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電壓,電阻,電容和電感

2021-01-14 電工自學網


***電流***

在物理學中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流過某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即:i=q/t。但是由於這個定義太過於抽象,一些想像力不是很好的學生可能無法清楚地理解;下面以水流做比喻,假設我們把正電荷或者負電荷(如電子)放大到水分子那麼大,那麼當有誰從水管裡流過時,此時就形成了電流;但是實際情況下沒那麼誇張,電子在導線中的流動速度是以光速進行的!

***電壓***

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必要條件,在電壓的驅動下才能形成電流,但電壓不是決定電流大小的因素(在高中的物理課上都講過,我就不贅述了);為了充分地理解電壓,我們來假設一個場景:假如此時你正站在一堵和你牆的旁邊,而你旁邊的牆上正好放著一塊大石頭,並且地上同時放著一塊石頭,當你蹲下來望向牆上那塊石頭時,你會產生一種「壓力感」和恐懼感,害怕這塊石頭掉下來打到你,當你望向旁邊那塊石頭時,心情會沉靜下來。而這種壓力感就是電壓,高處的石頭就是高電勢,地處的就是底電勢。

***電容***

電容是將電能轉化為電場能的一種儲能裝置,它是由兩個相互靠近的極板構成的,兩個極板分別帶有等量的正電荷和負電荷。它只允許交流電通過。

***電阻***

電阻的概念應該很好理解了,就是導體阻礙電流的能力大小的量度。比如在水管裡放幾塊擋板,那麼相同時間內流過水管的量就會減少。但是要注意一點,並不是只有導體才有電阻這種特性;凡是能引起電流減小的所有因素,都可以歸結為電阻,只不過測量時有點麻煩。

***電感***

電感是指一系列能引起電磁感應的特殊裝置,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密繞螺線管,它的特性就是能延緩電流增大的時間,並將電能轉化為磁場能。它在交流電路中才能發揮作用,在直流電路中相當於一根導線。

