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院士回應「24篇論文造假質疑」

2020-11-26 騰訊網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學術事·

董晨回應「24篇論文造假質疑」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近期,pubpeer網站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院士共24篇論文可能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這些被質疑的論文發表時間在2003年至2019年期間,大部分在董晨供職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腫瘤中心期間發表,還有部分論文是董晨在華盛頓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期間發表的。涉及的期刊包括《免疫》、《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和《自然》及《自然-免疫學》。

對於上述質疑,董晨回復《中國新聞周刊》稱,「PubPeer上有人對於我們部分文章的少數展圖有些疑問,我們非常認真而慎重地對待,正在深入調查和核實原始數據。據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有意的學術造假,沒有任何論文的科學結論有所改變。有些疑問是因為提問者對於研究內容的不熟悉。但也有極少數情況存在無意的錯誤,我們正在和雜誌合作進行修改。由於跨度時間長,涉及的學生、博士後較多,調查還在繼續中。」 董晨強調,「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展圖沒有經過人為加工,造假是不成立的。」

·基因編輯·

在人類胚胎中使用基因編輯會產生意外後果

·海洋科學·

利用海豹發現南極海域小型洋流

攜帶傳感器的海豹。圖片來源:Dan Costa

·健康·

食品添加劑E171可能影響健康

食品添加劑E171常用於糖果、飲料中,它含有納米級二氧化鈦顆粒,可為食物增白。但是,近期發表在期刊Small上的研究表明,納米級二氧化鈦顆粒雖然不具有直接的毒性,但會改變小鼠腸道的菌群,降低其盲腸中的短鏈脂肪酸水平,並導致結腸黏膜中的促炎免疫細胞和促炎性細胞因子數量增加,這意味著結腸出現了炎症反應。目前,法國已經禁止將E171用作食品添加劑,但中國、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仍允許其使用。

·考古學·

水庫汙染物或導致瑪雅古城廢棄

圖片來源:David Lentz/UC

蒂卡爾(Tikal)是已知最大的瑪雅城市,100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揭開蒂卡爾被廢棄的原因。在一項發表於《科學報告》的最新研究中,研究者從蒂卡爾的水庫中取來沉積樣品,對其化學成分和古代DNA的測量和分析結果顯示,蒂卡爾古城中最大的兩個水庫含有超標的汞和兩種有毒藻類。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汞的主要來源可能是到瑪雅人用來裝飾建築和陶土等物品的色素。據分析,這兩個水庫很可能是當時瑪雅人主要的引用和灌溉來源,其嚴重的汙染可能使當時的居民拋棄了這裡。

·化學·

新型海水淡化方法

傳統的海水淡化方法耗能較高,或會產生高濃度鹽水等副產品。近期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小組使用變溫溶劑萃取(TSSE)的非常規方法,實現了節能且零高濃度鹽水排放的海水淡化。研究人員將TSSE萃取劑加入到鹽水中,在5℃的溫度下,萃取劑會萃取鹽水中的水分,同時使鹽水中的鹽分沉澱並去除。隨後將含水溶劑加熱到70℃左右,就可將其中的水析出,且TSSE溶劑仍可重複利用。這種方法的能耗僅為傳統蒸發方法的1/4,且可以用於工業生產中的其他高濃度滷水的處理。

·健康·

空氣汙染或增加老年人死亡風險

2017年的一項研究曾提出,空氣汙染可能會增加老年人死亡風險。而最近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基於更可靠和可重複的研究方法,再次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調查了近7000名65歲以上美國老人,在16年間生活地區的空氣品質和健康數據。研究者發現,即使PM2.5的年均濃度低於美國空氣品質標準規定的12 微克/立方米,也會導致老年人的死亡率增加。而PM2.5濃度每下降10 微克/立方米,就能降低老年人6%~7%的死亡風險。據此,研究者建議美國及其他國家重新設定空氣品質標準。

·新冠疫情·

最近幾周允許企業重新營業之後,美國南部各州確診病例激增,佛羅裡達州27日通報單日新增9500例確診病例,高於26日的9000例。新冠病毒在美國西部和南部州快速蔓延的情況使當地州政府官員再次收緊對企業重新營業的限制。德克薩斯州、佛羅裡達州和亞利桑那州在上周暫停了重新開放計劃,以應對疫情。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表示,美國可能至少已有20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實際感染數量是目前報導數字的10倍。

印度目前是亞洲地區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國家,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包括首都新德裡、金融中心孟買及其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東南部港口城市金奈及其所在的泰米爾納德邦。印度疫情防控態勢不容樂觀,世衛組織日前表示,「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疫情能否取得決定性勝利,未來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印度控制該病毒的能力。」

6月2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5例(四川3例,遼寧1例,上海1例),本土病例7例(均在北京);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例,均為本土病例(均在北京)。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6例(境外輸入5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例(無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9例(境外輸入8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2例(境外輸入63例)。

