。

相關焦點

  • 「回顧」李大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演講
    ,他山石智庫CEO李大巍出席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與醫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Engineering、Medicine,下稱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舉行的院長俱樂部年會(The Presidents』 Circle of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Engineering、Medicine)與多位科學院院長等中美最頂級學者專家探討中美多領域創新話題
  • 美原科學院院長《科學》雜誌主編將做客騰訊
    騰訊科技訊 原美國科學院院長、《科學》雜誌現任總編輯Bruce Alberts受《科學新聞》雜誌社與騰訊科技邀請,今日下午3點30分將做客騰訊網第一演播廳接受專訪,歡迎廣大網友收看並參與討論。
  • 祁海出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前任院長董晨已赴上海交大任職
    清華大學醫學院原院長董晨2020年赴上海交通大學任職後,原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的祁海已任醫學院院長。祁海教授 清華大學官網 圖據學院網站近日消息,2020年12月,醫學院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完成了行政班子換屆,由祁海教授任院長,程功教授、李海濤教授、廖洪恩教授任副院長。12月31日,醫學院2020年度幹部述職及民主評議會在醫學科學樓B323報告廳舉行。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圖/清華大學醫學院官網)本刊記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東南大學校友、國家傑青翁建平升任蚌埠醫學院院長
    近日,蚌埠醫學院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省委決定:聘任翁建平同志為蚌埠醫學院院長。翁建平,江蘇常熟人,九三學社社員,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學位,主任醫師。本科畢業於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碩士、博士均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內科學(中山大學內分泌代謝病)首任學科帶頭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內分泌科)首任學科負責人。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
  • 王辰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曾提出建設"方艙醫院"創舉!
    >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2020年10月,當選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成立於1970年,是美國國家科學院下設的三個平行組織之一,其餘兩個分別為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1916年)、美國國家工程院(1964年)。
  •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院士回應「24篇論文造假質疑」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近期,pubpeer網站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院士共24篇論文可能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這些被質疑的論文發表時間在2003年至2019年期間,大部分在董晨供職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腫瘤中心期間發表,還有部分論文是董晨在華盛頓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期間發表的。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 24 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排除惡意...
    董老師是傑出的免疫學家,現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有關Th17細胞分化、調節和功能研究領域的奠基者之一。換句話說,董老師是醫學生物領域的優秀學者。
  • 中國科大附一院副院長翁建平獲聘蚌埠醫學院院長
    蚌埠醫學院網站11月18日發布消息稱,11月16日下午,學校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安徽省委決定:聘任翁建平同志為蚌埠醫學院院長。​​翁建平,男,1965年8月出生,1985年8月參加工作,江蘇常熟人,九三學社社員,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學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任醫師,長期致力於糖尿病及內分泌疾病臨床、教學與科學研究,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科研獎勵。
  • 身陷學術造假爭議 武大基礎醫學院李紅良去職院長
    財新記者從武漢大學方面確認,9月15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領導換屆,李紅良主動辭去院長職務。據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5月6日,李紅良已被免去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III實驗室主任職務。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作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聯手恆大鐘南山抗疫進展神速 哈佛醫學院院長:史無前例
    其中,哈佛醫學院聯合波士頓大學、麻省總醫院、哈佛和麻省理工拉貢醫學研究所、布萊根和婦女醫院等數十家頂尖學術科研機構,成立美國醫學界首個"病原科研聯盟"MassCPR,並從448個申報項目中篩選啟動了"COVID-19恢復期個體的冠狀病毒交叉反應單克隆抗體"等62個科研項目。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在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已啟動30個科研項目。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臨床是國內免疫學最大短板|專訪
    「免疫學對醫學來說非常重要,但我們國家這個領域比較薄弱,當時在亞洲都很難排在前幾名,所以我覺得應該建一個世界級的免疫學研究機構,能夠按照世界通用的機制來培養年輕人。」清華醫學院院長、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董晨說。
  • 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
    李紅良同時還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7年11月18日,李紅良還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李紅良曾對媒體透露,其研究團隊有100多人,是目前國內醫學研究界規模最大的科研團隊之一。就在今年,李紅良團隊仍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 美國國家醫學院新院士出爐 多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僑報訊】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簡稱NAM)10月19日在年度會議上宣布增選90名常規院士、10名國際院士,其中包括數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至高榮譽之一,這一稱號用以表彰具有傑出專業成就和服務表現的個人。「當選的新成員具有卓越成就,且背景多樣化,是真正杰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在科學、醫學、健康和政策方面的專業知識將有助於美國國家醫學院解決當今最緊迫的健康危機,並在未來繼續為全球提供健康信息,關注所有人的利益。」
  • 武漢大學李紅良被免去兩重要職務,並主動辭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此外,在9月15日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換屆大會,李紅良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目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尚未更新此信息。李紅良,理學博士,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易人,王宏偉接替施一公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王宏偉已經接替施一公出任該院院長。在獲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後,明星教授施一公近日卸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據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院行政領導」欄目更新顯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王宏偉已經接替施一公出任該院院長。公開報導顯示,施一公現年49歲,1967年5月出生於河南。施一公屬於清華大學自己培養的人才,並在海外留學工作後回國發展。
  • 劉春明出任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第二任院長、許智宏任名譽院長
    宣布會前,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原校長、現代農學院院長許智宏、副校長張平文在臨湖軒會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一行。邱水平書記對張合成書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農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北大應在這方面有所貢獻,要堅定不移地把現代農學院辦好。中國農科院是農業科研的國家隊,希望雙方能夠加強合作,共同促進相關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