相關焦點

  • 電流,電壓,電容,電阻、電感歐姆定,電路律基礎知識
    *I*cosφ  1、歐姆定律:  I=U/R  U:電壓,V;  R:電阻,Ω;  I:電流,A;  2、全電路歐姆定律:  I=E/(R+r)  I:電流,A;  E:電源電動勢,V;  r:電源內阻,Ω;  R:負載電阻,Ω
  • 電阻和電感串聯的正弦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關係
    電爐不僅具備電阻還有一定的電感。電爐不僅具有電阻還有一定的電感。日光燈的整流器和電動機的線圈不僅具有電感還具有一定的電阻。所以我們在討論了純電阻、純電感和純電容的特殊電路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電阻和電感的串聯電路和有電容的並聯電路。在日光燈電路中,用萬用表交流檔測得燈管和整流器兩端的電壓各位UR和UL,如右圖所示。
  • 正弦交流電阻電感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計算
    單一元件正弦交流電路   在交流供電系統中,各種電器設備的作用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從分析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和能量轉換角度來看,除發電機是電源以外,其餘設備可歸納為三類元件:電阻元件、電感元件和電容元件。
  • 電阻、電感、電容的交流特性
    一、電阻1.瞬時值關係式:u=RI,也就是通過電阻的電壓等於通過的電流與電阻的乘積,注意這個公式裡面的u、i均是小寫;這個公式中實際使用當中很少用到,它反映的是電壓和電流的瞬時值關係;2.有效值關係:電阻等於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注意這裡的電壓和電流均是有效值,這個是非常實用的公式,我們應該掌握,它和直流電路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
  • 電阻、電感、電容的交流特性是什麼?
    一、電阻1.瞬時值關係式:u=RI,也就是通過電阻的電壓等於通過的電流與電阻的乘積,注意這個公式裡面的u、i均是小寫;這個公式中實際使用當中很少用到,它反映的是電壓和電流的瞬時值關係;2.有效值關係:電阻等於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注意這裡的電壓和電流均是有效值,這個是非常實用的公式,我們應該掌握
  • 正弦交流電阻、電感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關係
    在實際使用的設備中,簡單的單一元件電路其實並不多見。電爐不僅具備電阻還有一定的電感。電爐不僅具有電阻還有一定的電感。日光燈的整流器和電動機的線圈不僅具有電感還具有一定的電阻。所以我們在討論了純電阻、純電感和純電容的特殊電路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電阻和電感的串聯電路和有電容的並聯電路。在日光燈電路中,用萬用表交流檔測得燈管和整流器兩端的電壓各位UR和UL,如右圖所示。
  • 純電阻、純電感、純電容電路
    一、純電阻交流電路的特點沒有電容和電感,只有電阻的交流電路稱做純電阻交流電路,如圖(a)所示。通過實驗和示波器觀察到電路中電流和電路兩端電壓的波形如圖(b)所示。因而可以得到電流和電壓的矢量圖如圖(c)所示。
  • 實驗四 電阻、電感和電容元件的串聯與並聯
    實驗內容有三部分:1.電阻與電容串聯電路;2.電阻、電感與電容串聯電路;3.電阻、電感、電容並聯電路。請大家參照教材及實驗報告冊完成實驗原理的預習,並回答預習思考題。一、實驗內容(一)電阻與電容串聯電路電路原理圖如圖4-1所示。
  • 淺談電容電阻電感的選型標準
    電容是儲能器件,容值越大,瞬間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負載瞬間電流越大,容值選擇越大,如果容值偏小,瞬間無法提供足夠大的電流,電壓將被下拉,產生紋波,影響其它電路。 另外,由於寄生參數的存在,存在頻率響應,電容不是越大越好,合適最佳。 比如集成電路內部主要是開關電路,頻率較高,一般選用0.1uF的; ②、容值確定後,選擇電容的類型。
  • 用動畫來解釋電感和電容元件上電壓電流超前滯後的關係
    由於Sin[ωt]在求導或積分後會出現Sin[ωt±90°],所以對於接上了正弦波的電感、電容,橫坐標為ωt時可以觀察到波形超前滯後的現象,直接從靜態的函數圖上看不太容易理解,還是做成動畫比較好。下圖是電感的,用紅色表示電壓,藍色表示電流。如果接上理想的直流電壓表、直流電流表,可以觀察到電壓的變化超前於電流,電流的變化滯後於電壓。
  • 常用元器件的識別和使用(電阻、電容、電感)
    打開APP 常用元器件的識別和使用(電阻、電容、電感) 黃工的嵌入式技術 發表於 2020-02-03 14:59:04 在電路中,它的主要作用是穩定和調節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作為分流器、分壓器和消耗電能的負載使用 電阻器是非極性元件,電阻器的阻值可在元件體通過色環或工程編碼來鑑別 常見的電阻類型:
  • 從四個方面理解電阻、電感、電容產生的相位差
    電阻、電感實現不同種類能量間的轉換,電容則實現電勢能與電場能的轉換。電阻的原理是:電勢能→電流→熱能。也就是說,電容的電流其實是外部電流,而非內部電流,這與電阻、電感都不一樣。衡量電容充電多少的單位是電荷數——Q。電容極板間電勢差越大,說明電容極板被衝電荷越多,即電荷數與電勢差(電壓)成正比,即Q=C*V。對指定電容,C是常量。因此,用C=Q/V表達電容極板貯存電荷的能力,稱C為電容量。
  • 形象圖示電阻電容電感的原理與特點
    電阻電容電感是電子電路的基礎。它們形狀各異,各具特色,除了學電子的,一般人很難了解它們。本文以形象圖示,讓非電子專業的人也能了解這些基本元件的原理和特點。電阻的符號及工作示意圖圖中,綠色的電流在導線管道中流動,遇到灰色的小山包,相當於電阻,電流就會被限制,電阻越大,相當於小山包越高,能通過的電流越小。圖中的數字只是舉例說明大小,並非實際意義。電阻最大的特點就是限流:通交流,通直流,過後都衰減。
  • 電阻、電容和電感的實際等效模型
    (流過電容的電流並不是真正穿過了極板的絕緣介質,指的是外部的電流)衡量電容充電的電荷數為Q,Q=CV,其中C是常量,所以電荷數和電壓呈正比。:電容上的電流和電壓的變化量成正比,或者說電容上電壓的變化量和電流是成正比的。
  • 電工基礎:電阻電感電容串聯交流電路(33)
    在上一次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電阻元件(本文的電阻元件均指線性電阻元件)、電感元件(本文的電感元件均指線性電感元件)與電容元件(本文的電容元件均指線性電容元件)在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中的區別,還知道了三種元件的單一參數交流電路特性。
  • 電巢學堂:從四個方面理解電阻、電感、電容產生的相位差
    電阻、電感實現不同種類能量間的轉換,電容則實現電勢能與電場能的轉換。 電阻 電阻的原理是:電勢能電流熱能。 也就是說,電容的電流其實是外部電流,而非內部電流,這與電阻、電感都不一樣。 衡量電容充電多少的單位是電荷數——Q。電容極板間電勢差越大,說明電容極板被衝電荷越多,即電荷數與電勢差(電壓)成正比,即Q=C*V。對指定電容,C是常量。
  • 電感元件電壓與電流的關係
    打開APP 電感元件電壓與電流的關係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8-05 16:33:28   電感元件電壓與電流的關係
  • 無公式的證明:交流電下的電阻,電容,電感是如何工作的
    如果我們把電感,電阻,和電容放在同一個電路中,三種元件在連接交流電時反應都不同,在分析整體電路前,先看看它們各自與電源串聯的表現,讓我們從電阻開始當電壓處於最大值時,通過電阻的電流也處於最大值,由於電壓和電流的峰值同時進行,步調一致,因此我們認為兩者是同相的
  • 純電容電路定義_純電容電路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打開APP 純電容電路定義_純電容電路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發表於 2018-02-27 11:39:23   純電容電路定義   純電容電路就是電路中只有電容或電容性元件,沒有電阻電感之類的其它元件,整個電路呈電容特性。
  • 電巢學堂:詳解射頻電路中的電阻,電容和電感
    電阻,電容和電感是電子線路中最常用的元器件,在低頻電子線路或者直流電路中,這些元器件的特性很一致。但是在射頻電路中又會是什麼情況呢?今天我們就雷振亞老師的《微波工程導論》一書的介紹,繼續學習射頻電路基礎中的基礎。