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校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學者和媒體呼籲理性看待評論

2020-07-25 木木西裡Janthy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DeepTech深科技」等媒體報導了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名下的 25 篇論文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涉嫌造假」。據悉,這 25 篇論文發表時間在 1998 - 2019 年之間,發表在《自然通訊》、《遺傳與基因組學雜誌》《細胞死亡與疾病》《臨床癌症研究》等雜誌上。


今日,「界面新聞」消息稱,詹啟敏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回應。他表示,自己和合作者 對於在 PubPeer 上出現的評論高度重視,正在仔細核實相關內容和實驗結果,目前沒有發現數據造假和學術不端。詹啟敏還在這份說明中表示,少數論文確實存在標記錯誤的現象,但不涉及學術不端、不影響科學結論,目前正在與相關雜誌社溝通勘誤;團隊將進一步全面核實並回答 PubPeer 上出現的相關質疑。

北大副校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學者和媒體呼籲理性看待評論

圖片來源:北醫新聞網 | 中國新聞周刊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等名下的多篇論文,也曾出現在 PubPeer 的「曝光名單」上。董晨表示,他已和學生對自己擔任通訊作者的 20 篇論文進行了審查,並對該網站上每個受到質疑的問題進行了詳實回答,這些論文不存在學術不端。他還表示,「作為 PubPeer 論壇的忠實支持者,我們不希望 PubPeer 這一專業的科學交流平臺被某些匿名質疑者利用,分散科學家進行日常科研活動的精力,這將與平臺的初衷背道而馳。」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的調查,PubPeer 由三名法國學者於 2012 年創建,目的是填補傳統學術出版前的同行評審和審查中的漏洞,對其中存在的利益衝突、商業主義和錯誤偏見等問題進行回應。

該網站用戶可以選擇實名或匿名對已出版的論文進行評論。除去一些基本的垃圾和仇恨信息排查外,網站不對用戶評論進行科學性和真實性審查,以接近中立的態度呈現用戶評論和回復內容,但是這種制度也會為一些人惡意誣陷和誹謗提供可能。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曾有學者媒體呼籲理性看待PubPeer...
    · 學術誠信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學者和媒體呼籲理性看待 PubPeer 評論 圖片來源:北醫新聞網 | 中國新聞周刊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的調查,PubPeer 由三名法國學者於 2012 年創建,目的是填補傳統學術出版前的同行評審和審查中的漏洞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
    文 / TIER2020-07-24 13:56:00來源:FX168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輿論在圍觀什麼?
    閱讀背景近日,美國女子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指出,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為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一時間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曹雪濤表示,收到質詢後,他已將此事列為「最高優先事項」,立即採取措施調查,仔細檢查了手稿、原始數據和實驗室記錄。
  •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疑25篇論文涉嫌不端,時間橫跨20多年
    25篇論文涉嫌不端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被質疑的25篇論文主要發表在1998年到2019年近20餘年期間,其中有8篇發表在詹啟敏任北大副校長和醫學部主任期間,造假類型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
  • 北大副校長被疑論文造假,海外打假網站頻出手是否「自身硬」
    在詹啟敏遭到質疑的25篇論文中,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 在PubPeer上,目前詹啟敏團隊對四篇論文進行了回復,另有四篇進行了勘誤。25篇論文中,實驗圖像形似或重複的論文有15篇。對於其中一篇圖像重複的論文,詹啟敏團隊回復稱,是因為不同的實驗錯誤地放置了同一幅實驗圖所致。
  • Bik博士質疑北大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6篇文章涉嫌造假,本人已回應
    他就是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全國生物候選藥物牽頭科學家、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質疑者Elisabeth Bik博士通過仔細比對周德敏教授的論文,發現有6篇論文疑似存在學術造假問題,並在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公開質疑。
  • 人民輿情: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造假之輿情觀察
    原標題:人民輿情: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造假之輿情觀察 閱讀背景:近日,美國女子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指出,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為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一時間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
  • ...我對近期在美國Pubpeer網站上評論人對我們科研論文的關注和...
    文 / TIER2020-07-24 13:56:00來源:FX168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 24 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排除惡意...
    再例如,6月26日,核心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在首頁醒目位置刊登公告,稱對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在JBC上發表的12篇文章中的數據和結論可信性保持高度關注。而最近的一個「造假」事件是:PubPeer有人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24篇文章有些許展圖存在問題。
  •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發表時間橫跨20多年
    近日,有網絡消息指出:著名學術質疑網站 Pubpeer 陸續刊登了詹啟敏的 25 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這些陸續被曝光的論文涉及將相同圖片 PS 後應用於不同實驗甚至不同文章中、捏造實驗數據和嚴重違反動物倫理。
  • 北京大學詹啟敏團隊被質疑論文造假,科研界:必須抓緊查清楚
    近日,多名科研人員在學術交流網站Pubpeer上指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涉嫌「造假」。學術造假是指剽竊、抄襲、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都被懷疑存在有偽造和修改研究數據的行為。學術造假的危害有多大?
  • 北大博士抄襲國外論文被曝光 北大:查實後將處理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幾年,學術造假事件屢屢見諸於媒體。往遠了說,2010年知名企業家唐駿被舉報其論文、學歷,以及數項發明專利涉嫌造假;同年,學者朱學勤1992年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2013年到今年,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相關部門隨後介入調查。
  • 曹雪濤多篇論文遭質疑,回應稱對有效性和可重複性「保有信心」
    多篇論文被曝存在圖片問題自11月14日以來,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工作的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曹雪濤實驗室陸續有多篇論文的圖片使用存在問題。「目前我已經發現曹雪濤有25篇論文存在圖片問題,其中一些已經在Pubpeer上貼了出來,其他匿名的『數據偵探』也發現了一些案例。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2000年4月,學術期刊《麻醉與鎮痛》(Anesthesia & Analgesia)發表了一篇由Peter Kranke和兩個同事寄給雜誌編輯的、語氣挖苦的投訴信。這三位麻醉學家攻擊的對象,是同為麻醉學家的日本學者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藤井之前在這個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利用一種藥物來防止術後噁心、嘔吐的論文。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達40篇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 教授被指學術造假17年:用SCI篇數來論英雄、評職稱,被指有弊端
    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在網絡剛剛熱炒,就迅即被有關部門回應,稱其舉報早有定論。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的《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表明,被指17年持續學術造假的李紅良團隊,舉報者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耿美玉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大學一樣,高度重視質疑耿美玉論文造假的問題。據有關報導,耿美玉所在的藥物所已組織專家進行初步核查。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記者注意到,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舉報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有3張圖片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饒毅還在舉報信中提到,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