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發表時間橫跨20多年

2020-07-24 大學生雜誌


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PubPeer 這次盯上了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


近日,有網絡消息指出:著名學術質疑網站 Pubpeer 陸續刊登了詹啟敏的 25 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這些陸續被曝光的論文涉及將相同圖片 PS 後應用於不同實驗甚至不同文章中、捏造實驗數據和嚴重違反動物倫理。被舉報的論文時間跨度超過 20 年,包括從1998年詹啟敏在國外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到近年來在北大醫學部擔任通訊作者的論文。


DeepTech 發現,在 Pubpeer 網站,25 篇論文相關的評論指向或為數據重複、相同,或數據有違常識,或有違動物倫理。比如,學術打假人伊莉莎白 • 畢克(Elisabeth Bik)博士針對詹啟敏 2015 年一篇《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論文發表評論稱,小鼠的腫瘤過大,遠非作者所稱的 1 釐米,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獲得的腫瘤的大小?這些符合動物倫理準則嗎?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高虹在《科技導報》發表《引起動物福利倫理爭議的動物實驗》稱,為既體現藥物的治療作用,又不給動物健康造成嚴重傷害,業內普遍接受的小鼠腫瘤體積最大直徑為 1.5 釐米。2015 年 9 月,《自然》雜誌曾發表勘誤表,以一篇研究中部分小鼠體內的腫瘤體積超出允許的最大直徑1.5 釐米為由,撤銷了論文中的部分數據,論文作者向公眾道歉。


畢克告訴 DeepTech,她只是評論了 25 篇論文中的一篇,其他評論者指出的小鼠倫理問題更為突出,另一篇論文的小鼠腫瘤更加誇張。她說,詹啟敏這些論文更多的問題是同一張圖片用在不同樣本上,同一個作者犯了這麼多錯誤,可見其實驗室管理之凌亂,他們應該謹慎標記圖片,並追蹤圖片和樣本。


在數月時間內,只有寥寥幾篇得到疑似作者的回應。其中一篇 2015 年《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評論指數據重複,疑似作者「Yongping Cui」 留言辯解稱圖片排序發生了錯誤。


只有一篇針對 2010 年《中國醫學前沿雜誌》(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 )論文的評論得到了署名 「Qimin Zhan」 的回應。該論文有 2 個評論,其一認為研究結果不可信,因為肌動蛋白只存在於細胞質中,但該研究核蛋白樣品中發現了肌動蛋白的免疫印跡帶。其二認為實驗數據顯示,TP53 基因在 YES2 和 EC9706 沒有表達,這有違常識。


「Qimin Zhan」回覆說:第一個問題是因為研究分離得到的核蛋白質量低下,並認為此數據不影響其結論。第二個問題則是在這兩種細胞系中沒有檢測到 TP53 基因的表達產物。


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從事免疫治療藥物研發的王晨光告訴 DeepTech,25 篇涉嫌論文中,除了幾篇涉及動物倫理外,其餘多屬於圖片重複,這種 「偷懶」 式造假是無法用疏忽來解釋的。


對於 2010 年《中國醫學前沿雜誌》論文問題,王晨光的看法是,評論提出的兩個問題並不能確認屬於造假,但 「Qimin Zhan」 的回答反而透露出其實驗室研究管理的混亂無序。


另外一位關注學術不端的科研人員也表示,「就我看到的幾篇來說,確實存在圖片造假問題」。


DeepTech 梳理發現,這 25 篇涉及論文發表的時間跨度從 1998 年到 2019 年。1998 年這篇論文發表在《分子細胞生物學報》(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5 月刊,根據詹啟敏簡歷,此時他尚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國立癌症研究所(NCI)擔任高級研究助理。2019 年有涉嫌論文 6 篇,此時詹啟敏已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這 6 篇論文被指數據重複、相同或有違動物倫理。