文:楊心舟、張二七、賀白、謝汝雨、曾欣欣

編輯:張二七、楊心舟

相關焦點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董晨和學生在一起。圖/清華大學醫學院官網)本刊記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作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 24 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排除惡意...
    再例如,6月26日,核心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在首頁醒目位置刊登公告,稱對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在JBC上發表的12篇文章中的數據和結論可信性保持高度關注。而最近的一個「造假」事件是:PubPeer有人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24篇文章有些許展圖存在問題。
  • 諷刺,清華大學董晨院士涉嫌論文造假
    近期著名學術質疑網站Pubpeer爆出了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2019年 新院士董晨有21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被舉報的論文檔次很 高,有多篇Nature,Immunity, Nature immunology等雜誌的論文,從國外單位 發表的論文到近年來以清華大學醫學院發表的論文,時間跨度十餘年。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目前沒有發現數據造假和學術不端。截至發稿前,詹啟敏團隊在該網站對針對其中四篇論文的質疑進行了回應,另對四篇論文進行了勘誤。
  • 祁海出任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前任院長董晨已赴上海交大任職
    清華大學醫學院原院長董晨2020年赴上海交通大學任職後,原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的祁海已任醫學院院長。祁海教授 清華大學官網 圖據學院網站近日消息,2020年12月,醫學院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完成了行政班子換屆,由祁海教授任院長,程功教授、李海濤教授、廖洪恩教授任副院長。12月31日,醫學院2020年度幹部述職及民主評議會在醫學科學樓B323報告廳舉行。
  • 北大副校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學者和媒體呼籲理性看待評論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DeepTech深科技」等媒體報導了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名下的 25 篇論文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涉嫌造假」。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記者注意到,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舉報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有3張圖片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饒毅還在舉報信中提到,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
  • 北大副校長被疑論文造假,海外打假網站頻出手是否「自身硬」
    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從事免疫治療藥物研發的王晨光在接受DeepTech採訪時評論說,質疑者提出的問題並不能確認屬於造假,但詹啟敏團隊的回應反而透露出其實驗室研究管理的混亂無序。 這25篇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998年至2019期間,貫穿詹啟敏任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癌症研究所高級研究助理到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期間,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遺傳與基因組學雜誌》《細胞死亡與疾病》《臨床癌症研究》等雜誌上,多數期刊影響因子為10以內。提出質疑者,除了其中一篇為知名打假人畢克之外,其餘24篇主要由兩個匿名帳號所為。
  • Bik博士質疑北大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6篇文章涉嫌造假,本人已回應
    」繼曹雪濤院士之後,又一位國內學術權威人士被同一人質疑涉嫌學術造假。他就是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全國生物候選藥物牽頭科學家、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質疑者Elisabeth Bik博士通過仔細比對周德敏教授的論文,發現有6篇論文疑似存在學術造假問題,並在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公開質疑。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臨床是國內免疫學最大短板|專訪
    清華醫學院院長、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董晨說。(來源:清華大學)免疫療法作為當今最火熱的癌症治療方法之一,最早在 2013 年被 Science 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此後,腫瘤免疫治療一直備受關注。
  • 李紅良被武大免職、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曾被饒毅質疑造假
    本文作者:EVEE近日,有媒體爆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 / ABSL-III 主任 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兩個重要職務 。圖片來源:梨視頻此外,據公眾號 Bio 生物世界所述, 在 9 月 15 日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換屆大會,李紅良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但目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尚未更新此信息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曾質疑曹雪濤院士論文造假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Elisabeth Bik 第一次在科研打假上的大動作了。 想必大家還記得去年 11 月,Bik 在 Twitter 和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 PubPeer 上質疑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一系列論文涉嫌用 PS 來代替實驗數據造假。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鑑於魏於全能夠在200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主要由於他發表在國內外科學刊物上的兩篇論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對這兩篇論文的質疑成立,中科院應該嚴肅處理,取消魏於全的院士稱號。」知名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表示。  「科學試驗竟沒有對照組」  「就在魏於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評審過程中,我發現他(魏於全)的研究有很大問題。」
  •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
    文 / TIER2020-07-24 13:56:00來源:FX168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回應關於饒毅實名舉報3學者論文造假
    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耿美玉、裴鋼學術造假。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後,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就在剛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作出回應: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以下是截圖:
  • 又一諾獎得主被質疑論文造假,有華人學者牽涉其中
    作者 | 陳彩嫻編輯 | 青暮近段時間,2019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 深陷「學術不端」的質疑風波,在打假網站PubPeer上被各路網友曝出:自2001年至今,Gregg疑似有41篇論文涉嫌造假。Gregg至今仍未回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成立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成立健康醫學前沿論壇同時舉行清華新聞網3月8日電 3月4日,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成立大會暨健康醫學前沿論壇在主樓舉行。校長邱勇,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姜勝耀,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臨床醫學院首任院長董家鴻,醫學院院長董晨等出席。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根據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提供的線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