畢克說,對於這些問題論文,包括大小鼠腫瘤在內的論文應撤回,並在此基礎上,永遠不允許作者再次進行動物實驗。此外,對於大多數其他論文,作者需要向該期刊發送更正信息,並且他們將來需要加倍小心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 12 月,科研出版 (醫學) 學術監察委員會正式成立,詹啟敏和中國醫科大學校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聞德亮擔任主任委員。該委員會稱,學術監察專家委員會主要負責科研倫理、出版倫理、學術誠信建設,同時接受全國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並進行獨立調查和認定。此外,對每一學術不端行為的最終調查結果將向社會和媒體公布。


截至發稿,詹啟敏對於 DeepTech 的郵件詢問並無回應。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發表時間橫跨20多年

圖 | 25 篇涉嫌論文問題列表(DeepTech 梳理)


附詹啟敏在北京大學官網的簡歷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發表時間橫跨20多年

(來源:北京大學醫學部)


詹啟敏:男,漢族,1959 年 1 月生於江西樂平市,祖籍江西婺源。1975 年 8 月參加工作,1986 年 12 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首席專家,國家 973 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主任,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主任。


1982 年 12 月畢業於蘇州大學醫學院(醫學學士),1987 年 8 月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碩士)。1982 年 12 月至 1984 年 8 月蘇州大學醫學院放射醫學系助教,1987 年 8 月至 1989 年 8 月中國醫學科學院科研處國際合作交流科科長,1989 年 8 月至 12 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博士後,1989 年 12 月至 1991 年 8 月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博士後,1991 年 9 月至 1995 年 12 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癌症研究所博士後,1996 年 1 月至 1998 年 8 月在癌症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助理,1998 年 9 月至 2003 年 2 月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任助理教授,2003 年 3 月至 2003 年 12 月在該校任終身教職副教授。2002 年 1 月至今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 年 5 月至 2016 年 4 月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副校長,2016 年 4 月至今任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5 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醫學部主任,2018 年 5 月至今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2019 年 3 月至今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長。


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微循環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歐美同學會海外醫師協會會長,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創新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後擔任國家 863 高技術計劃生物和醫藥領域專家組組長和生物醫藥主題組組長,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項生物藥責任專家組組長,國家衛生計生委行業科技專項委員會主任,國家生物醫藥技術戰略發展規劃專家組組長,國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專家組組長,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


長期致力於腫瘤分子生物學和腫瘤轉化醫學研究,在國際上率先發現和系統揭示了細胞周期監測點關鍵蛋白的作用和機制,闡明多個重要細胞周期調控蛋白在細胞癌變和腫瘤診斷與個體化治療中的作用。近年來,在基因組水平全面系統的揭示了食管癌的遺傳突變背景,為了解食管癌的發病機理、尋找食管鱗癌診斷的分子標誌物、確定研發臨床治療的藥物靶點提供了理論和實驗基礎。3 次擔任國家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15 年),2 次承擔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承擔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和創新群體項目(9 年資助),發表 SCI 學術論文 240 多篇,包括 Nature,Cell, J Clin Invest, EMBO, Mol Cell Biol, Science, Cancer Res, Oncogene, J Biol Chem and PNAS, 發表科技論文的 SCI 引用 14000 多次,主編著作 5 部。應邀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 150 餘次,15 次擔任國際(雙邊)會議共同主席。


來源:微信公眾號 DeepTech深科技

相關焦點

  •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疑25篇論文涉嫌不端,時間橫跨20多年
    25篇論文涉嫌不端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被質疑的25篇論文主要發表在1998年到2019年近20餘年期間,其中有8篇發表在詹啟敏任北大副校長和醫學部主任期間,造假類型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北大副校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學者和媒體呼籲理性看待評論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DeepTech深科技」等媒體報導了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名下的 25 篇論文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涉嫌造假」。
  •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
    文 / TIER2020-07-24 13:56:00來源:FX168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
  • 北大副校長被疑論文造假,海外打假網站頻出手是否「自身硬」
    詹啟敏(圖片來源:北醫新聞網) 本刊記者/李想俁 杜瑋 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涉嫌論文
  • ...我對近期在美國Pubpeer網站上評論人對我們科研論文的關注和...
    文 / TIER2020-07-24 13:56:00來源:FX168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
  • 北京大學詹啟敏團隊被質疑論文造假,科研界:必須抓緊查清楚
    近日,多名科研人員在學術交流網站Pubpeer上指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涉嫌「造假」。學術造假是指剽竊、抄襲、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北大教授詹啟敏的25篇論文,都被懷疑存在有偽造和修改研究數據的行為。學術造假的危害有多大?
  • 中國學者論文被質疑 實驗小鼠腫瘤尺寸或過大
    導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參與的3篇論文被認為涉及動物實驗倫理問題,同行評議者質疑圖片中小鼠體內的腫瘤遠遠大於論文中所稱的尺寸,可能不符合動物實驗倫理準則在著名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參與的25篇論文被質疑或存在學術不端,其中有3篇論文被認為涉及動物實驗倫理問題,其餘論文被質疑出現圖片重複、數據異常等問題。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以及塞門扎所就職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校長丹尼斯·維爾茨(Denis Wirtz)。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30餘篇論文涉嫌P圖造假但就是這樣一位生物醫學界的大牛,現在卻面臨「翻車」,被指涉嫌學術不端——其署名的38篇論文在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受到質疑,問題涉及一圖多用、P圖造假等等。在大部分文章中,塞門扎為通訊作者。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AI圖像查重4小時篩查3500篇論文
    編譯 | 劉如楠7月23日,據「DeepTech深科技」微信公號報導,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在Pubpeer網站上被指涉嫌25篇論文存在實驗圖像重複、實驗方法存在錯誤等問題。7月24日,署名詹啟敏的作者在「瀟敏ScienceArt」公號上回應稱,已與論文合作者仔細核實相關文章表述和實驗結果,認真開展討論,目前並未發現數據造假和學術不端情況。
  • 臺大學校長被指學術不端:涉嫌抄襲自己的另一篇論文
    位於臺灣桃園市的開南大學校長梁榮輝近日捲入學術不端爭議。據臺灣「中央社」8月29日報導稱,開南大學一名男性教職員投訴稱,梁榮輝發表的一篇學術期刊論文,涉嫌抄襲他自己前一年的另一篇期刊論文,兩篇論文相似度達六成。
  • 網曝中超裁判沈寅豪論文知網查重率25% 涉嫌學術不端
    沈寅豪先生碩士學位論文《上海市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以楊浦、徐匯和閘北區普通中學為例》知網查重率25%,涉嫌學術不端。論文存在大量複製宣海德先生2007年的論文《安徽省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
  • 西南交大副校長涉抄襲論文 校方已上報教育部
    舉報者反映,在《統計與決策》2005年第9期上發表的論文———《一種新的綜合評價方法――粗糙集灰色聚類評價》(署名依次是袁智敏、黃慶、汪江洪,黃慶系第二署名作者),涉嫌抄襲鍾波等人發表在《重慶大學學報》2002年第7期上的論文———《組合預測中基於粗糙集理論的權值確定方法》。
  • 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再起質疑,其碩士論文被指重複字數過萬
    近日,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演員翟天臨涉學術不端備受關注。繼翟天臨博士期間論文涉嫌抄襲之後,其碩士論文也難逃質疑。目前,界面新聞於知網尚未搜索到翟天臨的碩士論文,但在國家圖書館官網檢索到翟天臨發表於2013年5月的碩士學位論文《「英雄」本是「普通人」——試論表演創作中的英雄形象與人性》,由於單冊狀態為「初訂」,該文獻不能閱覽。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這些下屬都是大學教師,他們舉報的還是老問題:陳宇京有8篇論文重複發表、一稿多發,有些涉嫌變相抄襲。  陳宇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的論文沒有變相抄襲,而所謂重複發表,屬於非主觀、非自願因素造成的,「學校對這件事已有結論了。」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PubPeer 網站建立於 2012 年,它是一個鼓勵科研人員匿名對已發表的論文進行評論的網站,相當於一個科學論壇,只要學者擁有 PubPeer 的帳號,都可以對已發表過的論文進行評論,評論內容可以是批評、質疑、改進建議等。因其網站上討論的多半是論文中捏造或是改造數據,或是有抄襲他人論文的情形,所以也被稱為學術打假網站。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